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馬仔

法治馬仔

發布時間: 2021-12-21 01:27:31

法治在線觀後感,字數不限!

法治在線》觀後感
一、懲處犯罪分子,我們引以為戒 今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法治在線〉之〈斬斷毒禍〉,介紹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獲3.16特大販毒案的主要過程,看後頗有感觸! 國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緬甸毒梟與一四川毒販聯系頻繁,准備將一批海洛因運往成都,並且有意從境外聘請技術人員,在成都開設冰毒加工廠。從節目中的辦案人員得知,以往都是過境或就地銷售,而犯罪分子還准備開設毒品加工廠,可見案子的緊迫性。幕後操縱此事的四川毒販外號「張大哥」,具體情況不詳,可見案子難度之大。公安機關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對大毒梟「張大哥」的線索茫然之下,從破獲大毒梟的馬仔和一些女毒販入手,逐漸使線索清晰,最後順藤摸瓜式的抓獲大毒梟「張大哥」,搗毀了毒品團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廠的惡劣行徑最終不得逞。 一個案子的破獲,從長遠看來,就是對中國整個巨大的法治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直接地看,本案的破獲,不僅表現了我們公安幹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對觀眾是一種警示。它向公眾展示了公安機關對國家,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必然增強人民對警察的信心和信任,愛戴與擁護。該案子的破獲,通過過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場生動地直接地讓壞人望而卻步,使觀眾引以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不管誰觸犯了法律,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會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販毒運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會罪人!生命是寶貴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毒品,遵紀守法!莫象節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終落個絕望下場! 案子的告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販毒女子的丈夫已經因為毒品的違法行徑而蹲守監獄,而她卻不知悔改,一些民眾竟然如此愚昧混沌。這些例子令人內心沉重,使我們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教導公民遵紀守法實乃當務之急,而且時時刻刻不能放鬆。我們國家也許還存在更多象她這樣愚昧的人們,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自己要時刻想到要遵紀守法,明辨是非;而我們也許還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陽光的普照,對於有關部門,我們的普法工作任務艱巨,有關法律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啊!
二,三女孩落網,我們深思 在抓獲「張大哥」的過程中,引出了三個女孩子。最小19歲,最大22歲,都是阿壩藏族自治州財貿學校的畢業生,被一個老鄉介紹認識了犯罪團伙中的一個女子。該女子說是能給她們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給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雲南販運毒品,並且許諾一次就可以掙七、八千塊錢,是她們平時打工兩年的收入。。 節目一開始,就是一位穿著囚服的年輕女孩的哭訴懺悔,哽咽不斷,哭鼻子抹眼淚的,說話幾近模糊。看得出已經成為罪人的她面對記者和鏡頭很真實,毫無掩飾。且不論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體是什麼罪名,單從節目開始時候的這位女孩子的哭訴就可知,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她們所犯的罪行已經無法挽回。觀眾的同情歸同情,惋惜遺憾也無濟於事,因為法律是不相信眼淚的! 不過,這三位女孩子的誤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常常成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們本身的問題出在哪? 是什麼原因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說其他沒有經過教育,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的販毒馬仔和運毒女子,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情有可源。可是,接受過教育,有著高知識高素質,起碼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踏入危害社會的領域,實在令人感嘆於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缺乏。 我想,不僅是因為蠅頭小利的誘惑,尋找工作的緊迫,也不僅是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敗導致三個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可以說,除了家庭,社會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導致三位女孩成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清楚,思想單純單一。恰恰使得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並能很好對其欺騙引誘。不是學生,而是學校為不法分子提供有機可乘的機會。這個案子的告破可以說是給我們的學校和教育一個狠狠的巴掌!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 我們的學校應該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程度和了解社會的機會。學生只是在學校苦讀詩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最終影響會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學校應該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教給學生自我獨立的明辨是非的標准,教會他們如何判斷是非黑白曲直。重點工作在於,應該加大法律知識的普及,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首要這樣的條件具備,學生才有可能不會象上述三位女孩一樣加入販毒運毒的團伙中。而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時能得以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家庭的長期的配合和改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付諸努力思考和努力實踐!

