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際立法機關

國際立法機關

發布時間: 2021-12-19 20:14:56

1. 我國各立法機關及其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層次包括哪五個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的內立法機關是第容一屆全國人大的第一次會議,具有最高效力。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基本法只能由全國人大制定,效力低於憲法。國務院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效力低於法律。

民族區域自治以及特別行政區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港澳特別法,屬於對法規和法律的變通性規定。地方政府可以制定規章,國務院部門也可以制定部門規章,效力低於法規。

(1)國際立法機關擴展閱讀:

廣義上的法律有憲法(具有最高效力)、法律(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地方性法規(省一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行政規章(省一級政府)、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狹義的法律僅指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括弧內為立法機關。

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三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保障。

2. 聯合國有哪些司法機構

聯合國只有一個國際法院,是按照國際法判的。而有一些事件背景復雜,或者比較回大,就單獨審理,所以前南法庭,答什麼的只是為了審理單一案件而成立的,只不過復雜,龐大,時間長,所以感覺好像很獨立。但這個案件解決就解散。
如東京大審判。就是東京刑挺判的,判二戰日本的罪行。判決完畢就解散,

3. 國家的權利機關

國家權力機關,是指代表統治階級行使統治權力的機關。在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原則的國家中,議會是唯一的立法機關。議會與行使行政權的總統和行使司法權的法院處於制約與平衡的地位。在實行議會制的國家,議會有權控制內閣(行政機關),一般不能幹預司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監察機關都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受國家權力機關監督。
中文名
國家權力機關
代表
統治階級、國家
地位
最高地位
快速
導航
國家機構

我國全國人大職權
基本類型
由於國體、政體不同,各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也不同。
在君主專制國家,君主一般認為自己受命於天,所以君主自動地集中掌握國家權力,並通過其軍政官僚機構對國家實行統治與管理。
在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國家權力一般按照三權分立原則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個部分,分別由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行使。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約與平衡。但這種理想化的三權分立事實上難以完全實現。
在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所以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權力機關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代議制機構。例如蘇俄和蘇聯的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新中國的的人民代表大會,東德的人民議院。這樣完全代表人民意志的國家權力機關,避免內耗,可以高效率地進行工作。
國家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監察委員會;
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我國有立法(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從實踐上看,我國也存在著立法(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職能的區分。機構的分離,權力的分工,以及人大對政府的監督,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通過行政訴訟糾正政府機關的違法行為等權力制約關系。
我國全國人大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和人民的意志,集中統一掌握和行使國家權力,國家的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1、全國人大在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組織體系中屬於最高地位 它代表全體人民在全國范圍內全面、獨立地行使國家主權或統治權。
2、全國人大的職權:
(1)最高立法權:修改憲法,制定與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基本法律。
(2)最高任免權:選舉、決定和任免最高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和有關組成人員。
(3)最高決定權: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與和平問題。
(4)最高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最高國家機關的工作。

4. 外國的政府機構有哪些

美國政府機構設置:

美國政府的機構設置框架,源於美國聯邦憲法。政府三個部門——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各自行使特定的職責,同時相互制約。

一、立法機關(美國國會)

聯邦政府的所有立法權力被賦予由兩院(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的國會。參議院由每州出兩名參議員組成,共100人。參議員任期六年,每逢雙數年便舉行選舉,改選參議員的三分之一。參議院主席由副總統擔任,但除了在表決相持不下時,副總統並是沒有表決權。眾議院由各州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眾議員。美國國會設置的其他重要機構,還包括總審計署和國會預算辦公室。

二、司法機關

美國的司法機關主要由最高法院、11個上訴法院、91個地方法院、以及三個有特別裁判權的法院以及聯邦司法中心等機構組成。

最高法院和聯邦法院的院長和法官由總統提名,由參議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一級法院,也是聯邦憲法特別設立的唯一法院。最高法院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8位大法官組成。

每個上訴法院有3-15名上訴法官。

地區法院是聯邦法院系統的基層法院,每一地區法院有1-27 個法官。

三、行政部門機構設置

美國總統領導的行政部門分為兩部分:總統的辦事機構和聯邦政府的各部。

(一)總統和白宮

1、總統

2、總統內閣

內閣成員由處理具體的國家及國際事務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官員組成。除副總統和國務卿外,還包括13個部的部長

3、白宮「政研室」

1)國家安全委員會

主席由總統擔任,其他法定成員包括副總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幫助總統制定有關國家安全的國內外軍事、情報和經濟政策。

