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道德觀
⑴ 推己及人,同情別人,做的事要有道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請翻譯
to be considerate,sympathy others ,what you have done should have moral,before you want success you should help others success ,before you want flourish you should help other flourish.
⑵ 和,體現修修身正己推己及人道德觀
我覺得這個和體現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模式,能夠通過一種和平的喝著心平氣和的態度來發展
⑶ 解釋功利主義、權力至上、公平公正、社會契約和推己及人四種道德觀的具體內涵,
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內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學家有約容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等。
權力至上:只重權,而舍其他。比如李剛之子。
公平原則
是要求招標人和投標人在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平等,雙方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分別承擔義務並享有權利。
公正原則
是要求評標時按事先公布的評標標准和方法對待所有合格投標人,對所有合格投標人一視同仁,不歧視任何投標人。
社會契約: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約關系解釋社會和國家起源的政治哲學理論。又稱社會契約論。它通過把社會和國家看作人們之間訂立契約的結果,來說明政治權威、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的來源、范圍和條件等問題。一般認為,契約分兩種:社會據以成立的契約稱為社會契約,政治機構或政治權威據以確立的契約稱為政府契約。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⑷ 孔子所說的______,______。體現了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道德情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求採納
⑸ 孔子所說的什麼體現了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因此被
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因此被鐫刻於聯合國總部,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黃金法則.
⑹ 舉例說明孔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愛觀生活中有何影響
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歷史是最好的過濾器,它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精華。1988年,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巴黎,曾發出這樣的聲音: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儒家那裡去尋求智慧。聯合國總部也刻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在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我國一位官員稱孔子為孔老二,韓國的官員聽到後全體站立退場!韓國的學生當知道孔子不是韓國人時淚流滿面!韓國三星集團的外派人員必須會背論語;韓國把24孝拍成電視劇每天播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身上應該洗去的污垢,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
其實聖賢的價值,就在於在千古之前,他們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可以穿越滄桑走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的微笑著,注視著我們仍然在談的言論中收益而已!
國學大師潘守宇說: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比如說我們是學哲學的,我們中國啊,有很多的哲學系,也有很多的哲學家,但是有哪一位哲學家能夠寫出一本書,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傳承久遠,還被翻譯成多國的語言文字,為現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所研究。中國有這么多的歷史學系,有這么多的歷史學家,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司馬遷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有這么多軍事學家,有這么多軍事院校,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孫子兵法》,仍然被西點軍校奉為教材,所以我們只是略舉了幾個例子,那就告訴我們,其實中國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說是後人沒有辦法超越的,但是它確實是後人難以超越的。原因在哪裡呢?就是因為《論語》上,孔子說的這樣一句話,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的工匠,要把桌子做好,必須首先使你的工具鋒利起來,同樣的道理,我們人,要認識客觀事物,要認識得清楚,首先必須把我們的心清靜下來。
我們看到當代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池田大作,他在和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對話的時候,他就講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一般人認為是落後象徵的東西和這樣的國家,實際上秘藏著時代最先進的東西。但正是因為它是秘藏著,所以很多人認識不到,還經常對它妄加批判。這就是導致傳統文化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