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比道德大
『壹』 規則和道德是同樣的嗎
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回規定的成文條例答;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因為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行為規則要有助於一種秩序的型構,必須滿足下述兩個條件:
第一,個人遵守這些規則;
第二,個人運用這些規則去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而這些個人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則是那些確立這些規則或有權修正這些規則的人所不知道的。
而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經》一書。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
『貳』 規則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人類社會需要秩序復,而維制系這個秩序的,一是剛性的規則,二是柔性的道德。如果說規則是支撐天地的「山」,那麼道德就是讓大地生機勃勃的「水」。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規則,固然不成;但是只講規則,也是萬萬不行的。
『叄』 是什麼讓人們將規則踩在腳下大談道德
或許是人類的本性吧書上說人渴望被愛卻同時渴望擁有權力……人類是自私的……?
『肆』 原則和道德哪個重要
原則和道德兩個都非常重要。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嚴格遵守原則。做人的方面一定要重視道德。才能真正做到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伍』 學校要組織一個關於道德和規則誰更重要的辯論賽,我是正方道德重於規則。跪求大神發一些論據。
正方道德重於規則來的論據:
1、傳統自文化講:厚德載物;
2、弟子規中也講:有餘力,則學文。道德修養是做人的基矗有道德學文,增長知識與才幹,可以為社會他人造福。而缺乏道德修養,增長知識與才幹,對社會和他人有破壞和傷害。
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因為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5)規則比道德大擴展閱讀:
1、一辯:主要是闡述本方觀點,要具有開門見山的技巧和深入探究的能力要能把觀眾帶入一種論辯的氛圍中,所以要求一辯具有演講能力和感染能力;
2、二三辯:主要是針對本方觀點,與對方辯手展開激烈角逐,要求他們度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非凡的反應能力,要能抓住對方紕漏,加以揭露並反為己用,要靈活善動,幽默詼諧,帶動場上氣氛;
3、四辯:主要能很好總結本方觀點,並能加以發揮和升華,要求有激情,鏗問鏘有力,把氣氛引入另一高潮。
『陸』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是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講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情味的國家。一個干凈的國家
這是一句不對的話。當成雞湯讀一讀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奉為人生箴言就太可笑了。
首先,這是不是胡適說的,還有待商榷。《四十自述》等介紹胡適的書中並無記載,題主可以自己去翻翻相關的書看。
再者,這句話本身就講不通。
先說後半句話。後者的話,容易被人認為道德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其實很多人都會把「道德」和「偽道德」混為一談,認為拿輿論去壓制別人就是講道德的後果。錯了,道德是律己的,而不是律人的。至於道德綁架就更是偽道德了,因為發出這個命令的人是通過不顧及別人利益的方式去讓別人無條件服從自己,本質上也是違反道德的。拿道德大棒去打壓別人是偽道德,不是真道德。很多人恐怕連真道德和偽道德都分不清吧……
至於如果人人都只講道德的話,那些真正有道德的人總歸還是不會干壞事,但大部分人道德水平沒那麼高。而且講道德不代表遵守道德,只是口嗨一下而已。那些道德水平一般的人通過口嗨來提升自身優越感,以至於他們會以「道德王子」的身份自居,行為越發不檢點。另外,道德無法懲罰作惡的人,所以說一個壞頭蛆在沒有硬性約束的情況下會越發無底線,而道德水平一般的人也會因此而墮落,但真正道德高尚的人是不會受影響的。
所以說,後半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至於前半句話的話,那就完全是胡謅八扯了。
道德和規則的最大區別在於,規則是死的,道德是活的。規則是比較被動的,道德是有自發性的。如果人人都只講規則不講道德,人們頂多做到不做壞事,僅僅不做越雷池的事情就足矣了。但不做壞事就意味著做好事嗎?道德的自發性和主動性是規則所不能替代的。規則不會讓你去幫助別人,不會讓你去關心別人,也不會讓你放下歧視和偏見……
綜上所述,這句話就是胡謅八扯。後半句有一定的道理,告訴人們規則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告訴人們要區分開「真道德」和「偽道德」。前半句就沒什麼價值了。
這種話當成一句雞湯讀一讀,尚且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如果把這句話當成張口就來的人生箴言,那就太可笑了。只可惜啊,如果有名人的名義附體的話,狗屁都是香的,讓人趨之若鶩。很多人崇拜這類「名人名言」,也許只是一種附庸風雅的舉措,或者拿來主義式的吸收;再或者說,哪怕出了錯,名人的名號也能讓他們心安理得。
『柒』 規則與道德
