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道德滑坡

中國道德滑坡

發布時間: 2021-12-21 07:08:28

Ⅰ 當代中國道德滑坡的根源是什麼

我們平時總愛把一個人不愛拋頭露面、不愛高調做人、不攀擁權貴、不阿諛奉承、不想當官兒等等一系列個性稱之為:「不想進步」或者「不要求進步」。這就是長期以來的「官本位」思想給人打下的根深蒂固的印象——(上級)領導永遠是正確的,領導永遠是「偉光正」的,上級就是金口玉牙,上級放的屁都是香的。這就從根本上顛倒或者打亂了對錯、黑白、真假、善惡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道德標准,一切道德的標准都變成了追求「當官兒」、追求「權力」,那哪還會有真正的道德標准啊?所以,不滑坡還等什麼呢?

Ⅱ 中國當前的社會道德是「滑坡」還是「爬坡」

◇陳瑛 現在不少人認為我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滑坡,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認為,道德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坡」作為衡量的標准。道德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新的價值觀念產生,也會有一些舊的價值觀念衰落。 比如明清時期人們的思想就很活躍,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追求愛情,許多人認為那個時候道德滑坡。實際上應該說是封建道德在滑坡,而對於當時早期的啟蒙道德來說,則是在爬坡。「五四時期」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當時許多人又認為是道德的大滑坡。巴金小說《家》《春》《秋》里,老大覺新是完全服從爺爺的,覺慧是最激進的,那覺慧的道德算不算是滑坡呢?所以,我們談論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壞,一定要與社會發展的大勢結合起來,孤立的、絕對的、永恆不變的道德價值標準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道德包括了人類行為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的內容,有些因素從這方面看是強了,從那方面看又弱了。所以,在社會發展當中,人們的道德常常是在「爬坡」中伴有「滑坡」,「滑坡」中也會有局部的「爬坡」。 要真正了解我國的公民道德水平的狀況,不能脫離了中國社會大背景,這就是黨中央多次指出的四個「化」和四個「深刻」。所謂四個「化」,就是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所謂四個「深刻」,就是我們面對的是經濟體制深刻改革、社會關系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四個「化」和四個「深刻」,對社會道德的沖擊,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西方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尤其是青年人。比方說西方思想強調個性、自我,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有些人錯誤地認為發展個性就應該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強調自我就應當貶低集體,於是道德上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個性與共性、自我與個體,相互依存,應當是共同進步,不能只強調一方而貶斥另一方。 二是市場機制、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這一方面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經濟,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誘使某些人物慾膨脹,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三是城鎮化、工業化深刻改變了城鄉的二元化結構,使大量的農民入城。這樣,原來的血緣、親緣、地緣的聯系都開始淡化,人們的道德觀念,特別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改變。而進城的農民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億農民進入城市,兩億農民進入城鎮,總數有三億多人。這樣的社會變化亘古未有,因此一些人在一些方面失去規范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三個方面引起了社會道德狀況的很大改變。我們必須從這些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談論社會的道德水平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是滑坡了還是在爬坡,是進步了還是落後了。總之,看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不能離開整個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

Ⅲ 中國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 請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上進行分析