2)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

委員會由主席1人和委員2人組成。委員會主席也稱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三名成員都由美國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同意。委員會有專業工作人員19名,任期1-2年。其任務是:為總統分析全國經濟情況,為制定國內外經濟政策提供建議,協助總統准備提交國會的年度經濟報告,為總統收集經濟發展與動向的情報,評價聯邦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與活動等。

3)管理和預算辦公室

辦公室編制20人,設有兩名 副主任以及負責預算、立法、行政、經濟政策、能源(自然資源、科學)、國家安全和外交等事務的多名主任助理。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通過審查各行政部門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程序,協助總統維持一個有效的政府;制定有效的協調機制,協助總統,加強政府各機構之間的合作;幫助總統准備預算和制定政府的財政計劃;審查和控制政府的預算,幫助總統制定改革政策,尤其是及時向總統報告政府的財政負擔。

4)政策研究辦公室

由國內政策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組成,它們都負責向總統提供建議,幫助總統制定、協調和執行國內經濟政策,同時也在其他的政策方面向總統提供建議。

5)環境質量委員會

設在總統行政辦公室。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擔任辦公室主任,由總統任命。委員會負責評估、協調聯邦政府的行動,向總統提供有關國內和國際環境政策方面的建議,為總統准備向國會提交的年度環境質量報告。還負責審查聯邦政府各機構和部位執行有關國家環境政策的各法案的情況。

6)國家葯品控制政策辦公室

辦公室編制14人,目前的實際成員有8人。

7)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

設在總統行政辦公室。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負責為總統提供科學、工程和技術分析報告,以及有關重要的政策、計劃和聯邦政府的各種項目。 從科學方面,對各個領域的問題,包括經濟、國家安全、醫療、對外關系和環境等問題,向總統提供建議。對於聯邦政府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工作努力的規模、質量和有效性,進行評估。

8)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負責處理貿易協定,制定和實施貿易政策。美國貿易代表相當於大使,直接對總統負責,全權負責處理有關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一切活動,包括討論、召集會議和談判,以及在OECD內涉及貿易和商品問題的事務,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和其他多邊機構中涉及的貿易問題和其他多邊和雙邊的貿易談判。另設有副代表四人,三位在華盛頓,一位駐在日內瓦。其他成員包括:紡織品談判首席代表、特別貿易談判代表、負責農業、亞太地區、中國、國會事務、環境和自然資源、歐洲和地中海、日本、監督和履行、北美事務、政策協調、媒體、WTO和多邊事務、西半球事務的多名貿易代表助理。

(二)部的構設置

美國總統領導的行政部門分為兩部分:總統辦事機構和聯邦政府的各部。

1、 美國總統的辦事機構

美國總統的辦事機構共有17個,大部分是代表總統進行政策性領導工作。其中比較重

要的是白宮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行政管理和預算局、中央情報局、國內事物委員會等。

白宮辦公室:美國總統辦事機構的中樞。它是總統處理日常工作的辦事機構。它負責匯總情況,擬定方案,以備總統決策的機構。辦公室由總統顧問、助理等人員組成,其主要人員為總統的幕僚和親信。

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掌管美國軍事和外交政策的機構。它的基本職能是:協助總統協調政策和統籌政策的執行;與國務卿密切合作,協助總統制定長期的外交政策;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為總統提供有效的軍事安排。

行政管理和預算局:該局既是總統編制和審核預算的助手,又是總統了解政府各部門活動情況的耳目。

中央情報局:該局的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情報,以及為總統對這些情報進行分析和評估。該局的預算是秘密的,年支出估計為100億美元。

國內事物部:由總統任主席,成員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等人組成。其職責是就國內問題估計需要,了解情況,制定計劃,向總統提出政策建議,合理部署國內資源。

2、聯邦政府各部和獨立機構

美國現在有13個部。它們是: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司法部、內政部、農業部、商業部、勞工部、衛生及人民服務部、房屋及城市發展部、交通部、能源部、教育部。

除上述13個部級機構外,美國政府還有其他許多行政機構協助其工作。這些部門不屬哪一個部管轄,直屬總統;故稱為獨立機構。這類機構有130多個,主要的機構有:文官委員會、聯邦儲備系統、美國新聞署、軍備控制與裁軍署、美國郵政總局、核管制委員會、國家航空與宇宙航行局、聯邦貿易委員會、退伍軍人管理局、證券交易委員會、國家勞工關系局、小企業管理局、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藝術和文學基金會等。

5. 國際公法的性質是什麼

國際公法的性質是:

國際公法也稱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調整國際關系(主要是國家間關系)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

