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的危害

道德經的危害

發布時間: 2021-12-15 15:53:56

『壹』 《道德經》的社會意義

探討《道德經》實用價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度的學者專家們雖然各自對《道德經》有著不同的認知,但都認為只有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經》,涵攝了宇宙、自然、社會、人生各方面,闡釋了萬物之源、治國之術、為政之道、為人之本、立世之則,通篇貫穿著「道法自然」、「大道和諧」和樸素的辯證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無窮魅力。
下午的分主題論壇分別論述了《道德經》與和諧文化、與生態環保、與現代管理、與養生保健之間的淵源。
來自安徽大學的何光輝說,當前,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實用功利主義的過度膨脹,人們往往強調工具、手段的合理性,看重的是物質利益的滿足,長遠利益受到忽視。因而,和諧文化的建設出現了不和諧因素。「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催生了普遍的「人文困惑」。「看病難、看病貴、教育亂收費、住房價格過高」都屬於「人文困惑」。
何光輝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均認為《道德經》可以很好的緩解此類問題。《道德經》向人們力陳過分追求「聲色貨利」所帶來的危害,此有違社會「自然、無為、樸素」的和諧發展規律,並指出,唯有「知足」,方可長久;唯有「寡慾」,方能無咎。
反對以人為中心
http://news.ifeng.com/special/tao/genzong/200704/0424_1023_108231.shtml

『貳』 到底是《道德經》還《德道經》

帛書甲本《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楚簡本都要早,而且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的順序。揭示了老子淳德歸道的本義,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真本,稱為《德道經》。而漢以後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後的順序,稱為《道德經》。

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談點自己的看法,請方家批判。
道,是指宇宙、自然、社會、生命中本來存在的規律。這些規律的存在是先驗的,不以個體認知的程度而轉移。道就好比道路,本來就存在的。即使所有人都沒有去行走,但是道仍然存在於自己本來的位置。
德即得。是指生命個體對道的感知、理解、體驗、探索的過程。
道是普遍存在的,而德是不同生命個體獨特體驗的結果。不同的生命個體因為生存環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會閱歷等差異,導致不同個體對道的理解不一樣。
如黃河之水東流到海,但在河套地區卻看到向北流、向南流的現象。不同人對黃河的感知就可以有差異性。盡管黃河總是如此,但是不同人認知所得卻可以不同。這裡面的差異只說明不同個體對道認知的境界和層次。每個個體只能理解有限的道。因為道可道、非常道。
求道的過程就是德。可以是前人經驗的繼承,也需要生命個體自己去實踐、體驗、思考、探索。如果不繼承前人已知的道(經驗),凡事都要親歷。那麼因為生命的苦短和脆弱,就只能夠在低層次上對道進行探索和體驗。自然界的飛禽走獸大體如此。而一味的只啃故紙堆、做書蟲,沒有自己的親歷親為,這樣的道不過紙上談兵爾。古人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求道的過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過程。
道有不同的層次,隨著生命個體的不斷探索而逐漸顯現。
道是先天存在的,不以個體是否得道而轉移.例如每個細胞中都有DNA.其上有決定生物性狀的基因,且地球上已知的生物都具有相同的一套遺傳密碼.這個事實和生命的歷史一樣久遠,人類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才了解一些皮毛.但是這個遺傳規律(道)並不因為人類不知道(德)而消失.
德就是求道的過程,不同個體對道的認知層次是不同的。一種道,被個體認知越多,這種道的實踐影響就越大,德對道的發展也越大。即老子所言:非道宏人,人能宏道。就好象大家都走這條路,這條路就從崎嶇小路變成了康莊大道。
越是高層次的道,求到的人越少(德)。如相對論,到現在都還只有少數人能夠理解,但是這個道總是存在的。

