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立法特色

中國立法特色

發布時間: 2021-12-09 06:18:40

⑴ 中國法律的兩大特色

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社會革命是法律革命的前提。20世紀的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的法律生活世界日新月異。特別是1978年以來,伴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呈現出革命性的變化趨勢。這一進程中的兩次前後相繼的法律革命,首先都是一場社會革命。1949—1956年的當代中國第一次法律革命,是在中國大地上創建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及其國家治理體系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有機組成部分。1978年開啟的當代中國第二次法律革命,則是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密不可分的,而改革開放實際上是1949年之後中國的又一次社會革命,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展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進程,乃是這又一次社會革命的繼續深化。
從法律形式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進程中的兩次法律革命,實際上都是一場憲法革命。憲法既是社會革命的產物,又是法律革命的根本法基礎。當代中國的第一次法律革命以「五四憲法」這一根本法的形式,確證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這兩大原則,明確規定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國體與政體,第一次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上升為法律;第二次法律革命通過「八二憲法」及其修正案,在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第一次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因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進程中的兩次法律革命都是一場法律觀念的革命。法律理念的變革是法律革命的靈魂。當代中國的第一次法律革命寄託了人民共和國的創立者們關於社會主義的自由、正義、平等和共同體的價值理想。
而第二次法律革命則充分體現和確證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價值目標和社會理想。2014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作出專門系統的戰略部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當代中國第二次法律革命是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與法律發展進程中的一場最深刻、最深遠、最偉大的法律變革運動。它要在中國大地上完成從傳統的人治社會向現代的法治社會的真正的歷史性轉變。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呈現出創新發展乃至現代化的發展走勢,從而實現中華法律文明價值體系的巨大創新。

⑵ 中國傳統法律的特點有那些

來自儒家禮制的宗法倫理精神是中華法系的基本特徵。
這種被稱作「禮」的精神成為確認權利義務以及行為是非功過、衡量違法犯罪和制定司法程序的最高准則。
「周公制禮作樂」,建立起了一套系統詳備的典章文物制度和禮儀道德規范,有效維護統治階級權益,維護宗法等級秩序,調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與法律關系。
自西漢開始形成儒法合流、「禮法合治」,並形成了「禮法合治」的雙元的法律價值觀。西周建國伊始,便締造了以井田制為根基,以分封制和世卿世祿為基本設計,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國一體的宗法貴族政體。在這種政體之下,「禮」成為國家社會最高的政治原則和法律精神。「禮」是政治規范,也是社會生活規范。「禮」既維護分封等級制度,防止僭越,穩定統治秩序,又區別人們社會身份,確定權利義務,確認人們行為正確或錯誤、合法或違法。

⑶ 中國的法律體制特點

中國法制體系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由成文法律、法規條例及地方立法、特別行政區法律及中國政府簽訂的國際條約形成的法律等組成。法院判例不具先例約束力,但具有司法參照及指導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授權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有權修改憲法,制定並修改有關國家機關及民事與刑事問題的基本法律。除須由全國人大制定及修改的法律之外,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及修改所有法律。國務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有權制定行政規章及條例。國務院下屬各部委亦有權在所屬各部門的管轄范圍內簽發命令、指示及條例。國務院及下屬各部委頒布的所有行政規章、條例、指示及命令均須與中國憲法及全國人大制定的國家法律保持一致。倘出現任何沖突,則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有權取消各行政規章、條例、指示及命令。

在地方一級,各省及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各自的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規章及條例,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頒布適用於各行政區的行政規章及指示。此等地方法規須與中國憲法、國家法律及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保持一致。

國務院、省及直轄市政府還可在新的法律領域為試行目的制定或簽發各種規章、條例或指示。

試用措施獲得充足的經驗後,國務院可將立法建議提交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考慮進行國家級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授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對法律進行詮釋。根據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最高人民法院除有權在司法程序中對法律進行解釋外,還有權對特定的案件進行解釋。國務院及其各部委亦有權解釋各自頒布的規章及條例。在地方一級,解釋法律的權利授予頒布該法規的各地方立法機構及各行政機關。

