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病理史
『壹』 中國法醫史的發展
法醫學(forensic medicine):法醫學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化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能解決法律問題的科學,用於偵察犯罪和審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證據。
l 宋慈:南宋人,著有《洗冤集錄》,為中國古代法醫學的代表作,出版於1247年;該書是一部廣泛總結屍體外表檢驗的書籍,對於屍體現象、窒息、損傷、中毒等各方面都有比較科學的記載,早於歐洲第一部系統法醫學著作的誕生。
法醫學是應用醫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並解決立法、偵查、審判實踐中涉及的醫學問題的一門科學。法醫學是一門應用醫學,又是法學的一個分支。
法醫學為制定法律提供依據,為偵查、審判提供科學證據,因此法醫學是聯結醫學與法學的一門交叉科學。現代法醫學分基礎法醫學和應用法醫學兩部分:前者研究法醫學的原理和基礎:後者則運用法醫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關問題。這包括受理殺人、傷害交通事故、親子鑒定等案件的鑒定,為偵查、審判提供線索和證據,為制定死亡判定、臟器移植、現代生殖技術以及解決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的法律提供依據;另外通過對非正常死亡的屍體檢驗來發現傳染病,進行中毒和災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處理。
由於司法實踐給法醫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現代醫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成就為法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最新技術手段,原來單一的法醫學逐漸形成多分支學科的綜合性應用科學,這些學科包括:法醫倫理學、法醫病理學、臨床法醫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血清學、法醫人類學、法醫牙科學、法醫化學、法醫放射學、法醫毒物學、法醫精神病學、法醫昆蟲學、醫法學等。
法醫學的歷史
法醫學的誕生和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法的出現、以及醫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法醫學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萌芽時期、形成時期、發展和成熟時期。
萌芽時期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世紀期間。這時不僅法已經出現,而且醫學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在處理人命案件時,執法人已知徵求醫生的意見來處理案件。
如中國先秦時期就有了損傷檢驗,《禮記·月令》中記載「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在已發掘的秦墓竹簡中,亦有他殺、殺嬰、自縊、外傷性流產等檢驗案例的記載。戰國末期還有「令史」專門從事屍體檢驗和活體檢驗。
歐洲古代法醫學的發展卻緩慢得多,僅有個別案例的傳聞,如公元前100~44年凱撒大帝被殺:身上有23處創傷,檢驗確定貫穿胸部第一、二肋間的是致命傷。
形成時期約為公元11~19世紀,這時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法制趨向健全,案件的鑒定有專業醫生參與,開始有較系統的法醫著作出現。