國際法主體是指具有獨立參加國際關系資格,並直接享受國際法上權利和承擔國際法上義務的能力的國際法律關系的獨立參加者。是否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關繫到誰可以作為國家法律關系中平等的一員、獨立參加國際交往、享受國際權利、承擔國際義務的問題。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家、正在爭取獨立的民族和某些國際組織。

其中,國家是最重要的國際法主體。這是因為,沒有國家,也就沒有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國家作為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必須同時具備四個主要因素,即:有一定數量確定的領土;有一定數量定居的居民;有一定的政權組織;具有獨立處理內外事務的主權。

拓展資料:

國際法是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與國內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還包括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和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某些特殊狀況下,個人也能夠成為國際法的主體。

2、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不是國家之上的法律。即不存在超越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來制定法律然後強加於各國。國際法中對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是由國家通過協議制定的。

3、國際法不存在超越國家的強制實施法律的機關,國際法的實施主要依靠國際法主體本身的行為。當國際法遭到破壞、國際法主體的權利遭受破壞時,國際法主體通過自助或集體制裁,以捍衛國際法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際法的實施。

6. 國際委員會是不是國際法的立法機關

不是的 國際法主要表現為國際條約 國際慣例和一般法律原則 所以國際委員會不是國際法的立法機關 其實 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通行於全世界的法律 國際條約僅對締約國有約束力 國際慣例對所有國家都有約束力

7. 中國立法機關是否有權推翻國際條約

可以的。

每個主權國家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中就包括跟國際條約有沖突的部分。

8. 國際法到底是不是一門獨立的法律部門

國際法同其他法律部門一樣,具有階級性。國際法的階級性主要表現於國家的階級性。各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體現著各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的地位和作用。歸根結底,不同國家的不同階級的統治者之間的關系是階級關系,國際斗爭是階級斗爭在國際關系中的反映,是各國統治階級之間在國際范圍內的斗爭。但由於在國際范圍內,不是一國的統治階級在統治,而是許多國家的統治階級在起作用,因此,國際法的階級性不可能象國內法那樣明顯。

國際法是法律的一個特殊部門。與國內法相比較,國際法有三個主要法律特徵:①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和在一定范圍內還有其他國際法主體,即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主要是在進行民族獨立斗爭並正在形成國家的民族,和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個人則是國內法的主體,而不是國際法的主體。②國際法的制訂者是參與國際關系的國家。各國通過協議而制訂對國家有拘束力的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它沒有、也不應有超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來制訂任何對國家有拘束力的所謂「國際立法」。③在強制實施方面,它沒有象國內法那樣集中的、有組織的強制機關——法院、警察、軍隊。無論海牙的國際法院,還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執行行動,都沒有形成集中的、有組織的強制機構或措施。國際法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強制只能主要依靠各個國家本身單獨的和集體的行動。由於這一特徵,有人認為,國際法不是真正的法律,而是所謂「國際實在道德」。實際上,國際法象法的其他部門一樣,具有強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證。國際法對國傢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則是世界各國政府早已公認的。

分類 國際法按其適用范圍,有一般國際法和特殊國際法之分,一般國際法是對所有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法,特殊國際法是對兩個或少數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法。從地理上分,有普遍性國際法和區域性國際法,普遍性國際法是對全世界各國都有拘束力的國際法,而區域性國際法是僅對某一地區國家有拘束力的國際法,例如「美洲國際法」、「拉丁美洲國際法」。這些是國家之間關系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表現。但是,從本質上說,只有一般的、普遍性的國際法才是通常所說的國際法,而所謂特殊國際法或區域性的國際法都必須受一般的、普遍性的國際法的制約。

9. 聯合國有哪六大機構,功能是什麼

聯合國六大機關為: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

大會
聯合國所有會員國都派遣代表出席大會。大會是一個「世界議會」,開會審議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每一會員國享有一個投票權。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接納新會員國、制定聯合國預算等關鍵問題以三分之二多數決定。其他事項以簡單多數決定。近年來,大會作出特別努力,通過協商一致而不是通過正式表決作出決定。
大會在2001/2002年的會議上審議了180個不同的議題,包括全球化、艾滋病、非洲的沖突、環境保護以及加強新的民主體制等問題。大會無法迫使任何國家採取行動,但大會的建議是世界輿論的重要呼聲,代表國際社會的道德權威。
大會每年9月至12月舉行常會,必要時舉行續會或就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舉行特別會議或緊急會議。在大會休會期間,大會的工作由六個主要委員會、其他附屬機關和聯合國秘書處進行。