⑷ 中國法律傳統的特點是什麼

民刑有分復、重刑輕民,以禮制代法和行政監理。

禮法合一,禮法並重因歷史時期不同而不一樣,強調天賦神權,重刑輕民。

拓展資料

古代漢語中的 「法」、「律」、「刑」等詞語之間彼此有關聯。傳說,商鞅變法,「改法為律」,最早將「法」「律」二字合而為「法律」一詞以指稱一種規范體系的人,是春秋時代的管仲。但無論是「刑律」還是「法律」,都沒有現代法律具有的豐富內涵。

這是商鞅變法之前的常用法律形式,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時都以法為名稱,如魏國的《法經》,晉國的《被廬之法》。到商鞅變法將法改為律後,法僅僅在廣義上使用。

這是商鞅變法後中國古代常用的法律形式,應用廣泛,如秦的《田律》,漢朝《九章律》,魏晉之後,有《魏律》、《晉律》、《北齊律》、《隋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古代法律

⑸ 中國法律體系的特點

中國法律體系的特點:
1、是由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既規定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重大問題都應當經過人民代表大會討論,並作出決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規定為國家的根本制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可以相應地制定各種制度和法律,而其他任何制度則必須經過人民代表會議或人民代表大會批准,或由它所授權的機關批准,才能生效。」現行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涵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能制定構成法律體系全部七個部門的法律。換言之,凡是應當由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都有權制定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法律體系形成中起主導作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是法律體系的主體,形成法律體系的關鍵,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在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制定出來。在法律體系形成和完善過程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肩負著重要責任,立法工作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2、是由我國統一的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的。我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56個民族。根據我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情況,為了維護我國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憲法的這些規定表明,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採取的是單一制。我國的這種國家結構形式要求國家的法制必須是統一的,而統一的法制必然要求法律體系是統一的、惟一的。這種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惟一性,是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
3是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的。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維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必須有與相適應的統一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引導和保障,這樣才能避免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被分割,才能避免為保護地方利益而在經濟活動中設置壁壘和障礙、排斥競爭,才能避免強化部門利益,從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按照內在的規律在法制的軌道上健康發展。有機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制保障。
3、是由我國的立法體制決定的。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既是統一的,又是分層次的,是由國家立法權和行政法規制定權、地方性法規制定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制定權以及授權立法權構成的。全國人大修改憲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有關主權的事項等十個方面的事項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專屬立法權;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主要是為實施法律和行使憲法規定的國務院的行政管理職權作出的規定,另外,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就應當制定法律的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主要是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和對地方事務作出的規定。這種立法體制是根據我國國情確立的,既保證立法權集中在中央,又充分考慮到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以及各地情況的差異和發展的不平衡。在這種立法體制下,行政法規不涉及刑事、國家機構等方面的法律,地方性法規涉及有限的幾個法律部門。
5、是由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決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者之間,不僅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是有區別的,而且它們的效力也是不同的。它們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如果有超越許可權或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情形的,將依法予以改變或者撤銷。法律的這些規定,就是要求下位法與上位法相銜接、相協調、相配套,從而構成法律體系的有機統一整體,有效地調整社會關系,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6、是由堅持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這一政治原則決定的。黨對國家事務領導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只有國家法制的統一,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才能保證黨對國家事務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特點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特點: :第一,從它的形成過程看,是一個建構性的過程,它是我國政治發展的一個目標。為什麼是一個目標?要放在更大的宏觀背景來看,這個背景就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是建設一個民主富強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社會一定是一個規則的社會、秩序的社會、專業化的社會,權利、義務明確的社會,個人對自己的未來可計劃而且可預測的社會。這樣一個社會靠什麼來實現?要靠法律、靠法治。所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我國政治發展的一個目標。

第二,這個法律體系的形成,是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同步的。舉一個例子,比如2007年通過了物權法,這部法律的制定經過了13年的時間。物權法的重要意義在於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物權。為什麼這部法律不可能在更早的時間產生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社會發展還沒有成熟到那個程度,社會關系還沒有穩定到那個程度。到2007年我們每個公民都有了自己的財產,這是和小康社會建設相關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制定了物權法。這是法律體系形成的第二個特點,和國家的發展、公民權利的要求是同步的。

