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一日禪道德

一日禪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09 04:08:12

『壹』 一日禪是什麼意思

就是跟著高僧參禪一天或是領個話頭自已回家參一天看能否開悟

『貳』 急求那句什麼「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麼,是什麼節目裡面的,急求!

這一切的背後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出處:

出自中內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2)一日禪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觀察》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每天於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鍾。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叄』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繞過誰一日禪

禪師答:未遲,當下已報!凈塵言:請師父開示。禪師說:為惡之人,殃雖未至,心性已損;為行善積德,身心泰然如處天堂, 為非作歹,衣影抱愧當下猶在地獄!凈塵說:失心果報甚重!禪師嘆: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繞過誰?!有時,正確的路會走得加倍辛苦,但也正是它的價值所在;表面上看似順利輕松的,往往可能是下坡路。有人的場合就有是非,既需要堅守,又需要包容,「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堅守之志能免染污之虞,包容之心能糾孤傲之偏。--學誠法師 微笑也是布施。微笑會給人以無限的信心和喜悅,會讓我們很久很久,甚至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一個人也許不能擁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擁有這份快樂,我們那充滿法喜禪悅的微笑也能夠點燃別人心靈的明燈,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 學佛,不只是對死亡的寄託,也不是為了死後能夠往生西方極樂。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看待人生。透過佛教的無常觀,我們會明白,很多事情,雖美好,但不會持久。很多時候,雖然痛苦,但終究總會過去。所以,佛教的"無常"是人生最好的啟示,它讓我們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觀照。 弟子問佛:「我應該如何修行?」佛陀說:「把善德帶進你正在從事的任何事情之上,當你縫紉時,以慈悲的心念來裁製服裝;當你做飯時,以耐心來烹煮食物;當你演奏音樂,以布施的心態來供養。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變成你的禪修,而你的修持道路便將深化。」 通常我們看到了浮華,卻看不透其下涌動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難言的苦;有些人臉上掛著笑,心裡滿是無聲的淚。愛炫耀的人,其實心靈多空虛;常居上的人,方知高處不勝寒。道源於心、而歸於塵;原諒這世界的混濁,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做到,自己不痛,與人無傷!

『肆』 初讀佛經,但不知具體讀什麼,請幫忙推薦!還請說說書名,出版社,還有比較好的譯本。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www.drbachinese.org/

經典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淺釋 1974

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淺釋 1981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

大乘妙法蓮華經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大乘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淺釋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含新版五十陰魔淺釋)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台頌解

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

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淺釋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

大乘起信論淺釋


上人著述及其他

楞嚴咒句偈

大悲咒句偈(中英對照)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新版】

七佛傳法偈淺釋

水鏡回天錄〈全文〉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 帝王篇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 賢聖篇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 文士篇

再增訂佛祖道影〈圖文〉(新增)

佛祖道影白話解 - 西天歷代祖師

佛祖道影白話解(二) - 禪宗初期祖師(新增)

佛陀十大弟子傳

祖師的故事 - 菩提達摩祖師(中英.圖文)

祖師的故事─鳩摩羅什法師

天龍八部的故事 - 大鵬金翅鳥

虛雲老和尚畫傳集(上冊.中英)

虛雲老和尚畫傳集(下冊.中英)

虛雲老和尚涅槃專刊【圖像版】

永嘉大師證道歌詮釋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釋

論語白話解選輯

葯性賦淺釋

全真七子

上人開示

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宣化上人開示錄(二)

宣化上人開示錄(三)

宣化上人開示錄(四)

宣化上人開示錄(五)

宣化上人開示錄(六)

皈依的真義

為什麼要受五戒?(中英對照)

正法的代表(中英對照)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

經典開示選輯 1 照妖鏡

經典開示選輯 2 菩提本無樹

經典開示選輯 3 地獄不空

經典開示選輯 4 千手千眼

西方極樂是君家〈宣化上人談念佛〉

虛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說禪〉

百日禪選輯一

百日禪選輯二

佛根地〈 1975年佛七開示.中英)

1978年亞洲弘法紀實 - 放眼觀世界

1981年亞洲弘法紀實 - 法界唯心

1990年歐洲弘法開示 - 佛教新紀元

1993年訪台開示

1993年訪台開示〈中英對照)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 1 春日蓮華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 2 教育救國

宣化上人般若語庫 3 道德救國

宣公上人答問錄 - 金剛棒喝【新版】01-28-2007更新

宣化上人語錄 - 世紀末警鍾

人類的未來(中英對照)

練?功

無辜的小鬼(中英.附動畫)

出塵(中英繪本書.Flash檔)

破殼(中英繪本書.PDF檔)

天地靈文救世界

五行性

六字大明咒

老老實實地做個好人
(一九八七年上人對東北家鄉父老的談話)


