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治行政

中國法治行政

發布時間: 2021-12-19 12:22:46

行政法角度,中國的行政法治之路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與完善

首先、我國行政法律、法規以及現行規章多為實體之規定而少程序之規定,對公民義務性規定甚至於權利性規定不少卻缺少公民權利受到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的法律規定。由憲法到各具體法律規范,我國公民享有若干權利,但這些規定大多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這些權利的救濟往往因為法律沒有具體規定而陷入真空,如受教育權被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我國各部教育法規都沒有明確的司法或行政救濟條文,僅規定學生有權進行申訴,但是申訴之規定也沒有明確規定受理部門及程序,根本解決不了受教育權被侵犯的現實問題。近幾年來,大量受教育權訴訟案件的發生就是最好的明證。在該領域之內,一旦WTO成員方公民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接受教育並發生受教育權被侵犯之時,我國政府該如何應對,畢竟我國受教育權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之規定與WTO規則之規定差距甚大啊。同時與我國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關於保障個人受教育權的規定也不一致。
其次法律、法規特別是行政規章之間沖突嚴重。「2003年10月22日的《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法與法撞車我們該聽誰的』再一次講述了『艾滋病疑似患者申請結婚登記』使婚姻登記機關無所適從的故事。涉及到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與《婚姻法》、《母嬰保健法》、《傳染病防治法》互相之間關於結婚登記必要條件之間的沖突;同年10月9日,重慶一名在校大學生申請登記在讓重慶教委尷尬為難之時也揭示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與《婚姻登記條例》、《婚姻法》之間的沖突。」而涉及入世的法律法規沖突特別是行政規章的沖突早在我國的《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五部分「與貿易有關的只是產權制度」第251條表A、表B,特別是表B第二部分加入時就廢止的四部部門規章,己說明我國目前的法規、規章沖突嚴重,急需清理。

Ⅱ 行政法制的基本內容

行政法制的基本內容有:①行政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的各種法律規范。由於各個部門的管理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很多形成了部門行政法制體系。行政法制是由一個或幾個基本法和各個部門法制組成的系統。②行政機關自身管理的各種法規,如行政機關組織法、編製法、公務員法等。③監督行政機關活動的法律規范。如行政訴訟法

Ⅲ 行政法治的我國的行政法治原則

目前,我國行政法治原則主要是:
(一)依法行政
政府應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度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要求,要求行政活動要有合法性,即使其活動具有正當性令人信服、服從。不得違憲,是合法性的最高要求和核心,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根本特點。依法的「法」,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規章;法規、規章的原則、內容不得與法律相抵觸。法律、法規、規章發生沖突,應以法律為准。依法的內容包括依法定許可權、法定實體規則和法定程序。未遵循法定要求的,均構成對法治原則的違反。
依法行政首先是對政府執法行為的要求,同時也是對立法的要求。只有有法可依才談得上依法行政。立法包括權力機關的立法和行政機關的立法。權力機關的立法主要是制定基準性規范。行政機關的立法主要制定從屬性、執行性規范。法治原則要求政府機關加強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使大量的政府行為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行為的任意性及其導致的不公正和腐敗。依法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規章,不僅是政府的一項權力,更是政府的職責。
(二)職權法定
職權法定,指政府、行政機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從內部而言,超越職權就是橫向超越了另一個機關的職權:對外而言,超越職權就會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職權法定,越權無效,是法律保留的一個重要原則。相對於公民權利的法無禁止即自由來說,行政機關不僅在法律禁止的情形下不得為之,在一定的范圍內,在法律沒有授權的情形下也不得作為,否則,就是超越職權。職權法定是由我國人民主權的國家性質所決定的。對行政機關而言,行政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行為的權力來源要有法律的明文依據。因為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不能給自己授權,人民授權形式即是法律規定。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行政收費等行政行為,都不是行政機關的當然許可權,都需要法定。即使是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也並不意味著其有權採取任何手段達成自己行政管理的目的。職權法定的核心是:行政權力的取得和存在必須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權從根本上說是一種非法的權力;行政主體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行使其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定的程序;法定職權之外的事務由私人通過自治方式解決。職權法定要求行政主體不得越權,如果越權則不具有法律效力。這是因為,法律效力必須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權范圍內,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腳。行政職權法定的法理意義在於,它明示了行政權是有限的、可數的,並為行政機關劃定了行使行政權的外圍邊界。
(三)控制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法規賦予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依據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則自行判斷行為條件、自行選擇行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決定的權力。即依照法律所確定的原則、目的、精神、范圍和幅度,在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行政執法主體基於客觀實際情況,通過主觀的合理判斷做出靈活選擇的權力。在我國,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規和規章是由行政部門負責執行。法律的穩定性、現實的復雜性、立法者的局限性以及法律條文表述的概括性決定了行政權力中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然性。現代法治國家權力的授予與控制總是相伴而行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權力本質具有自我腐蝕和自我擴張的特性,因此對權力的規范和約束就成為權力健康運行的一條規律。行政自由裁量權作為行政權力的一種,同樣必須加以控制。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經驗表明,「每個被授予權力的人都易於濫用權力,並且易於將他的權力用到極限」(孟德斯鳩)。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違背了法律授權的目的和意願,干擾和破壞了法制秩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對自由裁量權必須加以控制。
(四)權責一致
作為一個法治政府,應該帶頭守法,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如果其行為違法越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則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如其行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人身權、財產權的損害,則應依法賠償受害者的損失。對其違法行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是區別法治政府和專制政府的一個重要標志。人治政府自身不受法律約束,用法治理老百姓,本身不守法,違法侵權不賠償,不承擔法律責任。法治政府則應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因此,作為人民的政府,必須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切實負起責任。