第三,和記者提的問題有關,我國法律體系的形成是回應社會的需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關於民生立法,最多的、最大量的民生立法表現在社會法領域。為了強化民生立法,2010年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成立了社會法室,這也是加強社會立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關於保障民生的立法,可能體現在不同的法律部門,比如可能涉及到行政法、社會法,也可能涉及到經濟法。剛才記者提的問題涉及到刑法。我們所有的法律部門都有一個民生的視角,目的就是要保護民生的福祉,使大家生活得更幸福。

第四,法律體系是分層次的,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這個特點適應了我們國家幅員廣大、各地的情況有差異的現實,這樣的法律體系既符合不同層面的社會治理的需求,同時又能維護法制的統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概括其他的特點。(

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徵有哪些

1.以人民民主思想為基礎。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當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國家權力。我國以憲法為統帥的法律體系體現了人民性。

2.由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法律體系不同於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體系套中國的法律體系。外國法律體系中的成功做法,符合我國國情,我國需要,應當借鑒,特別是有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國際社會通行的法治原則和做法,我國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吸納。

3.重視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現代法治重視人權保障。2004年憲法修正案,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表現了國家對人權的重視。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1997年刑法修訂,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保障法、保護法的頒布實施,都加強了對公民特別是弱勢群體基本權利的保障。

4.強調維護法制的統一性。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憲法和立法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法律一經通過並實施,在全國具有統一效力。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但不得就犯罪和刑罰、剝奪公民政治權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作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⑻ 中國法律的特點是什麼

【《法理學初階》第三版】
1、法律的規范性
2、法律的國家意志性
3、法律的國家強制性
4、法律的普遍性
5、法律的程序性
6、法律的可訴性

⑼ 中國的法律特點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經驗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體現,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
(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一國法律體系的性質由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們構建的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它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它包括的全部法律規范,它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必須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這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區別。哪些法律需要制定,哪些法律不需要制定,具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都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和長遠利益出發。
(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作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實踐,為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波瀾壯闊的舞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伴而生、相互促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法律體系構建提供內在需求和動力,提供實踐基礎和經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越向前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越深刻,對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的要求就越迫切,法律體系構建所依賴的基礎也就越扎實。另一方面,法律體系的構建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法制環境,積極發揮促進、規范、指引和保障作用,注意妥善處理法律穩定性和改革變動性的關系,在及時肯定已有成功做法、鞏固已有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又要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留下空間。
(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與此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不同情況的需要,以便在實踐中能行得通,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憲法原則,我國逐步確立了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實踐證明,這一立法體制符合我國國情,是行之有效的。與這一立法體制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結構上表現為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特徵,既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也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還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據法定許可權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這一立法體制也決定了各構成部分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說,憲法是統帥,法律是主幹,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是對國家法律的細化和補充。它們由不同立法主體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立法許可權制定,區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效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符合統一、系統、分層的科學要求。
(四)該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建,始終立足於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將傳承歷史傳統、借鑒文明成果和進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容並蓄,充分體現這個法律體系在文化上的先進性、包容性和廣泛性。一方面,繼承中華法制文化中的優秀成分,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另一方面,充分吸收人類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但又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據中國國情和實際,吸收有益之處,為我所用。實踐證明,只有既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法律文化傳統,又借鑒吸收人類法律文明成果,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經過30多年的努力,目前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必須看到,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並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實踐沒有止境,法律體系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它必然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封閉的、固定的。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個國家還處於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還有個完善過程,因而反映並規范這種制度和體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就必然具有穩定性與變動性、階段性與前瞻性相統一的特點,必將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進程的現實需要而不斷發展完善。社會實際變化了,法律體系必將隨之變化並與之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及時制定新的法律規范,修改原有的法律規范,廢止不符合社會實際、過時的法律規范。因此,不能用靜止、孤立的眼光看待法律體系,而應始終保持發展的、開放的態度。

⑽ 中國的立法過程的主要特點是

A B C D
中國的立法過程的主要特點:

其一,在立法過程中,也客觀地存在著不同回的意見答,但沒有為此而產生不同的政治派別。

其二,立法過程總體上是謹慎的。(「雙層結構」 ;三次以上的審議 )

其三,立法過程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

其四,立法進程正在加快。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