這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中國南宋理宗淳祜七年(1247)湖南提點刑獄宋慈編著的《洗冤集錄》五卷。內容包括:檢驗總說、疑難雜說、初檢、復檢、驗屍、四時變動、驗骨、自縊,溺死、自刑、殺傷、火死、跌死、服毒及其他各種死共53項。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法醫學著作,曾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
中世紀的歐洲,以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法醫學發展較快。1562年法國外科醫師帕雷對升汞中毒作了第一例解剖,1575年他在《外科手術學》一書中,闡述了機械性窒息、殺嬰、電擊死處女鑒定等方法;1598年義大利醫師菲德利斯發表《醫生關系論》一書,這是歐洲第一部法醫學著作。
1642年,德國萊比錫大學首先開設系統的法醫學講座;1782年,柏林創辦了第一份法醫學雜志,從此法醫科學初步形成它自己獨立的體系。
發展和成熟時期 工業革命給科學技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18世紀以前的法醫學主要靠肉眼觀察活體、屍體現象,所得到的是直觀的、淺顯的結論,19世紀後則由於顯微鏡技術的出現和化學分析方法的應用,法醫學的研究工作得到深入發展。
這個時期法國著名法醫學者奧爾菲拉著有《論毒物》,俄國奈丁應用顯微鏡研究自縊與勒死的頸部索溝,以判斷究系生前抑或死後形成。
1899年,西方近代法醫學開始傳入中國;1915年北京和浙江醫學專門學校開設法醫課;1930年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創立法醫教研究。1932年在上海建立法醫研究所並出版《法醫月刊》。
20世紀以來,經濟的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大大促進了法醫學的發展,現代分析儀器的運用和新檢驗技術的應用,標志著現代法醫學體系的形成。
法醫學的研究對象
法醫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人(活體、屍體)和物。
活體檢驗包括檢查被害人和被告人的生理狀態和病理狀態內容、有損傷程度、勞動能力的鑒定;有關性犯罪、性功能、妊娠、墮胎的鑒定;個人識別檢查、親子鑒定;詐病、造作病(自殘)的檢查和診斷;司法精神病檢查和診斷、精神狀態和責任能力的鑒定;疾患(含外傷和疾病,職業性和公害引起的疾患);年齡鑒定(犯罪年齡的確定);酩酊檢查(酒後肇事);毒品注射痕檢查(興奮劑和麻醉劑注射)等。
死體檢驗是法醫學研究的最重要對象,主要檢查目的是判明死亡原因、推斷死亡時間、確定損傷部位、形狀和程度,鑒別生前傷和死後傷,以及受傷時間、傷後行為能力、推斷致傷凶器、分析作案方式確定死亡性質(自殺、他殺、災害)、有無中毒和疾病體貌特徵檢查。
法醫學屍體檢查包括屍表檢查和屍體剖驗。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法醫解剖:涉及刑事案,必須經過屍體解剖才能判明死因的屍體和無名屍體,需查明死因及性質者;急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殺或自殺嫌疑者;因工、農業中毒或烈性傳染病死亡,涉及法律問題的屍體。
剖驗要求全面系統,並應留取足夠檢材作組織切片、毒物分析和細菌學檢查。一般應在一定期限內向委託單位發出屍體剖驗報告。
物體檢驗包括人體的一部分(骨片、毛發、組織塊、血痕等);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尿、汗液、糞便等及其斑跡);人體表面復制物(指紋、足跡);人體附著物(化妝品、垢、塵土);凶器與衣著;剩餘食物飲料、葯品、嘔吐物、胃內容物等。
涉及人身傷亡的犯罪現場、災害、事故現場也是法醫研究的重要對象。法醫鑒定人會同偵查人員及時趕赴命案現場,對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檢驗屍體外表、發現並提取犯罪證據,這稱為法醫現場勘查。法醫研究現場是為了查明死亡原因、判斷死亡時間,了解死亡過程和致死手段和方法,推斷致傷或致死工具,提取法醫物證。