② 求《朝聞天下》《今日說法》《法治在線》《消費主張》《一周質量報告》觀後感

我只有質量報告年.2.12
《 每周質量報告》觀後感
.這周的《每周質量報告》講的是一戶農民用了「貼牌」太陽能熱水器根本不熱的事情。村民用厚棉布蓋上都沒有用,一看,牌子竟然是「香港美的」,據記者調查,村民們都是在專門賣太陽能熱水器的一個小巷子,那裡的太陽能熱水器百分之90都是「貼牌」,像什麼「香港太陽雨」、「香港美的」、「香港松下」……甚至還有「大洋雨」、「天陽雨」「忪下」「美白勻」……這些名稱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這些牌子的廠家其實是村子裡的小作坊「製造」的,他們用的工具都是低劣產品,所有的保溫設施都是已經用廢的,而且價格非常低,最低可達500元!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呀。
我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政策,讓這些小作坊都永遠的消失掉,不讓他們再次誤導消費者。
今日說法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市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今日說法》
《今日說法》講了一個與物業管理有關的案例。一戶業主在自家陽台上蓋了一個廚房,物業公司派人將正在裝修的廚房砸掉,業主以物業公司沒有與業主交涉,便將其廚房砸毀,造成損失為由將物業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庭認為物業公司只是具有民事權力,而沒有強行拆毀他人建築(甚至是違章建築)的權力,只有司法機關才有權力依法將其拆毀,而物業公司的做法已經超出了自身的權力范圍。因此法庭判決物業公司敗訴,賠償損失。
我覺得任何物業公司在對待業主時應當擺正自己,把業主當作上帝,而把自己當作業主值得信賴的管家。業主有什麼不對,應當與業主進行溝通交流,對其進行勸說,不能作出沖動的決定。最近有關部門正在審定物業管理的法規,希望盡快頒發讓廣大物業管理的同行有法可依。

③ 霞浦縣長春殺人案

2010年8月18日一個平常的夜晚,在霞浦縣長春鎮發生了一起令人毛骨聳然的兇殺慘案。被害人卓如輝是一位年僅18歲的花季少年,本擁有著美好的生活和錦綉的前程,卻無故被一夥手持利刃的歹徒幾乎刺成「蜂窩」,在長春鎮、甚至整個霞浦縣人們談及該案,無不憤慨和恐懼。作為被害人卓如輝的家屬,我們含淚向尊敬的領導反映該案事實情況,懇請您責成有關司法機關徹查此案,嚴懲兇手。

