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認依法治教的前提
A. 我國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如何理解這些原則
(一)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 《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工作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實施的一項帶根本性的原則,也是我國教育區別於西方國家及其他國家教育的根本標志。 (二)受教育機會平等 《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種平等還應包括過程的平等,即入學上的平等、就學過程的平等和學業成就上的平等。 (三)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教育法》第八條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徵,也是國家對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在我國,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 (四)權利和義務相一致 權利和義務相一致是法制的基本精神,正如馬克思所說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教育領域中的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要求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不管是教育管理者、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既依法享有權利,又必須依法履行義務。 (五)教育法制統一 教育法制統一是指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由國家機關統一制定、統一實施,對全體公民和法人組織具有普遍約束力。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體現為教育法律法規制定權只能由國家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許可權內行使;教育法律法規的效力按發布機關,調整對象及適用范圍,形式層次有序,協調統一的整體。 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在法律效力上體現為「下位法服從上位法」、「後法優於先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B. 簡要回答依法治教的道德要求.
借鑒國外依法治教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全面實現依法治教,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完備的教育法體系
教育立法是依法治教的基礎。只有健全、完備的教育法體系,才能為依法治教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據,也才能使依法治教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嚴格依法行政,健全嚴格、公正的教育執法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育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否具有嚴格而公正的教育執法制度,具有一支秉公廉潔的執法隊伍,是決定依法治教能否全面實現的關鍵因素。而要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實現教育行政機關職能的轉變。教育管理工作要真正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轉變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要善於運用法律引導和保障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2.具有健全的教育行政機關法制工作機構。明確其承擔的綜合執法職能,在教育行政執法中由其牽頭組織辦理重大和涉及綜合性的行政執法案件,審核業務職能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承擔對本部門提出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請求的受案和處理工作。
3.法律職責明確。在教育執法過程中,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明確各自的職責、許可權與程序,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教育經費投入及其他物質保障條件,依法保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依法調解和處理各類教育糾紛,積極維護學校、教師、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
4.教育執法隊伍高效。法律制定出來以後,能否得到全面貫徹執行,與執法者的業務素質、道德素質及工作態度、能力等直接相關,教育執法人員的素質是依法治教的關鍵。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行政執法人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制培訓、考核和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建設一支法律素養較高、品質優良、秉公執法的教育執法隊伍。
5.具備嚴格的教育行政執法程序和完善的監督機制。嚴格執法,不僅要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而且處理程序必須合法。因而必須具有完備的規范行政行為的實體性與程序性制度,形成完善的行政權力制約機制與監督機制。為此,必須依照法律要求,建立完備的教育行政處罰制度、行政復議制度、教育申訴制度、教育仲裁製度、教育行政訴訟制度、教育行政賠償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法律制度,以及行政許可程序、行政裁決程序、行政聽證程序、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程序等一整套教育行政執法程序,建立對行政權力
C. 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據是
依法治教是根據我國憲法為基礎上,依照憲法法律治理。
D. 什麼是依法治教
依法治復教,即全部的教制育活動都應當符合教育法律的有關規定,所有的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在從事各類教育活動時都應當遵守或不違背教育法律的規定和精神。
1、對依法治教基本內涵的理解所謂依法治教是指運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業它既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2、依法治教是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業,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這其中既包括國家及國家機關對教育事務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贏利為目的管理,也包括學校的內部管理
3、所謂依法治教,是指依據法律來管理教育,即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無論國外的法律還是我國的法律,均對保證人的條件作出了規定
4、依法治教是指通過法律的調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依法治活動向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E. 依法治教的重點是什麼
1、堅持服務大抄局。緊緊圍繞學校改革襲和發展總體目標,以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為重點,安排和落實普法依法治理各項任務,充分發揮法治建設在推進教學改革、維護穩定方面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2、堅持服務師生。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解決師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是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切實把依法治理與解決師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結合起來,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斷提高學校法治化管理水平。
3、堅持務實創新。要研究構建和諧校園的新形勢新任務,把握全縣對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的根本需求,探索內在規律,進一步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形式。要在取得實效上下功夫,注重把依法治理工作與本職業務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
4、堅持突出重點。要抓住新一輪依法治教工作的重點,提出階段性工作目標和要求,統籌規劃、分段實施、穩妥推進。要注重培育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推動全局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探索切實可行的普法依法治理新路子,提高工作指導水平,推動依法治理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F. 教師如何做到依法治教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落實到教育領域就是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既是宏觀的國家和社會層面的事情,也是微觀的,是每一個社會組織,每一個公民,特別是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都應身體力行的事情。因為教師是國家教育事業的專門工作者,所以,從微觀的一個角度,具體深刻地探討和落實,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實踐意義。
G. 依法治教的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教育社會主義方向的原則
(二)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原則
(三)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
(四)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
(五)教育法制統一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