Ⅳ 中國依法行政網是什麼機構編制

網路搜索顯示中國依法行政網是中國依法行政研究會主辦,以法治回新聞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門答戶網站,也是政府上網工程領軍網媒。
中國依法行政研究會從名稱看可能是非營利性全國性社會團體。
該網站今天公告內容上說「中國依法行政網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關懷下,在國務院法制辦的理論業務指導和支持下,專門從事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以及對廉政文化氛圍進行宣傳宣講的專業權威網站。」「網站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 」
該公告沒說自己是什麼行政機關、哪一級政府部門或者是屬於哪一級政府部門。
而機構編制管理屬行政管理范疇。
所以,從以上信息判斷,該網站僅僅是網站而已,不存在什麼機構編制一說。

Ⅳ 簡述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義是法律高於行政。

第一,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職版權,指中央權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應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規范中作出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原則。

第三,法律優先。含義包括:

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於法律相抵觸,凡有抵觸,都以法律為准。

2)在法律尚無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的規定都必須服從法律。

第四,依據法律。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即體現為制定規范的抽象行政行為和體現為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依據法律。

第五,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就是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的權力。

Ⅵ 有人認為行政法治就是以法行政正確嗎

不正確。二者范疇不同。

行政法治是行政組織結構法治、行政職權法治和行政行為法治的總稱。

目前,我國行政法治原則主要是:

(一)依法行政

政府應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度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要求,要求行政活動要有合法性,即使其活動具有正當性令人信服、服從。不得違憲,是合法性的最高要求和核心,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根本特點。依法的「法」,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法律的效力高於法規、規章;法規、規章的原則、內容不得與法律相抵觸。法律、法規、規章發生沖突,應以法律為准。依法的內容包括依法定許可權、法定實體規則和法定程序。未遵循法定要求的,均構成對法治原則的違反。

依法行政首先是對政府執法行為的要求,同時也是對立法的要求。只有有法可依才談得上依法行政。立法包括權力機關的立法和行政機關的立法。權力機關的立法主要是制定基準性規范。行政機關的立法主要制定從屬性、執行性規范。法治原則要求政府機關加強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使大量的政府行為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行為的任意性及其導致的不公正和腐敗。依法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規章,不僅是政府的一項權力,更是政府的職責。

(二)職權法定

職權法定,指政府、行政機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從內部而言,超越職權就是橫向超越了另一個機關的職權:對外而言,超越職權就會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職權法定,越權無效,是法律保留的一個重要原則。相對於公民權利的法無禁止即自由來說,行政機關不僅在法律禁止的情形下不得為之,在一定的范圍內,在法律沒有授權的情形下也不得作為,否則,就是超越職權。職權法定是由我國人民主權的國家性質所決定的。對行政機關而言,行政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行為的權力來源要有法律的明文依據。因為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不能給自己授權,人民授權形式即是法律規定。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行政收費等行政行為,都不是行政機關的當然許可權,都需要法定。即使是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也並不意味著其有權採取任何手段達成自己行政管理的目的。職權法定的核心是:行政權力的取得和存在必須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的行政權從根本上說是一種非法的權力;行政主體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行使其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定的程序;法定職權之外的事務由私人通過自治方式解決。職權法定要求行政主體不得越權,如果越權則不具有法律效力。這是因為,法律效力必須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權范圍內,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腳。行政職權法定的法理意義在於,它明示了行政權是有限的、可數的,並為行政機關劃定了行使行政權的外圍邊界。

