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用人單位的處罰標准
Ⅰ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條文
為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效實施,規定了對違反該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措施,詳情如下:
第一條: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勞動法》法律責任條款,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遵守勞動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本辦法適用於對違反《勞動法》行為的處罰。
第二條:縣級以上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違反規定的單位給予警告,並要求限期改正。如強迫工人加班,每小時罰款不超過一百元。
第三條:規章制度違反法律規定的,將受到警告並責令改正,逾期未改者將被通報批評。
第四條:用人單位未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強制加班者,將被警告並罰款,每小時最高罰一百元。
第五條:每日或每月超時工作超過標準的,也將被警告並罰款,每超時一小時罰款一百元。
第六條: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如剋扣工資、未支付加班費等,將要求支付報酬和賠償金,最高可達工資報酬和經濟補償的五倍。
第七條:勞動安全設施不達標或發生事故的,將面臨罰款,嚴重者可能被停產整頓。
第八條至第十三條:涉及女職工權益保護、未成年工保護和孕期保護的規定,也詳細列明了處罰標准。
第十四條至第十六條:未按規定執行女職工產假、未成年工健康檢查和勞動合同管理的,將被罰款。
第十七條: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將被要求補繳並支付滯納金。
第十八條:阻撓或報復勞動行政部門的,將處以罰款。
第十九條至第二十條:對多條違規行為的處罰,以及處罰執行和救濟途徑均有明確規定。
第二十一條:罰款需使用財政部門規定的票據,並上繳財政。
第二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實施。
Ⅱ 勞動法罰款處罰的標準是什麼
一、勞動法罰款處罰的標準是什麼
1、勞動法罰款標准如下:
(1)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產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2)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規定處罰;
(3)單位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
【扣押勞動者身份等證件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二、勞動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1、警告、通報批評。警告、通報批評,是國家勞動行政監察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不履行法定義務的勞動關系主體作出譴責和警誡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2、罰款。罰款,是勞動行政監察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不履行法定勞動義務的勞動關系主體,予以剝奪一定金錢的經濟制裁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3、吊銷勞動行政許可證。吊銷勞動行政許可證,是指勞動行政機關或其他機關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及國家勞動政策的勞動關系主體,依法採取剝奪其曾依法取得的從事某種工作或職業權利的許可證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4、責令停產停業。責令停產停業,是勞動行政監察機關責令嚴重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政策的勞動關系主體停止生產或營業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5、徵收滯納金。徵收滯納金,是勞動行政監督機關對不按規定期限繳納勞動社會保險金的單位,就其拖欠的社會保險金數額按月加收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金的一種勞動行政處罰。
Ⅲ 勞動法罰款處罰的標准
關於用人單位處罰罰款的規定,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Ⅳ 勞動法新規2024年拖欠工資會怎麼處罰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將面臨加倍賠償、被列入失信名單、營業執照被吊銷、負責人可能被判刑等處罰。通常情況下,工資應當按時發放,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違法理由拖欠。如遇拖欠,勞動者可依法申請勞動仲裁維護權益。
1. 勞動法新規對拖欠工資的處罰包括:
- 勞動行政部門處罰:逾期不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需加付應付金額50%至100%的賠償金。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處罰:對於無故拖欠嚴重、影響惡劣的企業,將其信息公布於社會信用體系,並記入「黑名單」。
- 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拖欠農民工工資或逾期不支付的建築施工單位,將受到停止投標、清出市場等處罰,並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 刑事處罰:採取轉移資產、逃跑等手段逃避支付工資,或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且數額較大的,將構成犯罪,負責人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若造成嚴重後果,處罰將加重至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工資發放時間與拖欠界定:
工資應按月支付,若用人單位超過30天未結算,即可被視為拖欠工資。工資支付必須以貨幣形式按時發放給勞動者,不得剋扣或無故拖欠。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明確規定,工資必須在雙方約定的日期支付,節假日或休息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周薪、日薪制度可按周或日支付。用人單位提供服務即應支付相應報酬,違反合同約定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維護自身權益。
Ⅳ 勞動局罰款一般多少
勞動局罰款如下:
1、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產的,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2、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規定處罰;
3、單位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被員工告到勞動局可能會承擔哪些處罰
1、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缺乏必備條款、不提供勞動合同文本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4、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二條
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