對案件具有證明意義的文字、圖表資料均稱書證。包括病歷、診療意見書、死殺診斷書、現場勘查筆錄、屍體剖驗報告物證檢驗報告書,訪問調查材料、法醫學鑒定書等。法醫鑒定人對書證進行審查,並按司法機關的要求,作出相應的結論,對於書證材料不足的,可要求補充材料。
法醫學的研究方法
法醫學的研究方法有醫學的、生物學的、化學的和物理學的四類。
醫學的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屍體剖驗。包括肉眼觀察研究和取器官組織檢材製作組織切片,並染色進行顯微鏡下檢查和組織化學檢查。為研究超微結構和測定微量金屆含量還可應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和微區分析。
此外,還可根據需要提取相應檢材作化學和生物學檢查。其次是臨床醫學檢查,應用臨床知識對活體進行診察,確定活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解決醫療事故中的醫療責任以及傳染病、中毒、公害的防治問題等。
化學的研究方法包括應用化學分析方法對毒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對排泄物、嘔吐物進行毒物檢驗,用化學反應方法確定是否有血跡,以及用生物化學方法檢查人體酶型和遺傳指紋(DNA技術),以進行個體識別等。
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如採用免疫血清學鑒別個體和動物的血、精斑、其他體液斑、分泌物、骨、毛發的種屬和血型;採用微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對有關檢材進行細菌和病毒檢查等;採用動物試驗方法進行中毒病理學、機械性損傷、其他物理性損傷、機械性窒息的模擬試驗;應用人類學知識對無名屍體進行年齡、性別、種族特徵的研究。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是指採用物理儀器測定皮膚、骨骼的強度,進行損傷模擬試驗;採用 X射線技術進行損傷、身體異物和骨骼年齡的推斷;採用氣相色譜儀,紫外、紅光分光光度儀、質譜儀、磁共振技術、中子活化技術等對毒物和葯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光譜分析、電泳技術、顯微鏡技術進行法醫物證的檢驗等。
法醫學的內容
法醫學的內容主要有:
死亡與屍體現象。討論死亡概念、死亡過程和死亡分類;研究死亡診斷標准;鑒別真死和假死;研究死後屍體在內外因素作用下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包括早期屍體現象(肌肉弛緩、屍冷、局部乾燥、屍僵、屍斑、組織自溶)、晚期屍體現象(屍體腐敗、干屍、屍蠟、泥炭鞣屍、霉屍、白骨化)以及昆蟲等動物對屍體的毀壞;推斷死亡時間等。
各種機械性窒息的發生機制、徵象、後果和檢驗方法。如對縊死、勒死、扼死、悶死、壓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死、異物堵塞呼吸所致的窒息死、溺死進行鑒別;研究各種機械性窒息的作案方式。
機械性損傷的分類、形成機制。討論鈍器、銳器、火器損傷的基本形態、損傷後果、 致死原因;闡述各種徒手傷、器械傷墜落傷、交通工具所致損傷、咬傷、切創、砍創、刺創、剪創以及槍彈創和爆炸傷的特點和鑒定要點;鑒別生前傷與死後傷;推斷致傷物;判斷打擊次數、打擊順序和方向;推斷傷後經過時間;確定損傷性質(他殺、自殺意外事故、災害事故)。
高溫、低溫、電流或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損傷和死亡。討論燒死、燙死、凍死、電擊傷、雷擊傷的機制和徵象,鑒別生前燒傷(死)與死後焚燒。
各種毒物的性狀、毒理作用,毒物進入體內的途徑和代謝過程,中毒症狀,病理改變。中毒量和致死量,毒物檢驗方法和預防措施。
各種猝死與自殺、他殺引起的突然死亡。
性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狀態。討論強奸、猥褻、性變態行為的作案方法和手段,及人身檢查和鑒定標准。研究妊娠和分娩,確定受精時間和妊娠期間。研究墮胎、殺嬰的方法,後果和法律責任。
