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語音的道德經

語音的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5-05-16 15:08:03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三寶

[通行版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③!我有三寶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⑤,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儉故能廣⑦;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⑧。今舍慈且⑨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⑩,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天下人能說「我道」偉大,不像任何具體事物的樣子。正因為它偉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麼「道」也就顯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有了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現在丟棄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丟棄了嗇儉而追求大方;舍棄退讓而求爭先,結果是走向死亡。慈愛,用來征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柔慈來保護他。

[注釋]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稱之詞。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為不像具體的事物。一說,沒有任何東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細也夫:以上這一段,有學者認為是它章錯簡。

4、三寶:三件法寶,或三條原則。

5、儉:嗇,保守,有而不盡用。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儉故能廣:儉嗇所以能大方。

8、器長:器,指萬物。萬物的首長。

9、且:取。

10、以戰則勝:一本作「以陣則亡」。

【帛書版原文】

第三十二章 三寶(67)

天下皆謂我大,不宵①。夫唯大,故不宵②。若宵,細久矣③。

我恆有三寶之④:一曰慈⑤,二曰檢⑥,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⑦。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⑧。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⑨。

①我:作者自謂,即老子。老子,為道的化身,故曰大。  「我大」通行本作「我道大」。  乙本作「不宵」,通行本作「似不肖」。至「夫唯大」以前甲本缺,從乙本補之。  宵:本義為夜也,與「肖」通,據語音名源,宵通小,為「小」;又義為相像,音為去聲。《漢書·刑法志》:「夫人宵天地之貌。」後句甲乙本「肖」皆作「宵」。

句義:道之大,不似意識想像所比擬之小范圍。

②句義:正因為其大無外,故不可以片面地用後天有為意識,僅僅單純用智識的狹隘之小而揣度其大。

③細:微也,小也。通行本作「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句義:如若小,則又是「其小無內」地細微。

④寶:甲本作「葆」,含藏修真學訣義。葆通假「寶」。《史記·樂書》:「天子之葆(寶)龜也。」通行本作「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⑤慈:《說文》:「愛也」。帛書作「茲」,修真學象意選字,強調「有心為德不為德,無心之慈方為真」。後兩段同。茲:《說文》:「草木多益」。茲、慈有一共同的異體字,即茲下加四點。

⑥檢:本義為書匣上的標簽,或題寫目函。《廣韻》:又檢校也。有檢查、檢點、檢討、檢索等義。又通「斂」,收斂,約束言行。此處指反省、檢查自己的過失。通行本作「儉」。下同。

⑦廣:《說文》:「殿之大屋也」。王筠《句讀》:「無四壁而上有大覆蓋,是曰廣。」後句通行本作「故能成器長」。

句義:我因慈愛眾生,無私無畏,所以果敢有力;由於經常反省檢查自己的過失和不足,所以胸懷廣闊博愛,能慈容包化同;不因私而逞勇於天下,故能成就德道事業的長久。

⑧「舍其檢且廣」一句甲本無,疑有遺漏,依乙本補之。通行本作「今舍其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句義:由無私的「慈、檢、後」而自然能夠「勇、廣、先」。如果舍公失去「慈、檢、後」而言私慾的「勇、廣、先」,則「勇」非其義,「廣」非其德,「先」非其道。故必為取禍之道也。

⑨建:《說文》:「立朝律也」。《廣雅》:建,立也。  如:從女,從口。本義:遵從,依照。《說文》:「從隨也」。有好像、如同、如果,去、往,若等義。甲本作「女」。女,古通「汝」,亦通「安」(安之異體為女上有一短橫,形極相近),通「如」(《集韻》謂如,古作「女」)。楚簡本中「如」皆作「女」。  垣:築牆圍繞,護衛之義。通行本作「天將救之,以善以慈衛之」。

句義:天道所扶生確立者,必以慈愛關懷衛護德者生存發展。德者則以慈愛眾生相印於天道,互為依存,循軌不逾。

【個人理解】

      這里道出了老子管理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這三寶其實就是管理做人的一個標准,要想率領眾人達成目標,就一定要持守這個標准,這其實就是符合道的規律的做法而已,如果不遵守的後果就是「死」,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做人首先的就是「為己」,只不過這里的「為」是指的「做為」的意思。

      道的樣子誰也說不出來,因為這個是客觀存在卻不能用後天的智識觀察到的東西,就是看不見摸不著,不過這個規律卻客觀存在在那裡,所以老子捕捉到了這個規律,自己命名為「道」,所以這里所說的三寶就是在個人管理的層面做到的符合道的規律的三個方面。這個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一樣適用,道不會隨著時代文明的發展而消失變化,這個規律是永恆不變的,從幾千年前開始就是這樣,就好像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一樣,這種規律永遠都存在著,所以如何讓我們的行為符合這個標准就非常重要,要做順勢而為的事情,不要有違天道的去做事,即使成功了也不會長久保持。

