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立法特點是什麼意思
⑴ 旅遊法頒布有什麼意義
2014年月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將於10月1日起開始施行。《旅遊法》的全部內容主要是對旅遊管理者、旅遊經營者、旅遊者的權利義務進行了約束和規范,是我國第一部旅遊法,對旅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實施的重大意義在於: 1、《旅遊法》明確界定了旅遊管理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者的權利義務,構建了政府統籌、部門負責、有分有合的旅遊綜合協調機制,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市場、全方位格局。同時,對"零負團費、黑導、欺客甩客"等旅遊市場突出問題提出了制度方面的設計,為治理旅遊市場秩序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 2、《旅遊法》著力完善旅遊市場規則,確定的若干制度和規范將構建起支撐旅遊業做大做強的"六大核心體系",形成綜合協調發展的旅遊管理模式,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旅遊生產力,推動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實現旅遊強國目標的進程。 3、《旅遊法》是維護旅遊者權益的有力武器。 4、《旅遊法》在進一步理清了相關單位之間權利義務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和督促以旅遊者為本,更加有力的保障了旅遊者的合法權益,為今後有效調整旅遊業發展所引發的新型法律關系提供了法律依據
⑵ 簡述我國旅遊法的主要特點
第一、三大市場「兩增一減」,出境、國內旅遊增長有所放緩,入境旅遊持續下降。
第二、大資本進軍旅遊行業,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民間資本旅遊投資額約佔全年旅遊直接投資總額的57%,民間資本成為旅遊投資的主力。
第三、泛旅遊現象日趨顯著,旅遊消費行為自主化、多樣化,旅遊空間日趨泛化,城市、鄉鎮以及村落皆是重要的旅遊活動空間,同時產業融合進一步增強,催生了創意旅遊、在線旅遊、會展旅遊、旅遊地產等多種旅遊新業態。
第四、在線旅遊發展勢頭迅猛,在線旅遊市場初具規模,市場交易規模較2008年增長近5倍,達到2204.6億元,在線旅遊預訂使用率持續上升,發展潛力巨大。
第五、旅遊管理走向法制化,《旅遊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全面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
(2)旅遊立法特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經2013年4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201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旅遊法》分總則、旅遊者、旅遊規劃和促進、旅遊經營、旅遊服務合同、旅遊安全、旅遊監督管理、旅遊糾紛處理、法律責任、附則共10章112條,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是我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推動。為促進自由貿易,旅行我國入世承諾,作為服務貿易的旅遊業,有必要對不適合世貿規則的法律進行修訂。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迅速崛起,旅遊法制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加強建立、逐步強化的過程。隨著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旅遊法制建設也日新月異,推動著我國躋身旅遊大國的行列。盡管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的旅遊立法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模式上以及程序上都存在著明顯的滯後性,與市場經濟和依法治旅的現實需要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⑶ 旅遊法的5大特點是什麼
旅遊法的5大特點是旅遊管理、經營、參觀、游覽等與旅遊有關的活動.
⑷ 我國旅遊法治建設有哪些特點
我國旅遊法治建設的特點。我國旅遊建設法治的特點主要是,一切維護旅遊旅客的權益的。站在旅遊旅客的服務方面。
⑸ 旅行社法律特徵
旅行社是指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為旅遊者代辦出境、入境和簽證手續,招徠、接待旅遊者,為旅遊者安排食宿等有償服務活動的企業。 從旅行社概念中,可以看出旅行社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第一,旅行社是企業法人。作為企業法人,須具備法人的條件。設立旅行社企業,必須具備《條例》所規定的條件,須經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即取得旅行社企業法人的資格。 第二,旅行社是從事旅遊業務的企業法人。旅行社所從事的旅遊業務主要是代辦出入境和簽證手續,招徠並接待旅遊者。招徠,指旅行社按照批準的業務范圍,在國內外開展宣傳促銷活動,組織旅遊者的工作;接待,指旅行社根據與旅遊者達成的協議,為其安排行、游、購、食、宿、娛等並提供導游服務。 第三,旅行社是以營利為目的企業法人。旅行社作為企業法人,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通過收取服務費,為旅遊者提供有償服務,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也才能實現這一目的。
⑹ 立法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的立法過程來的主要特點:自
1,在立法過程中,也客觀地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但沒有為此而產生不同的政治派別。
2,立法過程總體上是謹慎的。(「雙層結構」 ;三次以上的審議 )。
3,立法過程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
4,立法進程正在加快。
⑺ 什麼是旅遊法它有特徵
《中華人抄民共和國旅遊法襲》經2013年4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201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旅遊法》分總則、旅遊者、旅遊規劃和促進、旅遊經營、旅遊服務合同、旅遊安全、旅遊監督管理、旅遊糾紛處理、法律責任、附則共10章112條,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⑻ 旅遊法律是什麼
旅遊法律關系是指由旅遊法律規范調整和規定的,在旅遊活動中各方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旅遊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構成。旅遊者、旅行社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都是旅遊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其中旅遊者和旅行社屬於旅遊法律關系主體范圍,而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則屬於旅遊法律關系內容的范圍。
⑼ 《旅遊法》的立法框架是什麼
作為成文法國家,我國的旅遊法相對滯後,已嚴重影響我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結版合我國國情和權發達國家的成果立法實踐經驗,我國《旅遊法》的立法框架是:
(1)規定國家發展旅遊事業的根本宗旨和原則;(2)規定政府主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能;(3)規定各類旅遊企業的行為准則;(4)規定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5)規定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原則;(6)規定國際旅遊原則;(7)規定一系列行業管理制度;(8)規定法律責任。
⑽ 我國《旅遊法》的主要特點
《中來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源法》是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3年4月25日發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