各種人體組織、體掖、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斑跡的種屬、紅細胞型、白細胞型、血清型、酶型以及遺傳基因紋(DNA指紋)、基因頻率分布的理論和檢驗方法;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時間;親子鑒定的理論和方法。
法醫人類學的個人識別。根據骨骼、牙齒、毛發推斷人種、性別年齡、身高、職業特點、面貌特徵,確定無名屍及碎屍的身源;研究如何根據顱骨復原生前面貌,以及將顱骨與嫌疑人相片重合以確定是否同一個人等。
他殺、自殺他殺偽裝自殺、自殺偽裝他殺的特點和規律。研究自傷他傷的規律和損傷程度鑒定;研究詐病(假裝或誇大病情)、造作病(或自殘)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檢驗和鑒定方法。
醫療事故的鑒定、醫療工作中的刑事和民事責任。分清醫療事故和醫療差錯及醫護人員應負的責任,幫助醫療機構提高質量,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
法醫學的屍體檢驗方法和步驟研究。研究無名屍體檢驗、碎屍檢驗、重大災害事故屍體檢驗、挖掘屍體檢驗的特殊方法和技術。
活體檢驗的各種方法和技術,確定相應的鑒定標准。
涉及法律的其他醫學問題。如研究違法或犯罪行為與精神病態的關系,精神病人違法或犯罪後的責任能力鑒定等等。
自宋慈《洗冤集錄》的發表,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這以後法醫學由原來的單一學科發展到門類齊全的多科性應用科學,其研究方法和檢測手段更趨現代化。但是,隨著法制的健全、公安、司法實踐不斷給法醫學提出新的課題,法醫學本身也存在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
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精確、可靠地確定死亡時間和傷後經過時間的技術;簡易、科學、實用的生前與死後傷鑒定方法;死亡標准、臟器移植與法律的關系;法律倫理學方面的問題,如現代生殖技術(人工受精、試管嬰兒)帶來的法律問題,性轉換術、生物醫學的人體實驗與法律問題;可靠的個人識別方法、完善的遺傳基因、指紋的鑒定技術;猝死的機制和有效的診斷方法等
『貳』 病理學的病理學發展史
病理學 Pathology 乃是研究生物疾病的一門學問。它是由兩個希臘字Pathos 和 logos合並而成,譯成中文,便是疾病和學問的意思。人類病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的疾病,它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現代的醫學史。
史前時代認為,鬼神以有形體或無形體,侵入人的體內而發生疾病,這是說明疾病的第一說「鬼神說」。自然醫術和巫術乃是最初二種面對疾病之神秘而為人類所沿用的態度;經驗和信仰則是醫學潮流的二大基礎。上古時代,包括西亞二河流域間的米索布達米亞,尼羅河的埃及,黃河流域的中國和恆河的印度均以巫術--宗教性的醫學為主,或稱之為僧侶醫學。在西方的經驗醫學,則漸受宇宙觀的影響。人體內之機轉,常以大自然的現象來比較說明之。古埃及人認為宇宙間原本充滿「原始之水」的渾沌狀態,後來由其中誕生出大氣之神「修」又高舉天空女神——奴特,將天地分開,於是宇宙誕生了生命,一切活動於焉展開。
到了希臘時代,基於宗教暗示和心理治療,奉醫神艾斯卡拉比歐斯 Asclepios 的神殿醫學依然存在,但合理思考的經驗醫學,則因哲學思想的發達而逐漸抬頭。他們不再以神明的力量來解釋宇宙的現象,醫師因此而完全由僧侶分離出來而獨立。被尊稱為「哲學之父」和「科學之父」的希臘科學哲學家泰利斯 Thales(639-544 B.C.)認為水是萬物之源,這顯然是受了埃及人「宇宙肇始於最初之水」的影響,繼而他的學生安那克西曼尼 Anaximenes (588-524 B.C.) 以為是空氣,希拉克利提斯 Heraclitos (535-475 B.C.) 以為是火,直到安比多克勒 Empedocles (493-443 B.C.)他是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的學生,深受畢氏的數理影響,認為數字「4」的意義最特殊,因此增加了一項元素「土」而倡導「四元素說」,以為宇宙是水、氣、火、土所構成。
