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軍事立法體制

我國軍事立法體制

發布時間: 2021-12-13 16:10:46

『壹』 立法體系的我國立法體系簡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制定、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的補充和修改;解釋法律。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報批准後施行。
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批准後施行。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的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在武裝力量內部實施。
註:
1.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2.法的效力等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的規章;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表示效力高於,=表示效力相等)
3.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的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司法解釋與被解釋的有關法律規定一並作為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處理案件的依據。

『貳』 什麼是國防法規,簡述我國國防立法的許可權

國防立法主體,是指有權制定、修改和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國防立法是國家立法的一部分,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都可以成為國防立法的主體。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立法主體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國家行政機關、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國家立法的一般主體,在國防立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國防立法所產生的國防法律規范,許多是調整軍隊內部關系的特殊規范,所以,軍事機關自然成為國防立法中的重要主體。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程序暫行條例)已對國防立法中的特殊主體,即享有國防立法權的軍事機關,做出了明確規定。它們是;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各軍兵種,各軍區。
國防立法許可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制定、修改,廢止國防法律規范的權力及其范圍。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國防立法權的行使范圍大致劃分如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是國防法律規范的最高層次是制定其他國防法律規范的根本性依據。基本國防法律的效力僅低於憲法,主要規定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構成、任務、建設目標和原則,國防建設與斗爭的基本制度,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基本國防權利與義務,對外軍事關系等。在國防法律體系中,基本國防法律起著詮釋,銜接憲法,統領其他國防法律法規的作用。
2,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國防法律
國防法律以憲法和基本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它們是憲法中的國防法律條款和基本國防法律的具體化。如已經制定的《兵役法》、《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預備役軍官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香港駐軍法》、《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9等,國防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主體廣泛,立法程序嚴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3。中央軍委制定軍事法規,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國防行政法規
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以國防法律為依據,其內容主要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項的原則、制度和行為規范。包括:一是國防法律規定需要由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或分別制定實施辦法的事項,如《軍事設施保護法9規定其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制定。二是國務院、中央軍委依職權需要制定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的重要事項。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內的社會軍事關系,但不直接涉及軍隊和現役軍人的規范,由國務院單獨制定,如《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等。屬於調整軍隊內部基本活動、軍人基本行為及相互關系的規范,由中央軍委制定,如《司令部條例》、《後勤條例》、《戰斗條令》等。凡屬於調整國防建設領域,涉及軍隊、軍人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相互關系的規范,則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如《士兵服役條例》、《國防交通條例》等。一般說來,由國務院單獨或與中央軍委聯合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在全軍具有一體遵行的法律效力。
4。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國務院有關部委單獨或與軍委各總部聯合制定國防行政規章
軍事規章和國防行政規章以軍事法規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結合本系統或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以保證實施軍事法規或國防行政法規的貫徹實施。由軍委各總部和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軍事規章或國防行政規章在全軍或全國一定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如《單兵訓練規定,、《兵員管理規定》、《犧牲、病故人員遺屬撫恤的規定》等:由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通常只本系統,本區域具有法律效力。
5。地方各級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出地方性國防法規和規章
地方性閘防法規和規章以國防法律和國防行政法規為依據,其內容是本地區國防建設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主要限於兵員徵集,軍人優撫及退伍安置、國防教育、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如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廣東省徵兵工作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義務兵安置辦法》等。

『叄』 解釋下我國的「一元、兩級、多層次」立法體制是什麼概念

我國的立法體制來為統源一的分層次的立法體制,簡言之叫「一元兩極多層次」。

「一元」是指全國只有一部體現人民根本意志的憲法,中央在立法權上實行統一領導。

「兩級」是指中央一級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具有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權。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

「多層次」是指中央和地方立法多類結合、多層並存。在中央,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憲法和法律,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關可以制定部門規章。

(3)我國軍事立法體制擴展閱讀:

我國法律法規的主要層級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憲法,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由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一般冠以××法)。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一般冠以××條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一般冠以××條例或××辦法)。地方政府立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縣政府制定(一般冠以××辦法)。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委及國務院直屬機關制定(一般冠以××辦法或××規定)。

『肆』 我國的立法體制是( )。

選擇D

我國是統一的、單一制的國家,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很不平衡。與這一國情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的需要,在實踐中能行得通,憲法和立法法根據憲法確定的「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確立了我國的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二)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四)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還可以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五)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還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六)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伍』 我國的立法體制 什麼是一元制二元制

