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治一定有法治么
1. 社會主義法治與社會主義法制沒有區別
法制不等於法治。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區別:
(1)「法制」通常是指一國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稱。在這個意義上,任何國家有法律和制度,就有法制。「法制」是指統治階級實現其「法治」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
2.「法治」是指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它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法治」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採用什麼原則和方法對國家進行治理和統治。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運用體現統治階級整體意志的法律和制度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就叫做「法治」。「法治」表明一國的法律和制度在治理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即都有自己的法制(廣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國家,全都實行「法治」。
2.聯系:
(1)「法制」的健全要有正確的「法治」理論來指導。一個統治階級沒有「法治」的思想和理論,不重視法律和制度在治國中的作用,不重視對法律和制度的遵守和執行,那麼就根本不可能考慮加強「法制」的問題。
(2)「法治」這種治國的理論和原則要付諸實施,又要靠「法制」的健全來實現,沒有法律和制度作為治國的手段,「法治」也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2. 「法治」與「法制」主要區別是什麼
法制是靜態的現存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動態的國家以法律和制度來組織、管理、協調一切事務,使整個國家呈現出有效、有序的狀態。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而法治則是對一定的法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有了國家就有法制,但未必實現了法治,而要實現國家的民主管理,必須實現法治。
3. 從「法制」到「法治」體現了什麼
法治與法治的區別
「法治」與「法治」是我們共同的日常社會生活中的兩個詞,人們有時會亂用。事實上,「法治」與「法治」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但內容是不完全一樣的兩個詞。與「法治」,「法治」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對產品的某一階段。其中,「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在「法治」是一種相應的治理理論,原則,理念和社會的方法「人治」的。總之,法律制度是一種社會制度,法律文化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層面的概念。當地規則或法規,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治是一個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律和人治的法治是反對兩個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在法律規則的形式)的普遍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它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意識,主動性和變性的權利。雖然法律是由人制定的,而法律不拒絕人的主觀能動性,但發展規律,實施規則,按照法律本身必須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能在發揮作用限制由法律規定,而不是凌駕於法律之上,這是固有的法律訴求的規則的性質。法律和人治的
規則都有過在古希臘社會治理共存的理念。柏拉圖曾經的「政治哲人」的熱心倡導者實際上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比人治更好。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是不是哲學家統治者,法比人治好的規則。然而,法治只能被稱為「二等好」政治,畢竟不如一個良好的政治聖人。亞里士多德建立法治的人對批評柏拉圖的理論規則的基礎上。他明確指出:「法治是比一個人應該排除。」應該說,法律在西方社會的傳統規則發軔於法律對亞里士多德的法治。然而,法治與現代西方社會中,奴隸制亞里士多德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甚至沒有人身自由,更談不上法律和奴隸主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對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經典定義英國的家庭戴雪法則:「首先,任何專制權力的法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之外還包括范圍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包括政府;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遵守普遍實行在普通法院的法系國家;三,權力不是基於抽象的憲制性文件,但在實際的法院判決,「很明顯,這個規則只是因為啟蒙運動不斷發展。
產生的法律面前,當然,沒有法治,法律沒有規定,條例,限制人們的社會行為是習俗,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類社會的規則。只有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在國家出現後,法律已經產生。然而,產生的法律制度,法治並不意味著誕生。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律制度並不必然排斥人治,法治只能與法治相結合,它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治和人結合法律權威的規則是第二個,政府機關(在封建社會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服務於人治的觀念。目前,國家政府機關的主要監管機構的行為規范的私人行為,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的權威只能起到補充和輔助作用。當法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超越一切權威,包括政府機關,道德權威,包括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和個人行為。其中,政府機構的法律權威,服從法律的權威,道德權威只能起到補充和支持作用。法治,從廣大身份的法律界「合法性」的成員得到法律的權威。所謂合法性,是人們對法律或制定規則或制度,其權力的態度,以確定生產或有關規則的規則。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說,「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德義務的遵守時,有可能符合法律規定的法律。」因此,法治是法治不僅是一種意識和法制結合的產品也常常民主相結合的產物。
4. 法治是以法制為基礎的,是否正確
【正確】
本題考查法理學。
「法制」與「法治」不同。法制基本可以與廣義的「法律」通用,一般指一國法律和制度的總稱,凡是有國家的地方,就一定有法制。法治則是指以民主為基礎,以法律為最高權威,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現代政治文明。在歷史上,法治是資本主義以來才有的現代政治文明現象,有法制並不一定有法治,而有法治則一定有法制。因此說「法治以法制為基礎」是正確的。
故表述正確。
5. 法制和法治的關系
二者的聯系:
1、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2、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制度,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之上。
3、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賀鋒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者區別:
1、與權力之間的關系不同。法治強調的是法的統治,奉行法律至上,主張一切權力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約。但法制不必然包含這樣的含義。
2、產生和存在的時代不同。現代法治是資產階級穗大革命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時代才產生並建立的。而法制是從法律出現以來就產生的。
3、二者與民主、自由和人權等價值觀念的關系猜拍豎不同。法治都是與一定民主、自由和人權價值觀念相聯系。但法制與這些價值都沒有必然的聯系,它既可以為這些價值服務,也可以為反對這些價值的制度服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制;網路-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