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認罪認罰從寬法治宣傳片

認罪認罰從寬法治宣傳片

發布時間: 2021-12-15 15:19:55

Ⅰ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發展歷史

這是我國司法體制的重大變化。
發展脈絡,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第二階段,兩高司法解釋,對部分罪行的認罪,給出了「幾種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形」,對「坦白應當從寬,抗拒不宜從嚴」進行了嘗試。
第三階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正式開啟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

Ⅱ 如何理解認罪認罰從寬原則

一、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如何理解。第一,傾向於認為認罪認罰是一個獨立的量刑情節,是自首、坦白、認罪之外的一個新的獨立量刑情節。唯有如此,才可能起到政策上起到鼓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效果。第二,從寬不應被理解為包括減輕刑罰,否則會使整個刑罰制度體系發生混亂。自首是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罪行,根據刑法規定,一般只能是從輕、減輕處罰;坦白是被動歸案後,主動供認罪行,根據刑法規定,一般只能從輕處罰。如果認為認罪認罰可以減輕,可能會出現罪責刑不均衡的問題。
二、如何更好發揮值班律師的作用。值班律師制度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速裁程序的重要支撐,應當為值班律師履行職責提供便利,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願性、真實性。關於值班律師的定位,也就是其履行的職責是不是辯護、其是否具有辯護人身份,無論是在試點過程中,還是在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都有過討論。在最初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修改稿中,曾將值班律師的職責落腳為辯護,但最終的文本將其修改為法律幫助。
關於值班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個人認為,這在修改決定中已得以部分解決。修改後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機關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並為其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可以認為,這是就會見權作了反向規定;此外,有關條文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認罪認罰案件,應當聽取值班律師意見,並為值班律師了解案情提供必要的便利,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如值班 律師提出閱卷要求,人民檢察院應當保障? 關於值班律師能否轉化為委託律師,個人認為不宜,否則有利益沖突的風險。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關系。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刑事訴訟領域意義最為重大的一項改革。簡案快審在一定意義上是為繁案精審服務的。期待能進一步關注、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及時通過立法固定改革成果,特別是為深化改革、落實改革要求提供法律支撐。應當強調的是,認罪認罰案件、速裁案件,雖然程序有簡化,但是證明標准沒有變化,這與國外的辯訴交易存在重大差別;雖然一般應當採納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但是量刑的最終決定權仍然在法庭,保障量刑公正的責任仍然在法庭,因此,對認罪認罰案件、速裁案件,仍然必須高度重視審判,特別是庭審的最終審查把關決定作用。

Ⅲ 如何看待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今天下午,我去上海市奉賢區檢察院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和《聽取辯護人意見書》。不出意外,我代理的這起涉嫌虛假訴訟罪案將會以認罪認罰的形式結案。
打官司需要證據,刑事案件也不例外。公安機關必須要能收集到足以起訴指控和定罪量刑的證據。但眾所周知,收集證據需要付出司法成本,需要受到程序正義等原則的制約。
在過去,刑訊逼供、騙供誘供等非法取證活動一度很普遍。非法取證的本質就是突破程序性制約,收集在合法手段下無法收集的證據,從而彌補證據短缺。
隨著司法文明的進步,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活動被嚴厲禁止。那麼,該如何克服證據的短缺,從而在保障人權和打擊犯罪之間形成新的平衡?堵住了後門,就應當開啟前門。
訴辯交易發端於美國並非偶然。美國有全世界最完善的程序制度和最嚴厲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必須要有應對打擊犯罪和刑事指控的新制度。我們國家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其本意與美國的訴辯交易制度沒有二致,但國內的做法更加謹慎和保守。
以我近期在上海代理的幾起案件為例,檢察機關雖然積極推動認罪認罰,但在量刑建議方面卻過於虛弱。特別是在至關重要的緩刑問題上不肯明確表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當事人的積極性。
定罪和量刑都是審判權的重要職能,但這不意味著檢察機關在量刑方面無可作為。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不僅要「求罪」,而且要「求刑」。如同民事侵權案件,原告不僅會請求法院認定侵權事實,還會請求判決賠償損失。根據不告不理、被動審理的一般司法原則,法院應在檢方的量刑建議區間或者量刑建議以下進行量刑。
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約束力應當是剛性的而非柔性的。如此,才能保障法院的中立地位,也才能讓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具有更加堅固的操作基礎。因為,只有檢察機關拿得出籌碼,當事人才願意妥協。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很可能將寫入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但根據此前發布的草案文本,相關條款還略顯粗疏。這項制度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還需要更多的創新和探索。

