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和道德經
❶ 老子的《道德經》和康德的道德觀念相同嗎
其實這二者的觀念是大差不差的,只是康德的道德觀主要是為了說人的理性。老子則是一回種形而上的思想答,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本質上的道德,是更深層的。
道與德是兩個概念,除了書名《道德經》,並無道德一詞。道和德在我們古代其實是兩個很大的概念,並不是我們現在連用起來的這個意思。
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我們都具有不同的人為道德觀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終是不會改變的。
而西方的所謂道德就是社會心理意義上的利他行為。我們所謂的道德則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所以說這可能是差異,卻又有相同的地方。
❷ 《道德經》與《德道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道德經》與《德道經》區別為:時代不同來源、不同、順序不同。《道德經》與《德專道經》都包含《屬德經》和《道經》,都是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一、時代不同
1、《道德經》:《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
2、《德道經》:《德道經》是近代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二、來源不同
1、《道德經》:《道德經》由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
2、《德道經》:《德道經》由熊春錦先生以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為底本,以帛書乙本和郭店楚簡出土的竹簡本為校本,廣泛考證石刻本、河上公本、龍興碑本、王弼本等之優劣,查證原貌,澄清流弊,恢復了《老子》「德經」為上「道經」為下的原旨,編纂翻譯而成的書籍。
三、順序不同
1、《道德經》:《道德經》的順序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
2、《德道經》:《德道經》的順序為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❸ 《道德經》與《德道經》有什麼區別
帛書甲本《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楚簡本都要早,而且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的順序。揭示了老子淳德歸道的本義,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真本,稱為《德道經》。而漢以後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後的順序,稱為《道德經》。 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道德經》更多強調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於是道變成了有限、僵化、靜止的規律。以此指導的人生強調對前人的道僵化的繼承,墨守成規。教育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主張對前人的批判和發展。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道與德的關系,可以有先德後道、先道後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種方式,在屈折反復中發展和提高。 《德道經》或者是《道德經》的選擇,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和方法。讓進取、發展、開放、持續的《德道經》恢復其本來面目吧!
❹ 《老子》和《道德經》一樣嗎
《老子》和《道德經》一樣。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價值影響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❺ 《道德經》和《老子》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道德經》和《老子》是同一本書。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
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老子》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了研究天道人倫的道路,關注天人關系,為後世學者所推崇。
《老子》一本書,雖然只有5000多字,但內容之豐富,恐怕很少有書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描述,都只能掛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讀它從不厭倦。
(5)老子道德經和道德經擴展閱讀:
1、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2、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胡適認為,老子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❻ 《道德經》和《易經》是什麼關系,老子受到了《易經》的影響
《道德經》是接納過《易經》浸禮的,老子的思想相應效仿過《易經》,就《易經》的最開始實質來講,這的確僅僅一冊占仆的書籍,因為我講過,它是最開始之際,如今的《易經》早已擁有巨大的機制,占仆只有算作在其中不大的一個方面。與相術相比,易理好像更加博大,並且,我自己感覺,任何卦象、筮詞的表述,立即在於解卦人的易理水準和髙度,而易理的水準和髙度,則是在於這一人的見識、經歷、經歷、德性水準這些諸多方面。
❼ 《老子》和《道德經》是不是同一本書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專的著作屬。《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
❽ 《老子》跟《道德經》是同一本書嗎
是同一本書 。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
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
(8)老子道德經和道德經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2、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胡適認為,老子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❾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道德來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與關令源伊喜相逢時,被邀,著作出來的一篇,包含天地自然及人文社會學科類的智慧之作。道德經講述了,萬事萬物都。遵循於道的規律在自然的發展運行,自然的生存消亡。不管你願不願意,道都在那兒存在著,不管你守不守道,道都會從你身邊碾壓而過。合道而行。你將有德。離道而行,你將傷痕累累。因為道有自身的破壞力。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❿ 關於老子和《道德經》
實際上,現在所流行的老子《道德經》,由於時代的需要,演繹出很多不同的版本,我建議你還是看一看馮達甫的《老子澤注》,這本書內容很詳細,對於書中句子的不同出處或者不同的翻譯都有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