到了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 460-377 B.C.) 時代,「四元素說」已發展成一種體液病理學 Humoral Pathology,這是第一個將哲學思想導入醫學,把醫學從神秘、魔術中解放出來。它的基本觀念有四:
(一) 整個宇宙分別由具特定性質(濕、干、熱和冷) 的四種基本元素(水、氣、火和土)所構成;
(二)成對的相反力量要保持平衡才能達成宇宙的合諧以及人體這個小宇宙的健康,(此觀念尚附帶有4 這個數字的強調);
(三) 季節對人的身體和心智有特別影響(最初是三季,後來又分為四季);
(四) 身體的可見分泌物,最初也是三種(血、黏液、膽汁),後來又把膽汁分為黃色和黑色的而變成四種。希氏主張身體內最重要的是液體,所有的體液都是由不同比例的血(熱而濕)、黏液(冷而濕),黃膽汁(熱而干) 和黑膽汁(冷而干)所組成的。
當這些「液體」配合得當時,便是健康 eucrasia,不然便導致疾病 dyscrasia。疾病有三個階段:
(一) 不消化期,由於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引起液體比例的改變。
(二)消化期身體對這種改變產生發燒或滾熱等反應。
(三)排泄期,在緊要關頭排出多餘液體而結束疾病或死亡。後來的希臘斐拉 Herophilos (280 B.C.)就是將這學說應用到他的治療中,使用放血和烈葯來促使病人排掉過剩的體液。
在同一時期,第二個哲學思想也逐漸進入醫學,首先是安那克沙哥拉 Anaxagoras(460-356 B.C.)主張每元素是由許多小到看不見的顆粒組成,這些顆粒經由消化作用而由食物中釋出,再度組織成身體的成份,像骨骼和肌肉。這套理論後由德謨克利圖斯 Democritos(460-365 B.C.)發展成「原子說」主張任何物質都是由不同大小、重量、形狀和位置的原子構成。後來的伊拉特拉圖斯 Eraistratos(250 B.C.)也贊成原子是身體結構的基礎這種想法。
到了亞斯克雷派阿堤 Asclepoades(120-70 B.C.)正是希臘文明移到羅馬時期,他認為人體由原子之離合而成,如果原子運行不當便是疾病。這個思想因為重視固體,故稱為固體病理學 Solidism。
由於這二個學說的對立,公元前後一世紀,諸多學派百花齊放,包括教條學派(the Dogmatic),經驗學派,方法學派(the Methodist) ,氣體學派(the Pneumatic)及折衷學派等等。就在這些教派的互相攻訐與爭論中,羅馬逐漸步上腐化與毀滅之途。
然而古代第一大醫葛倫 Galen (131-201)就在這時登場,在他的五百部為人所知的著作中,有八十三篇醫學論文都完整的留傳下來。由於中世紀不安定的狀況,造成對確定與權威的一種渴望,人們無法從自己的觀察中去學習,而「靠著信心」生活,因此葛倫的獨斷,有教訓癖,甚至於賣弄學問的風格,正好符合當時對絕對事物的欲求,他沒有留下任何尚未回答的問題。
另外葛倫反復使用「目的論」式的推理,易為基督教會所採用,因此大家都把他視為神明般地崇拜起來,使他的影響力持續了將近一千五百年之久,他的著作成為醫學資料的現成來源。
葛倫遵奉希波克拉底的液體病理學,但特別重視血液,認為血液是由四種元素混合而成,倘若混合得不適當便成疾。另外又假定了一種靈氣 pneuma,它是生活力的保持者,可分為三種:自然氣(存於肝臟)、生活氣(存於心臟)、和動物氣(存於腦髓),並使之與解剖生理關聯起來,成為他獨特的見解。
最早對炎症 Inflammation 的特性--紅、腫、熱、痛,做歸納性描述的是羅馬的希爾薩斯 A.Cornelius Celsus (30 B.C.-38 A.D. ),著有大網路全書,乃網羅了當時所有的知識,其中醫學有八卷,卷二、三、四論及病理,特別在卷三中描述有關炎症的特性,隨後葛倫再加上一項機能喪失的特性。以後需到十九世紀末期才有合理的學說與機轉解釋這些特性。
葛倫逝世後到到十五世紀中葉,是醫學的中世紀,也可說是一個黑暗時代。醫學的演進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拜占庭 Byzantine (東羅馬帝國)醫學時期,它的貢獻乃是醫學院的創立與醫學知識之不朽保存及編纂,康士坦丁堡陷落後,拜占庭醫學逐漸而變成;