[規則與道德]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規則與道德.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
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麼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麼聽怎麼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高考作文《規則與道德》.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並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
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麼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麼聽怎麼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並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規則與道德〕【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捌』 道德和規則的矛盾
關於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古人早有界定,「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通俗的說,道德管人的心,法律管人的行。 道德催人向上,法律防人向下。 道德的下線,正是法律的上線。構成一條德與法的「地平線」。其上是道德的天空,其下是法律的地域。法律與道德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分離,道德強調人類的道德理念鑄化為法律,法律強調法律內化為人們的品質、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規范的制度化實踐。法律規范之所以為廣大的民眾所遵守,不僅僅是因為在這些規范的背後隱藏著所謂的國家強制力,像諸如正義、公平、平等、誠實信用、遵守善良風俗等普遍的或個別的法律原則,其本身就是人類道德觀念的有力組成部分。也因為有了道德的支持,才使法律原則能夠發揮出人性的作用。而法律憑借著與生俱來的外部強制力,人們由於害怕受到法律的懲罰而遵守合乎道德原則法律。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法律存在著不和諧之處。中國的道德至上思潮盛行只是表明人們企圖擺脫法律的拘束以求更隨心所欲地實踐道德、弘揚道德。人們並不是以崇尚道德來追求一種更趨於合理、科學。德國大哲人黑格爾曾有過如下論斷:在中國人心目中,他們的道德法律簡直是自然法律——外界的、積極的命令——強迫規定的要求——相互間禮貌上的強迫的義務或者規則。「理性」的各種重要決定要成為道德情操,本來就非有「自由」不可。然而他們並沒有「自由」。在中國道德是一樁政治事務,而它的若干法則都由政府官吏和法律機關來主持。為了說明這一問題請先看下面一則案例:一對農村老年夫妻鬧離婚,按照法律判決,離婚後的一間住房應判歸男方。但如果這樣下判,女方離婚後就將無所居住,顯然與情不合。於是,法院綜合考慮後判決將一間房隔為兩半,一人一半,解決了女方離婚後的住所問題。這樣的判決並未引起男方的「鬧事」,雙方相安無事。這是來自執法第一線很具體的案例,問題隨即而提出:在司法實踐中要不要考慮道德評價標准﹖如果要,那麼法律評價與道德評價該怎樣取捨﹖美國法學家德沃金在其著作《法律帝國》中也曾舉過一則案例:埃爾默用毒葯殺害了自己的祖父,他知道他祖父在現有的遺囑中給他留了一大筆遺產,他懷疑這位新近再婚的老人可能會更改遺囑而使他一無所獲,因此他殺害了他的祖父。紐約州法院針對該案例確立了一條法律原則,即:任何人都不得從其錯誤行為中獲得利益。問題是:法官以自己的信
『玖』 規則與道德事例
廉潔從教。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內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容」 這可能嗎?廣西賀州鍾山縣教師利用職務之便在校內、校外辦班,為自己牟取暴利的事情到處都是!所有的補課都是有償的,老師甚至揚言:很多內容都只有在「補課」時才會講!上音樂課的老師更離譜:在外辦的班,利用學校班主任逐個說服女生家長去參加舞蹈班,收取高額培訓費!並且揚言:不在我這里學的,實驗小學的任何活動都不讓參加!請問有人管嗎?沒有!!這個實驗小學的教師風氣極壞,可教育部門卻從來不管!不過,管也管不了。。。。 望採納!
『拾』 是什麼使人們將規則踩在腳下大談道德
1.首先規則是一種規章制度,為我們美好的社會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道德就是規則之上的潤滑劑,能夠使規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更加合適的運用於生活中。
2.規則並不是適用於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因為社會的進步日益加快,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有其的先進性和特殊性,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運用道德來衡量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規則被忽視,開始大談道德了。
3.然而其實這種想法本身是有一定的錯誤性的,我們生活中應該在了解一定的規則之後,運用優秀的道德規范自身,這樣子才能是真正的兼顧兩者。道德和規則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甚至規則有時更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