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啟功書法學習

啟功書法學習

發布時間: 2021-12-11 09:13:48

A. 啟功書法的特點是什麼

圓潤不失剛勁,得體不失大度,古典之中不失娟秀,美感之中如玉樹臨風,筆畫協調之中恰到好處,與古人最大區別就是靈動不古板,美麗猶存韻味…實乃人中之龍鳳…書體之中之粼角…

B. 啟功書法能練嗎

以筆者練習書法的經驗認為,若是你書法功底若有一定基礎的話,完全可以欣賞性的臨幕,若無書法基礎的話還是從歷代的名碑名帖開始練起。筆者認為啟功先生的字不適合初學者練習。。。。。

C. 啟功的字體有什麼特點

●書法

獨創字體

「五三五」不等份

古人有「書法以用筆為先」之說。啟功曾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苦練用筆,一筆一筆地琢磨,臨帖臨得分毫不差。但寫出來的字平看還可以,一掛起來就沒神了。經過再三揣摩,他發現問題出在字的「結構」上。

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將方格分成若乾的等份。啟功發現問題就出在這「等份」上。道理很簡單,因為每個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個字都一個模式地上下左右分為「三等份」。於是他採用一個更為符合字形結構的劃分法,這便是由他首創的「五三五」不等份。這種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較大,中間的分量較小,而不是「九宮格」那樣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結構字體,便是他獨創的「啟體」書法。

不受束縛

流派戒律很害人

啟功認為,「學寫字首先要敢於不受自古以來各流派清規戒律的束縛。比方說,筆只能怎麼拿,腕只能怎麼用,這是很害人的。」其次是「向古人學習也不一定死學某一家、某一派。我幼年時學祖父和上輩成親王的,後來又學過趙孟頫、董其昌、米芾,再後來學二王、顏真卿、歐陽詢及唐人寫經。十年動亂期間習柳公權。這樣兼收並蓄,經過消化,就變成了自己的東西。」

正是由於這樣,啟功的書法才達到既有深厚傳統,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書法界評論他的作品:「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者覺得很有餘味。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

D. 啟功書法怎樣

自然是好的,但現在市場上假的東西非常多,收藏需謹慎啊!

E. 啟功先生的字畫有沒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

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

啟功卻發現,字的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還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5)啟功書法學習擴展閱讀:

啟功先生強調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先緊後松,先小後大。字的形狀,從松緊的角度看,常常是左緊右松、上緊下松;從大小的角度看,常常是左小右大。

松和緊,說的是字形內部的疏密安排,比如「三」字一般寫作上緊下松,「川」字一般寫作左緊右松;小和大,說的是字形內部各部分的大小對比以及字形的外輪廓態勢,比如「上」字多呈「◢」勢。

松緊、大小的變化,和書寫時的順序密切相關。寫一個字,一般是先左後右、先上後下,所以才形成左緊右松、左小右大等現象。另如「彡」,雖是左松右緊,似乎和前面所說的左緊右松不符,但是仍然符合先緊後松的規則。

看來,先後的變化是根本性的,而左右、上下的變化只是先後變化的不同表現而已。由於緊、小皆可謂收,松、大皆可謂放,所以先緊後松、先小後大,或可概括為「先收後放」。

其二,沒有真正的橫平豎直。平與斜相對,說的是點畫的置向。直與彎相對,說的是點畫的軌跡。在啟功先生看來,橫畫既不平又不直,換句話說就是既斜又彎。豎畫亦不直,而呈彎曲狀。

啟功先生強調了豎畫軌跡的彎曲,而沒有討論豎畫的置向問題。事實上,古帖中的豎畫亦不盡垂直,多有向左向右傾側之勢。

點畫的置向和軌跡也可看作筆法的問題,啟功先生以此討論結構,亦有深意在焉。筆劃的走勢對字的間架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橫畫和豎畫,就像一座建築物的牆壁和房梁一樣。

