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政治

法治政治

發布時間: 2021-12-14 01:29:24

A. 為什麼要建設法治政府政治知識點

政治知識點:依法治國
1、依法治國
(1)含義: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
(2)意義:①依法治國是黨和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依法治國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
④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保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核心和主體、依據:①核心是依憲治國。憲法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
②主體是人民。
③依據是憲法和法律。
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立法)依法治國的前提。
(2)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
(3)執法必嚴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嚴肅執法、嚴格執法,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4)違法必究要求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
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2)政府能否自覺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影響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權威;
(3)直接關繫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能否順利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能否實現。
4、我國在實施依法治國中存在的問題
(1)法制不健全;(2)行政執法效力有待提高;(3)司法公正有待提高;(4)公民的法律意識有待增強。
5、如何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1)國家:①要堅持依法行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政府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辦事。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②要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③實施依法治國,要完善執法監督'機制,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2)公民:①要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自覺地遵守和維護法律。
②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養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和習慣。
③掌握法律武器,同違反法律和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行為作斗爭。
④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政治依法治國相關習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20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進行。全會聽取和審議了受中心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陳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議》。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繼續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別是幫扶困難群眾工作,繼續做好作風整改工作,繼續做好從嚴治黨工作,繼續做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為明年開局打好基礎。
【跟蹤試題】
黨的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據此回答1—3題:
1.黨的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先後有多位副部級以上高官被查處。腐敗高官被依法查處
①體現了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推動了公平正義,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 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權益都受到法律保護
④表明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作為政府部門,要「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暢通,管理百姓的人讓百姓表達自己的想法。政府這樣做的依據是
A.擴大公民的政治權利是民主國家的本質要求
B.公民具有表達和宣傳自己思想見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論自由是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
D.民主監督應該成為防治腐敗的根本途徑
3.上述材料體現了
A.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 B.我國的人民民主有物質的保障
C.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 D.我國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會決定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據此回答4—5題:
4.建設法治政府必須
A.轉變政府職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執政,形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C.加強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 D.加強隊伍建設,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5.建設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權力時,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利和責任的統一。這是因為
A.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權利必須依法賠償
C.對人民負責,才能科學民主決策 D.政府必須依法履行職責
6.下列有利於建設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B.轉變黨的社會管理職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C.加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D.提高黨的科學立法水平.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據此回答7—9題:
7.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
A.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B.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保證其領導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D.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8..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體現了黨的
A.依法執政 B.民主執政 C.科學執政 D.依法行政
9.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是因為
①社會主義法治能保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②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都需要通過依法執政來體現 ③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需要以依法執政為保障來實現
④依法執政有利於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這表明
A.構建人為事物的聯系要遵循客觀規律
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多樣的和無條件的
C.聯系構成運動,引起事物變化和發展
D.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任務依然很重。據此回答11—12題:
11.上述觀點的哲學依據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矛盾 ②矛盾具有客觀性,要勇於揭露矛盾、積極解決矛盾 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規定的
④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過程啟示我們
A.要把握適度原則,坐等時機 B.要准備走曲折的道路
C.辦事情應抓住時機,促成飛躍 D.應抓住時機不斷促成矛盾雙方的轉化
13.《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結合材料,運用哲學有關原理,談談你對上述依法治國要求的理解。
政治依法治國相關習題參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C 11.C 12.B
13.(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應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3)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認識要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因此,要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4)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不斷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B. 法治政治的含義

法治政治是觀察法與政治之間關系的新視角,是認識社會政治現象的"廣義政治"的思維方式.根據法治政治的觀念,法律是一種社會規則現象,政治是通過法律規則謀求社會公共秩序、分配社會利益的活動;崇尚法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徵,並因此而區別於東方權力政治的文化傳統;法治政治本源於自然或人的規則理性;法治政治是以規則為本位的政治治理方式;法治政治的最高實現形式必然是憲法政治.

C. 什麼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

我覺得政治和法治的關系應該還是非常明顯的,畢竟一個是主動一個唄。

D. 政治和法制的區別

政治包括法抄制,但法制不等於法治襲.
制是方法,治是效果.
單獨講一下政治,政治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一個必然結果,沒有政治人群永遠是人群,哲學主導著政治,政治主導著民族精神,只有好的政治,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的創造力,才有經濟、科技的進步,才能在與其它民族的競爭中不被淘汰。

E. 什麼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 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 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 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 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與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與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民主促進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強調用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超然於政治體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法治通過規范政治行為、協調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參與性以及民主權利的實現,促進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運行。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

法治,對於限制政府公權力,保障公民私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5)法治政治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

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F. 法治與政治的區別

政治包括法治,但法治不等於政治.制是方法,治是效果.政治是家庭生活和國家國際社會活動歸屬的總結.法治版是權調解社會生活和國家國際社會活動矛盾的工具.政治概念是從政治的角度解讀,而法治概念則是從法治的角度解讀.,哲學主導著政治,政治主導著民族精神,只有好的政治,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的創造力,才有經濟、科技的進步,政治概念與法治概念的不同.在意識形態中,強調政治概念.在正常生活中,強調法治概念.

G. 什麼是法制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回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答法治軌道上運行。
一、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二、要求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

H. 如何增強法治意識政治

加大法律宣傳,培養法律意識,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利益。
1、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等基本觀念,養成自覺遵紀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
2、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是個人安全的前提並且有賴於每個公民的自覺維護,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3、要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實際出發,繼續尋找建設法治的可行途徑和方式,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唯有如此,在中國厲行法治,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I. 怎樣理解法治與政治的關系

這個問題,你就是讓誰來說都說不明白.政治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簡單說就是整個國家的整體社會經濟的總體概況以及國民關系的總和,是很模糊的.法治,簡單說就是有法、依法,但是法治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有促進法治的實現.在宏觀上,政治更大一點,可以理解為法治是政治的一種手段.

熱點內容
學民法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16 16:31:51 瀏覽:351
法院轉場素材 發布:2025-05-16 16:23:00 瀏覽:227
注會經濟法2014年各章分數 發布:2025-05-16 16:20:26 瀏覽:172
法律援助律師如何成為社會律師 發布:2025-05-16 16:18:07 瀏覽:922
20年不追究法律責任如果逮到了 發布:2025-05-16 16:18:06 瀏覽:473
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16 16:13:02 瀏覽:279
民事訴訟法解釋對商業秘密 發布:2025-05-16 16:03:38 瀏覽:874
合同法妨礙合同履行 發布:2025-05-16 15:53:36 瀏覽:120
央美書法院長 發布:2025-05-16 15:51:08 瀏覽:204
法院書記員難嗎 發布:2025-05-16 15:48:21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