      慈:是指的管理的態度,指的是發心,如果一個管理者是為了權力和利益去管理,沒有慈悲的胸懷,不是為了部下的幸福去做事管理,那麼就會不顧人的感受與能力,過分的提出要求,從而遭到失敗。

      儉:是指的對自己的物質慾望要剋制收斂,不要過多的追求物質享受,去追逐利益方面的東西,這樣你就會變得非常的胸懷寬廣,不陷入利益糾葛的爭斗之中,因為你的所求與別人的原本就不一樣,那麼自然也就會少爭斗,規避禍端。

      後:這里說的是「不敢為天下先」,其實這里所謂的不敢為天下先,說的是謙卑居下的這種態度,在老子的哲學里一直都倡導謙虛居下的處事態度,因為「少則得,多則惑」,那麼謙下的這種態度更利於自省,更能保持自己內心的清醒和冷靜,這種思維方式是能幫助自己獲取成功的。

      所以你還會認為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消極避世的,講述宇宙自然的玄幻哲學嗎?很多人都沒有細細品味過道德經這部經典,沒有讀經典之前切不可妄下定義,正所謂沒有讀懂理解,就不能隨意評價指責,我非常喜歡《道德經》,這本書里訴說了一個在道的規律影響作用下,我們應該如何行事做人的道理,站在了管理的更高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學說理論,為的是天下蒼生,造福萬民,為的是天下之利,長治久安。所以我認為《道德經》是一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學做人學管理的絕學,你覺得呢?

㈡ 宋讀《道德經》之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有一部傳世經典著作已經流傳了2500多年。它就像一部寫滿密碼的天書。後世有無數的學者都嘗試對它進行解讀,對其探究出更多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奧秘,以及在思想上的高度和深度。至今無有著作能與其相提並論。幾千年來,古今中外,有無數的思想家和名人都對其的境相所追捧,當然一直被追捧,從未被超越。

短短5000多字的文言大義,用四個字 "博大精深" 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內容豐富到無所不包,涵蓋修身、處事、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等等。讀過 《道德經》 的朋友會發現,它的語言簡潔凝練,高度抽象,詩化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韻散結合,節奏感強,大部分都是至理名言,有 "天長地久、上善若水、少私寡慾、功成身退、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等等。同時,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及富哲理性和感染力,毫不誇張的講,還可能是人類思想史上單位文字思想含量最高的哲學著作。

為什麼這么說呢?舉例可以對比一下,在《聖經》開篇創世紀,神造世間萬物用了七天,第一天造什麼,第二天造什麼,到第七天完工。 在老子的《道德經》里,宇宙可以生成天地萬物?用13個字給出了答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明確指出了萬物為道所生,一二三是道創生萬物的過程,這也是老子宇宙生成論的由來,也叫道生萬物說。

大道至簡,虛極靜篤。在《道德經》第16章,第一句話就是 "致虛極,守靜篤」。 所以「虛、靜」者,按一般解釋,就是「心中無念為虛,念頭不起為靜」,意思是把心靈放空至「極致」。讓心靈安住在虛靜之中,排除一切蒙蔽心靈的 私心雜念,堅守清靜,順應自然。虛與靜,兩者互為因果,這是道德本質,也是修身的根本。從養生層面來看,唯有親近人體經絡和氣血才會正常運行。

在靜坐中,人體的機能得到修復,身體耗氧量會下降,體溫也會隨之下降;通過長時間訓練可以達到入靜的狀態,把機體代謝降到最低點,人體將進入最節能的模式。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通過靜坐還可以訓練自己專注的定力,同時能釋放壓力和情緒,讓內在的生命與機體得到滋養,從而獲得更加健康的身心,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和生活中去。快樂工作,健康生活。

以上文字是聽宋老師在線上分享語音,我整理成文字在與大家分享共勉。

熱點內容
電視刑法 發布:2025-05-16 20:44:19 瀏覽:18
行政法構成要素 發布:2025-05-16 20:39:49 瀏覽:880
自考本科經濟法資料 發布:2025-05-16 20:39:48 瀏覽:308
我國行政法的歷史和發展現狀 發布:2025-05-16 20:28:56 瀏覽:959
法院糾正違法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6 20:27:25 瀏覽:164
飯店公章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20:24:09 瀏覽:140
有政策與法規 發布:2025-05-16 20:21:51 瀏覽:475
應該招投標的沒有招投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20:21:48 瀏覽:479
法律咨詢服務所和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6 20:12:51 瀏覽:492
專家組民法典 發布:2025-05-16 20:03:57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