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約束更重要

道德約束更重要

發布時間: 2021-12-16 22:21:22

Ⅰ 加強學校文明文化建設是道德弘揚更重要還是制度約束更重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就是規章制度,是我們應該遵守的,用來規范我們行為的規則、條文,它保證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制度建設是一個制定製度、執行制度並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理論上沒有終點的動態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科學的積極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風險」、堅持「勤政」、促進「發展」.

制度即規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並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一個組織或團體推行一種規章制度的誘因在於這個組織或團體期望獲得最大的潛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則在於提高組織的協調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協調組織內各部門之間協作效果和組織與外部銜接的有效性。按照制度的剛性程度和作用范圍,我們可以將一個組織的制度簡單分為5種:1、管理制度:是組織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保證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2、管理規定:對某專項的涉及到全組織或某一個專業系統內的工作所做出的具體要求。3、管理辦法:對於一項具體工作、操作步驟或對於一個具體的項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4、實施細則:對於組織管理系統內某一個管理制度的具體實施步驟所做出的具體規定。5、工作條例:組織內部局部性的、或階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規定。

以我們知識產權局工作所涉及的制度為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制度》、《廉潔從政制度》、《信訪工作制度》等屬於管理制度和管理規定,《青島市知識產權局財務管理辦法》、《青島市知識產權局檔案管理辦法》等屬於管理辦法,《政務公開實施細則》、《》等屬於實施細則,《請假制度》、《會議制度》等屬於工作條例。目前來看,以上各項制度都在良好運行當中,著力解決幹部「不能」腐敗、「不敢」腐敗、「不想」腐敗的問題,逐步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設是通過組織行為改進原有規程或建立新規程,以追求一種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制定公共規則,二是保證規則執行,三是堅持公平原則。一個組織或團體內部的制度建設水平和機制創新水平直接決定著組織或團體的發展水平,適恰的制度會極大地強化激勵的有效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局正在執行的制度有數十條,大致分為以下幾類: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工作制度、日常辦公制度、紀檢監察工作制度、幹部紀律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統化與有機整合呢?我們認為:一.加強制度建設應當進一步深化對制度功能的認識,不斷加大推進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於規范和約束行為。由於行為主體存在人性弱點、行為能力差異以及行為環境的不斷變化,制度規范和約束的功能指嚮往往側重於消解人性弱點、增強行為能力和克服客觀環境不利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康芒斯將「制度」定義為「集體行動控制個體行動」,則進一步解釋了這種「規范和約束」的機理。制度經濟學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來說明制度的功能:在一個僧多粥少的廟里,人們發現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異,很不公平,於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選。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種方法也行不通,因為誰都有私心,大家推選的掌勺和尚其實也親疏有別,難以公平。經商量,決定輪流掌勺,一人分一頓,情況雖一時有所好轉,但時間一長,發現問題更多,因為個別和尚不僅分親疏貴賤,輪到自己時還又吃又藏。經過反復討論,大家決定在輪流掌勺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條規矩:分粥者必須最後拿剩下的那一份。這樣,問題最終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長期以來,我們對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視不夠,更多地強調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雖然兩者都很重要,但卻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在推進制度建設的進程中,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堅持走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這是對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層次把握和運用。

二.加強制度建設應當著眼於機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實現制度在更高層面的系統整合。按系統論的觀點,機制就是系統內在規律的表現形式與作用過程。在若干制度構成的系統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實際運行就構成了機制。小平同志講「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同樣,好的機制能事半功倍,壞的機制卻使壞者更壞並造成惡性循環。壞機制的典型是「補償性反饋」。古希臘神話里有一個故事:西緒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後被打入地獄受懲罰。每天清晨,他都必須將一塊沉重的巨石從平地搬到山頂上去。每當他自以為已經搬到山頂時,石頭就突然順著山坡滾下去。這樣西緒福斯必須重新回頭搬動石頭,艱難地挪步爬上山去。對這個故事加以引申,我們可以發現,西緒福斯把這個石頭搬得越高,石頭就會掉得越低,他就必須花費更大的力氣才能完成任務,這就是「補償性反饋」。這個例子從反面說明了建立良性機制的重要性。過去,我們也在研究制度、制定製度,但常常由於沒有從完善機制的角度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使制度不僅難以發揮預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發生相反的運作。比如,由於缺乏機制的約束, 有制度而不執行或不能執行,往往比沒有制度所產生的效果更壞,因為制度的權威受到了嘲弄。

三.加強制度建設應當注重發揮制度的整體功效,著力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在一個更為宏觀的背景中考察就會發現,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功能,還需要構建一個閉合的、關聯的、科學的制度系統,這個制度系統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沖突又相互聯系、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會造成結構、功能和功效的缺失。如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辦公制度、財務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執行;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幹部紀律工作制度、紀檢監察工作制度等制度來加以約束。在某種意義上,制度建設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項制度的創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強制度間的聯系和對接,對制度的功能進行整合,形成良性機制。作為一個整體,全局的各項制度之間應當協調一致,如果各部門的制度互相不能夠協調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建立完整統一的制度體系,應當將各個部門制定的內容相似的制度進行統一設置。

