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道德的辯論賽
❶ 辯論賽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人在社會上行走比來的不是在校時分源數的高低,而是道德品質和做人處事能力,現中國的學生太注重分數的結果,而忽略了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過程。但這也是和國情分不開的,個人無力解決,那隻能靠每個家庭的主導父母親和學校老師共同的引導。希望能有比較好的結果。這其中家長的引導又更為重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行為世范的老師。
❷ 超高難度!!如何辯論科學知識比道德修養更重要(一定要有具體資料,論據)!
本人大學期間參加過一些辯論賽,只輸過一場,全省大賽,撞上某大學的國家級隊伍。
很喜歡這項活動,談一點本人比賽的經驗和對辯論賽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狹義的辯論,也就是你所說的辯論,是辯論賽。
辯論賽是根本目的有2個:提高思辨能力和語言操控能力。(盡管是比賽過程中,需要讓把自己說成真理的化身、光明
的使者、道德的模範、理性的代言人,但心裡應該明白辯論賽的真諦,這樣你才能真的有所獲益。)
辯論的過程分為兩大階段:賽前准備和比賽。
很多人更注重比賽,但是根據本人的拙見,賽前准備更為重要,比賽勝利的隊伍,往往都是賽前准備充分的隊伍。
下面分別就這兩個階段,談一點經驗。
准備階段分為3個過程:
第一、破題——即深刻理解辯題的中心思想,剖析辯題反應的核心問題。破題是個方向性問題,一旦解錯了,方向就錯
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某比賽,本人是評委,正方辯題是:專才比通才更適應社會。他們的立論基礎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
辯陳述就已經判定正方輸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破題出問題了,辯題既然這么出,就已經給定一個假設:通才和
專才是並列存在的。他們根本就沒理解辯題,就盲目論證,論證的再充分、再嚴密也是沒用的。
這里順便談談辯題,辯題就是辯論一方的論點,一個好的辯題必須具備可辨性,雙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間,二者非此即彼
,矛盾沖突明顯,並且沒有學理和道德上的優劣之分,否則這就是一個爛辯題。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好的辯題,都沒
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任何一個好的辯論員,都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絕不會反復糾纏於某個辯題。希望從辯論賽當中,
探尋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辯論賽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論——即為了證明論點(本方觀點)確立分論點,以支持本方觀點。立論不能太少,否則根基不穩,獨木難支
;也不宜過多,否則戰線太長,首尾難顧。一般3~4個較好,形成鼎足之勢。
作為分論點,首先必須是無懈可擊的,站得住腳的。分論點是為了支持觀點的,分論點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
觀點,還會成為負擔,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
其次,分論點對於觀點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讓你論證某個東西是雞蛋,你的分論點是「它是圓的」,這就離題太
遠了,雖然也可以論證,但是太間接;如果你的分論點是「這東西是母雞生的」,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論證——即運用充分論據通過嚴密的推理證明觀點的過程。論證要滿足兩個條件:
1、論據充分、有力;
2、論證過程邏輯嚴密;
先談第一點「論據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你學過寫論文,應該知道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
論據。事實論據就是客觀發生的事實情況,道理論據就是得到充分認可的理論觀點,就辯論賽而言,可以包括:公理、
善風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規、本國政府觀點,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
一棵樹上弔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麼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當的證明了觀點;權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
權威部門或人物的觀點,二是得到大眾長期認可;
第二點「論證過程邏輯嚴密」,如果你們沒學過邏輯學也沒關系,由於辯論賽節奏緊湊,交鋒激烈,對於邏輯的嚴密性
要求並不高,也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你的邏輯是否緊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題、立論、論證,不會出現明顯的邏輯問題
。新手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設論證,自相矛盾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於辯論員之間思想不統一,准備不充分
或者出現喜歡標新立異的「內鬼」,導致辯論員之間彼此矛盾,前後不一,假設論證則就是論證過程出現「如果……」
、」可能……」、「假設……」、「要是……就……」,這樣的詞,即使在辯論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
「說道『如果』,整個巴黎都可以裝進一個瓶子。」你假設出的情況,是什麼都證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備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當然,反復思辨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有時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
覺,大量的尋找資料也是很繁瑣的勞動,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談一點比賽當中的經驗,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見,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勝負的判定。評委一般會根據從論證和團隊2個方面,判定勝負(當然我是說比較有辯論賽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評
