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法治教
① 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區別
② 《看法治教育基地》觀後感
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
如今青少年犯罪屢見不鮮,原因多種多樣,昨天看了一個節目:犯罪嫌疑人叫小東,使用暴力劫取他人財物,其實小東的家庭條件很好,父親是一家民營企業的高管收入頗豐,但是他為什麼選擇露宿街頭而不回家呢?寧願去搶劫也不願意回家,父親去看守所看他的時候,小東說讓那個人走,然後自己馬上就往回走,父親很尷尬的笑了笑說:「我在外邊等吧」,可以看出他們父子關系很不好,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原來是因為他在學校早戀,父親不同意,加之父親的工作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和他交流,久而久之連和父親說話都不願意說了,大街上看見就像陌生人一樣,他經常問她的同桌題,久而久之對她產生了好感。父親反對,繼而更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隔閡,最終走上了「不歸路」。心理專家說:「青少年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定型,所以他們可塑性很強,如果及早發現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的疏導和安撫,打開他們的心結,糾正他們的偏差行為,那麼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可以很好的解決的,而且這個孩子本身學習不錯,如果進行合理的疏導是能解決問題的。這從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原因就是有的家長只顧自己的工作,而忘記了和自己的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關愛、理解。
家庭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壞,父母道德品質的優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對子女的心理、品德、愛好、理想和行為舉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家庭環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學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互相配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今後,我們還要繼續努力,關注青少年的成長,開展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定期家訪或召開家長會,對學生情況進行溝通,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③ 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有何區別
1、法制教育是一種錯誤的用法,正確的是應該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加內強民主容與法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2、法治和法制的區別: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
④ 如何創建法治教育主題公園的實施方案
如何創建法治教育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版活學生的主體權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⑤ 推進依法治教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1)提高教育法律意識,轉變教育管理觀念。
(2)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內系,形成教育法規網路,保證有法可依容。
(3)運用法律手段,推動、促進和深化教育改革。
(4)初步建立新的運行體制,不斷提高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5)繼續推進教育法律的實施與監督工作。
⑥ 怎麼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小學階段教育目標來講,小學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法制觀念也越來越強,知法、懂法以及用法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小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開展法制教育的關鍵時期。只有幫助他們樹立法制意識,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同時能夠靈活的運用法律知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小學階段我們應當將法制教育工作當成是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來落實,努力增強小學生的法律素養,讓他們明白知法守法懂法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
另一方面,開展法制教育工作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任何不良習慣的產生基本上都是由長期的經歷而形成的。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語文課程教學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不但要讓他們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還必須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同時利用一些教學手段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規,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為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1]。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法治教育的對策
(一)藉助實踐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必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夠確保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所以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滲透法制教育,一般我們選擇開展的實踐活動包括下面幾種:第一是組織學生動手製作班級黑板報,在黑板報中設置法律專欄,要求學生們自己去收集和整理與他們實際生活相關的法律常識,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學會這些法律知識,潛移默化的接受法制教育;第二是組織進行演講比賽,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和法律都相關的主題,比如說《誠實和誠信》,從他們身邊的故事講起,讓他們自行收集素材,教育他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也可以選擇《遠離網吧》等主題的演講;第三是學生參與表演,我們結合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在語文課堂中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用話劇的形式讓學生表演出來,或者讓學生自己表演生活中所看到的好人好事或者不良現象,讓他們在游戲中收到法制教育。
(二)習作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作文教學的思想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筆者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融合法律案例,將與法律相關的社會問題放到寫作課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僅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還提升了他們的法制觀念。比如說小學三年級的看圖作文,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圖片:小豬讓小狗不要在旅遊景區的文物上亂寫亂畫,這一副寫作素材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愛護公共財產,保護名勝古跡,同時高速他們損壞文物是違法行為。又比如可以選擇日記法,培養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能夠記錄自己真實的心情,能夠將自己的錯誤寫在上面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第三是課堂討論法,在作文課中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觀點或者講一些最近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讓學生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讓他們就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或事發表意見。比如說就假冒偽劣產品闡述自己的觀點等,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對相關法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2]。
(三)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法制教育
對一名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要確保語文課堂教學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我們可以從語文課本之中選擇出一些和法制教育有關的素材,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法制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其實很多課文都是可以滲透法制教育的,這便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教材。比如說筆者在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滲透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法律,讓學生思考,假如武松在現代,他打死老虎的行為還會受到人們歡迎嗎?另外,我們還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一些捕殺野生動物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展開思考,進而幫助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把法律意識內化為他們主動守法的行為。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同時還可以讓他們了解到相關的法律知識,可謂一箭雙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能夠有效的增強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對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要真正意識到小學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和整合法制教育資源,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各種課堂時間活動來融入法制教育,讓法制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綻放!
⑦ 發揮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
法治教育是加強民主與法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版自黨的十權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⑧ 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包括哪些
法制宣傳教育基地的范圍包括:法院(法庭)、檢察院、公安局(派出所)、回監獄、勞教所、廣播法制答節目、電視法制頻道、法制報(刊)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制宣傳一條街、法治(普法)網站等一切適合向社會公眾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固定場所和載體。
⑨ 什麼是依法治教
依法治復教,即全部的教制育活動都應當符合教育法律的有關規定,所有的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在從事各類教育活動時都應當遵守或不違背教育法律的規定和精神。
1、對依法治教基本內涵的理解所謂依法治教是指運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業它既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2、依法治教是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業,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這其中既包括國家及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贏利為目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3、所謂依法治教,是指依據法律來管理教育,即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無論國外的法律還是我國的法律,均對保證人的條件作出了規定
4、依法治教是指通過法律的調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依法治活動向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