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與學術規范
❶ 如何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專利專法》、中國科協頒布的《科技屬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及學術道德規范,要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於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❷ 什麼是學術規范學術規范有什麼意義如何理解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
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倫理道德規范,或者根版據學術發展規律制定的權有關學術活動的基本准則。學術規范的意義是有助於彰顯學術研究的價值,使學術活動制度化、學術研究標准化和專業化。有助於學術積累和創新,強調學術史的研究和學術傳統的養成,從而推動學科發展。有助於解決學風建設問題,規約和懲處學術研究活動中的各種不良行為。學術道德是指在學術界約定俗成並得到學者認同和共同遵守的觀念道德和價值取向,包括對待學術事業的態度、學術責任等。學術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對行為者的約束作用是以自覺為特徵的。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之間的關系是學者在進行學術活動時自律與他律的關系,也就是說「學術規范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性的約束機制,而學術道德則是學者內在的自我修養機制」。
❸ 什麼是學術道德規范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專利法》、中內國科協頒布的《科容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及學術道德規范,要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於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
❹ 吉林大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系統掉線還能再登陸么
環境科學確實是偏向文科,但是就目前就業形勢來說,環境科學遠遠比不上GIS。 GIS目前就業面非常廣泛,各方各面都有需求,但是要想真正的搞GIS就要上研究生了。本科基本上搞GIS應用是不夠的。
❺ 如何在學術研究中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專利法》、中國科協頒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及學術道德規范,要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於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五)在課題申報、項目設計、數據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確認科研工作參與人員的貢獻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搜集、發表數據要確保有效性和准確性,保證實驗記錄和數據的完整、真實和安全,以備考查。公開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必須實事求是、完整准確。對已發表研究成果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
(六) 誠實嚴謹地與他人合作。耐心誠懇地對待學術批評和質疑。
(七) 對研究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的有關人員擁有著作權。僅對研究項目進行過一般性管理或輔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權。合作完成成果,應按照對研究成果的貢獻大小的順序署名(有署名慣例或約定的除外)。署名人應對本人做出貢獻的部分負責,發表前應由本人審閱並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正確對待科研活動中存在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關系。
❻ 什麼是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
科學道德與學風來問源題,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規范、行為准則、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方面出現的失范現象。因為其不利於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確使用,所以稱之為問題。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反映了現代科研體制在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層面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有行為層面的科研規范問題。對科技事業而言,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直接影響到科學的繁榮發展,是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不僅是推動學術研究自身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對倡導求真務實的社會風氣,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❼ 學術道德規范的學術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應當遵守下述基本學術道德規范:
(一)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充分尊重他人已經獲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時如實註明出處;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從他人作品轉引第三人成果時,如實註明轉引出處。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所有署名人對研究成果負責,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對研究成果整體負責。
(三)在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進行介紹、評價時,應遵循客觀、公正、准確的原則,在充分掌握國內外材料、數據基礎上,做出全面分析、評價和論證。
(四)尊重研究對象(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研究對象)。在涉及人體的研究中,必須保護受試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並保障知情同意權。
(五)在課題申報、項目設計、數據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確認科研工作參與人員的貢獻等方面,遵守誠實客觀原則。搜集、發表數據要確保有效性和准確性,保證實驗記錄和數據的完整、真實和安全,以備考查。公開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必須實事求是、完整准確。對已發表研究成果中出現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開和承認。
(六) 誠實嚴謹地與他人合作。耐心誠懇地對待學術批評和質疑。
(七) 對研究成果做出實質性貢獻的有關人員擁有著作權。僅對研究項目進行過一般性管理或輔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權。合作完成成果,應按照對研究成果的貢獻大小的順序署名(有署名慣例或約定的除外)。署名人應對本人做出貢獻的部分負責,發表前應由本人審閱並署名。
(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正確對待科研活動中存在的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關系。
❽ 如何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資源學院
良好的學術道德對樹立優良學風、培養正
直誠信的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學術規范、嚴守學術道德的良好氛圍,使得每個研究生具備良好的素質,實現更好的自身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
