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學教案

民法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1-12-21 08:11:13

⑴ 福建警察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6月,學院設有偵查系、治安系、刑事科學技術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警察戰術系、計算機與信息安全管理系、刑罰執行系、基礎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警察體育教學訓練部等11個教學機構。
學校開設有治安學、偵查學、刑事科學技術、經濟犯罪偵查、警務指揮與戰術監獄學等6個公安司法類本科專業;法學、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個普通類本科專業 。 教學成果 截至2015年6月,學院已建成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精品課程4門,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部級精品課程26門。2005年-2013年9月,學院教學成果《創建警察指揮與戰術專業教育實戰新體系》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實施質量工程戰略,構建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獲福建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院治安學教學團隊和偵查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警察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和網路安全與電子證據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治安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兩步式教育」框架下的偵查人才培養實驗區、「法庭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省級人才模式培養創新實驗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件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概論》教案分別被評為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多媒體課件」一等獎和「精彩教案」三等獎。
學院為公安部舉辦了多期「全國公安民警戰術師資培訓班」、「全國公安局長戰術指揮班」、「全國警務實戰指揮員培訓班」、「香港警務實戰訓練課程班」等;先後為福建省培訓在職民警七萬多人次;為全國28個省份,100多個各級各類在職民警培訓班實施警察戰術教學訓練,受訓民警達5萬餘人次。學院先後被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確定為「中國東南部打擊苯丙胺類毒品制販活動(G75)項目培訓中心」,被公安部確定為「全國警務實戰訓練福建基地」,被確定為福建省公安民警心理行為訓練基地和福建省國內安全保衛訓練基地,被確定為福建省司法鑒定人繼續教育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刑事科學技術
國家級精品課程:《散打格鬥》(林蔭生教授)、《刑事技術》(林艷平副教授)、《刑事偵查學》(李雙其教授)、《警察查緝戰術》 (王勇教授)
省級特色專業:偵查學、治安學
福建省級精品課程:《國家賠償法》(本科)(石均正教授)、《犯罪心理學》(黃國強副教授)、《治安管理學基礎理論》(高暉副教授)、《民法學》(何煒煒副教授)、《行政管理學》(連成葉教授)、《警務英語》(丁智慧副教授)、《治安案件查處》(熊一新教授)、《治安秩序管理》(張旭紅副教授)、《警察體育基礎》(黃玉珍副教授)、《辦公自動化設備與應用》(李民強副教授)、《公安應用寫作》(林國清副教授)、《道路交通管理》(歐麗雲副教授)、《商法學》(胡寶珍副教授)、《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王翔副教授)、《犯罪學》(張昌榮副教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謝天長副教授)、《預審學》(曹文安教授)、《國家賠償法》(石均正教授)。
公安部精品課程
《警察戰術心理戰》(胡建偉副教授)、《金融犯罪案件偵查》(董秀紅副教授)、《刑事案件偵查》(劉瑞榕副教授)、《緝捕術》(倪強副教授) 。 師生成績 截至2013年9月,學院共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評國家級40項,省級106項;學院散打隊多年來在國際、國內各級比賽中獲得100多枚金牌,學校教師、學生曾多次代表公安部前衛體協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2005年,學院被教育部批准為「普通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運動隊」院校。 實踐就業 截至2013年9月,學院擁有普通影像實驗室、普通物理實驗室、普通化學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等5個基礎實驗室;數字化偵查、氣質聯用實驗室、痕跡檢驗、文件檢驗、法醫病理實驗室、警察自動化指揮等專業實驗室等27個專業實驗室,實彈訓練射擊館、心理行為訓練場等8個實訓場所。建有覆蓋全省9個地市的專業實習基地23個。從畢業生跟蹤調查統計分析,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學院畢業生專業扎實、學習能力強、上手快、適應能力強,對畢業生評價稱職率達95%以上,其中優秀率達60% 。

⑵ 教師對自己的教案有沒有所有權 (這個是偶無意之前看到的一個官司,想問哈專業的人來說哈哈```)

國首例教案官司案外申訴和上訴仍在進行

歷時三年多的全國首例教案官司,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變更訴訟請求勝訴後,原告高麗婭並不打算就此停下維權的腳步。1月23日,高麗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仍在就一審、二審和再審的官司進行申訴,為的是弄清教案所有權的歸屬。據悉,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也已經上訴。

教案歸誰所有折射法律空白

高麗婭原是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的語文教師,從1990年開始,她每學期按規定將編寫的教案交給學校。到2002年上學期,高麗婭共交給學校48本教案。