一、花季少年政府門前突遭殺戮,行凶手段慘絕人寰
2010年8月18日(農歷七月初九)晚10點30分左右,卓如輝同其堂兄卓**及其他三位朋友,在長春鎮鎮政府門口附近一小吃店吃宵夜。11點30分左右,卓如輝吃完宵夜從小吃店出來,准備駕車送2名同伴回武岐村,其堂兄則留在小吃店等其送完朋友後一起返回長春鎮。就在卓如輝將車從小吃店門口調頭至對面車道時,車輛前方突然出現5名18-20歲之間的男青年攔住去路,同時其所駕車輛的後方也被2-3名年齡相仿的同夥堵住。攔在車前的這伙人不斷用拳頭擊打車頭,後面的另一夥人則用鈍器敲打車輛後備箱,同時威脅卓如輝馬上下車,現場氣氛已經十分危險。坐在車上的朋友見狀,勸告卓如輝不要下車。但卓如輝稱其和這伙人並無任何過節或恩怨,並且還認識其中的兩名男子。隨即一邊安慰朋友,一邊打開車門出來。本想詢問問對方找其有什麼事情,為什麼要敲打其的車。誰知話還沒說完,一夥歹徒一擁而上,對卓如輝拳打腳踢。
當時還在小吃店內的卓**聽到動靜,立即沖出來攔住三四名歹徒,意圖阻止其無故打人。其中一名歹徒對其吼道:「不關你的事!你滾開!」卓**說:「你打我弟弟怎麼不關我的事?!」,但其餘的歹徒並未就此罷手,反而更加瘋狂地毆打卓如輝。卓**見無法勸解,已經意識到這伙歹徒來者不善,且要襲擊的人已經很明確,便對卓如輝喊道:「趕快跑!趕快跑!」。卓如輝聽到堂兄的叫喊聲後,本想借機擺脫歹徒,逃離現場,不料被車輛前方的幾名歹徒再次攔住。此時的歹徒已經徹底陷入瘋狂,喪失人性,將卓如輝團團圍住後,均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往其身上亂捅。卓**見狀迅速沖過去制止歹徒,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事先被其攔住的另一夥歹徒也乘機掏出鋒利的匕首沖上去加入殺害卓如輝的行列。
此時,圍觀的路人已經越來越多,但兇手們根本不予理會,卓**見歹徒一副不把卓如輝置於死地不罷休的態勢,轉身從小吃店灶台(靠路邊門口)拿出一把菜刀欲再次上前制止,但此時歹徒們見其目的已經達到,便四散逃竄,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經歷了歹徒如此兇殘的砍殺後,堅強的卓如輝仍然從血泊中站了起來,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捂住胸口,艱難地走到小吃店門口。卓**趕回時,看到卓如輝將沾滿鮮血的T恤往上掀起,藉助小吃店門口的燈光,眼前的一幕令所有在場的目擊者觸目驚心、毛孔悚然——卓如輝的腸子已經流出體外,鮮血淋漓。卓**將其T恤再往上掀起,卓如輝的胸口處更是血肉模糊、慘不忍睹。而卓如輝早已支撐不住,癱倒在地。睜大眼睛,嘴巴不停的顫抖,似乎想對其堂兄說些什麼,但在臨死前還是沒能留下最後一句話。
在周圍群眾的幫助下,卓如輝被立即送往長春鎮中心衛生院,經過醫生十幾分鍾的緊急搶救和努力,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卓如輝的生命。卓如輝的父母悲痛欲絕,他們含辛茹苦十八年,卻甚至沒來得及見到兒子最後一面。19日凌晨4點30分左右,卓如輝的屍體被送往霞浦縣殯儀館。

二、未成年兇手「主動」投案全攬罪責,死者家屬竟遭滅門恐嚇
根據警方透露,案發當晚已有2名歹徒到長春鎮派出所投案自首,另一名歹徒在逃亡途中見到處有公安民警在堵截排查,便在附近村莊一朋友家躲避一夜後,第二天到當地派出所投案。其餘歹徒則下落不明。
令人不解的是,前去投案的歹徒均未年滿十八周歲,屬未成年人。依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對其所犯的惡劣行徑必須從輕處罰——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那「幕後真凶」有意為之。最為明顯的是其中一名歹徒何**在落網後,次日被公安機關帶到案發地指認現場,據周圍目擊群眾介紹,其態度極其囂張,不但沒有任何懼怕、悔改之意,反而對著眾人拍胸脯說:「人就是我殺的,與其他人無關!」引起了周圍群眾的極度憤慨與不滿。該兇手對殺人後果大包大攬的做派,顯然是受人指使的結果。
作為卓如輝的家屬,為了為慘死的卓如輝討回一個公道,一直要求警方全力緝拿在逃兇手,還原事實真相。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歹徒的囂張氣焰應已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2010年8月25日,卓如輝的父親接到了一個恐嚇電話,對方在電話中警告其對案件就此收手,如果把事情進一步鬧大,就要卓如輝「全家死光」!!!自接到這個電話後,卓如輝的家屬惶惶不可終日,一方面還沉浸在家人離去的悲痛中,一方面又不得不為了自身安危處處提防,令知情者無不感到憤怒。