委)。論證方面:觀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證明是否有力,論據是否充分,一句話,你是不是真正證明了你的觀
點的正確性。團隊方面:辯論員是否配合默契、語言是否清晰流暢、儀態是否大方得體。
第二、辯論員。辯論賽是用語言做武器的戰斗。但這並不是說選手可以撕破臉無所顧忌的拼殺,那是吵架,不是辯論。
一個好的辯論員,不論勝敗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這是辯論員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為辯論員,有一些禁忌必須遵守:
1-不能侮辱謾罵對方;
2-不能論及對方的隱私,學校辯論往往大家都認識,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3-決不能離開辯論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勢,例如用手指指對方,新手自由辯論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需要指向對方,應該用類似
「請」的動作,手掌並攏向對方伸一下即可;
5-盡量使用普通話,正規辯論賽中,方言除作為論據外,對方和評委都無視;
6-避免聲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橫飛等有損形象的情況。
第三、如何進行自由辯論。自由辯論是雙方沖突最激烈的時刻,往往也是區分勝負的時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錯誤的時
刻,重點談一下吧。
1-堅持觀點,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新手一進入自由辯論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忘記本方論點,被對方牽著鼻子跑
。不管是自由辯論還是陳述、問答,都是為了證明本方觀點,駁斥對方觀點,而且是以證明本方觀點為主,千萬不能忘
記,對方一旦連續發問,就手足無措,就顧著應付對方的提問,就會非常被動了。
2-提問。自由辯論的問題大都是提前准備好的,如果你認為那些精彩的問題,都是選手的臨場發揮,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問題,都是賽前充分准備,認真推敲,精心組織出的問題,准備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嘗試回答,能力允許還要推測對
方可能怎麼回答,根據回答進一步發問。這樣的問題,辯論雙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還沒找對路,這是
由辯題的特點決定的(雙方都有可辨性)。提問,不能對方答了,就沒事兒了,一定要繼續進一步發問。發問的一方,
往往佔有主動權。對方如果迴避不回答,就反復發問,同時別忘了說」第X次請教對方辯友,……」 :p
3-回答。回答對方的提問,要如撥雲見日,不被對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應該會想到,對方精心准備的問題,必然
很難回答,絕妙的問題甚至根本就是對方觀點的論據,你一旦回答,就會反而證明對方。怎麼辦呢?首先要記住「證明
本方觀點才是第一要務」,回答的時候,也盡量使用本方的論證、論據,其次要撥雲見日,從根子上找對方問題的毛病
,最後,實在覺得難以回答,千萬不要糾纏,顧左右而言他一下,對方再問,就說「我方已經很明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鑒於時間關系,不再重復。請問對方隊友……」。當然,有水平的評委一看就知道你輸了這一陣,但是辯論賽交鋒,
是不能計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後勝利才是關鍵。
4-找錯。揪出對方的漏洞,可能是辯論員最喜歡乾的事情了,樂趣無窮,往往也能博得滿堂彩:) 但是,一雙敏銳的
耳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就的,還需要不斷練習。舉幾個常見的例子,邏輯錯誤:對方的論證過程不嚴密,前後矛盾,
這就屬於根本性錯誤了,揪出來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對方選手之間彼此矛盾。常識錯誤:對方犯了常識性錯誤,這就
一定不能放過了,這里有一個精彩的例子: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劍橋大學選手提出「新加坡總統李光耀……」請對
方解釋,復旦大學的蔣昌建何許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總理,而不是總統。」觀眾掌聲四起,對方顏面掃地
。
辯論賽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比賽,比賽中,辯論員還會使用詭辯、偷換概念、偷梁換柱、旁敲側擊、顧此言彼,等等很
多方法,能夠指出對方的伎倆,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這些技巧往往都是臨場應變,沒那個隊伍,比賽前就打算詭
辯的吧,練就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辯論賽,以及平時的練習,辯論技巧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對個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語言的能力也將
有所助益。
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已經寫了2個多鍾頭了,熱~~~)
建議你們多看幾場辯論賽,比賽錄像要看,學習辯論方法;文字材料更要反復看,才能知道高手是怎麼准備、怎麼論證
的。
實在寫不動了,但是我幫助你們的心是熱切的,嘻嘻~
最後具體說說你們的這個題目,我班門弄斧提供一點思路,僅供參考。
正方:科學知識比道德修養更重要
反方:道德修養比科學知識更重要
破題:
該辯題要求雙方就科學知識和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進行論辯,屬於比較性辯題,此類「更重要」式辯題,辯論員必須首先明確以下問題:
1 對誰來說更重要?(主題)
2 因為什麼更重要?(理論根據)
3 「更重要」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具體標准)
下面依次回答這3個問題。
1 中心詞內涵較清晰,需要注意的是,辯題中心詞為「科學知識」和「道德修養」,而不是「科學」和「道德」,這說明出題人的出發點是「人」,所以加上了「知識」和「修養」。但是,以人為主體,對正方不利,因此辯論員需要故意模糊命題人的本意,在辯論中不首先指明辯題的指向。即,不回答「對誰來說更重要?」
2 第二個問題,理論根據就是你們的立論。
3 辯論員必須精心制定有利於本方又經得起推敲的「更重要」衡量標准,這一點非常重要!切記!