立法體制是指國家關於立法主體的組織系統、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和行使制度。中國的立法體制就是「一元兩級多層次」。
一元立法體制是指國家關於立法主體的組織系統、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和行使制度。中國的立法體制就是「一元兩級多層次」。
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62條和67條規定,全國人大的職權15項,其中立法權4項;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21項,其中立法權8項。這就是一元的含義。
兩級
兩級包括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在國家行政結構上,分中央與地方,中央領導地方,地方服從中央,這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一關系在立法體制上的表現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作為中央國家機關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和政府的政治地位高,處於領導地位。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立、改、廢)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高於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憲法、法律(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多層次
立法體制的多層次表現是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體從中央到地方寶塔式的設置,層次清楚,許可權明確,相應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為梯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62條和67條規定,全國人大的職權15項,其中立法權4項;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21項,其中立法權8項。這就是一元的含義。
兩級
兩級包括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在國家行政結構上,分中央與地方,中央領導地方,地方服從中央,這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一關系在立法體制上的表現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作為中央國家機關比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和政府的政治地位高,處於領導地位。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立、改、廢)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高於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憲法、法律(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多層次
立法體制的多層次表現是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體從中央到地方寶塔式的設置,層次清楚,許可權明確,相應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為梯級的。

『陸』 簡述我國的立法體制!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的領導核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統一的單一制國家是歷史形成的傳統,這些因素決定我國的立法許可權必須相對集中,不能過於分散,以利於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國家的統一。

同時,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很不相同,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我國正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需要不斷完善法制,等等,這些因素又決定我國的立法許可權不能過於集中,必須適應各種不同情況,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6)我國軍事立法體制擴展閱讀

憲法、立法法和有關法律在認真總結建國以來我國法制建設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各自許可權范圍,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是:

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1982年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法律的權力,是我國立法體制的一個重要改革。30多年來,我國的多數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

『柒』 簡術我國國防法制建設的前景

中國重視軍事法制建設,把加強軍事法制建設作為實現國防現代
化和軍隊正規化的基本途徑和重要保障。國家為適應新時期國防和軍
隊建設的需要,確立了依法治軍方針,全面加強軍事法制建設,保障
和推動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沿著法制化軌道前進。1982年後,中國在國家立法體制中進一步健全了軍事立法體制,
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中
央軍事委員會制定軍事法規,或者與國務院聯合制定軍事行政法規;
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軍事規章,或者與國務院有關部門聯
合制定軍事行政規章。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立法
程序暫行條例》,從立法規劃、計劃到法規起草、審議及發布實施,
作了明確規定,實現了軍事立法的規范化、制度化。十多年來,中國軍事立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
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
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等12件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
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了《國防交通條
例》、《徵兵工作條例》、《民兵工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現
役士兵服役條例》等40多件軍事行政法規。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
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等70多件軍
事法規;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了1000多件軍事規章。中國
在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初步建立起具有
中國特色的軍事法體系。中國軍事立法在堅持符合本國國情、軍情的
同時,還注重與中國在國際軍事領域已經加入的條約、協定相銜接,
使軍事法的內容與國際法准則和慣例相一致。國家在國防建設領域,依法確立和健全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國防領
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了兵役制度、國防動員制度、國防科研生產
制度、國防資產管理制度、軍事設施保護制度以及軍人撫恤優待制度
等基本國防制度;在軍隊建設領域,依法確立了軍隊的性質、任務和
建設方針,實行了軍人銜級制度、軍事訓練制度、司令部工作制度、
政治工作制度、後勤保障制度、警備勤務制度、軍紀獎懲制度等一系
列重要制度,保障了國防活動和軍隊建設在法律的規范和調控下有序
地進行。為了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軍隊的統一實施,國家在軍隊中
建立了軍事執法體制、軍事司法體制和軍事法制機構、法律服務組織,
構成了比較完整的軍事法制組織體制。軍事執法體制,主要由負責軍
事法實施的軍隊各級領導機關和職能部門構成,並在軍級以上單位設
立了履行執法監督檢查職能的紀律檢查機構和財務審計機構,全國大、
中城市駐軍建立了糾察處理違紀軍人、違章軍車的警備勤務機構。軍
事司法體制,由國家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區級單位、軍級單位的
三級軍事法院和軍事檢察院構成,它們與軍隊各級保衛部門分別行使
法律規定的職權,依法辦理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軍事法制機構,
由中央軍委法制局和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編設的法制機構或人
員組成,負責管理全軍和軍隊各單位的法制工作。法律服務組織,由
軍隊各級設立的法律顧問處和法律咨詢站組成,專門為軍隊各級領導
機關決策和部隊官兵的涉法問題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1997年底,中
國軍隊中的法律顧問處達到240多個,律師1360多人,基層法律咨詢站
達到4250多個,法律咨詢員65700多人。中國重視在軍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部隊教
育訓練的軌道。為增強官兵的法律素質,根據國家關於在全體公民中
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統一部署,1986年至1995年中國軍隊連續開展了
兩個五年普法教育活動。1996年初,中國軍隊開始第三個五年普法教
育。