文化與道德和法制與人生的價值觀人類構建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原則,是與文化、道德、法制不可分開的互相關系。「文化、道德、法制」是三維一體和諧教育的三密相應的准繩,文化與道德是人格教育的根本,法制是約束人的行為遵守原則。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有禮議之邦稱著於世,禮議之邦;是講道德文明偉大之國,道德的禮議文明,世界之上每個國家都離不開它,是人類和諧社會的文明發展同步進行的焦點,如今社會發展是科學創造出物質財富,就在財富橫流的潮湧所追求得到滿足的跡象,就難免違背了道德。在當今社會的展,物質財富是迅速膨脹,由此可見,竟然產生許多拜金主義者盡受享其樂的極端,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偏斜了道德的軌道,為此使其有合理化道德的價值即是相對論就由此而生。「道德」二字,是人類生存和諧發展人人需要遵守的共同准則。這個准則是個多元化的道德,每個行業和每個人的道德標准都是不同的,這個多元化的道德焦點沒有共同認識,人類社會怎樣可能和諧生活在一起呢?對於當今人類社會的認識,整個世界都陷入道德的危機,西方的文明也不過如此,而且中國也不例外,所幸的是中國已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針政策。但是單靠以德治國是不夠的,道德的觀念,是人類的文明自覺遵守的原則,自覺遵守的原則是靠有高尚的文化來教導,要在法律庄嚴之下的監督,道德的立場才能站穩腳步。自覺文明,是遵守人文道德的禮議,是高尚的品德修養,自我有控制能力,用「佛學」話講,自製其心,自識其心,自凈其心。建立新的社會道德觀,一切為他人的利益而行,無有我相,心地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心對待社會一切事物,當今的人類社會,大公可以做到,無私就要困難多了,想一時做到無私那是不可能的,能徹底解快這個問題,都能秉公守法遵守道德,首先得有健全文化做指導,有健全的法制來約束,「私」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人情親屬朋友之間的關系。對這種自私自利人情朋友關系,國家要立相關的法規,來斬斷這種關系,立人情關系法,說情法,向情法,三維一體監督法,總而言之,還是國法大私情小,在法律面前都是無私的,無論官職有多高多大,在法律面前若有說情者向情的一律是為犯罪。古往今來,這種關系是一直存在,至今也沒能斬斷。這也暴露了社會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說明當今的人類社會上的法制還沒有達到健全完善。法律的位置還沒有找到合理化。三維一體制;是來確定法律的位置合理化,是各繼其位有序進行。對於文化與道德對社會有利益的價值,「黃中谷」先生言;道德文化是超越種族的人類天下大同的文化,道德文化是指引人類共同回歸的精神燈塔,中華道德文化的核心源流是道德精神,是一種利他主義和利群主義,這種道德精神並非是空洞的說教,其根本依據在於個人的生存狀態終究無法脫離集體利益的良好實現。這一點在中華文明的演進中得到充分的證明,作為個人受到自然生理條件的限制是必然滅亡的,但是作為個人民族和民族精神則可以在文化流傳中不朽,只有特別注重整體利益的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在融合,具有足夠的力量在人類史的游牧民族的黃金時代里把文化成果保存下來。並在強大的外敵面前最終能夠團結一致免於被分割的命運從百年屈辱中重新站起來。道德文化的興衰,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與世界文明的前景息息相關,道德文化是建立在多民族和多重文化基礎上的普世文化,古人的華夷之辨是基於文化,而非血流,只要接受中華道德文化,便屬中華,中國歷史上幾次種族大融合,更進一步沖淡了種族間的距離。今天的漢族,在血統上和兩千年前已有很大不同,西晉末年五湖亂中華,衣冠南渡,北宋末年金兵入寇,二帝北狩;每一次的大動盪,都伴隨著種族的融合,今天我們再也找不到匈奴了,鮮卑這些民族,因為他們已經和漢族融合為一體,而全國能通滿文的人寥寥無幾,蓋因滿漢之間的差別,幾乎完全消失,由於我們的祖先重道德文化,輕民族血統,幾千年來,朝代屢屢更迭,中華卻屹立不倒,即使偶爾有外敵問鼎,也被道德教化而歸服,成為中華的一部分,這就是道德文化在歷史上的作用。道德興則國家興,民族旺,道德衰則國家昏亂,六親不和,從春秋到盛唐,道德文化展示強大生命力。它以天下主義的精神對中國各民族潛移默化地大融合和大親和,對周邊國家和世界各種文化思潮兼容並收地大吸納和大影響。並且不失時機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漢代道教的興起,客觀上促進道德文化的傳播,從而為在唐代形成百國來朝。四海賓服的道德文化鼎盛局面奠定強大的基礎。宋遼金元時期,四百餘年間,道德文化進入一個遲緩的發展變革的新階段,這一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相當尖銳,民族矛盾尤為突出,宋代又是中國歷史上外患內憂的時期,農民起義高達113次之多。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卻沒有爆發過宗教性的社會騷亂,這其實是盛唐道德文化的生命力還沒有完全衰竭。它還在繼續釋放宏觀的無為的教化作用。盡力延續宋的執政地位,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統治者對道德文化徒用其表,隨著外族入侵,由漢唐所積累的道德文化資源喪失殆盡。這是道德文化從停滯走向衰落的階段,大體與整個封建社會的衰落是同步。上個世紀,道德沉淪,禮樂崩壞,中國華民族到了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出現了歷史上最為劇烈的震盪,一方面我們必須接受西方歐美優勢文化的進入和壓制,另一方面,我們還面對了一次日本在同一價值體系內對領導權的挑戰,在這種震盪中,道德文化的傳統優勢心態只剩下一層表皮,整個價值體系出現了混亂甚至一度崩潰的局面,於是上蒼開了眼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這時秉承道德文化精華的毛澤東將中國的革命實踐和西方先進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結合。