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發布時間: 2025-05-14 13:21:19

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一、受案范圍第一條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四條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包括以下情形:
(一)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
(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作出的不產生法律效果,但事實上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行為。第二條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一條、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二項和國家賠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對其勞動權、相鄰權等合法權益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三條賠償請求人不服賠償義務機關下列行為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一)確定賠償方式、項目、數額的行政賠償決定;
(二)不予賠償決定;
(三)逾期不作出賠償決定;
(四)其他有關行政賠償的行為。第四條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被確認違法後,賠償請求人可以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行政法規規章或者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侵犯其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二、訴訟當事人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中的當事人地位,按照其在行政訴訟中的地位確定,行政訴訟與行政賠償訴訟當事人不一致的除外。第七條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人可以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並提供該公民死亡證明、賠償請求人與死亡公民之間的關系證明。

受害的公民死亡,支付受害公民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立、合並、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第八條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實施侵權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共同侵權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賠償請求人堅持對其中一個或者幾個侵權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以被起訴的機關為被告,未被起訴的機關追加為第三人。第九條原行政行為造成賠償請求人損害,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與原行政行為機關為共同被告。賠償請求人堅持對作出原行政行為機關或者復議機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以被起訴的機關為被告,未被起訴的機關追加為第三人。第十條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行政行為,因據以強制執行的行政行為違法而發生行政賠償訴訟的,申請強制執行的行政機關為被告。三、證據第十一條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人民法院對於原告主張的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物品的合理損失,應當予以支持;對於原告提出的超出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其他貴重物品、現金損失,可以結合案件相關證據予以認定。第十二條原告主張其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間受到身體傷害,被告否認相關損害事實或者損害與違法行政行為存在因果關系的,被告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四、起訴與受理第十三條行政行為未被確認為違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視為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行政行為已被確認為違法,並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一)原告具有行政賠償請求資格;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四)賠償義務機關已先行處理或者超過法定期限不予處理;
(五)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六)在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內提起訴訟。第十四條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時未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可能存在行政賠償的,應當告知原告可以一並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原告在第一審庭審終結前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原告在第一審庭審終結後、宣判前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原告在第二審程序或者再審程序中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組織各方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其另行起訴。

㈡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審理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已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於2020年12月25日通過,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為該解釋的主要內容:

一、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情形:包括承包人無資質、超越資質等級、無資質實際施工人借用資質、必須招標工程未招標或中標無效、轉包、違法分包等。

二、合同變更:招標人與中標人簽訂的合同與中標合同不一致,應以中標合同為准。另簽合同變相降低工程價款時,應確認合同無效。

三、規劃審批:發包人未取得規劃許可,合同無效。發包人在起訴前取得許可,無效合同可撤銷。

四、資質管理:承包人超越資質簽訂合同,在工程竣工前取得相應資質,不按無效合同處理。

五、勞務分包合同:有資質承包人與總包、分包簽訂的勞務合同,不予確認無效。

六、損失賠償:合同無效後,雙方應舉證證明對方過錯、損失大小及因果關系。損失大小無法確定時,可參照合同約定的質量、工期、價格等內容確定。

七、資質借用:借用有資質建築企業名義簽訂合同,發包人請求出借方與借用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法院予以支持。

八、爭議解決:對開工日期、竣工日期有爭議時,應根據發包人通知、承包人實際進場、發包人拖延驗收或未驗收等情況綜合認定。

九、工期順延:承包人申請順延工期未獲確認,但可證明申請合理,視為工期順延。

十、質量爭議: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視為竣工,承包人應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責任。

十一、發包人責任:發包人具有設計缺陷、指定不合格材料、直接指定分包人等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

十二、工程未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不予承認工程質量問題,但承包人需對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質量負責。

十三、質量爭議解決:發包人與承包人對工程計價標准或方法有爭議,按約定結算工程價款;設計變更導致工程量或質量標准變化,無法協商時,可參照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計價方法或標准結算。

十四、工程質量問題:保修人未及時履行保修義務導致建築物損壞,應承擔賠償責任。

十五、計價標准: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約定結算工程價款;設計變更導致工程量或質量標准變化時,參照簽訂合同時的計價方法或標准結算。