Ⅳ 認罪認罰就應當從寬處罰,那法律還有震懾力嗎

燕最近發指示服從法律的一種態度。那根據案子的具體表現,考慮是否具備從寬處理的條件。

Ⅳ 認罪認罰和諒解書可以減刑基本型的多少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並且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從寬也要依法從寬,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要區分情形確定從寬幅度,一般情況下不會突破法定最低刑之下。如果是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依法免予刑事處罰。諒解書指的是刑事諒解書,一般在開庭前造成,在刑法上有著酌定減輕和從輕的效力。綜合來講,認罪認罰和諒解書同時具備的話,法院會綜合考慮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和犯罪情節以及社會危險性,依據自由裁量權作出判決,具體減刑多少不會有具體標准。

Ⅵ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什麼規定

《刑事訴訟法》修改,在第一編第一章「任務和基本原則」中增設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將認罪認罰從寬確立為刑事訴訟法的重要原則,並在訴訟程序和操作規范中作相應規定,形成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激勵和程序保障,從程序法角度完善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豐富了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內涵。
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及罪名沒有異議,並簽署具結書。
認罰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檢察機關建議判處的刑罰種類、幅度及刑罰執行方式均沒有異議。
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
程序上,對認罪認罰案件,屬於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於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
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願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但是從保障人權和確保司法公正角度,對以下幾類案件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構成犯罪;
四是其他不宜適用的情形。

Ⅶ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意義

如果罪犯能認清自己的錯誤和罪行,真心改過,這樣我國司法機關本著教育為主,打擊為輔的原則,會從輕處理

Ⅷ 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案件中,被告人的上訴權應受到限制嗎

上訴權是一項基本的訴訟權利,法律和司法解釋從來沒有規定限制被告人的上訴權,所以上訴權是不應該受到限制的。但是在認罪認罰的案件中,如果上訴往往會被檢察院認為是不認罪認罰,那一審以認罪認罰做出的從輕處罰的判決檢察院會認為量刑畸輕,會提起抗訴,所以,上訴不上訴需要被告思量清楚再做決定。

Ⅸ 酒駕血檢116檢察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告知書什麼意思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於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並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對認罪認罰案件,屬於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於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這是程序上的從寬。
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願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Ⅹ 認罪認罰從寬如何加強控辯協商

您的問題,可以些論文了。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頂層設計上來說,是一個好的做法,從建立到如今普遍適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乃至訴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提高了訴訟效能,有利於更好更快地修復被犯罪破壞的社會關系,保障當事人權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該制度在當前推行中出現諸多問題,您所說的控辯協商也是一個典型的問題。目前兩高及司法部也意思到,最近也出台了一下文件,關鍵還在於各級司法機關嚴格依法辦案,律師的推動也是必不可少的。

熱點內容
中歐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6 09:25:24 瀏覽:238
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有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6 09:15:13 瀏覽:1000
借條不按手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9:13:05 瀏覽:398
民事案件法院函 發布:2025-05-16 09:13:04 瀏覽:373
有關社會與法節目的論文 發布:2025-05-16 09:05:09 瀏覽:239
高等教育法規法條 發布:2025-05-16 09:04:18 瀏覽:320
民法總則專場考試 發布:2025-05-16 08:54:57 瀏覽:706
高通法院禁令 發布:2025-05-16 08:52:35 瀏覽:990
做餐飲怎麼樣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6 08:50:37 瀏覽:879
123司法 發布:2025-05-16 08:38:5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