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職位立法

職位立法

發布時間: 2021-12-10 02:06:26

❶ 中國在職幹部職位、級別如何排列

1、國家級正職(一級幹部);

2、國家級副職(二級幹部);

3、省部級正職(三級幹部);

4、省部級副職(四級幹部);

5、地廳級正職(五級幹部);

6、地廳級副職(六級幹部);

7、縣處級正職(七級幹部);

8、縣處級副職(八級幹部);

9、鄉科級正職(九級幹部);

10、鄉科級副職(十級幹部);

11、所股級正職(十一級幹部)。

(1)職位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公務員范圍:

「公務員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公務員法中這條的備受推敲的規定,首次明確了列入公務員范圍得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這意味著,今後公務員不再局限於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將擴大至符合上述3個條件的所有工作人員。

按照這個標准統計,截至2003年底,我國公務員總數為636.9萬人。此外,公務員法還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保留了「參照管理」的形式,即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公務員起草領導小組副組長、人事部副部長侯建良表示,這樣規定有利於保持各類機關幹部的整體一致性,有利於統一管理,也有利於黨政機關之間幹部的交流使用,同時也參照了國際通行做法。

關於公務員法與法官法、檢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的關系,根據立法法關於同位階法律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規定,對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履行職責的特殊要求,除適用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外,仍可適用有關法律規定。

❷ 職位性質(行政或參公)是什麼意思

職位性質就是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本法,對於具有職位特殊性,需要單獨管理的,可以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各職位類別的適用范圍由國家另行規定,參公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本身不是正式的行政編制,只是體制影響,一直在體制內存在著,待遇提拔和公務員一樣,不受影響,相互過渡的也是常態。

拓展資料

參公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的簡稱。 主要分為參公機關人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參公機關人員一般指的是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使用的是行政編制,但是性質依然是參公人員;另外一類是參公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一般是某個行政機關的二級機構,編制一般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待遇參照公務員。

在社會上有一些部分承擔國家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這些人的編制應該屬於事業編制。但國家有規定,這些單位可列為參照國家公務員的管理制度進行管理。

這類單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前,一般名為事業單位,卻行使行政職能,代表國家進行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市場監管,屬於應列為行政單位及落實行政待遇,未落實行政編制的事業單位。在這些單位內正常工作的人,也就是參公人員了。

與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的主要區別:可以參加公務員交流、有非領導職務、和公務員一樣僅扣兩金。可見,參公身份是介於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編制之間的一種特殊事業編制身份。

❸ 公務員法的立法目的

公務員法的第一章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就是公務員法的立法目的

❹ 公務員職級、職位、職務、崗位的概念、區別

一、概念不同:

1、職級是指工作責任大小、常常與管理層級相聯系作復雜性與難度以及對任職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組職位的總和。

2、職位是指上級組織分配給工作人員的職務及其應承擔的相應責任。

3、職務是指是指組織中承擔相同或相似職責或工作內容的若干職位的總和。

4、崗位是組織要求個體完成的一項或多項責任以及為此賦予個體的權力的總和。

二、范圍不同:

1、職位比崗位的范圍更廣。職位是組織重要的構成部分,泛指一個階層(類),面更寬泛,而崗位則具體得多。職位是按規定擔任的工作或為實現某一目的而從事的明確的工作行為,由一組主要職責相似的崗位所組成。

2、職級比職務的范圍更廣。職級就是一定職務層次所對應的級別,職級是對不同類別職務進行平衡比較的統一標尺。以職務層次為橫軸,以級別為縱軸構成的「坐標系」,可以衡量、標識擔任不同類別職務的員工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

三、劃分層次不同:

1、領導職務分為國家級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廳局級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鄉科級正副職,共10個層級;非領導職務在廳局級以下設置,分為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共8個層次。

2、職級由低到高依次為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和正處級。

3、崗位分為管理崗位或是一般崗位。職位是隨組織結構定的,而崗位是隨事定的。

❺ 什麼是公職公職人員一般有哪些職位

第一:公職,即公共職務,主要指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各個民主黨派的黨務機關、各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職位,主要對國家或集體的公共利益負責。
第二:公職人員,是指依法履行公共職務的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等黨務機關、各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現在社會普遍認知的「公職」主要是指國家各級黨政機關、國有的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等。這些職位的普遍特點是:享有編制,有很好的福利體系,社會地位較高,工作穩定有保障等。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員不同,這一類人員的工作有著更大的穩定性,在缺乏安全感的時代里被更多人所嚮往。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版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權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是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是人民的公僕。

(6)職位立法擴展閱讀:

公務員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路線,堅持黨管幹部原則。

公務員的管理,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依照法定的許可權、條件、標准和程序進行。公務員的管理,堅持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並重的原則。

❼ 關於職位升降的決定是人大什麼權力

關於職位升降的決定,他是人大代表在行使任免權的決定,人大代表的職權有決定權和任免權,還有立法權監督權。

❽ 什麼人能參與立法

1、從理論上講人人都在參與立法,因為有各級人大代表,特別是全國人大代表在參與立法。
2、從實際情況看,一般是專家學者與職能部門起草法律草案,最後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❾ 我國《公務員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是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內強對公容務員的監督,促進公務員正確履職盡責,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9)職位立法擴展閱讀: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根據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❿ 公務員法中採取職位聘任的立法意義與實踐意義

第一,完善了公務員制度的指導原則。《公務員法》以憲法為依據,從中國國情出專發,明確屬規定「公務員制度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幹部路線和方針,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第二,規定了取得公務員身份的基本條件。為保證公務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公務員法》規定取得公務員身份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18周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三,總結吸收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公務員法》對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任前公示、任期制、任職試用期制、部分職位的聘任制等實踐中已經成熟的做法和經驗作了規定,與中央下發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保持了較好的銜接。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