十六、工程質量不合格處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有效但工程質量不合格,參照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處理。

十七、工程量爭議:依據簽證文件確認工程量,承包人未能提供文件證明工程量發生時,可依據其他證據確認實際發生工程量。

十八、認可竣工結算文件: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後未在約定期限內答復,視為認可結算文件,承包人請求按文件結算工程價款,法院予以支持。

十九、工程價款依據:合同與招標文件、投標文件、中標通知書不一致時,法院支持將招標文件、投標文件、中標通知書作為結算依據。

二十、背離中標合同:發包人與承包人另行簽訂合同背離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法院支持以中標合同作為結算依據。

二十一、數份合同:數份合同均無效,建設工程質量合格時,參照實際履行合同關於工程價款的約定折價補償。

二十二、墊資利息:有約定按約定處理,無約定視為工程欠款,不予支付利息。

二十三、利息計算: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約定計算;無約定的,參照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或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計息。

二十四、利息計付時間:建設工程已交付,自交付之日開始計息;未交付,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開始計息;未交付,工程價款未結算的,自當事人起訴之日開始計息。

二十五、固定價結算:當事人約定按照固定價結算工程價款,一方請求對建設工程造價進行鑒定的,法院不予支持。

二十六、已達成協議結算:當事人在訴訟前對工程價款結算達成協議,一方申請鑒定的,法院不予准許。

二十七、鑒定范圍:當事人對部分案件事實有爭議的,僅對有爭議的事實進行鑒定。

二十八、優先受償權:承包人請求就工程折價或拍賣價款優先受償的,法院應予支持,優於抵押權和其他債權。

二十九、裝飾裝修工程:具備折價或拍賣條件時,裝飾裝修工程承包人請求工程價款優先受償的,法院應予支持。

三十、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發包人欠付建設工程價款的,承包人請求就其承建工程部分折價或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的,法院應予支持。

三十一、工程價款優先受償范圍:依照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關於建設工程價款范圍的規定確定。

三十二、逾期支付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等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三十三、行使優先受償權期限:最長不超過十八個月,自發包人應當給付建設工程價款之日起算。

三十四、放棄或限制優先受償權損害建築工人利益,發包人據此主張承包人不享有優先受償權的,法院不予支持。

三十五、實際施工人權利:實際施工人有權起訴轉包人、違法分包人,或直接起訴發包人主張權利。

三十六、代位權訴訟: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或違法分包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或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為由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法院應予支持。

三十七、實施解釋:本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上內容概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審理的相關法律問題和適用解釋的主要內容,旨在確保正確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促進建築市場健康發展。

㈢ 高級人民法院審判什麼案件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院法規定,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一審案件;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一審案件;最高院制度管轄的一審案件;對中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再審案件;中院報請的復核死刑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一條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四)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五)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六)中級人民法院報請復核的死刑案件。

㈣ 最高院審理的案件

法律主觀: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其主要任務是指導和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訴案件,並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法規進行司法解釋。為了保證最高人民法院有效地行使上述各項職能,《民事訴訟法》第21條規定,它只受理以下第一審民事案件:
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2、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熱點內容
仙游微法院 發布:2025-05-14 15:49:56 瀏覽:244
法律援助中心入駐政務服務中心 發布:2025-05-14 15:48:23 瀏覽:277
招投標法實施條例2016 發布:2025-05-14 15:48:22 瀏覽:159
勞動法哺乳期內賠償 發布:2025-05-14 15:42:02 瀏覽:917
經濟法簡答如何保全合同債權 發布:2025-05-14 15:37:01 瀏覽:933
台灣法院網站 發布:2025-05-14 15:20:47 瀏覽:955
刑法關於初犯的規定 發布:2025-05-14 15:12:29 瀏覽:5
司法類心理學 發布:2025-05-14 14:49:03 瀏覽:861
律師的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4:48:23 瀏覽:450
2014年勞動法產檢規定 發布:2025-05-14 14:30:21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