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秦朝以法治國
『壹』 世人對秦始皇的評價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國人口歷史上一直佔世界人口的20%以上,對中國有重要影響就可視為對世界有重要影響,而且由於中央集權和忠君思想,帝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遠大於對其他許多國家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1)評價秦朝以法治國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大怒湘君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2、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3、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
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貳』 評價秦始皇
千古一帝
『叄』 秦始皇的評價 200字左右
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贄所說: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成的不朽功績是後人無法想像的,換句話說,任何人在秦始皇那個時代,在他所處的位置,很難有能做得比他好的.
李白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軍事方面秦始皇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個人認為他使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地域之一的東亞大陸得到統一(其他兩個一個是歐陸,一個是美洲),從此之後中國各王朝以秦王朝的版圖為基礎,延續了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中國文化至今未曾中斷過,甚至是元、清也有過戲曲、小說文化,所以說秦始皇的軍事才幹曠古未有
政治方面,秦始皇設置的中央機構與地方機構影響了整個中國封建歷史,在今天看來,這套體制的確是十分完善的,完美地體現出了秦始皇的政治遠見,如果沒有秦始皇的這套機制,中國封建社會將極有可能倒退至奴隸社會,這樣的話,今天的世界將無法達到今天的科技高度(至少熱武器不會出現這么早)
所謂車同軌,道同距,統一貨幣,度量衡,修渠,修長城也是有歷史意義的
綜上可見秦始皇是一個出類拔萃的皇帝
『肆』 分析評價秦朝以前的法律制度的現實意義
秦朝追求「以法治國」,在行政、刑事、經濟、民事等各方面法律建設和實踐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秦朝在民事法規方面,以法家思想為指導,較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體現在對民事關系的調整和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規范。其一,秦代在中國法制史上首先明確「戶」為特殊的權利主體,除奴隸和贅婿不能立戶釙,「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生者著,死者消。」I21規定「戶」為「同居」或「獨戶母」,即一母所生的直系親屬。其二,在所有制方面,把國家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區分開來,明確了所有權的保護、消失等問題。其三,試圖探討和實踐債權的發生、擔保、履行等問題。其四,在婚姻家庭方面,規定結婚年齡以身高為標 准,女為六尺二寸,男為七尺二寸(註:秦一尺約合0. 231米);結婚必須經過官府登記;夫妻間有法律連帶責任,家庭財產由丈夫支配;家長有家內財產的處置權和兒女婚姻的主婚權。
第一,在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則方面更加深入,具體形成了區分故意和過失、自首從輕等原則,特別是開始注意有無犯罪意識、規定刑罰時效(對犯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定有效期限)等萬面的法律原則。
第二,在刑罰方面,把刑罰分為:
生命刑:族,一人犯罪而牽連其親族,犯罪者與其親族一起被處死。5亢,同坑,活埋,定殺;把人活著投入水中淹死。具五刑:一種與肉刑結合使用的死刑。據《漢書·刑法 志》載:先墨、劓、臏,又用杖打死,最後,割掉首級,並把屍首剁成肉醬示眾。車裂:五馬分屍。
身體刑:即肉刑。有墨、劓、臏、宮、笞。有時肉刑和勞役相結合。
勞役刑:其一,城旦、舂。男犯為城旦,從事築城牆的勞役。女犯為舂,從事舂米的勞役。其二,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強制犯人去山中砍柴以供宗廟祭祀之用),女犯為白粲(強制女犯擇米,以擇出的白米供宗廟祭祀所用)。其三,司寇、作如司寇。男犯為司寇(伺察寇賊,從事這種工作往往去邊疆,邊服勞役,邊防外寇)。女犯為作如司寇,即根據女犯的生理特點,不宜去邊疆服勞役,故允許其在內地從事相當於司寇的勞役。其四,罰作、復作。男犯為罰作(強制男犯去邊境地區守邊),女犯為復作(去官府服勞役)。特別應強調的是對男女犯人,根據不同的生理等情況進行區別對待,這是中國古代法制史的首創。
財產刑:其一,貲,依法判處犯人交納一定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其二,贖,允許犯人以交納法定的財物伐替已經判處的刑罰。其三,沒和收。「沒」是把罪犯的財產由國
家強制充公;「收」分為沒收財產和人口。
『伍』 評價秦始皇
樓主你好,我認為秦始皇的偉大功績有:1.統一了文字,奠定了中華民族形成的基礎(歷史第一人);2.滅六國,征服嶺南滇貴,奪取河套地區等擴張奠定了我們中國的基本國土和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歷史第一人);3.創立以皇權為核心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歷史第一人),盡管這種制度有問題,但不可否認這是中國在封建社會取得輝煌成就的政治保證;4.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歷史第一人),有力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了統治,後世朝代基本都沿襲這一做法;5.統一貨幣度量衡(歷史第一人),大大促進了商業發展;6.修築馳道(歷史第一人),大大加強了全國各地之間的聯系,便於軍隊的調用,打擊了六國舊貴族的分裂勢力;7.貫連長城(歷史第一人),長城是一個綜合的防禦工事,在為我們民族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是漢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分界線;8.修靈渠,使嶺南地區永遠成為我們國土的一部分。總之秦始皇使中國免於陷入西歐各國分裂的局面,你看他的貢獻哪一項不是利通古今,影響深遠,幾乎都是開拓性的戰略工作,後世皇帝哪一個對整個中國歷史有如此深遠的影響?所以,我認為秦始皇的功績就在於此
『陸』 這么評價秦始皇
功大於過,
『柒』 如何評價秦始皇
正面評價
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麼呢?這里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里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一文字、貨幣。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范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後的清朝。 三、統一度量衡。什麼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於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後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 五、修建長城,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並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並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一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一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一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么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並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裡,秦始皇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一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麼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體」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一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一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么一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
負面評價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捌』 對秦始皇的評價(正反兩方面)
1、功績: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開創了中華民族國家統一的新紀元.在政治方面,他在中央採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體,對後世影響深遠.在經濟上,他統一了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靈渠,客觀上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在軍事上,他北擊匈奴,修建長城,沉重打擊了北方的外族實力;南征百越,增設四郡,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在文化上,他統一文字,有利於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過失:秦始皇的過主要體現在暴政方面.他窮奢極侈,橫征暴斂,賦稅沉重;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驪山陵等,百姓的徭役負擔沉重;他又修築長城,使得大量百姓因此喪命;在文化上,他焚書坑儒,使得中國古代文化收到了沉重的打擊;他還制定了嚴酷的刑法,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上這些措施最終導致了秦的快速滅亡.
3、總評:秦始皇對我國歷史進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千古一帝。
『玖』 對秦始皇的評價500字!
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拾』 如何評價秦始皇,字數300字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將影響較大的幾項羅列如下:
⒈統一文字,使其成為一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⒉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一後管理的標准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⒊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⒋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⒌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一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⒎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⒏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⒐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他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漢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
正面評價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麼呢?這里簡要概括一下: 一、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里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一文字、貨幣。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一成一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一規范的文化一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一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一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後的清朝。
三、統一度量衡。什麼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你想買一尺布,到 其他地方連一尺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一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於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後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
五、修建長城,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六、開拓邊疆。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並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並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負面評價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