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末答題
① 大一的法學考試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的大概回答方式
你好,我也是法學專業學生,我比你大一年級。在這把自己的做題經驗說說專,你可以看看。名詞解釋屬不一定要把原文背出來,只要求答道概念要點即可,一般答一個長句。簡答題的答案類似於課本的小標題,看到題目想想回答問題的方面,把這些方面概括地列舉在試卷上即可,注意全面。辨析題一般採取總-分的方法寫答案,先對題目進行簡單的分析、可以是對題目中概念的解釋,然後分析命題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一般辨析題都有兩方面)並稍加說理。論述題就是在簡答題的基礎上對小標題稍作展開,如果題目是「分析、、、」的可以從是什麼、為什麼(意義)以及怎麼做方面回答。最後祝取得好成績!!
② 法學論述題答題思路(法理學)
法律解釋,作為法律適用過程中的必要手段和必經步驟,是司法過程的題中應有之意。現代司法拋棄了傳統概念法學僵化保守的束縛,賦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
將法官的價值判斷融入司法裁判的過程,致力於使裁判結果獲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法律解釋彌補了法律與事實之間的縫隙,在保證實現法治統一性的目標
之下體現了法律適用的靈活性,從而成為法律適用的前提。一、法律適用與法律解釋的概念解析司法過程的內容包括准確認定案件事實以及在此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
兩個步驟,其中准確認定案件事實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礎和前提,而正確適用法律則是司法的最終目標。在我國,法律適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適用是指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實現法律規范的活動。這種意義上的法律適用一般被稱為法的實施」;狹義的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
其職權范圍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事項的活動,特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及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規范應用於具體案件的活動」。
③ 關於法學的論述題答題方法
07年司法考試論述題答題方法與理論儲備
作者:佚名 攻略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07-9-4 10:26:29
一、論述題命題方式
論述是一種綜合考察考生法學理論素養的方式.論述題的命題方式有以下幾種形式:
1.命題作文式:如「案例、判例與司法解釋」
2.分析格言法條式:「有法律依法律/無法律依習慣,無習慣依法理」
3.案例/判例分析式:「黃碟案」
二、論述題答題要求
(一)形式要素:小段落、多層次、眉清目秀
1.段落要小,切忌不分段,或者段落太長
2.多層次者一要求整篇文章斷落多,二要求一個段落之中有層次
3.眉清目秀是說書寫要整齊,字跡要工整
(二)內容要素
1.說理
2.有據
3.多角度
4.正反面都要顧及
三、答題方法
第一步:概述題干,說明「是什麼?」,即題干講了個什麼問題,反映的要旨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題干,說明「為什麼?」即為什麼會出現題干中的問題,其產生的理據是什麼?
第三步:綜上所述,說明「怎麼辦?」及理論結合實際,指出該怎麼辦?
【例1】四川省雙流縣發生了一起村民激憤殺人案件。被殺害者張萬安患有精神分裂症,不時打罵母親和家人,還先後強奸母親與大嫂。此外,張萬安在村上不務正業,村上不少女孩在放學路上被他調戲過,他還經常打罵周邊群眾,使四周不得安寧。2004年8月24日,張萬安的母親及兩個哥哥張萬成、張萬明預謀打死張萬安。當晚9時許,張萬成、張萬明在雙流縣太平鎮碰見弟弟,用扁擔、木棒將其打死。此後,三人被捕關押。檢察院認為,3被告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應當以故意殺人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案發後當地村民得知此案開庭審理的消息後稱,張萬安死有餘辜!村民認為,張萬安的母親和兩個哥哥殺死他是為民除害,也是替大家雪恨。村上的人對3被告人都很同情,希望法院能判輕些。試從法的價值及其沖突的角度對上述事件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
A.此案反映了法的秩序價值和自由價值的沖突。
B.法律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對於公民的人身自由進行保護。但這種保護必須平等的適用於每個公民。對個人自由進行限制最大的理由是這種自由已經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正如密爾所說:「要使強迫成為正當,必須是所要對他加以嚇阻的那宗行為將會對他人產生禍害。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則是絕對的。對於本人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身和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本案中精神病張萬安雖然是精神病人,但是其自由和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尤其是最珍貴的價值——生命自由非經法定程序,更不得為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草率剝奪,這是無庸置疑的。張萬安強奸母嫂、調戲婦女、打罵群眾,擾亂安詳和諧的鄉村秩序,此類禽獸行,人神共憤。但張萬安此類行為是其精神病所導致,實非一個正常的自由意志所甘為。
C.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的危害後果,經法定程序簽訂確認,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刑法的目的已經很明確,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對精神病人施加的只能是嚴加看管和醫療,而非剝奪其生命。張萬安的行為再惡劣,他也只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行為,其母其兄,在處理張萬安的人身自由和社會秩序的沖突時,背棄國法施加於他們作為一個精神病家屬和監護人,所應當承擔的嚴加看管和治療義務,而選擇了一了百了方法,剝奪了張萬安的生命,此已逾越了必要的限度,違背了處理法的價值沖突的比例原則,其行為已構成了故意殺人罪。但考慮其殺人情節,實屬事出有因,法院在審理此案的時候應當運用個案平衡的原則,減輕處罰!