三、和諧主旋律下的社會毒瘤必須根除,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亟待保護
1、殺人兇手藐視政府、目無法紀,殺人手段殘忍極致、刀刀致命
本案明顯是一起精心預謀的殺人案,且隱藏著幕後真凶。其糾集一群社會閑散人員,攜帶匕首隨時跟蹤卓如輝,以求尋找作案時機。只要時機出現,不管在任何地點,哪怕就是在鎮政府們門口,也要不留任何餘地痛下殺手,擺明就是要卓如輝的命。8月19日上午9點左右,法醫到達殯儀館對屍體進行了屍檢。經過法醫仔細的檢查和認定,卓如輝全身共有12處刀傷,且主要集中在腹部到胸口的位置,密密麻麻,後腦勺還有一處被鈍器擊中。據在屍檢現場的卓如輝家屬透露,卓如輝沾滿鮮血的T恤上12個匕首扎過的刀眼清晰可見,其心臟、胃部、肝臟、大腸等器官幾乎被捅爛,令在場的家屬悲憤交加。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兇手竟在政府門前大肆行凶,隨意殺人,分明就是公然藐視政府權威,踐踏法律尊嚴,這與我國今年嚴厲打擊的「黑社會」、「惡勢力」團伙有何區別?
2、黑惡毒瘤不根除,人民群眾不安寧
長春鎮近年以來社會治安環境急劇惡化,黑惡勢力常年在轄區內進行開設賭場、放高利貸(當地俗稱:馬刀錢)等違法犯罪活動,以此謀取巨額非法錢財。為保證其「生意」,還拉攏、糾集、供養著一大批社會閑散人員、甚至是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充當「馬仔」、「打手」,並逐漸形成氣候。在長春鎮為非作歹、橫行霸道,氣焰囂張,當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終於,這幫犯罪團伙認為自己已經無人能管,以致可以公然在政府門口行凶殺人,且事後將幾名未成年的團伙成員扔給警方頂罪,便能繼續逍遙法外。重慶「打黑除惡」專項風暴尚未平息,而長春鎮的黑惡勢力似乎卻對此不以為然。這樣的社會治安環境,與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法治社會、和諧社會的理念簡直就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馳,將長春鎮的這股黑惡勢力徹底掃除已是刻不容緩、人心所向。

在此,希望尊敬的領導及有關司法機關給予高度重視,明察該黑惡勢力對當地人民群眾的嚴重危害,重拳出擊,清除社會毒瘤,還當地百姓一個和諧、安寧的生活、生產環境。同時,責成有關司法機關徹查「8.18惡性故意殺人慘案」,盡快緝捕在逃兇手,嚴懲這些視人命如草芥的惡徒,以告慰一位十八歲少年的在天之靈!