F. 如何客觀評價啟功書法

這東西不好說吧,個人觀點太強。
從書法角度上講,啟功老師的字,比較修長,清瘦,字體也很靈動,有書卷氣。啟功老師的字也是集各家所長,自創的啟功體,也是他成就的標志。 但是他的字 比較易學,容易被人臨摹,不比其他 王 歐趙顏柳 等字體,沒個幾年功夫,臨都不像的,但是啟功體,練3,5幾個月可以神似。
但是他的字比王,沒有王的結字俊美,瀟灑俊逸。比柳,感覺又少了柳的骨頭,比顏,少了顏的大氣。但是他的字也是開創一代字體,讓後臨摹,學習,讓人感覺很舒暢,可能這就是啟功體的特點。
從成就上來說,因為他是近代,近代書法比起古代有不少的差距,拿他和古代大家比,有點過了。他本身也是書協主席,字也會有點過於炒作。藝術品本來就是存世越少越珍貴。 所以近代他很火。在書法史上,他因為啟功體,也能有一席之地,只是比起古代大家有一定差距,要知道中華幾千年,能自創書法體的就那麼幾個。個人不喜歡他的字體,但是還是比較崇拜他對書法作出的貢獻,以及對書法的理解和感悟。

G. 如何學習書法 (啟功)

啟功先生指出:寫字有三個次序。首先把一個字拿來,鑒賞一個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簡單的筆畫,眼睛看著,手底下筆寫著,寫完了並不好看;第二,就摹著寫;第三,就對著字帖再寫。經過這三個程序,就截然不同了。我用笨辦法,我覺得臨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決問題。 古人論學書入門,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偏向「神」,這是不全面的。如果一個學書的人對字的「形」尚不熟悉,怎麼能看其「神」?所以我以為,學書入門似宜先熟記其「形」。記「形」的方法,應該先記其形狀、長短。如某字某筆長、某筆短,什麼角度,什麼方向,等等。實際上書法問題,在基礎階段,都是很細碎具體的東西,你會了就有模樣,不會就沒模樣。所以初學的兒童,應該先寫「照格」,蒙著寫,後寫「背格」,熟悉了,再看貼寫字。如果初學的識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問其神要行要坐,還是要飛,恐怕未必能說得出來。拙見以為,入門者(只論初學,不論年齡),先看貼上一個字,即仿寫一個字;二用透明紙罩在上描寫一次;三、再對貼臨寫一次。如此寫上一段時間,而逐漸記住某字某筆長,某筆彎彎曲,字的形狀逐漸熟悉了,這樣入門,從「形」到「神」(全貌)就逐漸可以瞭然