學術道德規范是科研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則,是保證正常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創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范應該是每個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為准則。為此學校提出了很多倡議,總結如下:
一、增強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大學生。
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嚴謹求學,誠實做人。尊重科學事實,堅守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學校學術聲譽。
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遵守學術刊物引文規范。在學術論文中明確表明引用他人成果與觀點等內容;杜絕剽竊、抄襲、篡改、偽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學術觀點等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的行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學術活動踐行學術道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自控能力,努力拚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形成健康向上、學風嚴謹的學習氛圍。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學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為名利、甘於寂寞、銳意創新、奮力拚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創造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真知灼見。
❾ 什麼是學術規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應遵守哪些基本的學術規范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准則,堅持以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創新為民為宗旨的科技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恪守科技倫理,拒絕參加不道德的科研活動。
(二)遵守誠實原則。在項目設計、數據資料採集分析、公布科研成果,以及確認同事、合作者和其他人員對科研工作的直接或間接貢獻等方面,必須實事求是。研究人員有責任保證所搜集和發表數據的有效性和准確性。
(三)遵守公開原則。在保守國家秘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公開科研過程和結果相關信息,追求科研活動社會效益最大化。在合作研究和討論科研問題中要共享信息,提供相關數據與資料。在向公眾介紹科研成果時,要實事求是。
(四)遵守公正原則。對競爭者和合作者做出的貢獻,應給予恰當認同和評價。進行討論和學術爭論時,應坦誠直率,科學公正。對研究成果中的錯誤和失誤,應以適當的方式予以承認。不得以各種不道德和非法手段阻礙競爭對手的科研工作,包括毀壞競爭對手的研究設備或實驗結果,故意延誤考察和評審時間,利用職權將未公開的科研成果和信息轉告他人等。
(五)尊重知識產權。研究成果發表時,做出創造性貢獻且能對有關部分負責的人員享有署名權,未經上述人員書面同意,不得將其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對參與一般數據搜集的研究助手、對研究團組進行過支持與幫助的人員和提供設施的單位,可在出版物中表示感謝。
(六)遵守聲明與迴避原則。在研究、調查、出版、向媒體發布、提供材料與設施、資助申請、聘用和提職等活動中可能發生利益沖突時,所有有關人員有義務聲明與其有直接、間接和潛在利益關系的組織和個人,包括在這些利益沖突中可能對其他人利益造成的影響,必要時應當迴避。
三、加強學術環境建設
學術討論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尊重學術自由,提倡學術爭鳴,提倡理性質疑,不受地位影響,不受利益干擾,不受行政干預。院屬機構或部門領導有責任通過合理組織、協同力量、調節矛盾、有效推進科研工作、監督和保證高質量研究,營造合作融洽的學術環境。
研究團隊的負責人有責任通過整體把握各個工作環節,明確研究分工和責任,把握研究工作方向,在研究團隊內營造團結合作的學術環境,有效發揮研究團隊所有成員的專長和潛質,保證研究工作按科研行為規范進行,並進行有效監督。
要進一步提倡提攜後學。各研究單元有責任指定經驗豐富的高級研究人員對新進青年研究人員進行指導。對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的培養,不應只教授必要的專業知識,還應教授科研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研究生導師有義務向學生提供與科研行為規范有關的各種規章制度,並向他們講解有關規定。
四、防治科學不端行為
(一)科學不端行為的認定
科學不端行為是指研究和學術領域內的各種編造、作假、剽竊和其他違背科學共同體公認道德的行為;濫用和騙取科研資源等科研活動過程中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其認定標准為:
1、在研究和學術領域內有意做出虛假的陳述,包括:編造數據;篡改數據;改動原始文字記錄和圖片;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
2、損害他人著作權,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權,如將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未經本人同意將其列入作者名單,將不應享有署名權的人列入作者名單,無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經原作者允許用其它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如將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為自己的發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實,使人產生為其新發現、新發明的印象,或引用時故意篡改內容、斷章取義。
3、違反職業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包括:未經許可利用同行評議或其它方式獲得的上述信息;未經授權就將上述信息發表或者透露給第三者;竊取他人的研究計劃和學術思想據為己有。
4、研究成果發表或出版中的科學不端行為,包括:將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個出版機構出版或提交多個出版物發表;將本質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頭換面發表;將基於同樣的數據集或數據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發表,除非各作品間有密切的承繼關系。
5、故意干擾或妨礙他人的研究活動,包括故意損壞、強占或扣壓他人研究活動中必需的儀器設備、文獻資料、數據、軟體或其它與科研有關的物品。
6、在科研活動過程中違背社會道德,包括騙取經費、裝備和其它支持條件等科研資源;濫用科研資源,用科研資源謀取不當利益,嚴重浪費科研資源;在個人履歷表、資助申請表、職位申請表,以及公開聲明中故意包含不準確或會引起誤解的信息,故意隱瞞重要信息。
7、對於在研究計劃和實施過程中非有意的錯誤或不足,對評價方法或結果的解釋、判斷錯誤,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錯誤和失誤,與科研活動無關的錯誤等行為,不能認定為科學不端行為
(二)科學不端行為的處理
對科學不端行為的處理,要本著實事求是、嚴謹慎重的態度,尊重和維護當事人的尊嚴和正當權益,對投訴人提供必要的保護。
涉嫌科學不端行為的投訴一般由院屬機構受理。對於有明確涉嫌科學不端行為的事實和理由,且有真實署名的書面投訴,應予受理。處理程序一般包括初步調查、正式調查、公布結論和處理意見等環節。
對認定為非科學不端行為的,應在所有知情人和被投訴人要求的范圍內公布事實和結論,被投訴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為其恢復名譽。
對認定為有科學不端行為的人員,應由所在院屬機構最高行政決策會議做出處理決定並報院備案。處理決定應包括:視情節輕重給予科學不端行為人的相應處分,對科學不端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採取的必要補救措施。被處理人對認定結論不服,並能提供新的證據,可向所在院屬機構提請復議。
對於主動參與他人的科學不端行為,與他人合謀隱瞞其科學不端行為,嚴重疏忽監督職責,在參與處理科學不端行為過程中嚴重違規,對投訴人打擊報復的,承擔科學不端行為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