(三)控制自由裁量權

行政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法規賦予行政執法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依據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則自行判斷行為條件、自行選擇行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決定的權力。即依照法律所確定的原則、目的、精神、范圍和幅度,在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行政執法主體基於客觀實際情況,通過主觀的合理判斷做出靈活選擇的權力。在我國,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規和規章是由行政部門負責執行。法律的穩定性、現實的復雜性、立法者的局限性以及法律條文表述的概括性決定了行政權力中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然性。現代法治國家權力的授予與控制總是相伴而行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權力本質具有自我腐蝕和自我擴張的特性,因此對權力的規范和約束就成為權力健康運行的一條規律。行政自由裁量權作為行政權力的一種,同樣必須加以控制。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經驗表明,「每個被授予權力的人都易於濫用權力,並且易於將他的權力用到極限」(孟德斯鳩)。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違背了法律授權的目的和意願,干擾和破壞了法制秩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對自由裁量權必須加以控制。

(四)權責一致

作為一個法治政府,應該帶頭守法,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如果其行為違法越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則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如其行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人身權、財產權的損害,則應依法賠償受害者的損失。對其違法行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是區別法治政府和專制政府的一個重要標志。人治政府自身不受法律約束,用法治理老百姓,本身不守法,違法侵權不賠償,不承擔法律責任。法治政府則應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因此,作為人民的政府,必須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要賠償,切實負起責任。

Ⅶ 中國依法行政網是干什麼的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政為民

Ⅷ 社會主義道路的行政法治

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開放30年,對市場和社會而言,是一個不斷擴大效能、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對政府和行政權力而言,則是一個不斷放權、不斷自我約束的過程。兩者的交互作用,使權利與權力逐漸達到最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平衡點。
大概誰都想不到,改革開放30年,中國以權利對抗權力的第一個實踐者是一位已經六十多歲,來自浙江溫州農村的老人。他叫包鄭照,1988年,他因自家房子被強拆而向法院起訴蒼南縣政府,被媒體譽為「民告官第一人」。當歲月的浮華散盡,我們再次反觀這段歷史,黃土壟中,那位業已安息的老人是否曾經想過實踐者的勇氣永遠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
1989年,包鄭照敗訴後的第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獲全國人大通過,「民告官」終於有法可依。
社會生活中行政權力永遠是最難馴服的一匹「野馬」,惟其如此,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作為約束行政權力的行政法治建設最為活躍,推進也最為強勢。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一系列對於規范行政權力具有重大影響的法律相繼出台。特別是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發布以來,法治政府已進入全面大提速階段。而行政法律研究也從開始無人問津的「冷學」變成了如今大熱的「顯學」。有人指出,中國的行政法律規范之多、之細,在某些地方已經超過了一度「師從」的很多西方國家。
行政法治的飛速發展讓中國進入了一個權力自我革命的時代。

Ⅸ 行政法治是以法行政

上面的回答是我說的
忘了加一句

你問的應該就是rule of law和rule by law的區別沒錯
可以再在一些網路資料查1查這倆的區別

熱點內容
工地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1 13:01:00 瀏覽:615
海格埃洛魔法學徒 發布:2025-05-11 12:57:03 瀏覽:228
經濟法對金融關系 發布:2025-05-11 12:55:59 瀏覽:215
民法總則34條見義勇為 發布:2025-05-11 12:43:33 瀏覽:828
死後司法 發布:2025-05-11 12:33:20 瀏覽:755
合同法沒有簽訂日期 發布:2025-05-11 12:26:13 瀏覽:137
經濟法消費者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論文 發布:2025-05-11 12:25:57 瀏覽:296
遵義市法院在哪 發布:2025-05-11 12:20:59 瀏覽:58
民法意義上的人 發布:2025-05-11 12:20:58 瀏覽:838
民法典的小知識 發布:2025-05-11 12:10:02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