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德建設
1. 如何從道德,心理,法律三個維度做好家庭建設
國家和諧才能發展,家庭和諧才能繁榮。要想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遵紀守法;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嚴格按照倫理道德要求自己。
2. 如何理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美德的基本要求。
1、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講道德。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秩序、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2、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敬業、愛崗、奉獻。
職業道德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依法行事,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
3、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和睦友憐。
家庭美德,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處理家庭問題時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規范。家庭美德的內容: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4、個人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善良、勤勞、愛國愛家。
在人格心理學內,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包括力量,勇氣,自信等,都可稱之為美德。在積極心理學中,美德是性格優勢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性格優勢可以匯聚成不同的美德。
(2)家庭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社會公德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社會公德是指:反映階級、民族或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會、一定國家特別提倡和實行的道德要求,甚至還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視和推行。
狹義的社會公德是特指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為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准則。它一般指影響著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禮貌、清潔衛生以及其他影響社會生活的行為規范。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系的反映。
在階級社會中,盡管存在各種不同階級的劃分,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分工,但處於同一時代的同一社會環境里的全體社會成員,為了彼此的交往,為了維持社會的起碼生活秩序,都必須遵守為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所必需的起碼的簡單生活規則。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系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盡管存在各種不同階級的劃分,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分工。
但處於同一時代的同一社會環境里的全體社會成員,為了彼此的交往,為了維持社會的起碼生活秩序,都必須遵守為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所必需的起碼的簡單生活規則。
3. 中國傳統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內容對現代家庭道德建設有哪些意義
主要內容:養親與敬親,順親與諫親,傳宗接代,喪親與祭親,立身、立功,以顯父母。
面對現代社會,孝道的價值正逐步削減。因為古代社會是以農業、家族為基礎的。現代社會是工業大生產化的城市化、社會為基礎,孝道適用的范圍發生改變。以父母子女雙方贍養關系將被全社會與個體的社會保障所取代。以道德為主的家庭關系將被以法律為主的社會關系所取代。
因此,我的意見是過多強調孝道及其他古代的東西有些古怪,對現代家庭道德建設的意義有限。
4.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什麼
個人品德建,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專、個人品德建設屬作為著力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闡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
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
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供了遵循,對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4)家庭道德建設擴展閱讀: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
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五個方面的社會公德內容,涵蓋了維護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既針對全體公民也面向領導幹部,有著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
把這些社會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強化制度保障特別是法律法規保障,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5. 如何構建新型家庭倫理和道德關系
家庭倫理作為社會倫理的一部分歷來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我國古代關於社會道德「人倫」中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有三倫是屬於家庭倫理的即強調「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兄弟長幼有序」。在家庭倫理建設上也提出了「德教行而民康樂,禮義積而民和親」的論述,把家庭倫理建設看成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比如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也仍然充滿著醒悟人生啟迪人倫的睿智。
中國傳統的倫理文化以家庭為本位,不同於西方以個人為本位。這可以從通行於中國封建社會兩千五百多年之久的所謂「三綱」、「五倫」的綱常。三綱「者,最早見於《韓非子·忠孝》篇:」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可謂」三綱「說的前驅。」五倫「即五種人的社會關系: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孟子首次提出了」五倫「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人以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里孟子不僅講了五種人倫關系,也講了如何正確處理這五種人倫關系准則,即」義、親、別、序、信「,亦即」五教「。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家庭為本位的文化。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極深,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重視家庭,關心家庭,建設符合禮儀要求的家庭。這可謂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特色。當今中國的家庭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多是核心家庭。這種家庭人倫關系主要有夫妻、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這樣三種關系。夫妻關系是構成家庭人倫關系的根本,是家庭道德最基本的規范,古今亦然。在現代社會的核心家庭中,夫妻關系最為重要。夫妻之間的道德要求是雙向的,是權利與義務的平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道德,兄弟姐妹之間的道德,亦應如此。