④ 法治在線典型案例

法治在線》觀後感
一、懲處犯罪分子,我們引以為戒 今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法治在線〉之〈斬斷毒禍〉,介紹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獲3.16特大販毒案的主要過程,看後頗有感觸! 國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緬甸毒梟與一四川毒販聯系頻繁,准備將一批海洛因運往成都,並且有意從境外聘請技術人員,在成都開設冰毒加工廠。從節目中的辦案人員得知,以往都是過境或就地銷售,而犯罪分子還准備開設毒品加工廠,可見案子的緊迫性。幕後操縱此事的四川毒販外號「張大哥」,具體情況不詳,可見案子難度之大。公安機關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對大毒梟「張大哥」的線索茫然之下,從破獲大毒梟的馬仔和一些女毒販入手,逐漸使線索清晰,最後順藤摸瓜式的抓獲大毒梟「張大哥」,搗毀了毒品團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廠的惡劣行徑最終不得逞。 一個案子的破獲,從長遠看來,就是對中國整個巨大的法治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直接地看,本案的破獲,不僅表現了我們公安幹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對觀眾是一種警示。它向公眾展示了公安機關對國家,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必然增強人民對警察的信心和信任,愛戴與擁護。該案子的破獲,通過過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場生動地直接地讓壞人望而卻步,使觀眾引以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不管誰觸犯了法律,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會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販毒運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會罪人!生命是寶貴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毒品,遵紀守法!莫象節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終落個絕望下場! 案子的告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販毒女子的丈夫已經因為毒品的違法行徑而蹲守監獄,而她卻不知悔改,一些民眾竟然如此愚昧混沌。這些例子令人內心沉重,使我們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教導公民遵紀守法實乃當務之急,而且時時刻刻不能放鬆。我們國家也許還存在更多象她這樣愚昧的人們,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自己要時刻想到要遵紀守法,明辨是非;而我們也許還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陽光的普照,對於有關部門,我們的普法工作任務艱巨,有關法律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啊!
二,三女孩落網,我們深思 在抓獲「張大哥」的過程中,引出了三個女孩子。最小19歲,最大22歲,都是阿壩藏族自治州財貿學校的畢業生,被一個老鄉介紹認識了犯罪團伙中的一個女子。該女子說是能給她們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給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雲南販運毒品,並且許諾一次就可以掙七、八千塊錢,是她們平時打工兩年的收入。。 節目一開始,就是一位穿著囚服的年輕女孩的哭訴懺悔,哽咽不斷,哭鼻子抹眼淚的,說話幾近模糊。看得出已經成為罪人的她面對記者和鏡頭很真實,毫無掩飾。且不論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體是什麼罪名,單從節目開始時候的這位女孩子的哭訴就可知,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她們所犯的罪行已經無法挽回。觀眾的同情歸同情,惋惜遺憾也無濟於事,因為法律是不相信眼淚的! 不過,這三位女孩子的誤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常常成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們本身的問題出在哪? 是什麼原因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說其他沒有經過教育,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的販毒馬仔和運毒女子,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情有可源。可是,接受過教育,有著高知識高素質,起碼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踏入危害社會的領域,實在令人感嘆於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缺乏。 我想,不僅是因為蠅頭小利的誘惑,尋找工作的緊迫,也不僅是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敗導致三個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可以說,除了家庭,社會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導致三位女孩成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清楚,思想單純單一。恰恰使得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並能很好對其欺騙引誘。不是學生,而是學校為不法分子提供有機可乘的機會。這個案子的告破可以說是給我們的學校和教育一個狠狠的巴掌!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 我們的學校應該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程度和了解社會的機會。學生只是在學校苦讀詩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最終影響會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學校應該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教給學生自我獨立的明辨是非的標准,教會他們如何判斷是非黑白曲直。重點工作在於,應該加大法律知識的普及,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首要這樣的條件具備,學生才有可能不會象上述三位女孩一樣加入販毒運毒的團伙中。而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時能得以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家庭的長期的配合和改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付諸努力思考和努力實

⑤ 從「打」黑除惡到「掃」黑除惡一字之變有何深意

掃比打更有深度,力度,掃指的是一大片,可見對這件事的重視。

⑥ 現代版「武則天」謝才萍,同時擁有16名年輕男子,原因是什麼

在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裡,到處都充滿著誘惑和慾望。有人說,我們之所以有喜怒哀樂,是因為我們擁有著慾望,如果沒有慾望的話,就沒有了一切。可是,慾望太重,也會毀掉一個人。陳奕迅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正是這個道理。

謝才萍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女人,謝才萍,卻是一個徹底放飛自我,強烈追求快活的女人。謝才萍是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的弟妹,原本在重慶稅務局工作,後來利用丈夫哥哥的庇護和人脈在重慶各大區開設賭場,憑著出色的經營手段和夠狠的心,很快就在重慶與文強齊名了,兩人一黑一白,獲利頗多。

這個名字並不起眼,也沒有什麼特殊,而看到謝才萍的照片,也是發現是一個其貌不揚的普通女子,但為何就這般風流,竟然同時坐擁16位年輕男子。有著億萬財富的富婆謝才萍,還讓他們排隊輪流伺候自己,住著豪宅,開著豪車,生活那可謂是非常的滋潤,令人著實感到羨慕不已。

