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國家安全立法
A. 美國現在推行的國家安全策略的形成
美國現行的是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國家安全戰略,這是它世界警察的角色多決定的,不過它的形成過程過長最早還是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冷戰時期,當時美國的總統艾森豪威爾、里根、肯尼迪這些領導人都或多或少的促成了美國這一國家安全戰略的形成
B. 美國涉港法案具體內容是什麼
別問這么細 你只用知道這個是對中國不友好的法案就行了 官方不需要你知道那麼多 問多了沒好處 莫談國事 國家真想讓你知道 你能不知道?
C. 美國國家安全法律制度
我們是一節課的= =哈哈~~我還沒寫,在趕,就搜到你的提問了
D.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簡史
美國國安會是美國政府討論和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的核心組織,為總統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方面的決策提供參考。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國家,美國總統為國安會主席。目前,定期參加會議者包括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此外,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國安會法定軍事顧問,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是法定情報顧問。經常參加會議的還有白宮辦公廳主任、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等重要官員。艾森豪威爾時期設立了一個總統特別助理來處理國家安全事務,後來這個頭銜定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也習慣性地被稱為「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是國安會日常工作的負責人,由總統直接任命,無需經過國會批准。當然,其實際權力的大小,完全取決於總統的信任度和政治需要。
美國的國安會誕生於冷戰的風雨之中。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富爾頓發表了一個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這個講話,被後人視為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一年後的7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國安會由此誕生。國安會下設中央情報局,協調政府各部門的情報工作。
美國的國安會起初並無太多權力。時任總統杜魯門擔心這個機構權力太大,會影響自己的權威。1947年9月26日,他第一次參加了國安會會議,此後國安會的會議他只參加了1/5。國安會工作人員缺乏,不能經常開會,總統也常繞過它決策,並直接指示各部部長執行。
隨著冷戰的加劇,國安會身上的「情報血統」得以凸顯,這讓杜魯門看到了國安會的價值。當時,擔任國安會情報顧問的是中情局局長。國安會開會時,經常由中情局局長率先匯報有關情況,然後進行討論。此後幾十年,抓情報和採取秘密行動一直是國安會的重要功能之一。由於一些秘密行動被曝光後給總統帶來尷尬,里根時代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蘭克·查爾斯·卡盧奇改組了國安會,提出國安會主要職能是向總統提供政策咨詢,協調政府工作,秘密行動應由中情局去執行。
然而,這並未改變國安會在安全領域統攬全局的地位。目前,美國有16個情報機構,除中情局這個獨立情報機構外,還有國防部下屬的國防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等軍情部門,司法部下屬的聯邦調查局和美國緝毒局。此外,國土安全部、能源部、國務院和財政部也各有情報機構。這些情報機構由國家情報總監統管,他又將情報匯總到國安會。
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國安會可以在東西方情報戰中大打出手,也可以推動震驚世界的秘密外交,更可以站到反恐的第一線。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樓遭到恐怖襲擊。從那一刻開始,美國的國安會有了一個新的使命:反恐。當天晚上9時,時任總統小布希對全美發表電視講話,隨後立刻召開國安會會議,拍板「嚴懲策劃和發動這些襲擊的組織及任何庇護這些組織的國家」。10月7日,美國主導的聯軍開始進攻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反恐戰爭」正式打響。小布希還成立了國土安全委員會,建立了國土安全部,與國家安全系統平行,以加強美國的國內安全工作。
小布希的8年總統任期,「反恐」是其底色。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把持國安會的是兩位鷹派人物: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缺少軍方背景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康多莉扎·賴斯對反恐戰爭比較外行,但小布希非常信任賴斯,無論出訪國外還是在戴維營度假,他身邊總有賴斯的身影。白宮甚至流傳這樣的說法:總統會聽副總統切尼的意見,對國務卿鮑威爾的提議也很重視,但總是和賴斯商量後做最後決定。
2009年,奧巴馬上台。他對小布希的「反恐戰爭」一直持批評態度,力主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抽身。入主白宮後,他做出一些改革姿態,包括將國土安全委員會並入國家安全委員會,精簡了機構設置,強化反恐情報的共享。