人所共知,夫妻關系乃人倫關系之始。沒有夫妻關系,自然不會有父子兄弟姐妹及其它諸種關系。特別是現代社會核心家庭增多,夫妻關系顯得更為重要。夫妻關系直接涉及家庭的存在、鞏固、建設的根本問題;是家庭倫理、道德建設的重點。夫妻之間的道德要求,即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是」互敬「。所謂」互敬「,就是平等相待,相敬如賓。夫妻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是親密無間的生活伴侶,在家庭的地位與權利是平等的。夫妻雙方必須承擔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義務,家政大事,協商解決,誰的意見正確,就按誰的意見辦。夫妻長期生活在一起,難免發生矛盾,這就需要多一點容忍,多做自我批評,嚴以律己,寬以待他(她),赤誠相見,坦然交心,互諒互讓,消除隔閡,增強團結,和睦為貴。
婚姻以愛情為基礎,婚姻的存續,也需要愛情來支持。愛情是雙方的互相」給予「或」奉獻「,愛情需要養護與培植。相愛的男女結為夫妻,在他們一生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在思想感情上發生某些波折、淡化甚至裂痕,在所難免。作為夫妻雙方,應面對現實,相互調適,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消除隔閡,不斷增進理解、諒解、信任與尊重。須知,愛情對夫妻雙方來說,彼此有愛的權利,亦有維護、發展愛的義務。確切說,依靠理智對感情調控而生活。
撫養和教育子女,是每一個父母都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在對子女的撫養教育過程中,父母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的家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個課堂,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為子女樹立學習的榜樣。父母與子女之間,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是」慈孝「。慈孝是傳統家庭父子間的道德要求,我們沿用舊的道德范疇,但內容、意義卻不同。它是建立在父母與子女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這里所謂慈,是父母對子女的仁慈、厚愛的情感與態度。慈,不但是父母以無私的愛心養育兒女,而且要求父母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教導兒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國家的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其中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小家庭大大增加了。有相當數量的」爺爺「和」奶奶「離開青年人當杜生活。在有條件的家庭中長輩與晚輩分局,可能要比合居好一些。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晚輩都不應放棄履行尊敬贍養老人的義務。在和諧發展的家庭中,青年夫婦和他們的父母都願意而且善於為了親屬感情和相互幫助而犧牲自己的私慾。這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證。
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倫理關系,重視家庭道德建設,這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強化家庭倫理、道德建設,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人倫關系,倡導夫妻」互敬「、父母與子女」慈孝「、兄弟姐妹」友愛「的家庭道德,必定會對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互敬「、」慈孝「、」友愛「,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當今建設民主、和睦、親善的家庭人倫關系的道德。在家庭倫理道德的建設過程中,還要對傳統道德及現代西方道德進行合理揚棄,剔除傳統家庭倫理道德中的諸如」婦為子綱「、」夫為妻綱「、」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及西方道德中諸如性自由、性解放等觀念,建立民主、和睦、親善及平等的家庭人倫關系,倡導夫妻互敬互愛、父慈子孝、兄弟姐妹相互關愛的家庭倫理道德,建立全新的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家庭倫理道德規范,創建全新的、符合時代特徵和民族特點的科學的家庭倫理道德體系,這必定會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6. 簡述家庭美德建設重要意義
大力推進家庭美德建設,是婦聯組織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營造家庭和諧關系
建設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是「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庭美德建設的主題就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統領,以建設和諧家庭為目標,以家庭的和諧促進社區、鄉村的和諧,服務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和諧家庭是以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家庭與自然之間相互和諧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提高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才能在家庭生活中營造和諧的夫妻關系、婆媳關系、親子關系。家庭與社會的和諧是家庭健康發展的必要環境,只有大力倡導和建設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社會風尚,團結互助、融洽相處的鄰里關系,整潔舒適、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才能營造家庭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家庭與自然的和諧是家庭持久發展的保證,只有強化家庭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使家庭自覺融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實踐,才能營造家庭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推進家庭廉政文化建設
家庭美德建設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6年,全國婦聯聯合中宣部等18個部委啟動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成為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活動。2000年全國婦聯在全國實施了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家庭文明工程,促進家庭美德建設與各地文明建設相結合,奏響了時代的強音。在城市,以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提升了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滿足了現代家庭發展的需要;在農村,與美化生活環境、創建綠色家園相結合,深入開展「美德在農家」活動,豐富了農村家庭文化生活,改善了農村家庭生態和生活環境;從黨風廉政建設的大局出發,以構築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線為目標,深入開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大力推進家庭廉政文化建設,增強了廣大婦女和家庭的反腐倡廉意識;著力開展了「平安家庭」創建工作,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為加強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思想道德建設,發動廣大家庭踴躍參與「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活動,切實承擔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重任;針對城鄉家庭求健康、求美好、求歡樂的實際,開展了億萬婦女健身和中國家庭文化節活動,提高了婦女的身體素質,努力滿足婦女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積極開展建設「綠色家庭」和節約型家庭,向廣大家庭普及環境知識,傳播環保理念,帶動更多的家庭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這些活動,富有時代特點,符合家庭需求,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贊譽、廣大家庭的歡迎、社會各界的認同,使家庭美德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
