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怎樣才能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

怎樣才能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

發布時間: 2025-05-15 13:35:25

『壹』 經濟法主體的差異

法律分析: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將經濟主體分為不同的類別,它們之間必定存在差異。經濟法主體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參與人。經濟法主體具體包括:國家、政府及其經濟管理機關、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公民在通常情況下是民事主體,但在特定情況下,公民個人也可成為經濟法主體,如有應稅收入的個人是稅法主體。因此不能籠統的把公民個人稱做經濟法的主體。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資格取得方式:(1)依照憲法和法律由國家各級權力機關批准成立;(2)依照法律和法規由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批准成立;(3)依照法律、法規或章程由經濟組織自身批准成立;(4)依照法律、法規由主體自己向國家有關機關申請並核准登記而成立;(5)未取得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但是,依法成立的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也只能在法律規定或認可的范圍內,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例如,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1.國家機關。類型: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類型: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3.市場主體。類型屬於:經營者,消費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一章 發展環境。「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49351元(摺合7924美元)。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農業穩定增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居民消費率不斷提高,城鄉區域差距趨於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教育水平明顯提升,全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節能環保水平明顯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經濟體制繼續完善,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成就顯著,強軍興軍邁出新步伐。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

『貳』 如何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 如何取得企業法人資格

經濟法主體的資格取得:
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具有其特殊性,各類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是不盡相同的。
一、主體資格取得的法律依據的差異性
調控主體與受控主體、規制主體與受制主體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法律依據是不同的。
1.通常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主要是立法機關和部分執法機關,其主體資格需要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特別是專門的組織法的規定才能取得。
2.對於接受調控或規制的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資格
(1)一般不需要有專門的法律作出特別規定,因為它們首先必須是通常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而市場主體資格取得的基本條件應當是一視同仁的。因此,其資格取得主要是依據反映主體平等精神的民商法
(2)在經濟法領域,基於社會公益的考慮,也不排除對某些特殊行業的市場主體作出特殊的要求。
二、經濟法主體資格取得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具有多源性或稱非單一性。經濟法主體資格取得的特殊性表現在:
1.是在主體職權方面,更強調有關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職能的行使,更強調其經濟管理職能,這已經體現在一些專門的法律規范中。如中央銀行、反壟斷執法機構等的職能、職權等,都有專門的法律作出具體規定
2.雖然受控主體和受制主體主要由民商法確定其資格,但不排除在市場准入方面,基於產業政策的考慮,由專門的經濟法規范對其主體的資格或資質條件等作出專門的限定。

『叄』 經濟法主體資格

Ⅰ 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①授權取得:法律法規規定或者根據有關國家機關決定命令和特別授權取得;
②核准登記注冊取得;
③按法定程序取得;
④經營者主機構設立,內部分支派生取得。

Ⅱ 企業的設立是企業取得合法經營主體資格的一系列經濟法律行為

企業的設立是企業取得合法經營主體資格的一系列經濟法律行為,這句話是正確的

Ⅲ 企業的設立是企業取的合法經營主體資格的一系列經濟法律行為

企業的設立是企業取得合法經營主體資格的,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法律法規的行為,他要遵守市場的規律也要遵守國家的法律。

Ⅳ 跨國公司的國際經濟法主體資格

國公司是一定范圍內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國際司法,國際組織相關規定的證明.內承認起有限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容地位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其行為,促進全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有利於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在國際經濟法發揮調整作用的過程中,享受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主體,就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對於跨國公司,強調的是其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以及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這也證明了它是姿畢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Ⅳ 經濟法主體的資格取得

經濟法主體的資格取得:
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具有其特殊性,各類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是不盡相同的。
一、主體資格取得的法律依據的差異性
調控主體與受控主體、規制主體與受制主體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法律依據是不同的。
1.通常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主要是立法機關和部分執法機關,其主體資格需要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特別是專門的組織法的規定才能取得。
2.對於接受調控或規制的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資格
(1)一般不需要有專門的法律作出特別規定,因為它們首先必須是通常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而市場主體資格取得的基本條件應當是一視同仁的。因此,其資格取得主要是依據反映主體平等精神的民商法。
(2)在經濟法領域,基於社會公益的考慮,也不排除對某些特殊行業的市場主體作出特殊的要求。
二、經濟法主體資格取得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經濟法主體資格的取得具有多源性或稱非單一性。經濟法主體資格取得的特殊性表現在:
1.是在主體職權方面,更強調有關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職能的行使,更強調其經濟管理職能,這已經體現在一些專門的法律規范中。如中央銀行、反壟斷執法機構等的職能、職權等,都有專門的法律作出具體規定
2.雖然受控主體和受制主體主要由民商法確定其資格,但不排除在市場准入方面,基於產業政策的考慮,由專門的經濟法規范對其主體的資格或資質條件等作出專門的限定。

Ⅵ 經濟法主體與法人資格的關系是什麼

一,經濟法的主體

經濟法的主體 主要是指法人 ,還包括; 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 (農民).

二,法人

法人是指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三,法人資格

法人資格是指法人要具備的條件。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四,經濟法的主體與法人資格 沒有本質關系

1,經濟法的主體, 是指在經濟往來中,發生糾紛調整的對象

2,法人資格, 是指法人要具備的條件 .

引用法律;

《經濟合同法》第二條 經濟合同是法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經濟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個體經營戶、農村社員同法人之間簽訂經濟合同,應參照本法執行。

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民法通則》第三十七條 法悶冊餘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螞滾: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注;《經濟合同法》已廢止,但概念有效。

Ⅶ 張某作為自然人,是根據經濟法取得主體資格的嗎

自然人、法人都可以在民商事活動中作為主體。
但視情形不同可能有行為能力、責任能力的劃分。

Ⅷ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對嗎

這句話明顯不對。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專,依屬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
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
1.國家機關。
2. 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
4.公民及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Ⅸ 分公司沒有法人資格,為啥能成為經濟法律主體

從理論上說分公來司是源沒有獨立人格的。
它與總公司的關系就像是人與人的四肢。缺少了四肢的人還是人,單獨的四肢卻不能稱其為人。
但是,現實生活中,公司的規模往往十分巨大。因此在人格權上必須予以妥協。
比如中國建設銀行,它在全國都有分支機構。如果這些分支機構都不能獨立的起訴或者應訴,其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天有成千上萬的訴訟,湧向中國建設銀行總公司及其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那麼不僅建設銀行總公司的所有人不用做其他事,整天起訴。應訴就行了。而且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也只用審理中國建設銀行的訴訟。

Ⅹ 中國紅十字會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嗎

經濟法抄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享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
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

熱點內容
2016法律援助志願者 發布:2025-05-15 18:33:20 瀏覽:690
2014年勞動合同法解讀 發布:2025-05-15 18:17:36 瀏覽:389
刑法槍斃 發布:2025-05-15 18:06:59 瀏覽:495
法院聘用製法警 發布:2025-05-15 18:01:11 瀏覽:948
考試作弊的刑法 發布:2025-05-15 18:00:37 瀏覽:988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屬於 發布:2025-05-15 17:59:52 瀏覽:37
經濟法基礎第一章第一節講義 發布:2025-05-15 17:54:33 瀏覽:334
法律法規死傷標准 發布:2025-05-15 17:52:33 瀏覽:622
民法與思政 發布:2025-05-15 17:47:31 瀏覽:190
如經濟法般 發布:2025-05-15 17:43:29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