在加強反恐措施方面,奧巴馬毫無鬆懈。他選擇了海軍陸戰隊上將瓊斯擔任自己的第一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以彌補自己在安全事務方面經驗的不足。接替瓊斯的是他的副手湯姆·多尼倫,後者在個性上與奧巴馬更合拍,與奧巴馬核心圈關系也很密切,其妻子凱西曾是副總統拜登夫人的辦公室負責人。如今的安全事務顧問蘇珊·賴斯,更是奧巴馬的親信。在國安會領導之下,刺殺拉登等一系列反恐行動得以展開,美軍的無人機襲擊行動也在全球多個熱點地區進行。美國反恐專家穆德表示,「基地」組織曾是美國的心腹大患,如今其影響力已大大消退,意圖襲擊美國的恐怖組織也減少了,雖然始終有恐怖分子揚言襲擊美國,但行動能力今非昔比,而這也證明了國安會反恐機制的有效。
美國國安會從無到有半個多世紀,產生了不少「明星型」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基辛格,他是尼克松主政時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在基辛格之前,時任總統肯尼迪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邦迪權力很大,肯尼迪及其繼任者約翰遜不斷升級越南戰爭的行動,就是在邦迪等人的催促下實施的。邦迪還搞過與中國有關的「秘密動作」。上世紀60年代,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決心和新中國建交。1963年秋,他派前總理富爾以私人名義訪華,商談建交。10月24日,邦迪收到中情局的情報,認為中法不會建交,戴高樂「得看華盛頓有什麼反應」。但邦迪不放心,仍多方試探戴高樂的態度。11月2日,毛澤東接見了富爾,中法建交談判順利結束。1964年1月,法方通知美方,法國即將與中國建交。約翰遜急壞了,找邦迪商議。邦迪說,這時唯一的辦法是不讓台灣的蔣介石當局宣布與法國斷交,企圖造成「兩個中國」的現實,讓北京難堪。但這樣的小動作,最終被證明無濟於事,淪為笑談。
接下來的基辛格吸取了邦迪的教訓,表現不俗。為結束1973年到1974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基辛格乘飛機輾轉往返於以色列、埃及和敘利亞進行調解,「穿梭外交」一詞因此而誕生。他還在中美關系解凍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1971年7月,他秘密訪華,周恩來與他舉行會談。當時,周恩來嚴肅地批評了美國對越南的侵略,也批評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基辛格恭恭敬敬地聆聽。中美關系是基辛格一生引以為豪的成就,因為這改變了世界局勢。他是唯一一位健在的見過所有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美國政治家,至今在中美關繫上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辛格之後,活躍於外交舞台成為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一個傳統,這個位置上又先後出了不少外交名人。卡特時代的布熱津斯基,老布希時代的斯考克羅夫特,小布希時代的康多莉扎·賴斯,奧巴馬時代的多尼隆、蘇珊·賴斯等都是如此。當然,假如總統更看重國務卿,或希望大權獨攬,情況就不同了。里根就不重視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執政期間換了6名顧問,且他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不能直接向總統報告,是歷屆總統班子里最沒權力的顧問。
E. 美國有沒有危害國家安全罪
本罪,是指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我國現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會於1918年通過了《煽動叛亂法案》(The Sedition Act of 1918)。這部法律禁止美國人在戰時用不忠不敬的語言議論美國政府、軍隊和國旗,並禁止謊報軍情以擾亂軍心士氣。美國人發表支持敵國、阻礙徵兵或干擾戰時生產的言論和文字,也被視為犯罪。最高刑期為20年。國會還在1917年通過了《間諜法案》(The Espionage Act of 1917)。大批反戰的左翼激進分子被捕入獄。社會主義領袖尤金.德布斯因發表號召抵制徵兵的演說而被判10年監禁。 在愛國激情影響下,當時的美國公眾和主流報界對他們所認為的賣國分子紛紛喊打。不過,後世學者普遍批評《煽動叛亂法案》並認為當局戰爭期間濫用了法律。這部法案在1920年 12月被國會廢除。(出處:bbs.guilinlife.com/thread-4...)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文保障公民言論和出版自由以及和平結社的權利。普通公民發言指責政府或批評社會,不管別人同意不同意他的觀點,他都是在行使自己的憲法權利。在美國,抨擊政府和體制的聲音天天不絕於耳。 西方的主流觀點集中於:如果只是以言論,誹謗的方式等煽動顛覆,是不以為罪的,是合法言論,雖會被國家主流媒體譴責。但是若是實實在在以非和平的暴力手段想要推翻政權(有具體行為),才會致罪。
F. 關於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安全法律
美國的保密管理法律體系主要是分為三個層次的。 美國的保秘法律法規的主要部分構成:一、憲法層次。美國憲法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公開,但同時規定了公開的豁免條款,從而授予美國行政管理部門保密事權。二、法律層次。與中國的保密管理法律體系不同的是,美國至今沒有頒布專門的保密法。美國的保密法律體系是由多部法律組成的。三、法規層次。美國保密管理的具體政策來自於歷屆總統發布的《國家安全涉密信息》總統令。九十年代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涉密信息》總統令的架構基本穩定,主要包括六個部分: 1、原始定密。 2、派生定密。 3、解密和降密。 4、保護措施。 5、實施和審查。 6、一般性條款。
G. 為什麼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用中國華為設,難道中國用美國設備就不擔心國家安全嗎
美國這樣做就是找借口打壓華為,美國以霸凌態度看不得別國比他強,尤其不能允許中國比他強!美國挑起美中貿易戰就是以打壓華為這一中國科技龍頭企業,進一步全面展開對中國經濟的打壓,我們堅決支持政府的態度,不願打,不怕打,奉陪到底。
H.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安全法》是哪個國家頒布的
美國《1947年國家安全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專門就國家安全問題制定的法律,其他國家制定國家安全法普遍比美國晚幾十年