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深化家庭美德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構建和諧社會賦予家庭美德建設新的歷史使命。各級婦聯組織要站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充分認識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重要意義,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以實際行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要圍繞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設。以樹立和倡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題,從現代家庭及家庭成員的特點和需求出發,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道德實踐活動,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與家庭美德建設及和諧家庭建設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不斷深化、拓展、創新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努力打造一系列規模大、有影響、效果好的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化家庭美德建設的活動品牌,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落實到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深入千家萬戶。
要圍繞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深化和諧家庭建設。以和諧家庭建設為總抓手,整合各種家庭工作載體和活動形式,把美德在農家、學習型家庭、平安家庭、「雙合格」家庭、綠色家庭、節約型家庭、無毒家庭等以家庭為對象的各類特色創建活動整合起來,作為構建和諧家庭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運用各種載體,通過各種渠道,在廣大社區、鄉村及家庭中深化各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使家庭文明建設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要圍繞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對推進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理論研究和機制探索。要加強對和諧家庭建設的理論研究,把握和諧家庭的內涵與外延、構建形式與載體機制;要加強對家庭政策問題的研究,推動完善有利於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法規政策體系;要建立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科學評價體系,爭取把文明家庭創建工作納入各級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健全科學的工作機制、完善的工作制度,推動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
7. 如何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
其關系: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個道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內涵由淺到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道德體系.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事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範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可以說,個人品德修養猶如石投水中引起環形水波一樣,是四德建設的波源和基點.實際上,這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地以自身品德修養為起點,首先向內作工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為一種系列關系,個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個人品德、修養、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有內在的統一性,個人品德修養是社會公德的擴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個人品質的外化與擴大.不僅如此,在道德建設與人的關系中,人還是道德的體現者,只有個人具備優良品德修養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體和社會.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和諧文化中道德建設也是如此.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8. 什麼是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指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處理家庭版問題時所遵循的高尚的權道德規范。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范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 家庭美德
准則。它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美德包括關於家庭的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品質。家庭美德的規范是調節家庭成員之間,即調節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長輩與晚輩、鄰里之間,調節家庭與國家、社會、集體之間的行為准則,它也是評價人們在戀愛、婚姻、家庭、鄰里之間交往中的行為是非、善惡的標准。家庭美德的規范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幹。家庭美德還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識支配指導下,按照家庭美德規范行動,逐漸形成的人們的道德品質、美德。希望幫你忙
9. 簡述婚姻家庭道德建設的社會意義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於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從業人員其責任心是極強的,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 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是一個人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發展的成熟階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職業道德也是一個職業集體,甚至一個行業全體人員的行為表現,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集體都具備優良的道德,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10. 家庭美德建設有什麼重要意義
你好,這是大學《思修》課程的重點題目。
有如下意義:
(1)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對個體人生的重要意義。
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建立美滿溫馨的幸福家庭,創造和睦的鄰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加強家庭美德修養,認真嚴肅地對待兩性關系,提高個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凈化美化心靈,提升人生境界,增進人生價值。
(2)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對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意義。
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建立穩定和諧的幸福家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家庭美德建設,提高家庭成員的文明素質,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
望可以幫到你,(*^__^*)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煩請您給我好評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