其他法總出版品

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講錄.慧僧法師講述

白山黑水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跡【中國篇】

宣化老和尚追思紀念專輯第一冊

楞嚴咒(附漢語拼音.PDF檔)

大悲咒(附漢語拼音.PDF檔)

十小咒(附漢語拼音.PDF檔)

地藏懺(附漢語拼音.PDF檔)

弟子規淺釋(中英對照.漢語拼音)

大龜王(育良叢書.中英圖文)

懸命的蜘蛛絲(中英對照)

一個名叫春風的家
(育良小學.培德中學創校三十周年特刊)

法總二○一三年月歷(新增)

心法雜志(1956年上人創辦於香港)網頁版│圖像版

萬佛聖城在家菩薩戒本手冊

萬佛聖城日誦儀軌

『伍』 一日禪佛教鳳凰網10月16日

佛教鳳凰網2016年10月16日一日禪:在紛擾里安然無恙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要奢望能夠依靠誰,哪怕是至親至愛。越是喧囂處,往往更孤獨。心繫一處,自走自路。孤獨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盡頭,甘自來。獅子強大,所以不怕孤獨;羚羊弱小,所以喜歡群居。人生無處不修行,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里安然無恙。

在紛擾里安然無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陸』 請問佛教說的,一日禪是什麼意思謝謝。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修身自救行善積功得,信心恆心佛法傳世人...修行是終生事業啊!!!

『柒』 一日禪人生能指點人生哲學嗎

別人是很難為你指點人生哲學的,人生哲學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慢慢體悟出來的。

『捌』 一日禪:為什麼人都要經歷痛苦和煎熬

你太計較得失了,老天爺給你的痛苦和開心都是對半的,所以夾雜在你身上的痛苦必定是你所能承受的,其實堅強一點,痛苦是一天~開心的也在後面~不要太悲觀,打起精神來!快樂會來迎接你呢~

『玖』 什麼是一日禪

方便禪,按照出家人的生活一天

『拾』 一日禪:小和尚問老和尚:何為觀心如鏡為何人要學鏡

「鏡」指看清自己!做人的道理。得到的也只是人的知識。要了解真相,明白這里還有屬靈的真知,最好看最古文字記載的《聖經》。
因為佛教界以修身養性為主導,其實印度五大佛經的源頭來自《聖經》的摩西五經,這是上帝與人類最早的立約,佛教只得著摩西五經,沒得著後來耶穌的福音,所以佛只以修行作善事,求得下世再做人,不做畜生。 但是上帝忍耐人類七十個七的最後要救人回到永遠不死的神的國度,但是佛經里就沒有了;
春秋中文網文章說,清代道光24年甲辰11月,梁廷楠《海國四說》:「溯天主教之始,蓋原於摩西。而耶穌後出,始則推衍之,繼乃漸變之。(語詳下。)摩西既死,其子孫乃出所遺書以行於世,半傳於亞細亞洲之西希伯國,半傳於歐羅巴洲之東希臘國,合而全之,謂之《古經》,亦曰《古遺詔書》,謂摩西得天之詔示,所言自夏訖漢,皆耶穌未生以前時事。其曰《新經》,亦曰《新遺詔書》者,謂如大民遷復本國時,師士再得天啟之語,預指耶穌救世之事。兩者並尊之曰《聖書》,曰《真經》。其摩西後耶穌前諸信奉者所纂兩詔之意,則謂之《經錄》。……」
「今就予所見西國書,及所傳送書之援引《聖書》者,並耶穌教原遺諸書,各撮其大意,為之條理其說,而薈萃縷晰,著之於後,而後再加以論斷。……」
《海國四說》自序:「謂漢明帝時,摩西得天之詔示──耶穌天道已先行天竺國,為其人所誤聽誤傳,致亂其真,從此乃造出佛教一端。適明帝不知其故,使往求書,並其徒挈入中國,因而中國人亦浸被其惑,摶土刻木,圖其像而崇奉之,以迄於今。」
就是說,猶太教教祖亞伯拉罕公元(主)前1900年就死了,神借著公元前1200年前的猶太人先知的摩西執筆寫下了舊約《聖經》律法書5卷,亦稱「五經」,猶太傳統也稱「摩西五經」,謂之「神天律例」。教戒他的子民警醒天道、執守戒命律法。人皆守而信之,並建造會幕,教導他的子民敬拜、遵行造物主耶和華上帝給人類所立的約,天人之約才能稱「道」。
這公元前400年前成書的完整舊約──「道」,在漢明帝公元64年派遣使者西域訪求佛法前早已進入天竺國了,這「摩西五經」成了佛教創建「凈土法門」的五部佛經主要綱領。因為當時的人所誤聽誤傳,從此造出佛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