辯論過程中,應緊緊圍繞這一標准展開,由於這一標準是由本方制定,按照這一標准衡量,當然是本方勝利。
就像,你們3男1女,對方3女1男,你拋出的標準是,男的多的獲勝,結果你說是怎樣?
誰的標准更有說服力,誰勝;
誰的標准更早確立在評委心中,誰勝!
對方如果是比較專業的辯論隊伍,必然會拋出自己的標准,這是此類辯題的基本要求。那麼,則緊盯著對方的標准攻擊,這才是你們真正的攻擊目標,不要被其他迷惑。對方的衡量標准錯誤,他們得出的結論,自然也錯誤。證明尺子是錯的,測量的尺寸是對是錯,還用證明嗎?
對方如果很業余,沒有標准,那你們則強調,比較誰更重要,必須有明確的標准,反復盤問對方認為XXXX更重要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兩種情況,第一,對方無法回答這一問題,你們不應放過,繼續追問這一問題,並重點指出:對方連衡量標准都沒有,如何知道XXXX更重要呢?
第二,對方隨機應變,回答出他們的標准,這種標准,由於臨時應變,根本經不起推敲,快速把他們的答案記錄下來,你會發現,這是多麼容易駁倒。對方也會立刻發現他們的標准有問題,如果他們進行補充或修改,立刻指出對方前後不一,自相矛盾。 :P
既然,制定標准這么重要,如何制定呢?
立論 和 論證 不多說了,再說變成我去辯論了,只舉一個例子,說明如何制定衡量標准。
假設,你們的理論基礎之一是(這一點是很不錯的立論,可以參考一下):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類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決定了人類社會在這一時期的道德水平,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見,作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人類社會的道德水平。科學發展決定了道德水平,道德水平決定於科學發展,可見,起決定作用的科學知識,更重要!
那麼,你們制定的「更重要」的衡量標准中,當然應該有一條:哪個對人類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哪個就更重要。
明白了?
就寫這兒多吧,手指都酸了,有什麼問題再交流好了。
可以消息我,也可以發郵件,歡迎指教。
祝勝利。
❸ 辯論會,辯論題目道德與知識那個重要我們是知識重要,求犀利語言及問題!!!
前提:1,辯題的討論要有現實的意義。這個辯題正是基於社會現實的討論,如果為了贏比賽對方辯友便把社會背景塑造成一個完全混亂,沒有法制更沒有理智的社會的話,那我們今天就完全沒有討論的意義。2如果沒有道德,有法律進行制裁。如果殺人放火偷搶姦淫,不是道德的問題,而是違背法律的問題。這個時候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了,因為他必須受到法律的懲罰。如果對方辯友糾結著這種例子,那麼我們今天的辯題必須改為法律與知識何者更重要。3,我們從來沒說道德不重要,也從不認為一個人應該完全拋棄道德。知識與道德都很重要,我們都應該擁有。但是辯題的討論在於在二者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應該權衡何者更重要,要讓何者進行讓步。這才使我們今天的討論有意義。
1,沒有道德可能損害一個組織的利益,但是知識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
09年諾貝爾獲得者Willard Boyle是加拿大人。但是因為美國有更好的研究環境而必須更改進入美國國籍,他研究出來的激光成像技術推動了這個世界的發展。對方辯友是不是告訴我們寧可社會倒退,也應該讓他死守祖國呢?
2,人無完人。今天一個科學家為社會做出傑出的貢獻。但是僅僅因為他看見路邊的乞丐沒有掏出腰包我們就指責他譴責他。對方辯友是如何做到一邊理所當然的享受他們的研究成果一邊對此叫囂他們不道德?這個時候,您道德嗎?
3,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忠孝觀念之下,古代中國人反對屍體解剖,把屍體解剖視為不孝、不仁、不義的不道德行為。但是正是因為俞跗等古代醫者的這種不道德行為我們才能有病可醫。對方辯友,您能說,為了道德,我不需要違背道德發展的西醫嗎?還是對方辯友在吹毛求疵,亦或是度己度人雙重標准呢?
❹ 知識比品德重要辯論賽
我認為品德比知識重要
❺ 求辯論賽「知識與道德哪個更重要」知識方的辯證角度、論據..
知識是道德的根基,沒了必要的知識學習,道德也許還在孕育之中沒唄發現出來呢!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完善和履行我們道德義務,試想一個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會履行所謂的道德么?不可能的事,因為他根本就不懂「道德」是個什麼東東!所以「道德」因知識而生,就好象一個母親跟她的一個孩子相比,要是沒了媽,她的孩子就不會存在,即然不存在又哪來的資格說自個兒比親媽還重要呢!