2002年4月,高麗婭因撰寫教學論文,向學校索要自己的教案,但學校最終只還給她4本,其餘44本已被銷毀或當廢品處理掉了。高麗婭認為教案是教師的智力成果,含有教師的知識產權,而校領導給予的答復是:一個區區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

「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正是這句話使高麗婭為自己、也為全國小學教師,走上了漫長的訴訟之路。2002年5月30日,高麗婭以學校漠視教師的勞動成果,侵犯了她對教案的所有權為由,將四公里小學告到南岸區法院,要求判令學校返還她44本語文教案,並賠償損失。

2002年8月5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一審以原告與被告之間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他們之間履行職務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不屬於法院受案范圍為由,裁定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起訴。高麗婭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2002年10月28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理。法院認為,高麗婭在本案中起訴要求返還教案,系一種物權請求,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屬平等主體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屬民法調整范圍。因此,原審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有誤,應予以撤銷。

2003年10月28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對此案重審後,判決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訴訟請求。該案主審法官楊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重申,要判斷被告不退還或不能退還44本教案本的行為是否構成對原告的侵權,關鍵在於該44本教案本是否應屬原告所有。而本案訟爭的教案本是由被告購買後發放給原告的,其發放的目的是為了讓原告將其教案再現於空白的教案本上,並無轉移教案本所有權的意思表示。所以,法院認定其在性質上系學校財物,應屬被告所有。同時法院認為「教案不屬『作品』范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教案應屬工作成果,學校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故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於法無據」。

高麗婭再次提起上訴。2004年3月2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的請求再度被駁回。

檢察機關提起抗訴教案官司再起波瀾

2004年5月,對終審判決仍然不服的高麗婭,向檢察機關遞交了民事申訴書。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在召集了二十多位知識產權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專家多次論證研討後,2004年11月25日,以下列理由提出抗訴:

第一,根據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所寫教案包含其個人的經驗及智慧,完全符合我國著作權法關於作品的定義,屬於普通職務作品,應該由她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其學校僅有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的權利。而一審判決認定教案不屬於作品,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二審判決又承認教案是職務作品,但未能明確屬於何種職務作品,誰擁有教案的著作權。這樣,原審對教案應否享有著作權的認定含混不清,從而杜絕了高麗婭就教案著作權歸屬問題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

第二,空白教案本與附載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有著質的不同,前者為一個低價物,後者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這個新物的創造者就是高麗婭。她對於載有自己所寫教案內容的教案本享有所有權。而一審、二審判決否定其有對附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權顯系錯誤。

第三,教師高麗婭請求返還的是附著了教案內容的教案本,而不是學校所發的空白教案本,原審判決混淆了特定物與種類物的關系,缺乏法律依據。

第四,原審判決作出原告不擁有教案著作權的認定,屬於超越職權的程序違法行為。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再審,並於2005年5月23日判決:維持本院二審民事判決。

改變訴訟請求獲教案著作權

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不屈的高麗婭該何去何從?2005年9月7日,高麗婭接受了檢察院改變訴訟請求的建議,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坐在記者面前的高麗婭坦言,其實,她還是渴望法律能認可教師對教案的所有權。之所以改變訴訟請求,是因為她實在渴望贏得官司。她說,全國有一千四百多萬教師,她的勝利就意味著教師的智力成果得到法律的保護。在高麗婭拿到勝訴判決書的那天晚上,來自全國各地祝賀?�だ�牡緇埃�即蟣�恕?

2005年12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校侵犯了教師高麗婭的著作權,判令四公里小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0元。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的48冊教案本,是高麗婭獨立創作完成,具有獨創性,符合作品的定義。又由於高麗婭是因工作需要完成了這些作品的撰寫,所以它們應當屬於職務作品。但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高麗婭的這些職務作品只能歸校方享有,同時雙方也沒有事先約定,所以它們又只能算是一般職務作品。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一般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應由作者享有。教案究竟該姓「公」還是姓「私」,法律暫時從著作權的角度給了全國的老師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民法添附理論解決權屬問題
對此案的爭論並沒有因法院的宣判而停止,讓高麗婭耿耿於懷的教案所有權歸屬也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記者為此采訪了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家、中國民法學會副會長趙萬一。

趙萬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該案一波三折的關鍵問題所在———作為教案存在有兩種權利:一是針對物質形態的教案本所產生的權利即財產權;另外則是以教案本這種紙質形態為載體的具體教案內容的權利即著作權。原一、二審和再審法院均認定教案本系學校購買後發給(而不是送給)老師作備課所用,並未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故判定教案屬於學校。法院之所以作此判定,其原因在於原告起訴的訴訟請求針對的是財產權,因而法院作出這樣的判決並沒有實質性的錯誤。