使中國走向新生。中國終於免於帝國主義的瓜分,免於帝國主義代理人主導下的四分五裂,能夠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也是振興中華道德文化,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共同旗幟所激勵所燭照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前赴後繼努力的結果。從人類歷史的發展而言,文化競爭是一切競爭的根本,它體現為歷史的進步作用於諸多文化的此消彼融。當今世界,文人競爭是二元對抗和多元並存的格局,一方面世界上存在兩大主流文化群,即以道學為基礎的中國文化群,和以古希臘羅馬以及基督精神為基礎的歐美文化群。這兩大文化群在人類社會中傳播之廣,影響之大。是其它文化難以相比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又始終是多元的,豐富多彩的,這即包括文化林立的宏觀現象。也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流側派相互作用的微觀現象。 都要理智清醒地認識人類文化,自己的文化,是對中國新文化的第一個要求,中國道德文化之所以被稱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不是自封的,從深層次而言,中國美國兩大國家長期持續的角逐事實上是世界兩大主流文化相互溝通。相互碰撞的要求和結果,沒有此類形式的角逐,文化就必然走向孤立的一元,人類社會賴以進步的內在生機就會室息。因而,全面弘揚道德文化,以智慧的道德精神參與這一角逐。是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歷史責任感。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強迫性的把中國當作一個對手,除了看到其眾多販人口和經濟潛力外,文化生存的危機感和以此來的競爭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據韋伯等20世紀西方社會學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西方近代化不是單一的經濟過程,主要有四大支柱,一是近代市場經濟作為經濟支柱。二是近代科技產生革命作為物質技術支柱。三是與商品經濟相聯系的羅馬法體系與議會民主作為政治支柱。四是宗教改革而換發的新教倫理作為精神支柱。前兩大支柱是相互相成的,歐美文化群開始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它們的國家整個框架以「政治,宗教、科學」三架馬車的形式,穩定而平行地拉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政治管理國家事物,宗教凈化人們心靈。科技促進經濟騰飛。所以歐美文化群體現出了相當的穩定性和現實性。尤其是美國,必須承認的是,作為人類文化的局部繼承者和改造者,美國至今的表現都可以無愧於世界之王的稱號。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為什麼垂不朽。並且還有進一步繁榮之勢的原因。中國目前倡導的三大文明,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與西方三架馬車有類似的地方,但由於在我們的精神文明中長期的道德靈魂的丟失,幾乎把心靈拯救的靈丹妙葯給廢棄了。目前;世界局勢又處在融合,大碰撞時期,這樣的震盪,反而成為中國道德文化再次爆發的導火索,一切的跡象表明,道德文化正處在爆發的前夜,這頭雄獅不僅僅是醒來,還要脫胎換骨,我們既不能滿足於現有的、不完整的模式化,沒有靈魂甚至僅剩下空洞說教的教條文化,也不能機械地從歐美中得其所然。應該重新審視道德文化的歷史價值,文化力量,道德感召,人文關懷和普遍意義的科學價值。歷史學家湯因比增言,中國道德文化比西方文化更能領導世界,我認為,這不是大師一時興起的溢美之詞,道德文化是天下主義,是超越種族的,如果人類要實現天下大同,道德評論經責無旁貸,歷史上各大帝國,無非是各領風騷數百年,不能幹千秋萬代,而強大的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才是王道的根基,雖然中國暫時告別天下主義,屈就西方舶來的民族主義,終有一天,我們會回到天下主義的傳統,道德文化不戰而曲人之兵,道傳世界,德化人間。一個天下主義的中國,將和盛唐一樣,四夷賓服,遠人來歸,天下即中華,中華即天下。這樣的中華能像在歷史打破中國境內的種族區別一樣,打破世界上的種族區別,那才是一個具有特色的中國。在新的文明構成的《二十一世紀》文明圖譜中,中華道德文明一定是主角之一。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只要讓世界知道,中華的復興優勢不可擋。中國共產黨正率領全國人民實行新的兩個轉變,一方面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另一方面從道德滑坡,文明衰落的狀態向現代中華文明轉變。通過實行這兩個轉變,特別是最後一個轉變,中華民族必將在本世紀出現現代文明的盛世,迎來國家的偉大復興。根據對歐美發達國家的認識,歐美發起的因素是宗教改革而換發的新教倫理作為精神支柱。歐美文化群開始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它們的國家整個框架以「政治,宗教、科學」三架馬車的形式,所謂這三架馬車也就是形成《三維一體》制,政治管理國家事物,宗教凈化人們心靈。科技促進經濟騰飛。中國想迎來國家的偉大復興。必須吸取國外的經驗,歐美是以宗教文化來凈化人的心靈,西方的宗教和東方中國的宗教相比,跟東方中國的宗教相差是太遠了,筒直就沒法比,中國的「儒釋道」文化要高於西方的宗教要多得多,中國要實施宗教文化改革創新,用文化來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智慧,同時可促進科學發展,帶動經濟騰飛。不久的將來就超過西方,西方歐美就得象我們學習。可以說;文化是象徵著國家興衰主導因素。中國有現成的文化寶庫不去挖掘,實在是太可惜了,這也說明在認識上還存在著差距,沒有得到更有明確的認同。馬克思主義