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憲章》授予安全理事會的主要責任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每當和平受到威脅,安全理事會都可隨時召開會議。所有會員國都有義務按照《憲章》的規定執行安理會的決定。
安理會有15個理事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聯邦、聯合王國和美國五國為常任理事國。其他10個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近年來,各會員國正在討論改變安理會成員組成的問題,致力於反映當前政治經濟現實。
安理會需要有九票贊成才能作出決定。除關於程序問題的表決外,只要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票反對(否決),安理會就無法作出決定。
安理會在審議威脅國際和平的問題時,首先探討和平解決爭端的途徑。安理會可提議解決的原則或進行調解。在發生戰斗的情況下,安理會爭取實現停火。安理會可派遣維持和平特派團協助各方維持休戰狀態,將敵對部隊隔開。
安理會可採取措施強制執行其決定。安理會可實行經濟制裁或命令進行武器禁運。在極少數情況下,安理會授權會員國使用包括集體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以實施其決定。
安理會還就秘書長人選和接納聯合國新會員國問題向大會提出建議。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在大會通盤領導下協調聯合國及聯合國系統各組織的經濟和社會工作。作為討論國際經濟和社會問題以及擬訂政策建議的中心論壇,經社理事會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經社理事會還同非政府組織協商,使聯合國與民間社會之間保持關鍵的聯系。
經社理事會有54個成員,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經社理事會整年都舉行會議,每年7月舉行主要會議,其中包括一次部長級特別會議,討論重大的經濟、社會和人道主義問題。
經社理事會的附屬機構定期開會,並向經社理事會匯報情況。例如,人權委員會監測世界各地尊重人權的情況。其他機構重點處理社會發展、婦女地位、預防犯罪、麻醉葯品、環境保護等問題。五個區域委員會在各自區域負責促進經濟發展和合作。

託管理事會
設立託管理事會,是為了對由七個會員國管理的11個託管領土實行國際監督,並確保採取適當步驟為託管領土的自治或獨立作好准備。到1994年,所有託管領土都已實現自治或獨立,有的成為單獨國家,有的加入鄰近的獨立國家。最後一個實現自治的是由美國管理的太平洋島嶼託管領土帛琉,成為聯合國第一百八十五個會員國。
託管理事會現由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組成。鑒於其工作已大致完成,託管理事會已修訂議事規則,使其能夠在需要時開會。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亦稱世界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由經大會和安全理事會聯合選出的15名法官組成,負責對國家間爭端作出裁決。國家自願參與訴訟程序,但一國如果同意參與,就有義務遵守法院的裁決。法院還根據請求向大會和安全理事會提供咨詢意見。

秘書處
秘書處根據大會、安全理事會和其他機關的指示,執行聯合國實務工作和行政工作。秘書處首長是秘書長,負責提供通盤行政指導。
目前,秘書處設有幾個部和一些廳處,經常預算編制內的工作人員約有7500人,特別經費編制的工作人員人數不相上下。工作人員來自170多個國家。工作地點包括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及日內瓦、維也納、內羅畢和其他地點的聯合國辦事處。

聯合國系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12個稱為「專門機構」的其他獨立組織按照合作協定與聯合國保持聯系。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也屬這類機構。這些機構是根據政府間協定設立的自治機構。這些機構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和有關領域負有廣泛的國際責任。其中一些機構,如國際勞工組織和萬國郵政聯盟,創立時間比聯合國更早。
此外,聯合國一些辦事處、計劃署和基金,例如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難民專員辦事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計劃署)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基金會),負責改進世界各地人民的經濟和社會狀況。這些機構向大會或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負責

10. 將更加國際化國家立法機關和快樂嗎

如飛簡化方法互訪弧度防洪日光燈

求採納

熱點內容
勞動法病假偽造假條 發布:2025-05-11 09:48:14 瀏覽:175
申請法院對法官的監督 發布:2025-05-11 09:37:32 瀏覽:299
刑事訴訟法96條是常見的嗎 發布:2025-05-11 09:33:47 瀏覽:551
遵道德名言 發布:2025-05-11 09:30:40 瀏覽:836
毛筆書法學校 發布:2025-05-11 09:24:16 瀏覽:968
婚姻法解釋二22條出資 發布:2025-05-11 09:24:06 瀏覽:583
女性胸的刑法 發布:2025-05-11 09:21:50 瀏覽:153
民法537 發布:2025-05-11 09:21:13 瀏覽:746
當法官難不難 發布:2025-05-11 09:16:17 瀏覽:520
周家殺法官 發布:2025-05-11 09:06:16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