(二)阿拉伯醫學時期,一切街皆沿用葛倫舊說,由於對文化的仰慕而大量翻譯希臘醫學文獻,使羅馬帝國滅亡後,一直到文藝復興開花結果之間的一千年黑暗時代,得以留有一線光明生機。
(三) 歐洲醫學時代,由於十字軍的東征,東西交通頻繁,往來都需經過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東南之沙勒諾 Salerno,因此不久就成為一個文化融爐和醫學中心。君士坦丁那斯 Constantinus Africanus (1010-1087)是這時期的醫學代表人物,他大半時間都在沙勒諾大學教書,並將阿拉伯保留下來的希臘教本譯為拉丁文,作品包括希潑克拉底與葛倫的一些論文集,稱為「醫術全書」,使得體液病理學再度成為中世紀醫學中最有力的觀念。沙勒諾的醫師更將人的氣質,依其主要體液,分為四種:1、多血質的人,「易於發胖,喜歡大笑」;2、 黏液質的人,「常要休息且懶怠」;3、膽汁質的人,「暴戾、兇猛、易發怒」,因為熱的黃膽汁作用之故 ;4、憂郁質的人,「表情凝重,缺乏膽氣,常感孤獨」,是因冷而乾的黑膽汁作用之故。這種體液的理論,直到公元一八五八年,菲爾蕭 Ruldof Virchow出版《細胞病理學》以前,未逢敵手。菲爾蕭將這種「液體理論」變更為「固體理論」,視細胞為人體的基本組成。
由於政治權勢的擴展,醫學中心也隨之而轉移到義大利的波隆那(Bologna) 與帕度(Paa),法國的巴黎與蒙培利爾(Montpellier),英國的牛津(Oxford)與劍橋(Cambridge) 等大學。公元一二四○年,皇帝弗瑞德烈克 Friedrich 二世,頒布法令,以解剖學為醫師必修科目,於是才有公元一三一六年,孟狄諾 Mondino (1275-1325) 的「解剖學 Anatomia 」問世,雖然它只是一本指導解剖技術的書,而不是對人體解剖的研究。此書曾經四十版的再版發行,成為維薩留斯 Vesalius 誕生前的標准教科書。
歐洲醫學的發達一直到十五、十六世紀方露署光,因為經過文藝復興之後,一切學術都活潑起來,人文主義逐漸抬頭,出世的人生觀漸為入世的人生觀所取代。哲學方面出現自由的真理研究之頃向,法國的笛卡兒Descartes 主張唯理論,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培根Bacon 主倡經驗論,提出「歸納法」以補「演繹法」之不足,到了德國的康德 Kant,方綜合大成,樹立近世哲學的新體系。科學方面,波蘭人哥白尼 Copernicus 確立了太陽為宇宙之中心的學說;德國人克卜勒Kepler 提出行星依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學說;英國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之大法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和印刷術的發明都是這時期的重大發現。
謹慎的觀察,自主的研究和以自然法則為依歸的趨勢是近世醫學所以逐漸興盛的原因。藝術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對人體結構及功能做了一系列的素描 和筆記,而使藝術和解剖學相結合。事實上,達文西是最早懷疑葛倫的人,他對心臟、血管所做的研究,獲得與葛倫不同的結論。他發現瓣膜只許血液向一側流動,可惜沒進一步的闡釋。
現代醫學可說是始於公元一五四三年,在這年,28歲的偉沙流斯 Andreas Vesalius (1514-1565)出版第一部完整的人體解剖學教本:「人體解剖學」。在整個醫學史上,這是最有意義,也可說是最美麗的一部教科書。他推翻了傳統的葛倫的繆說,這是因為葛倫的敘述只是根據低等動物如猿猴、山羊等的解剖所致。偉氏的解剖學逐漸地成為所有醫學的基礎。