不過,她並沒有一直逍遙下去。在當今的法治社會,這樣的人遲早是會被繩之以法的。而最終,她也被警方逮捕,鋃鐺入獄。估計她的後半生,差不多都要在監獄中度過了。

就這樣,我們的謝姐的風光已經不復存在,此事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⑦ 演員陳蓉的個人資料

蓉卓原名陳蓉,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2007年,蓉卓出演了個人熒幕處女作《青春之歌》,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隨後,出演家庭倫理劇《紅梅花開》,憑借該劇獲得了北京電視台年度影視盛典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2009年7月6日,主演由徐慶東執導的警匪劇《重案六組3》播出;10月14日,與尤勇、李幼斌等合作出演的年代情感劇《滄海》播出。

2010年1月11日,與丁志誠、劉威等合作出演的年代愛情劇《銅鑼巷》播出;5月24日,與邢佳棟、王茜等合作主演的歷史劇《烈火紅岩》播出。

2011年2月19日,與高雲翔、趙子惠等合作主演的抗戰劇《斷喉弩》播出;10月,出演由林建中、張建強執導的戰爭劇《鐵血使命》。

2017年,主演根據小春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穿越劇《不負如來不負卿》,在劇中飾演活潑開朗、勇敢無畏,多次參與時空穿梭技術的艾晴。

2019年12月28日,蓉卓自編自導並主演的青春成長電影《藍色百褶裙》在全國公映。

蓉卓的人物評價:

蓉卓在電視劇《滄海》中,憑借自己的努力和用心,極好的把握住了人物的內心,將一個時間跨度超過二十年的角色演繹的非常有層次。

蓉卓以其獨到的體悟從劇本中拉扯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打破了次元的壁壘。蓉卓在拍攝寫真時,一改玉女的清純和活潑,用性感的身材和露骨的服裝演繹出了少女所擁有的那份純真、性感和神秘。(網易、新浪網評)

