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保障是

法治保障是

發布時間: 2021-12-18 13:34:59

❶ 如何理解用法治保障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國家富強的制度基石.實現中國夢,前提是國家富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才有堅實基礎,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日益展現出光明前景.法治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各領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基石.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奮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法治中國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興的制度保障.實現民族振興,主要是指中華民族開啟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方位演進的新征程,追趕上走過幾百年歷程的世界現代化潮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以現代化中國的國力和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要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必須繼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與精華,積極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建設.只有真正實現法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獲得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實現中國夢,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社會公正、民心穩定、人民幸福的關鍵還是法治.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才能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億萬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成長進步的機會,從而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法治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衛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形成的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法治能夠鞏固和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依據進行各項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經濟權益和生存條件,又能夠促進人的潛能、創造力的提升;既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服務,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既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法治增進社會共識.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法治不僅是衡量社會行為的基本價值尺度,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法治有助於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識、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和行為共識,還可以通過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定程序來匯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不同利益主體求同存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根基.始終沿著法治軌道推進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最終變為現實.

❷ 廣義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什麼

法治保障體系所包括的【隊伍】、【經費】、【技術】因素都屬於典型的剛性約束條件。

法治保障體系是四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包括法治正常運轉所不可或缺的各種保障條件,如隊伍保障、經費保障、技術保障等。

法治保障體系概念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法治的剛性約束條件。影響一個國家法治運轉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些因素對法治運轉狀況的影響是柔性的和間接的,有一些因素對法治運轉狀況的影響則是剛性的和直接的。

前者可稱為法治的軟性約束條件,文化因素屬於典型的軟性約束條件。後者可稱為法治的剛性約束條件,法治保障體系所包括的隊伍、經費、技術因素都屬於典型的剛性約束條件。


涵義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❸ 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是什麼

要的保障有四點:A.居民公民化,B.媒體自由化,C.司法獨立化,D.軍隊國家化

❹ 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為什麼法治是發展的可靠保障.下面

市場與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兩大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法治經濟、規則經濟,法治專是市場經濟平穩運行、屬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前提。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自然要遵循這一規則。何況,任何國家如果沒有法治,什麼都干不好。

❺ 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社會主義法制最根本保證就是耕者有其田,大家都有飯吃,消滅城鄉差別,保護私人的一切財產,以及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的醫療體系,保障國計民生最基本法則。

❻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雄厚的物質財富做基礎,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需要法治保障。

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創造出雄厚的物質財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豐富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需要法律法規的調節與約束。依法治國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夠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真正尊重市場行為;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的競爭秩序,確保市場有效有序運轉,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法治原則是:對於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於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更是進一步規范了政府的行政行為,強化了政府的市場思維,調節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將政府職能從聚焦於事前審批,轉換到依法建立健全積極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上來。政府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怎麼干,都只有一個依據,就是法律。
鄧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視察深圳時就曾發出感慨,「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定下法制基調。「法治」和「市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大關鍵詞。據說這一年,北京新成立的公司以每月2000家的速度遞增,全市庫存的公司執照8月份即全數發光,北京市工商局不得不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個執照以解燃眉之急。改革對社會的激活、法治對市場的促進,由此可見一斑。
如何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既管住政府這只手,又用好政府這只手?關鍵詞有兩個:一是簡政放權,二是加強監管。事實上,很多對投資項目的前置審批都是不合理的。搞市場經濟,本來就是誰投資誰承擔風險,大部分投資決策就應該下放給市場主體。這樣的審批不取消不下放,不僅不能優化投資,徒做無用功,還會為權力尋租提供機會。另一方面,減少事前審批,事中事後的監管必須跟上。目前,我們的監管隨意性較大,一有問題就搞「突擊」監管,搞「大檢查」。這容易造成監管缺位失位和錯位越位並存,令選擇性監管大行其道,將直接影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因此,法治規范下重規則、重機制的監管方式和手段非常重要。
法治是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秩序的保障。市場主體有效參與競爭和創新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競爭能帶來繁榮,有法治保障的競爭才能帶來永續繁榮。現在,公平的市場秩序沒有完全形成,對侵犯知識產權、搞假冒偽劣或坑蒙拐騙懲治不力,這樣,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成本相對就高,這是不公平的,也必然會影響競爭的效率和市場的活力。
這其中,有前面提到的監管不到位不科學的原因,需要政府完善和創新監管,特別要建立健全科學的抽查機制、責任追溯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堵塞縫隙和漏洞。同時,也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本身尚不完善,特別是產權歸屬不明晰,產權保護不得力和糾紛解決機制不固定,結果不確定等原因。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基本導向,就是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通過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同時,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以更多激發市場活力、更快釋放改革紅利、有效遏制權力尋租,有效抑制腐敗。

❼ 社會主義法治根本的保證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

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7)法治保障是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指馬克思主義政黨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引導和向導作用。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任何一項大的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組織的活動,都需要一個領導核心。

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在爭取自身解放的過程中,要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使命,必須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這種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

❽ 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是什麼

堅持黨的領導

❾ 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保障是

第一題我來回答你吧。簡單的說來第一,就是要健全和完善人名代表大會制度,人大專代表的選拔要公開公屬證,透明,選出真正為人民說話的代表。
第二,要完善政黨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壯大政協的力量,完善監督機制,形成嚴密的監督體系,做到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第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❿ 法治保障體系所包括的什麼因素都屬於典型的剛性約束條件

法治保抄障體系所包括的【隊伍】、【經費】、【技術】因素都屬於典型的剛性約束條件。
法治保障體系是四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包括法治正常運轉所不可或缺的各種保障條件,如隊伍保障、經費保障、技術保障等。法治保障體系概念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法治的剛性約束條件。影響一個國家法治運轉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些因素對法治運轉狀況的影響是柔性的和間接的,有一些因素對法治運轉狀況的影響則是剛性的和直接的。前者可稱為法治的軟性約束條件,文化因素屬於典型的軟性約束條件。後者可稱為法治的剛性約束條件,法治保障體系所包括的隊伍、經費、技術因素都屬於典型的剛性約束條件。

熱點內容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是法律嗎 發布:2025-05-14 13:49:52 瀏覽:167
歷城法院韓紅 發布:2025-05-14 13:49:51 瀏覽:364
煙台市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5-14 13:37:04 瀏覽:957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發布:2025-05-14 13:21:19 瀏覽:664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 發布:2025-05-14 13:03:39 瀏覽:644
勞動法孕婦的權利 發布:2025-05-14 12:50:00 瀏覽:506
離婚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2:33:17 瀏覽:409
最嚴法規 發布:2025-05-14 12:30:13 瀏覽:57
會計法規制度有統一規定的有 發布:2025-05-14 12:27:22 瀏覽:241
法治的歷史多少年了 發布:2025-05-14 12:21:48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