在十六世紀尚有幾位著名的醫師值得一提,如帕拉西塞斯 Paracelsus(1493-1541),他公然的反對當時食古不化的醫師對希摸克拉底、葛倫的一廂情願地依附,這種反抗權威,藐視傳統的態度和提倡在實驗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可說是醫學革命的先驅。帕氏是倡導醫學應以廣泛的自然知識為根據的第一人,認為人體是綜合所有外界的自然法則的形相,乃對應大宇宙而形成的小宇宙。義大利的法拉卡斯托洛 Girolamo Fracastoro(1484 -1553)可說是最早的流行病學家。公元一五四六年他出版了《傳染病論》一書,提出由接觸和空氣而傳染,排斥葛倫的體液腐敗發熱說。在顯微鏡尚未發明的時代,他的理論可說相當精確。公元一五三○年,他又出版了一套談論梅毒的書,共三冊,包括有名的梅毒詩, Syphilis 一詞便是從這首詩來的,原來病人的名字叫做 Sypylus,乃是一位牧豬人。
當十六世紀結束後,人們的思想又隨著新世紀的到來而有了極大的轉變,特別是義大利帕度亞大學,在偉沙流斯辛苦的播下種子後,逐漸地開花結果,首先是哥倫博 Realdo Colombo 成功地證明出血液由心臟流到肺臟,然後,再由肺臟流回心臟。其後的法洛比歐 Gabriel Fallopio 發現女性輸卵管,並以其名命之。當法布里邱 Girolamo Fabrizio 接任時曾發現了靜脈瓣,最後在他的學生中出現了極一位優異的人才,名叫威廉哈維 Willian Harvey (1578-1658),他是英國人,由劍橋大學的Caius 學院畢業後,即迫不及待地到帕度亞大學深造,公元一六○年獲得帕度亞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帕度亞的訓練,使哈維迷上了解剖學,並主倡由直接觀察與實驗證明來解決動態的觀念-脈搏與呼吸。在哈維時代,葛倫的解剖學觀念仍然深植人心。葛倫認為消化過的食物在肝臟中被精製成血液,然後,經由血管以一種神秘的來回運動方式運行全身。在此種運行中,有部份血液流入右心臟,然後,經由中膈的小洞而流入左心臟再到其它器官。同時他又聲稱,心臟的血液流至肺臟,這些空氣可使血液散熱並保持一定溫度,同時也提供了血液所需的「生命力」以控制其生體功能。
葛倫的理論令哈維發生困擾的是:每次心跳所排出大量的血 液究竟從何處產生?從食物而來?或由繼續不斷的製造產生?哈維假設心收縮時每次排出血量為二英兩,那麼一個人要是每分鍾心跳七十二次,則每小時排出八六四○英兩。每小時要製造這么多血液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唯一合於邏輯的推論是:噴出的血必然是經由某些血管,再被送回心臟,那麼運回血液的血管就只有靜脈了。接下來須待證明的就是剩「靜脈血是否永遠流向心臟」這問題。他在帕度亞大學時的老師法布里歐 Fabrizio 所發現的靜脈瓣正好派上用場,哈維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與觀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一根棒子用力往下擠壓手上的靜脈,發現靜脈瓣的排列方式,使血液幾乎不可能往末端流動。就這樣哈維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的秘密,推翻了支配千餘年的葛倫等的主張,認為血液是在血管密閉系統內循環,而心臟中隔也沒什麼小洞而是經肺的小循環吸收空氣後再迴流入心臟,最後再循環全身。一六二八年,他將這些觀點發表於《有關心臟運動》一書中。哈維有關血液循環的理論存在著一個明顯的漏洞,即血液到底是如何從動脈流到靜脈。這個漏洞一直要到顯微鏡問世後方得以彌補。
顯微鏡可說是醫學和一般科學發展中,最重要的發現。古代人們已知用磨過的鏡片做為放大鏡,而眼鏡在中世紀就已製造出來了。荷蘭的一個製造商,約翰遜Zacharias Janssen曾試著把數個鏡片加以組合,來增加放大率。第一篇利用顯微鏡寫的論文是史泰路提 Francisco Stelluti 在公元一六二五年所完成,內容是研究蜂蜜的結構。那時的顯微鏡都很粗糙且倍數不超過十倍,直到荷蘭的雷‧文霍克 Anthony von Leuwenhook (1632-1723)才製造出一台放大二百七十倍的顯微鏡。雷氏本是布商,沒進過大學,但對顯微鏡的愛好已到了瘋狂,他是第一個認出血球的人(馬爾匹吉誤認血球為「脂肪小球」) 並對精子做了仔細的研究,同時也注意到骨骼肌有橫紋的外觀。
公元一六六一年,義大利的解剖家馬色羅‧馬爾匹吉 Marcello Malpighi (1628- 1694) 在觀察青蛙的肺臟和腸系膜後,終於發現末稍動脈和靜脈乃是由一種直徑像頭發一樣細微的血管網所銜接,而將之命名為毛細血管 Capillaries,如此添補了哈維理論的漏洞,血液循環論因而大功告成。同時他也因而獲得「顯微醫學之父」的美名。