⑧ 2010年的《法治在線》欄目的內容實錄及觀後感

《法治在線》觀後感 一、懲處犯罪分子,我們引以為戒 今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法治在線〉之〈斬斷毒禍〉,介紹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獲3.16特大販毒案的主要過程,看後頗有感觸! 國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緬甸毒梟與一四川毒販聯系頻繁,准備將一批海洛因運往成都,並且有意從境外聘請技術人員,在成都開設冰毒加工廠。從節目中的辦案人員得知,以往都是過境或就地銷售,而犯罪分子還准備開設毒品加工廠,可見案子的緊迫性。幕後操縱此事的四川毒販外號「張大哥」,具體情況不詳,可見案子難度之大。公安機關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對大毒梟「張大哥」的線索茫然之下,從破獲大毒梟的馬仔和一些女毒販入手,逐漸使線索清晰,最後順藤摸瓜式的抓獲大毒梟「張大哥」,搗毀了毒品團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廠的惡劣行徑最終不得逞。 一個案子的破獲,從長遠看來,就是對中國整個巨大的法治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直接地看,本案的破獲,不僅表現了我們公安幹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對觀眾是一種警示。它向公眾展示了公安機關對國家,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必然增強人民對警察的信心和信任,愛戴與擁護。該案子的破獲,通過過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場生動地直接地讓壞人望而卻步,使觀眾引以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不管誰觸犯了法律,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會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販毒運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會罪人!生命是寶貴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毒品,遵紀守法!莫象節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終落個絕望下場! 案子的告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販毒女子的丈夫已經因為毒品的違法行徑而蹲守監獄,而她卻不知悔改,一些民眾竟然如此愚昧混沌。這些例子令人內心沉重,使我們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教導公民遵紀守法實乃當務之急,而且時時刻刻不能放鬆。我們國家也許還存在更多象她這樣愚昧的人們,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自己要時刻想到要遵紀守法,明辨是非;而我們也許還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陽光的普照,對於有關部門,我們的普法工作任務艱巨,有關法律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啊! 二,三女孩落網,我們深思 在抓獲「張大哥」的過程中,引出了三個女孩子。最小19歲,最大22歲,都是阿壩藏族自治州財貿學校的畢業生,被一個老鄉介紹認識了犯罪團伙中的一個女子。該女子說是能給她們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給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雲南販運毒品,並且許諾一次就可以掙七、八千塊錢,是她們平時打工兩年的收入。就這樣,剛走出校門的稚嫩學生,一心想著七,八千塊錢,被別人蒙騙也不知情,蒙懞懂懂地在唐姓女子指使下吞下可能致死的毒品,擔當起人體藏毒的運毒工具,最終走上不歸路。 節目中的三個女孩子,全身帶著清純朝氣。與其他犯罪分子接頭時候,依然是面帶笑容,也許正歡聲笑語的。殊不知,災禍在等待著她們。被抓獲後,三位女孩面露土色,黯然得令人覺得可憐,盡失剛畢業學生應有的胸懷美好前途的昂揚氣概,盡管未曾找到工作。就連辦案者也為它們惋惜遺憾,同樣令電視機前的觀眾為之悲哀同情。 節目一開始,就是一位穿著囚服的年輕女孩的哭訴懺悔,哽咽不斷,哭鼻子抹眼淚的,說話幾近模糊。看得出已經成為罪人的她面對記者和鏡頭很真實,毫無掩飾。且不論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體是什麼罪名,單從節目開始時候的這位女孩子的哭訴就可知,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她們所犯的罪行已經無法挽回。觀眾的同情歸同情,惋惜遺憾也無濟於事,因為法律是不相信眼淚的! 不過,這三位女孩子的誤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常常成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們本身的問題出在哪? 是什麼原因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說其他沒有經過教育,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的販毒馬仔和運毒女子,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情有可源。可是,接受過教育,有著高知識高素質,起碼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踏入危害社會的領域,實在令人感嘆於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缺乏。 我想,不僅是因為蠅頭小利的誘惑,尋找工作的緊迫,也不僅是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敗導致三個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可以說,除了家庭,社會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導致三位女孩成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清楚,思想單純單一。恰恰使得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並能很好對其欺騙引誘。不是學生,而是學校為不法分子提供有機可乘的機會。這個案子的告破可以說是給我們的學校和教育一個狠狠的巴掌!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 我們的學校應該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程度和了解社會的機會。學生只是在學校苦讀詩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最終影響會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學校應該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教給學生自我獨立的明辨是非的標准,教會他們如何判斷是非黑白曲直。重點工作在於,應該加大法律知識的普及,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首要這樣的條件具備,學生才有可能不會象上述三位女孩一樣加入販毒運毒的團伙中。而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時能得以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家庭的長期的配合和改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付諸努力思考和努力實踐!