以上討論了道與德的定義,下面就道德和德道的關系,談點看法。

在上古,沒有文字、沒有語言。前人的生活經驗、社會經驗很難傳給後代.每一個個體都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認識道.古猿人和猿等哺乳動物沒有本質區別.認識世界只有一些先天性的行為和模仿、印隨、條件反射等後天行為.因此,對道的理解和現在的動物差不多.這個時候應該是先德然後道.是標準的《德道經》時代.
人類在有了語言和文字以後,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對前人求道的結果可以通過文字、語言的形式向後人傳遞.特別是在掌握了獨特的邏輯推理、抽象思維後,人類求道的能力大為提高。德也達到了生命形式的最高境界。這個時代的人類求道就有了兩種方式.繼承前人的道---由道到道.先實踐再總結---由德到道.
在老子以前,人類雖然有一定道的積累,但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畢竟很膚淺,老子說道」玄之又玄」,因此,古人強調德道是對的.即通過自己的行動去體驗道。也是符合實際的.同時,因為道玄之又玄.古人特別強調由德求道.因此重德甚於道,德前而道後.是為《德道經》。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由夏商到戰國,中國的文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道.於是就有人提倡絕聖棄智,把一些科學的探索和精美的技術斥為奇技淫巧.只是在諸侯爭霸的時代,由於現實斗爭的需要,這種思想表現不是很突出.
到了大一統的時代,特別是獨尊儒術以後.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對百姓的探索精神進行閹割和打壓,只要能夠讓百姓聽話,維護自己的集權統治。對已知的真理都要掩蓋,更不主張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包括對老子<德道經>的篡改,都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

把<德道經>改為<道德經>有這樣一些危害.
《德道經》強調以德為主.作為個體的人更多的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悟、驗證、探索道的本源。把道看成開放的、無限、發展、持續的規律。強調人的主觀努力和真理的無窮,是進取的人生態度。即人能宏道。
《道德經》更多強調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於是道變成了有限、僵化、靜止的規律。以此指導的人生強調對前人的道僵化的繼承,墨守成規。教育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主張對前人的批判和發展。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道與德的關系,可以有先德後道、先道後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種方式,在屈折反復中發展和提高。
《德道經》或者是《道德經》的選擇,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和方法。讓進取、發展、開放、持續的《德道經》恢復其本來面目吧!

『叄』 了凡四訓的危害

學習了凡四訓沒有危害。

《了凡四訓》,是一部教子的家訓經典,更是一部蘊含人生智慧之書,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部書,糅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學說,書中所講的忠孝仁義、改過自新、處世原則等內容,則對教育有著啟發意義。

指出做人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了凡四訓》的最後一章「謙德之效」,專門論述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這是人生道德修養中一條重要的准則。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書》曰:「滿招損,謙受益。」袁了凡開篇便引用《周易》和《尚書》的話,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認為做人應該戒滿戒盈,始終保持謙虛之道,如此才能有所善終。

隨後,他列舉了五個事例,主角都是考取功名的謙德之士(丁敬宇賓、馮開之、趙裕峰光遠、夏建所、江陰張畏岩),以教誨世人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恭敬待人。

在《了凡四訓》中,「謙德」雖然是最後一篇,但它卻貫穿於「立命」「改過」「積善」的全過程,是「善」的根本。書中提到「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我們看《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所講的都是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每一卦的卦爻,都是有凶有吉的,凶爻是警戒人們要去惡從善,吉爻是勉勵人們要日新又新。

唯有謙卦,每一爻都是吉利的,原因在於謙虛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障礙,最終必然安全順暢、吉祥如意;將勤勞和謙虛的美德保持到底,最終一定是吉祥的;謙虛的美德傳揚四方,則有利於與他人的交流和交往,以及事業的成功。

《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就是主張虛己待人,戒驕戒躁,越在志得意滿之時,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縱觀歷史,因為驕傲自大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

南北朝時期,前秦苻堅在統一北方後決定南下進攻東晉,他不聽大臣的諫言,自恃兵馬眾多,揚言「投鞭斷流」,最終被晉軍打敗,人馬死傷無數,留下了「風聲鶴唳」的笑柄。

總之,所謂謙德,是一種行為准則,一種道德規范,一種待人接物的文明舉止,一份為人處事的信任和尊重。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他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和氣量,能取百家之長以自用,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人生理想。

『肆』 學習道德經的老人有危害嗎

沒有,道德經是開啟人生智慧的奇書,諸子百家中一半的思想都是出自這本書,包括孔子也多次向道德經的作者李耳求學。

『伍』 一個女人突然喜歡看佛經道德經之類的書為什麼

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因為從繁重的工作和家庭里漸漸輕松後,情感上的內缺口大了,被容家人忽視後,自己會失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能靜下心來抄抄經書、焚一柱香,都是難得的清凈和幸福!

