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時間: 2025-05-16 06:04:06

1. 深圳市勞動法辭退賠償規定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被迫離職,被迫離職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的企業為了避免辭退勞動者要支付的經濟補償都會用盡各種辦法,以下了解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被迫離職?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被迫離職1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規定,公司存在以下違法行為,員工可以「被迫辭職」: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趁人之危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二、被迫辭職可以領失業金嗎
《失業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也明確規定,失業人員符合《失業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其中,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是指下列人員:

(一)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被用人單位開除、除名或辭退的;
(四)根據《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
二、三項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而《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
二、三項規定的情形恰好符合陳某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即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因此,勞動者因公司存在違法行為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屬於「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情形,應當享有失業保險待遇。
被迫辭職盡量不要寫辭職信,以免形成主動辭職。並且要有充份的證據,使你被迫辭職的證據。這個證據必須能夠證明與公司有關,有公司的痕跡才有用,比如,有章、有簽字等等。
向公司發函,"關於某人因為某公司不依據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條件而申請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函",快遞單上一定要寫全這個函的全稱,爭取盡量把具體的不提供勞動條件的理由也寫上。等公司受到後,保留快遞的寄送記錄。准備相關材料去申請勞動仲裁。若仲裁沒結果,那就起訴至法院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被迫離職2
一、被迫辭退的法定理由有哪些?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根據以上規定,用人單位有任一情形的,勞動者均可提出被迫解除勞動合同並主張經濟補償金。
二、雖然用人單位存在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但在勞動者以前述情形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的,勞動者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訴求能否獲法院支持?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會議紀要》第十五條:「關於用人單位在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補足勞動報酬或補繳社會保險費情況下的爭議處理問題:
用人單位存在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但在勞動者以前述情形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的,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不予支持。」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八十四條:「對於用人單位有延期發放工資的情況,但在勞動者離職前已經發放,勞動者再以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辭職,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拖欠工資25%經濟補償金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根據以上規定,在深圳市以及山東省,盡管用人單位存在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但是在勞動合同解除前,上述情形已經不存在的,勞動者的被迫辭職行為將存在不能獲得經濟補償的風險。
但在實務中,仍存在風險。在前面的`案例中,北京法院就認為,「即使後期存在補發的事實王某仍然依法有權要求補償金,一審法院判決外企公司支付王某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並無不當」。說明上述規定只適用於制定相關規定的特定地方性區域,並非被廣泛適用。
三、盡管用人單位存在法定被迫辭職情形,但勞動者以個人原因離職後,又以存在上述情形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能否獲得支持?
上述問題實際上屬於勞動者主張被迫辭職時解除勞動合同是否需將事由告知用人單位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深圳中院的裁判指引。《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明確告知用人單位解除事由。
勞動者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未明確告知用人單位解除事由,後又主張系被迫解除勞動合同,要求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其解除勞動合同確實是因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情形的除外。」
四、用人單位存在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形,勞動者能否立即提出辭職並主張經濟補償金?
由於社保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多用人單位都無法做到依法足額繳納社保,所以部分地方政府給予了用人單位一個月的緩沖期。比如《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應當依法要求用人單位繳納;用人單位未在一個月內按規定繳納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由此可見,在深圳地區,如勞動者以未繳社保為由提出被迫辭職,需要一個月的緩沖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三)》在第六條中,就「用人單位存在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但在勞動者以前述情形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已經補正的,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能否支持?」
解答如下:「在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已經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予以補正,勞動者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由此可見,在浙江地區,在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用人單位已經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予以補正,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請求不予支持。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第31條規定「《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未按本市規定的險種為勞動者建立社會保險關系,勞動者請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應予支持,
但經濟補償金支付年限應從2008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或欠繳社會保險費為由請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不予支持。」
由此可見,在北京地區,只有未參保勞動者被迫辭職,經濟補償金的請求才會獲支持,如已經參保,只是存在未足額繳納或欠繳社會保險費情形的,勞動者據此被迫辭職,並主張經濟補償金,將不予支持。

五、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合並後的新單位對員工恢復原崗位工作的要求置之不理,勞動者被迫辭職,可否獲經濟補償金?
在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有信製造(無錫)有限公司與崔某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於2020年6月10日作出的
(2020)蘇02民終1217號二審民事判決書中,二院法院認為:
第一,《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有信汽車公司與有信製造公司發生吸收合並的,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由有信製造公司繼續履行。是否簽訂協議、是否簽訂三方協議應當體現和尊重崔某本人意願,崔某拒絕簽訂三方協議,不影響原勞動合同的效力及履行。
第二,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風險等問題,有信製造公司應當與崔某進行磋商。但有信汽車公司選擇了放長假、不積極溝通、對崔某恢復原崗位工作的要求置之不理等不利於勞動關系維系的行為,導致崔某被迫發出最終催告函並提起仲裁要求經濟補償金。因此,雙方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不提供勞動條件、勞動者被迫辭職而解除。
第三,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
(一)項、第四十六條第
(一)項的規定,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故,二審法院維護了一審關於支持經濟補償金的判決。
因此,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合並後的新單位對員工恢復原崗位工作的要求置之不理,勞動者被迫辭職,屬於雙方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不提供勞動條件、勞動者被迫辭職而解除,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此,用人單位收到被迫辭職通知後,應當注意:
一、核實自身是否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的情形;
二、在用人單位合並、分立過程中,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應當就為勞動者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提供必要的協助;
三、如用人單位存在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情形,在收到勞動者要求補繳的申請後,應當及時予以補繳,以消除違法情形;
四、在確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況下,建議積極與勞動者進行友好協商,共同確定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及相關金額,達成協議後最好形成書面材料。
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被迫離職3被迫離職的人,該怎麼辦?
擺正好被離職的心態
被離職雖然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沒有到悲觀到絕望的盡頭,畢竟人生沒有穩定的職業,也沒有穩定的行業,潛在的職場危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定要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多學點職場技能沒錯
在職場中,不要以為你的日常偷懶,能夠給自己帶來便宜,其實你不是在佔便宜,而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只有多抽時間學習職場技能,才能在危機中重生。
找老闆談轉崗
如果被離職不是因為企業的原因,那麼就可以找到老闆,申請調崗的請求,當然前提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態度,能夠得到老闆的認可,不然也是沒有機會的。
准備簡歷找工作
如果在現在的公司已經沒有了出路,那麼就開始准備簡歷找工作吧,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沒有做效果的事情上,不然也只會耽誤自己的時間。
學會總結失敗的工作經驗
對於上一家被離職的原因,也一定要進行總結與分析,這樣在找工作的時候,就能夠很明確自己的目標,篩選一些比較優秀的企業或者公司。
對於被離職這件事情,其實很多小企業都會存在,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深陷其中,特別是一些剛畢業沒有經驗的學生,總是因為小公司的門檻低,而選擇了他們,但是沒想到小公司根基不穩,容易出現倒閉的現象,因此,在這里我建議在找工作的時候,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大的平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熱點內容
關於共同侵害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9:32:59 瀏覽:803
中歐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6 09:25:24 瀏覽:238
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有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6 09:15:13 瀏覽:1000
借條不按手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9:13:05 瀏覽:398
民事案件法院函 發布:2025-05-16 09:13:04 瀏覽:373
有關社會與法節目的論文 發布:2025-05-16 09:05:09 瀏覽:239
高等教育法規法條 發布:2025-05-16 09:04:18 瀏覽:320
民法總則專場考試 發布:2025-05-16 08:54:57 瀏覽:706
高通法院禁令 發布:2025-05-16 08:52:35 瀏覽:990
做餐飲怎麼樣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6 08:50:37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