Ⅳ 當今社會道德是「滑坡」還是「爬坡」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十年動亂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Ⅳ 是誰不承認中國人道德大滑坡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Ⅵ 中國的道德滑坡了嗎

道德滑坡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某個國家和某個特定歷史時期,而是始終貫穿版於人類歷史和社會生活中的一權種普遍現象。

當社會輿論導向和具體獎懲不分明,獎懲實施力度不足,不能超過自私功利或者無作為所帶來的利益的時候,人群就會發生群體道德滑坡現象。

Ⅶ 中國人為什麼道德滑坡

主席的觀念不該
用了30年的批評指責教育
現在還在用
導致中國人自卑 不自信 表裡不一

Ⅷ 中國社會道德真沒滑坡嗎

中國的社會道德是滑坡的。
比如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的「碰瓷」現象,以及亂丟垃圾、臟話連天、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別人感受、不遵守社會公德、唯利是圖(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產品泛濫)、部分政府人員濫用權利侵害他人利益、中國人在國外不講究衛生、不尊重外國文化和當地風俗等缺乏教養的行為等等,都反映了國民素質在下降。
歸根結底,根源是教育出了問題(指學校、家庭、社會)。政府下指標,逼得學校下指標給老師。家長看到小孩考試成績達不到高分,就責怪、打罵。家長選學校,都是看這個學校每年的高分多不多,如果高分的學生多,就認為學校的質量高。政府和教育局把各個學校的考試成績互相比,稍弱的學校領導就要挨批或者免職,而且這種情況是愈演愈烈。
一味追求狀元、追求高分,已經變成政府、教育部門、學校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也是家長看待學校優劣的衡量標准,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老師只好只管教書,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來育人!
據學者調查:中國學生花在課堂學習和家庭作業上的時間,是美國學生的2倍!美國的中學生的假期是社會實踐和做義工,中國的中學生的假期是補課、做作業(不學習的學生玩電腦游戲)。中國學生已經變成了規模龐大的考試機器!
大量學生的道德修養岌岌可危,雷鋒精神喪失殆盡、誠信缺失!
現在的教育法和青少年保護法,是不完善的,已經把老師變成了弱勢群體,把學生變成了強勢群體,學生成了「土皇帝」。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但也必須有尊重教師、遵守法規和遵守學校合理規章的義務。
中國社會道德的滑坡,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

Ⅸ 公民(中國)道德滑坡的根源是什麼

私有制。
私有制是罪惡的根源。
私有制導致社會不公,
社會不公導致不安全,
不安全導致道德滑坡。

Ⅹ 中國國民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大張旗鼓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熱點內容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範本 發布:2025-05-10 18:24:01 瀏覽:849
法律法規辨識 發布:2025-05-10 18:19:28 瀏覽:602
律師非訴收費 發布:2025-05-10 18:18:02 瀏覽:79
商法題出現在卷幾 發布:2025-05-10 18:14:38 瀏覽:732
勞動法公休新單位 發布:2025-05-10 18:12:53 瀏覽:709
2020會計考試初級經濟法基礎精講班 發布:2025-05-10 18:10:45 瀏覽:267
七月一號新法規 發布:2025-05-10 18:00:58 瀏覽:264
銀行轉賬和網銀轉賬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10 17:45:39 瀏覽:50
歷年司考刑法真題 發布:2025-05-10 17:45:00 瀏覽:486
2019勞動法懷孕產檢扣工資 發布:2025-05-10 17:44:58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