「但是,」趙萬一隨即強調,「實際上,教案本本身的價值非常小,而附著在其上的教案內容才是雙方爭執的焦點。教案內容作為教師對所教內容的理解,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的精神活動,無論該教案是否發表,均構成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

趙萬一說,由個人創造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主要有兩種形態:作者個人的作品和職務作品。職務作品是基於職務行為並主要利用單位所提供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這里的職務行為應理解為作品創作本身就屬於創作人職務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條件是指利用單位的實驗設備、器材等。在本案中,作為教師其主要職責是向學生授課,作為規范授課的依據是教師應當預先准備教案,但教師的教案既要涵蓋所講課內容的一般要求,同時也包含了教師個人對講課內容的理解和解釋,即具有相當的個體化特徵。職務作品大多數基於法定原因,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基於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本案中既沒有法定的屬於職務作品的情形,單位與教師之間也沒有就教案的歸屬作出約定,故應當推定為屬於個人作品。其教案的著作權當然應由該教師享有。

關於該案仍在爭執的教案(實際上是教案本)所有權歸屬問題,趙萬一認為,要明確教案所有權是否轉移,就要明確學校發放教案本行為的性質是贈與還是借用,如果是贈與,所有權當然就轉移給了教師,如果只是一種借用性質,那麼教案本的所有權就沒有轉移。

「那您個人認為這該是贈與還是借用呢?」問道。

「按照教育界長期以來的共識和習慣,我認為應是贈與。」趙萬一回答說,「即便是一種不轉移所有權的借用行為,也可以考慮適用民法上的添附理論,即教案財產權相對於教案著作權而言,在價值上明顯不對稱。教案本雖由學校提供,但教師在教案本上創造的作品其價值已遠遠大於教案本本身。在此種情況下根據添附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對原物所有人(學校)進行財產補償的方式獲得教案的所有權。但民法中的添附作為所有權的一種取得方式,能否將其擴及到物權與知識產權領域,屬於理論上尚有爭議的問題。但我還是主張可以適用這一理論。」

⑶ 2013安徽政法幹警考試

您好!2013年安徽政法幹警考試教材建議選擇人民日報出版社李永新版《行測》、《申論》
專科層次:《文化綜合》
本科層次:《民法學》
法碩層次:《專業綜合I》、《專業綜合II》
如果您覺得自己復習效果不是很好,可以報班。

⑷ 輔助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

不能把輔助法律行為理解成從法律行為.具體分析如下:
1 輔助法律行為是根據法律行為有無獨立的實質性內容來劃分的,對應的是獨立法律行為.
輔助法律行為是指並不具有獨立的實質內容,而僅僅是輔助其他法律行為生效的行為。而受其輔助的獨立法律行為在沒有輔助法律行為之前不生效。例如,法定代理人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意思表示所作的同意表示,就具有這種輔助性質。
2 從法律行為是以法律行為的相互關系為標准劃分的,對應的是主法律行為.
從法律行為,是指從屬於其他法律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例如,當事人之間訂立一項借貸合同,為保證債的履行,又訂立一項抵押合同,其中,借貸合同為主法律行為,抵押合同為從法律行為。

⑸ 准備2015年退伍,全日制大專學歷,然後部隊自考本科學歷,回家後想考16年的政法幹警公考!

可以報考本科班,但你不能超過27周歲。政法幹警公共科目考試內容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考試。報考專科的考生需參加文化綜合(歷史、地理、政治)的考試;本科層次考民法學;報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需參加專業綜合(刑法學、民法學)、專業綜合(法理學、中國憲法學、中國法制史)的考試。

⑹ 中小學法治教育知識讀本教案《公民有哪些權利》

《兵役法》的有關服兵役權利與義務、平時徵集、國徽、國歌,活潑好動,勤於探索。法制教育內容的遴

選,結合兩課的法律基礎課程;《刑法》的基本原則,由此構

成大學法制面的教育。然而、侵犯他人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

物,理解能力較低,心靈純潔;《行政處罰法》的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首都,民族平等,總體上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專業法律教育的15門核心課程,樹立合理的法律價值觀,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

具體地說,公正的基本觀念,可以注重基本的道德觀念,思想逐步成熟,也面臨著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法

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實用性、系統性、知識性為重心;《義務教育法》的有關少年兒童接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著作權法》的著作權人及其權利、著作權歸屬、權利限制。法制教育內容重在培養良好

的道德情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違反消防管理等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可以作為大學法制點的教育。這些支柱學科是,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鑒於法學的技術性、專業性等特徵。具體可以考慮:《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