四.加強制度建設應當要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制度建設關鍵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訂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組織或團體的發展而不斷修訂,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針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體實在、切實可行的制度。如果一項制度的出台得到了全體組織成員的支持,這樣的制度肯定不能出台,因為這樣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間接地犧牲了組織結構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對,這樣的制度也不能強制推行,因為不僅法不治眾,更重要的是會造成組織結構不同利益群體的失衡,這和組織成員都贊成所產生的問題是一致的。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對,有一部分人贊成。好的制度,肯定是考慮到了組織成員以及組織關聯成員的方方面面的利益,並經過嚴謹周詳的論證才能出台。因此,制度應該盡可能全面,同時組織中每一業務環節、服務環節、管理環節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細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也就是說制度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深入到組織的各個環節角落。不然制度與制度之間的縫隙、制度本身的漏洞,都有可能導致投機事情發生。如果制度與制度之間矛盾交叉,更會導致有關部分無法執行,該制度效力的減弱,進而導致整個組織制度效用的減弱。制定製度與修改不合時宜的制度可採取幹部職工論證、橫向交流論證、研討論證等方式,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通過制度保障被大多數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勵機制。

對於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時地進行修訂,將不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規定予以廢止,重新制定、完善適合管理需要的、統一的制度。

這個只是別人的論文,你只能參考,然後融會貫通。滿意了給分啊。

Ⅱ 妄談道德的約束和法律的執行力誰更重要

道德和法律都重要,但法律具有強制性。

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Ⅲ 辯論賽網路文明道德約束和法律制裁那個更重要

我掐指一算,你現在應該准備的是道德更重要了吧,正方二辯同志。

Ⅳ 維護道德是法律約束更重要還是個人自覺

社會風氣是指社會上流行的愛好和習慣。我們今天辯題前提是社會風氣需要改善,這就說明社會風氣存在不足,需要我們去改善。特別現代社會各種文化與價值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社會生活內容多樣化,因此,各種價值、利益的沖突愈加顯著,社會風氣極需改善,而如何改善,無非兩種方式——道德和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種規范體系,對社會風氣的改善都起重要作用。但我方主張以法為主,輔之以德,因為法律比道德能更有效、更靈活地改善社會風氣。
首先,法律具有權威性。改善社會風氣需要一套權威性的行為准則。法律由國家制定頒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法律規范是最高的行為規范,而道德規范不能凌駕於其上。 「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是非觀念的形形色色,判別標準的五花八門,若沒有一套統一的權威規則,如何作到協調一致和井然有序?如果每個司機都是「我酷,我就愛這樣開!」,對方辯友你還敢上街嗎?
其次,法律具有強制實效性。這是法律和道德同為規則,彼此效力卻不同的根本所在。道德只能憑借輿論批評、良心譴責來約束越軌者,卻不能對其實行強有力的制裁,並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濟,而法律卻具備這些作用。改善社會風氣既要揚善也要防惡,更要懲惡。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無法繼續療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惡,而無法制裁惡行。法律是網,編織善良,網路罪惡;法律是傘,保護弱小,懲治惡強;法律是劍,伸張正義,鏟除妖孽。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懲治「張君」,將安寧還給重慶;如果沒有法律,如何用道德去給「打官司的秋菊一個說法」。

Ⅳ 辯論賽技道德約束和法律規范那個更重要

道德是針對於社會而講的,而辯論主要辯的是社會問題,所以是以道德約束為重!

Ⅵ 辯論賽辯題:網路文明是道德約束更重要還是法律約束更重要(反方),我們是反方,也就是法律約束更重要!

這個辯題是很模糊的。你方在立論的時候要把握兩個重點:第一,不要將道德專與法律割裂屬甚至對立,第二,不要否認道德約束的意義。
立論的大致方向可以選擇:一、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而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目前的網路亂象叢生,最低道德尚且不能保證,這時候以法律約束是務實的態度。而空談道德約束無異於空中樓閣。就好比駕駛飛機安全翱翔固然是我們理想的狀態,但在墜機已然發生的時候,降落傘當然比飛機更加重要。二、網路環境因其虛擬性比現實世界更加缺少約束和監管。而即使在現實世界,法律約束也比道德約束更重要、更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更何況是本來就缺乏約束監管的網路世界呢?這又好比秋天大家都知道增加衣物保暖,到了更冷的冬天反而去裸奔?三、道德建設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取代法律約束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道德建設,是建立在法律完備的基礎上的。反過來設想,在虛擬的網路環境下,如果缺乏有強制力的統一法律約束作為規則,就會造成誰先不道德誰就得利益的局面。大家豈不是競相不道德了?網路世界需要規則,這個規則必需能保證人人遵守,能保證讓不遵守的人付出代價,只有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能夠勝任這個角色。