『捌』 我國立法體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法許可權、立法權運行和立法主體諸方面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經變化,逐步形成了現在的立法體制:(1)1954年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實行相當分權的立法體制。在中央,根據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當時行使中央立法權的主要是中央人民政府,它享有制定和解釋法律、頒布法令的權力,批准許多規范性法律文件。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沒有規定政務院享有立法權,但實際上政務院也制定和頒布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還批准許多地方性法令、條例和法規。在地方,根據各地方政府組織通則,大行政區、省、市、縣的政府可擬定法令、條例或單行法規;根據1952年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從最基層的民族自治鄉往上,各級民族自治機關都有權制定單行法規。(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後,中國立法體制,變為實行中央相當集權的體制。根據1954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有權修改憲法,制定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法律,制定法令;國家主席公布法律和法令。憲法除規定國務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議案外,沒有規定國務院有其他立法職權,但事實上國務院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議和命令,被視為國家法規,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令一起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中。1954年憲法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法令、條例或單行法規的擬定權,僅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立法體制上相對的分權與集權,在當時都有其原因並都發揮過有益的作用。但開始時連縣政府都有擬定法令、條例的權力,未免分權過甚;以後又取消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所有地方的立法權,未免集權過甚。(3)1979年後,中國立法體制在朝著完善化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中有多次改革。首先是1979年地方組織法揭開中國立法體制改革的序幕,規定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之後1982年憲法從多方面推進了這一改革,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行使行政法規制定權,並確定了國家立法權、行政法規制定權、地方性法規制定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制定權的劃分、歸屬及其基本關系。接著1982年和1986年兩次修改地方組織法,把地方性法規制定權逐漸擴大到省級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這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還多次授權國務院和有關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形成了一個主要由國家立法權、行政法規創制權、地方性法規創制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創制權、授權立法權所構成的新的立法體制。同當代媒界普遍存在的單一的立法體制、復合的立法體制、制衡的立法體制相比,中國立法體制是獨具特色的立法體制:(1)它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強調國家立法權屬於中央並在整個立法體制中處於領導地位。國家立法權只能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行使,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要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2)它實行多級(多層次)並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一般地方,在立法職權上以及在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上有級別之差,它們並存於中國立法體制中。(3)它實行多類結合,即上述立法權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和有關方面享有授權立法權,有類別之差。中國立法體制中的各種立法權不是都可用「級」的概念表明它們的關系:其一,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與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不同,後者以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為前提,前者無此前提但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或備案;只有省、直轄市和國家確認的重大的市的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二,行政法規一般能在全國有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不能在全國有效,因此行政法規比後者高一級;但後者不象一般地方性法規那樣必須以行政法規為依據,有的還是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在這點上又不能說比行政法規低一級;把兩者看成平級更不妥。其三,根據授權而行使的立法權更不可能以「級」或「層次」來表明它們在中國立法體制中的地位及其與別的立法權的關系。當代中國這種立法體制,是中央統一領導和適當分權,多級並存、多類結合,相當靈活的民主集中制的立法體制。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憲法法律,統率全局、國務院有重大的規范創制權,但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地方也享有相當大的規范創制權,但不得予憲法、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相抵觸

『玖』 論述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

我國現行立法體制——一元多層次:

1、中央一級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所屬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議案;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2、地方一級 地方各級權利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地方各級行政機關 在以憲法為基礎的統一的一元化的基礎上,有中央和地方兩個大的層次,在每個層次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內部還有不同層次的機關制定不同的效力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熱點內容
鄭州通行條例 發布:2025-05-17 07:53:02 瀏覽:249
18年10月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7 07:52:59 瀏覽:111
柴油庫管理法規 發布:2025-05-17 07:24:39 瀏覽:746
鄭州金鑫律師 發布:2025-05-17 07:18:53 瀏覽:403
南召法院 發布:2025-05-17 07:18:21 瀏覽:1
真相邊緣下社會與法 發布:2025-05-17 07:08:14 瀏覽:71
法的本質社會控制說看法 發布:2025-05-17 07:00:30 瀏覽:951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7 06:54:37 瀏覽:561
東莞市厚街人民法庭 發布:2025-05-17 06:50:12 瀏覽:923
我國誰在立法 發布:2025-05-17 06:48:06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