❻ 辯論賽知識與道德誰更重要,知識方怎麼提攻擊對方的問題
是知識推動社會發展還是道德推動社會發展?
知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道德在裡面只是起到約束人的行為的作用。
❼ 我們班要搞辯論賽 知識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我是知識是更重要的一方 求助
辯詞
1.正方觀點:以個人需要為前提,做到物盡其能,更能發揮個人價值,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故個人需要對大學生擇業更重要。
2.正方一辯陳述正方觀點:「個人需要對於大學生擇業更重要」.選手列舉了權威的問卷調查報告,並闡述了職業,大學生,大學生擇業三者的相互關系。
3.正方觀點:
1、個人需要並不等同於片面追求個人的利益,它雖然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同樣認同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與奉獻。
2、從個人的角度分析:大學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所謂「術業有專攻」,每一個大學生都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都有自己最擅長和最適合的工作。
3 、大學生擇業以個人需求為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擇業對個人需要進行衡量的同時,已經將社會需要內化。
4.個人需要對大學生擇業更重要。不僅從生產關系,進到了生產力,還從個人對於社會的重要性,談到了擇業的目的,要理有理,還不乏廣闊的知識面。
5.我覺的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好,只有喜歡才會認真的去做,才想去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樣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啊!而且還可以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有何不好嗎?這樣的人生才有趣有價值。而且你喜歡,證明你在這方面有天賦,這樣你可以把這個工作推到更高的高度上。對社會來是說,它更需要創造型的人才!
6.當然是以自己的興趣了啊!你喜歡了做起來才會快樂,你才可以為自己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你喜歡,證明你有這方面的天賦啊,你才可以在這里改革創新,這樣一樣也是為社會服務啊!而且不但、滿足了自己的愛好,還可以證明自己的自身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1.反方觀點:社會提供崗位,是個人就業的前提。社會所提供的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故社會需要對大學生擇業更重要。
2.反方一辯對正方一辯的論點進行駁論,並提出了社會需要對大學生擇業更重要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和職業的存在以及大學生如何擇業都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個人需要應該服從社會的需要。
3.在攻辯階段,正反方犀利激烈的辯論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在正方暫居上風的情況下,反方展開了反攻,提出了為什麼十年後國家要恢復高考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而正方選手也不示弱,積極應對,以四兩撥千斤的回答博得陣陣喝彩。
4.反方認為社會需要才是更重要的,片面的強調個人需要會導致人們走向個人主義的極端。正方認為個人需要更重要,只要興趣使然就可以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提出若一味服從社會需要就會與機器無異。
5.反方觀點:
1、對大學生而言擇業不僅取決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而且還與環境因素和擇業的可行性等密不可分,這些所牽涉的都與社會需求密不可分。
2、擇業時,也應以全局為重。當個人的愛好與社會需要發生沖突,以及與個人價值實現相矛盾時,我們就應當個人服從大局。
3、大學生的專業對口已成明日黃花,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日益需求才是最可行的辦法。
6.社會需要對大學生擇業更重要:
社會從原始的群居部落到現在的高度文明,每一步的發展過程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無論是高尚的。還是低賤的,只有每個人依據社會的需要而合理的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才有可能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才有可能真正的為這個社會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7. 倘若個人只是一味的注重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去生活、去工作、去學習,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社會這個大海里的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那麼個人只有漸漸的遠離這個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消殆了自己,最後只能以一聲嘆息為自己畫上終點。
正方先就祖國正需要大學生積極的投身西部大開發為例,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辯題,再到農村的發展、建設,又到現今科技發展需要大學生,要大學生遠離小我,實現大我。
❽ 辯論賽,科學文化知識與道德素養誰更重要,我是道德
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比如校園比其它地方的道德素養高,比如科學文化知識比較高的西方國家的國民道德素養也是略勝一籌。這說明科學文化知識可以促進道德的,而道德未必促進科學文化知識。所以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
❾ 辯論賽: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因為道德就是一種知識,沒有知識就沒有道德。
❿ 知識比道德更重要的辯論 有些難度 今晚用……謝謝啊
1:先進的科技文化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改變生產關系,從新決定財富的分配,改變人的所屬地位。
例子:1: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那時各國都經歷過工業革命,產業革命,新技術應用於軍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當時中國科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是在官場上怎樣做人為官之道。不重視科學技術的培養與發展。
落後就要挨打,清政府終究淪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
2:並不是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在世界上才能不受人欺負,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像歐洲,羅馬帝國的侵略擴張,英法多年的海戰,以及現在的巴以問題,伊拉克問題,美國的強權政治——只有科技進步,促進國家發展,整體實力強大,在世界上才有話語權。
被人打了,連說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還講什麼道德和尊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