[例2]馬某與趙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兩人在飯店喝酒,馬某說起現在生意難做,不講信義的人越來越多。趙某隨聲附和。一向愛開玩笑的馬某說:「老兄,憑咱們的關系,我就給你張借條玩玩都放心。」馬某隨即寫了「今借趙某人民幣6000元」的字條,簽署自己的姓名後放在飯桌上。不料,幾日後,馬某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方知趙某竟以該借條為據將他起訴到了法院,要求他償還借款6000元。法院審理後認為,馬某向趙某出具了借據,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支持趙某的訴訟請求。請根據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和原理,談談你對法院判決的認識。
【答案要點】
(1)法院的判決符合法律規定,可以成立。
(2)根據責任法定原則,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應當根據法律,而且只能根據法律。既然在法律上可以認定馬某與趙某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因此馬某作為債務人,應當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3)司法機關以事實為根據,是指司法機關對案件作出處理決定只能以被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和依法推定的事實作為適用法律的依據。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可能與客觀事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屬於法律認可的客觀事實。既然本案中的證據證明了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自然被證據證明的債務人馬某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萬能的。法律是概括性規范,進行規范性調整,關注是各種情況的共性,可能會犧牲個案的正義。本案中證據證明的事實與客觀事實是不同的,這說明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但不能因為本案中個別正義未能實現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5)法律與道德是不同的。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法,甚至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法律只是把道德的最低要求轉化為法律。本案中,趙某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但在法律上卻是可以得到支持的。不能因為趙某的行為不道德,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6)根據法治的權利保障原則,對公民權利自由的保護必須依法進行。馬某在客觀事實上,並非真正的債務人,但要保護馬某的權益,必須有法律依據;既然馬某不能根據法律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具借條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那麼其權益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
【解析】 回答此種法理學的案例分析題,關鍵的是多角度分析問題,而不能僅僅限定在某個角度,除非題目有此明確要求。在從每一角度分析時,必須首先寫明原理、原則或相關知識,然後結合案情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不能就理論說理論,脫離案情分析理論。
④ 大學法學專業期末考試,試卷中的簡答題與論述題的格式是什麼阿 (ps總認為它倆是一個類型的題)
簡答題就是簡單回答,把問題回答清楚就行。論述就是不僅要表明觀點,並且要說出前因後果,或者舉例和聯系其他問題,總之,就是論述題需要回答的字數是要比簡答題復雜的多的
⑤ 法學簡答題怎麼答
一般老師會給重點。。。。簡答一般寫下概念。。。特點。。。如果是比較的。。。就寫概念。。聯系與區別
⑥ 法學的期末考試,需要在答題的時候精確到xx法第xx條第xx款么
不需要。主觀題即便你不會,只要去寫,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就可以了,當然會是最好了。沒那麼嚴
⑦ 研究生考試法學答題方法
各個學校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樣,但是總體來說,要根據分值來權衡。比如一個名詞解釋5分的話,那就簡單的把概念說了之後,再稍微拓展一下就可以了。不過現在好像法學裡面考概念比較的比較多一點,就是給你兩個概念,讓你比較,這時候你就要把這兩個概念解釋一下,然後分點進行對比。
至於簡答,分值稍微多一點,你也是根據分值和時間靈活掌握,總之,就是要充分利用時間,根據分值合理分配好每道題多少分,該分給它多少時間。
論述一定要詳細答,根據我的經驗,首先把基本概念解釋一下,然後要用一、二、三或者第一、第二、第三的格式分段進行詳細闡述,一定要詳細,一頁左右就可以了應該。
考過好幾年了,不知道現在什麼樣子了,謹供參考,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