所以。在寺廟里,虔誠禱告的往往是女人居多,她們有時自己跪拜,有時指點孩子上香,有時喃喃低語,有時淺笑安然地靜聽鍾聲悠揚,深情里藏著所有過往的日子。

(5)道德經的危害擴展閱讀

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忽然在朋友圈曬自己抄的心經,佛文。雖不懂,也看到了她的變化。兩年前,也是雄心勃勃,忙於晉升,也有些小脾氣的。再一接觸,更感覺驚訝,言語中頗多佛繫心態,雖不入佛門,卻勤於抄經,常常去寺廟上香靜心。

再看看身邊,的確這樣的女人不少,中年以後,開始不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也感恩命運的眷顧,機會的蒞臨。一位媽媽的口頭禪:「我是有信仰的!」她信人世間冥冥之中有註定,她信許多事情有因果輪回,她更信自己的虔誠會給家庭帶來好運。

『陸』 道德缺失帶來的最大惡果是什麼。

世紀之交,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人類社會已進入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自然環境正遭受著日益嚴重的破壞,人類正飽受干預自然而帶來的各種苦果: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導致各種怪病不斷涌現,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過度砍伐、過度放牧、圍湖造田,濫用化學物品……造成森林、綠(濕)地大面積減少,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被破壞,許多生物物種正在滅絕;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候惡化,各種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另一方面,隨著拜金主義的泛濫,道德的淪喪,人們精神世界日漸空虛,吸毒、暴力犯罪、艾滋病……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們的身心正飽受著痛苦的煎熬;隨著貧富懸殊的加大,強權政治、種族歧視、民族糾紛、武裝沖突……各種社會矛盾嚴重激化,人類自相殘殺的慘劇愈演愈烈。人們呼喚著理解、同情和愛心,嚮往著和平、健康和安寧,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成為一種世界潮流。於是,人們將目光轉向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倡修養道德的東方文化,希望從中找到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醫治人類身心疾病的良方。於是,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股「老子熱」,《道德經》風靡全球。
老子的《道德經》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經典。
學習《道德經》的好處:
一、它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主與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二、它是善人的哲學,學習它可以純潔我們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三、它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全面,學習它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柒』 道教的危害

宣揚愚民政策 加強封建迷信專制

『捌』 國學有什麼壞處

國學最大的弊端是不合時宜。其中唯心主義的東西也非常突出,國學經典中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是樸素的唯物主義,不夠系統完善。

國學經典全部產生於我國奴隸社會,特別是漫長的封建社會,其中的糟粕是社會制度造成的。
比如,「三從四德」就是最典型的為封建專制服務的,是最大的糟粕。

(8)道德經的危害擴展閱讀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在報道中介紹說,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但一些學校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經典、藝術、民俗的相互關聯性和整體性,沒有從各年齡段的差異性去構建完整的中小學傳統文化課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領域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教師也是個難題。教國學的老師應該精通儒釋道兵醫藝多個門類的文化,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

『玖』 《道德經》與《德道經》有什麼區別

帛書甲本《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楚簡本都要早,而且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的順序。揭示了老子淳德歸道的本義,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真本,稱為《德道經》。而漢以後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後的順序,稱為《道德經》。 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道德經》更多強調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於是道變成了有限、僵化、靜止的規律。以此指導的人生強調對前人的道僵化的繼承,墨守成規。教育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主張對前人的批判和發展。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道與德的關系,可以有先德後道、先道後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種方式,在屈折反復中發展和提高。 《德道經》或者是《道德經》的選擇,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和方法。讓進取、發展、開放、持續的《德道經》恢復其本來面目吧!

熱點內容
婚姻法6月1 發布:2025-05-16 06:09:02 瀏覽:374
三聯療法治腸炎 發布:2025-05-16 06:04:07 瀏覽:808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2025-05-16 06:04:06 瀏覽:680
包法官美國電影 發布:2025-05-16 06:04:02 瀏覽:356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16 05:56:43 瀏覽:517
刑法可以是 發布:2025-05-16 05:56:39 瀏覽:753
勞動法對用人單位的處罰標准 發布:2025-05-16 05:55:56 瀏覽:721
法治中國法治深圳 發布:2025-05-16 05:54:24 瀏覽:496
闡述合同法的意義 發布:2025-05-16 05:50:32 瀏覽:447
上海政法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5-16 05:32:21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