Ⅶ 辯論:文明法制約束更重要還是(求道德約束)

zhe 這.....也能上
那我以後 不把作業 都放網上作

Ⅷ 以道德約束更偏重於什麼

這個題目其實挺難辯的,因為比較容易說錯,被對手抓住把柄。這里給幾點建議:首先,(其實我國古代實行以儒家道德約束為主的統治,因為中國畢竟福員遼闊,所謂山高皇帝遠,法律出了一定的范圍效用就十分有限;為了維持統治,統治者只能用儒家道德約束行為。)現在畢竟網路通信發達,通過合理的紀律約束可行性就變得很高,可以通過收集不同地區的情況來完善紀律手冊。其次,道德約束學生的文明行為可行性不高,比如,當學生做出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曠課時,其實他也知道這個不對...但很難約束自己。如果有紀律,如扣考勤,扣學分等,他的行為就不由自主地受到約束第三,可能對方會提,有紀律會限制自由等。你可以反問對方學生進學校主要是幹嘛等反駁。最後,辯論時注意要隨機應變,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這是中國古代儒家「德法兼用」、「德主法(刑)輔」思想的簡明概括。現在我們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同時,又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這固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不妨借鑒先秦儒家「德治」的某些合理因素。其中一個重要思想是:德治的主要鋒芒,是要求執政者「為政以德」,以道德約束統治者的權力,規范掌權者的行為。本文擬就儒家的德治思想試作新探,並由此論及道德也可以成為一種權力,即社會權力,在一定范圍與程度上,可以起到約束國家權力的輔助作用。〔1〕??

孔孟的「德治」旨在約束為政者

通常,人們在闡釋先秦儒家倡導的「德治」時,多是援引孔子的一句名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以此說明儒家的德治,旨在以德化民,以德治民。誠然,孔孟言論中確有此意,但不能說明這是他們主張德治的主導思想。

只要我們全面考察一下孔孟關於德、禮、仁、義等大量言論,就不難發現,他們講德治,主要是針對統治者的。

孔子要求「為政以德」(《論語。為政》),下引皆出《論語》,不另注)「為國以禮」(《先進》)。他講「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顏淵》),「修己以安百姓」(《憲問》,「約之禮」則「可以弗畔」(《顏淵》),「禮讓為國」,則無往不順(《里仁》),上好禮、義、信,則民莫改不敬服、不用情,如是則四方之民來歸(《子路》),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政者正也」(《顏淵》),「苟其身正矣,於從政乎何有?」(《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子路》)……凡此等等,無不是對為政者而言的。

孟子強調「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孫丑上》)。他把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講「王道」、行「仁政」。孟子見梁惠王,勸他「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梁惠王上》)他認為「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梁惠王上》)。他極力主張」以德服人「(《公孫丑上》),反對暴政。對那些不仁不義,殘民以逞的國君,孟子聲言」獨夫「可誅,暴君當伐。……這些也都更明確地將德治的主要對象指向統治者。

Ⅸ 網路文明,道德約束更重要還是法律約束更重要我是站法律約束這邊的,誰有辯詞啊幫幫忙……

我認為對不同的人群來實施不同的約束.對自覺的人的人實施道德約束,對那些不自覺的人實施法律約束.總之建設一個和諧文明的網路體系才是重要的!

Ⅹ 辯論,如何訴說還助學貸款道德約束比法律約束更重要

道德約束更多的體現為一種人的主動行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這樣有利於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更容易調和糾紛,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摩擦,也節約了社會資源。法律約束,更重要的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對人會產生一種強制力。一旦動用,可能會對社會關系產生一定的損害,同時導致司法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說,道德約束比法律約束更重要,道德約束更為基礎,法律約束是最終的保障。

熱點內容
常見的部門規章 發布:2025-05-15 10:55:36 瀏覽:420
澤法學生 發布:2025-05-15 10:51:20 瀏覽:369
湖南省法律服務所條例 發布:2025-05-15 10:46:57 瀏覽:868
咨詢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5-15 10:32:30 瀏覽:62
司法行政人員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15 10:05:53 瀏覽:156
中國新婚姻法2014 發布:2025-05-15 10:05:44 瀏覽:345
新化縣律師 發布:2025-05-15 10:00:33 瀏覽:683
法官公務員考試 發布:2025-05-15 09:40:04 瀏覽:739
兒媳是法官 發布:2025-05-15 09:35:52 瀏覽:748
勞動法什麼時候產生賠償金 發布:2025-05-15 09:35:41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