『叄』 哈爾濱醫科大學的法學專業怎麼樣
千萬別告訴我你學了哈醫大的法學專業啊 畢業後理論上最對口的工作是醫務科,去處理醫療糾紛,但是處理醫療糾紛實在是太鬧心,如果你是個女生,醫院醫務科也不會招聘你。個人建議千萬別去醫務科處理醫療糾紛,我畢業到現在沒瘋了已經是奇跡了。我畢業的時候找到工作的是少數的,不過沒多久就已經全就業了,這就得靠自己了。據說這幾年的畢業生去向都不錯,考研的N多
『肆』 有法律,法規,對人體組織切除後做病理檢查的規定嗎
這不一定,如果你要明確什麼疾病,做病理檢查是非常准確的。
『伍』 學什麼專業才能成為病理檢驗人員
醫學檢驗專業出來後需要考檢驗專業的證書才能從事檢驗科工作,如果去考病理技師證就能再病理 科工作,但也當病理科醫師必須要考醫師資格證。
醫學檢驗和病理專業是兩碼事。
檢驗科從發展史上將是從病理科中分化出去的(國外是病理檢驗科)。
另外,現在沒有一家醫學學校能開辦病理檢驗專業,只能開臨床醫學(病理診斷方向)或病理技術專業或醫學檢驗(病理技術)。否則以後考證會有問題。
(5)法學病理史擴展閱讀:
工作范疇和意義。臨床病理診斷是應用多種學科和知識的方法,獨立進行疾病診斷的學科。它研究和闡明
了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發展和結局,為臨床提供可靠的防治疾病的依據和推測疾病的預後。醫院病理科主要從事臨床病理學診斷(診斷病理學)以及與臨床病理相關的研究。
腫瘤的基本概念。腫瘤是在機體的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表現為局部腫塊。
腫瘤細胞是從正常細胞轉變而來的,但當經變為腫瘤細胞後就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及功能,它生長旺盛,呈相對無止境生長,從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惡性腫瘤由於分化不成熟,生長快速,浸潤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可發生轉移,因而對機體的影響嚴重,晚期患者,往往產生惡性病質,致患者死亡。
『陸』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6)法學病理史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柒』 宋慈在我國病理學發展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宋慈在晚年總結了自己多年來的辦案經驗,並吸收前人和民間的法醫知識,寫成《洗冤集錄》,《洗冤集錄》以鑒定死因作為重點,尤其著重於鑒別死者為何物所傷,生前傷還是死後傷,自殺還是他殺等等。在書中宋慈把當時屬於領先地位的中醫葯學應用於刑獄檢驗,涉及生理、病理、毒理、葯理等各方面,其檢驗方法之多樣、全面,都是前無古人的,也是書中科技含量最高、最精彩的內容。堪稱世界法醫學鼻祖!
『捌』 三本法學專業哪個大學好啊
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就很不錯,更詳細的你可以到珞珈武大考研網去了解一下。
『玖』 法國哲學家福柯對什麼一系列社會心理病理學進行解讀
福柯是一個怪才,怪才再前進一步,就是瘋子。要理解福柯,難度可想而知。個人認為,福柯研究這些,比如《瘋癲與文明》一書,比如《臨床醫學的誕生》一書,這些中前期的作品,一出來就帶有反叛色彩。他在前者是從一個發生學的角度,進行社會機制的研究,去查看西方現代性是怎麼興起的,現代文明是如何通過排斥機制建立起來。後者則初步提出了知識考古學的概念,考察一組實踐系統化為一個學科的過程。
他研究這些,部分是建立一個系統,部分是為了給自己的研究鋪一條路出來。他畢竟是後結構主義的時代,他似乎是想通過研究病理,反向解構傳統,敘述歷史的發生過程,解釋歷史的偶然性、不連續性,進而確立自己的立場。
只是他也算是英年早逝吧,自己學術生涯的第二個階段未完成,使得我們無從得知他的意圖,看不到一個完整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