⑨ 急求12頻道法制節目觀後感

《法治在線》觀後感 一、懲處犯罪分子,我們引以為戒 今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法治在線〉之〈斬斷毒禍〉,介紹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獲3.16特大販毒案的主要過程,看後頗有感觸! 國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緬甸毒梟與一四川毒販聯系頻繁,准備將一批海洛因運往成都,並且有意從境外聘請技術人員,在成都開設冰毒加工廠。從節目中的辦案人員得知,以往都是過境或就地銷售,而犯罪分子還准備開設毒品加工廠,可見案子的緊迫性。幕後操縱此事的四川毒販外號「張大哥」,具體情況不詳,可見案子難度之大。公安機關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對大毒梟「張大哥」的線索茫然之下,從破獲大毒梟的馬仔和一些女毒販入手,逐漸使線索清晰,最後順藤摸瓜式的抓獲大毒梟「張大哥」,搗毀了毒品團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廠的惡劣行徑最終不得逞。 一個案子的破獲,從長遠看來,就是對中國整個巨大的法治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直接地看,本案的破獲,不僅表現了我們公安幹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對觀眾是一種警示。它向公眾展示了公安機關對國家,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必然增強人民對警察的信心和信任,愛戴與擁護。該案子的破獲,通過過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場生動地直接地讓壞人望而卻步,使觀眾引以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不管誰觸犯了法律,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會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販毒運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會罪人!生命是寶貴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毒品,遵紀守法!莫象節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終落個絕望下場! 案子的告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販毒女子的丈夫已經因為毒品的違法行徑而蹲守監獄,而她卻不知悔改,一些民眾竟然如此愚昧混沌。這些例子令人內心沉重,使我們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教導公民遵紀守法實乃當務之急,而且時時刻刻不能放鬆。我們國家也許還存在更多象她這樣愚昧的人們,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自己要時刻想到要遵紀守法,明辨是非;而我們也許還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陽光的普照,對於有關部門,我們的普法工作任務艱巨,有關法律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啊! 二,三女孩落網,我們深思 在抓獲「張大哥」的過程中,引出了三個女孩子。最小19歲,最大22歲,都是阿壩藏族自治州財貿學校的畢業生,被一個老鄉介紹認識了犯罪團伙中的一個女子。該女子說是能給她們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給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雲南販運毒品,並且許諾一次就可以掙七、八千塊錢,是她們平時打工兩年的收入。就這樣,剛走出校門的稚嫩學生,一心想著七,八千塊錢,被別人蒙騙也不知情,蒙懞懂懂地在唐姓女子指使下吞下可能致死的毒品,擔當起人體藏毒的運毒工具,最終走上不歸路。 節目中的三個女孩子,全身帶著清純朝氣。與其他犯罪分子接頭時候,依然是面帶笑容,也許正歡聲笑語的。殊不知,災禍在等待著她們。被抓獲後,三位女孩面露土色,黯然得令人覺得可憐,盡失剛畢業學生應有的胸懷美好前途的昂揚氣概,盡管未曾找到工作。就連辦案者也為它們惋惜遺憾,同樣令電視機前的觀眾為之悲哀同情。 節目一開始,就是一位穿著囚服的年輕女孩的哭訴懺悔,哽咽不斷,哭鼻子抹眼淚的,說話幾近模糊。看得出已經成為罪人的她面對記者和鏡頭很真實,毫無掩飾。且不論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體是什麼罪名,單從節目開始時候的這位女孩子的哭訴就可知,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她們所犯的罪行已經無法挽回。觀眾的同情歸同情,惋惜遺憾也無濟於事,因為法律是不相信眼淚的! 不過,這三位女孩子的誤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常常成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們本身的問題出在哪? 是什麼原因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說其他沒有經過教育,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的販毒馬仔和運毒女子,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情有可源。可是,接受過教育,有著高知識高素質,起碼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踏入危害社會的領域,實在令人感嘆於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缺乏。 我想,不僅是因為蠅頭小利的誘惑,尋找工作的緊迫,也不僅是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敗導致三個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可以說,除了家庭,社會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導致三位女孩成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清楚,思想單純單一。恰恰使得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並能很好對其欺騙引誘。

麻煩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勞動法公休新單位 發布:2025-05-10 18:12:53 瀏覽:709
2020會計考試初級經濟法基礎精講班 發布:2025-05-10 18:10:45 瀏覽:267
七月一號新法規 發布:2025-05-10 18:00:58 瀏覽:264
銀行轉賬和網銀轉賬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10 17:45:39 瀏覽:50
歷年司考刑法真題 發布:2025-05-10 17:45:00 瀏覽:486
2019勞動法懷孕產檢扣工資 發布:2025-05-10 17:44:58 瀏覽:303
蕪湖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10 17:40:57 瀏覽:854
學校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總結 發布:2025-05-10 17:35:31 瀏覽:104
銀行法律知識競賽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5-10 17:34:42 瀏覽:791
法官刪發言 發布:2025-05-10 17:19:19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