I. 有什麼美劇講美國政治或者與國家安全有關的
「紙牌屋」講美國政治。還有」國土安全「講述反恐行動。都是很好看的美劇
J. 美國將公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都包含哪些內容
美國時間18日,特朗普政府將公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17日下午,白宮高級官員舉行電話吹風,介紹了即將公布的這份報告。據介紹,此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定義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且將著重在經貿、投資等問題上加強對美國經濟利益的保護力度。
此外,此份報告將著重提出保護美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等內容,以確保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白宮官員表示,希望通過報告讓美國公眾明白,美國的創新基礎正受到威脅,美國需要保護自己的數據,需要加強相關立法工作,例如推動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改革等。同時,美國也將加大對企業本土研發部門以及美國高校研究的保護力度。
白宮官員對記者明確表示,美國將就外國企業投資美國科技業加強審查力度,並稱美國對外部投資的政策將考慮該國對美國企業投資的開放程度,白宮、國會以及美國企業界在該問題上存在共識。此外,白宮官員還指出,著手處理美國在經濟領域加入的許多「糟糕協定」,是此份報告不同以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一大特點。
17日吹風會透露的內容同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媒體關於特朗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報道較為一致。此前據媒體報道,該報告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納迪亞?沙德洛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迪娜·鮑威爾以及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共同完成。美國戰略界也有分析質疑此份報告是否真的將給美國外交政策帶來大的改變。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科瑞?斯卡克指出,該報告文本同特朗普政府在安全問題上的現實做法存在出入,例如盡管該報告強調加強同盟友的合作,但自從特朗普政府成立以來,美國同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的關系不時傳出不和之聲。
第一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於1987年裡根總統執政期間問世。當時,冷戰仍在進行之中,里根政府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被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再思考」。本月早些時候,麥克馬斯特在里根總統圖書館出席公開活動時就即將公布的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稱,美國「正處在相似的十字路口」,「該報告將重拾美國的戰略自信」。
中國外交部回應:希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問:據報道,美方將發表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將指出中國在貿易、外交和安全等領域是競爭對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美國即將要發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有關報道。我還沒有看到這份報告,因此無法就有關報道和猜測作出正式評論。
作為原則,鑒於美國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同為兩個大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事實,我們希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能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
至於你提到的中美在經貿方面的競爭,眾所周知,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走出了一條發展自己、惠及世界的合作共贏之路,這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大量的事實證明,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我可以給你幾個數字:2016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雙向投資超過2000億美元,中美經貿關系直接或間接支持了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在華投資的美國企業2015年利潤達到362億美元。根據中共十九大的戰略部署,中國將繼續實施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這將為中美經貿關系進一步朝著動態平衡和互利雙贏的方向健康發展,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向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邁進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我們願與美方共同努力,致力於建立強勁、穩定和健康的經濟關系,相信這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