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法治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法治改革

發布時間: 2021-12-18 13:53:46

㈠ 黨的18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針有哪些啊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㈡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怎樣的方略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㈢ 十八屆三中全會會推出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我們預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發出著手放寬獨生子女政策的信號,啟動一些改革農村土地使用權的試點項目,精簡政府和司法系統,集中部分政府職能,承諾大幅減少官僚習氣,允許地方政府從債券市場上籌集長期資金,承諾進一步放寬對利率、匯率和資本流動的限制(雖然實際進展情況可能是相當不確定的),藉助自由貿易區試點讓中國進一步開放,更加積極地參與諸如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等區域貿易和投資協定。

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哪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指明改革開放的根本方向,是確保全面深化改革沿著正確道路開拓奮進的重要遵循。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
科學
、更加完善,實現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方向明確才能步履堅定。35年來,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經濟社會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大幅躍升。黨帶領人民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政治勇氣和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智慧,不懈探索強國富民之路,開辟出一條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道路,創造了一個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有機結合的體制,形成了一套為發展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而提供根本保障的制度。在黨和人民的探索實踐中,我國社會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而煥發勃勃生機,彰顯獨特優勢,令世界為之矚目。始終堅持並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制度體現,也是不斷推進改革從而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
目標清晰方可凝神聚力。當前,中國改革正處於克難攻堅、爬坡過坎的關鍵期,轉型的陣痛和成長的煩惱交織疊加。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進」,今天的改革更多遭遇「眾口難調」的困擾。既要確保效率,也要維護公平;既要鼓勵競爭,也要保障底線;既要尊重差異,也要凝聚共識。諸多兩難甚至多難的狀況,無疑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從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繫到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到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再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核心就是要全方位完善、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從而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妥善應對和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

㈤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是什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審視,改革既是驅動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也是精神內核。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是貫穿始終的不變邏輯,也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

2、對於全面依法治國,改革是齊頭並進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對於全面從嚴治黨,改革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徑,黨的領導則是實現改革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

3、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個全面」中去定位,放在歷史和現實的坐標中去把握,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為何新一輪改革要在各個領域統籌推進,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說明:「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在「改革」,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體現在方法論上,就是要「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最大限度減少阻力。同時,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於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1、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

2、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3、發展基層民主。

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涉及到的人和事都很廣泛,很深刻,觸及許多人的利益,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比起經濟體制改革來,需要更加審慎從事。為此,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進行。

2、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3、必須分步驟、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

(6)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法治改革擴展閱讀:

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有:黨政分開;權力下放;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一,黨政分開。黨政職能分開,劃清黨組織和國家政權的職能,理順黨組織與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司法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做到各司其職,並且逐步地走向制度化。

二,權力下放。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針對權力過分集中於中央、集中於領導機關的弊端而提出。權力下放的總的原則是,凡是適宜於下面辦的事情,都由下面決定和實行。這里所說的「下面」,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繫上,指地方;在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的關繫上,指企業事業單位;在黨和政府同群眾組織的關繫上,指群眾組織。

三,精簡機構。按照經濟體制改革和政企分開的要求,合並裁減專業管理部門和綜合部門內部的專業機構,使政府對企業由直接管理為主轉變到間接管理為主。

適當加強決策咨詢和調節、監督、審計、信息部門,轉變綜合部門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對宏觀經濟活動的調節控制能力。精簡機構是指為了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而精簡政府工作機構。

政府機構龐大臃腫,層次過多,職責不清,互相扯皮,是形成官僚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我國政府工作機構的精簡是從上而下進行的。

四,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指改變黨和國家的組織機構臃腫重疊、層次過多、職責不清、缺乏效率的狀況,做到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運轉協調,靈活高效。

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按照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要求,發揮黨委對同級人大、政府、政協等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

在規范黨政機構設置,完善黨委常委會的組成結構,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減少領導職數,切實解決分工重疊問題,撤並黨委和政府職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門取得進展。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資源方面也有一定成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及各類群眾團體的作用有所加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_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網_十八屆三中全會

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什麼什麼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11、(單選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D.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A.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B.獨立行使司法權

C.責任追究制度

D.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正確答案:D

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哪些方面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

從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等60個方面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㈨ 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內容

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強調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

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全會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全會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註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要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發展基層民主。

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全會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

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要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熱點內容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是法律嗎 發布:2025-05-14 13:49:52 瀏覽:167
歷城法院韓紅 發布:2025-05-14 13:49:51 瀏覽:364
煙台市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5-14 13:37:04 瀏覽:957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發布:2025-05-14 13:21:19 瀏覽:664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 發布:2025-05-14 13:03:39 瀏覽:644
勞動法孕婦的權利 發布:2025-05-14 12:50:00 瀏覽:506
離婚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2:33:17 瀏覽:409
最嚴法規 發布:2025-05-14 12:30:13 瀏覽:57
會計法規制度有統一規定的有 發布:2025-05-14 12:27:22 瀏覽:241
法治的歷史多少年了 發布:2025-05-14 12:21:48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