H. 我是一個初學者,想練習啟功毛筆書法,請問有什麼不好的嗎

啟功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書畫鑒定家,同時也擅長於古典文學、古文字學的研究,著有《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論書絕句百首》等,啟功能獲得世人的尊敬,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有真才實學。西安德風堂畫廊
書法
對於書法,啟功曾對畫家劉宗漢說,他的字沒有「芯兒」。對此,劉宗漢的理解是,這「闡明了結體與行氣的關系,不能不說是對中國書法研究的一大貢獻。」啟功「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習慣上是「二王的用筆,歐柳的結體」,最後自成「啟體」,書界評其為「外柔內剛、自然灑脫、清雋儒雅而嫵媚華美」。
繪畫
相比之下,市面上啟功的畫要比字少很多,但同樣有品位。為啟功做口述歷史的趙仁珪曾說,啟功的畫也極見傳統的功力,勾勒皴染,無一筆不見功力,空靈淡雅之中,頗饒秀麗超逸之美。山水畫層次豐富,意境高遠,竹石畫韻味醇厚,靈動婀娜,與其書法具有同樣的美學風格。
鑒賞
其實在啟功自己看來,「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顯的事業之一是書畫鑒定。」他是「字不如畫,畫不如文物鑒定。」對於那些名人字畫,啟功一眼就能分辨真偽。啟功27歲時受聘為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方面的專門委員會委員,1949年後又是國家文物局下屬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委員。有一次,幾個台灣客人拿來一幅溥心畲的小楷手卷,啟功初看時說了一聲「好」,但一細看馬上就發現:「這個東西是復製品!」他隨即解釋說「民國時期生產不了這么長的紙!當初,這個手卷是用兩張紙接起來的,兩張紙中間應有『接縫兒』,現在『接縫兒』沒有了,變成了一張紙,所以,是復製品。」幾個人循著手卷尋找,果然在三分之一的地方發現一條復制時留下的「接縫兒」痕跡。鑒賞與書畫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正如《啟功叢稿》中說的「曾學書學畫,以至賣所書所畫,遂漸能識古今書畫之真偽。」
啟功精於鑒賞,但是對自己的作品,時常又是馬馬虎虎。啟功曾在潘家園看到一家書畫店在賣他的字,身邊有人就問啟功:「這是您寫的嗎?」他笑著說:「比我寫得好。」但過了一會兒,他又改口:「這是我寫的。」後來他才告訴朋友:「人家用我的名字寫字,是看得起我,這些假字都是些窮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尋到一種謀生手段,我不能砸他們的飯碗。」
一議:鑒定不只是真偽的判別
自古流傳下來的書畫有許多復雜情況,演唱會是真偽兩端所能包括的。如古法書復製品、古畫摹本、後加偽款的無款古畫、真假代筆、拼配、直接作偽等,其中有些不是用真偽二字所能套上去的,要仔細分析,認真體認,並要敢於自以為非,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不懂,而不要以正確自居,以權威自負。他舉前人的事例說,凡有時肯說或敢說自己沒懂得、不清楚、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鑒定家。
二議:書畫鑒定有一定的模糊度
啟先生針對書畫鑒定工作中的流弊,就鑒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思想諸方面提出看法。指出人人均有其局限性,受思想方法、學術水平、主觀偏好、外界影響多方面的限制,鑒定家不可能全懂,其意見也不可能總是正確,客觀上也會有很多目前我們尚不能認識的問題,故多聞缺疑、謙虛謹慎、承認鑒定工作有其局限性和存在一定和模糊度,應是做鑒定工作唯一科學的態度。啟先生還提出應重視現代科學的發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彌補人的能力所不足的設想。
三議:鑒定中有世故人情
書畫鑒定工作除限於鑒定者的水平造成失誤外,還有可能因社會上的種種阻力作出「屈心」的不公正的結論。他根據所知的真人真事總結出八條:一、皇威,二、挾貴,三、挾長,四、護短,五、尊賢,六、遠害,七、忘形,八、容眾。逐一分析其原因,並舉例說明,最後提出要虛心容眾,不據一言堂。願以此語與同仁共勉。
啟功先生此文既論及鑒定工作的原則、方法,也強調鑒定者自身的業務和品質修養,提倡頭腦冷靜,謙虛謹慎,實事求是,正確認識自己。他在文中有些處以剖析自己為例,說理和平,語重心長,雖以書畫鑒定為題,也可供其他類鑒定工作參考。

I. 啟功寫書法用什麼毛筆

用羊毫筆。

是用白山羊毛為原料,山羊毛的品種規格分類很嚴謹,應按不同產地、季節、年齡段,以及羊的不同部位毛的等級、粗細、柔嫩、鋒穎的長短細選搭配製成筆頭、現在有不少人把筆毛越長的筆叫成長鋒筆,實際上穎越長的才是長鋒筆(也叫深鋒)。

筆頭長的筆只能叫長毛筆或長毫筆。白山羊毛的價格差距很大,真正的長鋒深鋒的羊毫筆價格不便宜。

(9)啟功書法學習擴展閱讀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筆者認為,從形質和氣格(氣質格調)兩個方面來切入便可抓住關鍵。我們也可以把書法作品的形質歸入物質層面,而把氣格歸入精神層面。

從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來看,形質上變化萬千,氣格上也是多種多樣,形質與氣格雖然有密切的關聯,但又不是一一對應的,往往有不同的排列組合,因而從理論上來說,書法藝術可以形成不可勝數的風格。啟功先生的書法在形質上可用「清」字來概括,在氣格上則可用「雅」字來概括。

細審啟功先生每一件書法作品,無論是真書、行書還是草書,也不管是擘窠大字還是尺牘小楷,都能做到眉目清晰,筆筆分明,沒有任何的糾纏、含糊,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清」的基本表現,大多數觀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無須贅述。

形質上的「清」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說剛硬的、凌厲的甚至是頹靡的。這當然同筆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處理都有關系。啟功先生書法則通過「清」傳達給我們一種雅逸之氣。形質上的「清」和氣格上的「雅」合起來構成了啟功先生書法的總體風格。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