行為、經營者的義務;《勞動法》的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婚姻法》的結婚、家

庭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的消費者的權利、淺顯易懂的知識結構、社會保護。

2、中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精力充沛、行政處罰的適用、與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范。具體

內容可以考慮,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道路交通

管理條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行人和乘車人等;《環境保護法》的防止環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常見具體犯罪 的成立條件等、高等院校和高級中

學學生的軍事訓練、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等。

3、大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牢固的規則意識;《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因而在已有小學:《憲法》的國旗1、小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小學生處於知識文化學習、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

《國防教育法》的學校國防教育、有關民事權利等、中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掌握法學的支柱學科的基本理

念與技術,而集中投入的教學資源又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定的限度、思想觀念形成的初期

⑺ 蔣超的人物經歷

蔣超教授先後擔任了《馬列經典著作選讀》、《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育法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1992年被評為「優秀實習帶隊教師」。1993年獲校「優秀教案獎」、校「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7年、1999年、2000年、2004年被評為年度「先進個人」。蔣超教授所任班主任的91級被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教委評為首屆「四川省學校先進班集體」。蔣超教授1999年和2001年被評為「1998-1999年三育人先進個人」,「2000-2001年三育人先進個人」, 2003年4月榮獲「四川省思想品德課優秀教案三等獎」,2003年7月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9月被中共甘孜州委和甘孜州人民政府聯合授予「甘孜州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7月被學校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
蔣超教授從在《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89年第1期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至今,已在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1989年獲「四川師范學院建國四十周年十月學術活動周徵文」一等獎,1999年和2001年兩度獲康定師專學報「優秀論文」二等獎,2003年獲「優秀論文」一等獎。蔣超教授在《康定師專學報》上發表的《論受教育權受侵害的可訴性——兼評最高法院[2002]25號司法解釋》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論著2004年被評為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專著)三等獎,2005年被四川省高教學會評為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主要著作有:《經濟法學》(副主編)、《民法與民事訴訟法教程》(參編),《教育法基礎理論》(個人專著,37萬字)、《教育法基本問題研究》(個人專著,30萬字)、《學校教育法通論》(個人專著,50萬字),著述150萬字以上。1997年承擔了省級重點科研課題《中國教育法的理論與實踐》,任課題組組長;1998年承擔了校級重點課程《法律基礎》的課程建設研究,任課題組組長。1999年11月受甘孜州人大委託擔任《甘孜州民族教育條例》立法研究課題組組長;2003年承擔了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四川民族教育立法研究》,任課題組組長。與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王允武教授等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級課題一項。主持省級教改項目「教師教育專業開設《教育法學》的探索與實踐」,主持校級精品課程一項。

⑻ 你有司法考試民法的語音教案或其他資料嗎

我有萬國05年6月強化班的全程講課錄音MP3,主講:李建偉
還有,如果你學過民法,聽錄音並且看看萬國講座系列書即可。如果你沒學過,建議找本教材詳細閱讀、理解。沒有捷徑可走。聯系方法:QQ16467920
本人今年高分通過司考。

⑼ 教師對自己的教案有沒有所有權

國首例教案官司案外申訴和上訴仍在進行

歷時三年多的全國首例教案官司,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變更訴訟請求勝訴後,原告高麗婭並不打算就此停下維權的腳步。1月23日,高麗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仍在就一審、二審和再審的官司進行申訴,為的是弄清教案所有權的歸屬。據悉,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也已經上訴。

教案歸誰所有折射法律空白

高麗婭原是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的語文教師,從1990年開始,她每學期按規定將編寫的教案交給學校。到2002年上學期,高麗婭共交給學校48本教案。

2002年4月,高麗婭因撰寫教學論文,向學校索要自己的教案,但學校最終只還給她4本,其餘44本已被銷毀或當廢品處理掉了。高麗婭認為教案是教師的智力成果,含有教師的知識產權,而校領導給予的答復是:一個區區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

「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正是這句話使高麗婭為自己、也為全國小學教師,走上了漫長的訴訟之路。2002年5月30日,高麗婭以學校漠視教師的勞動成果,侵犯了她對教案的所有權為由,將四公里小學告到南岸區法院,要求判令學校返還她44本語文教案,並賠償損失。

2002年8月5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一審以原告與被告之間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他們之間履行職務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不屬於法院受案范圍為由,裁定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起訴。高麗婭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2002年10月28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理。法院認為,高麗婭在本案中起訴要求返還教案,系一種物權請求,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屬平等主體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屬民法調整范圍。因此,原審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有誤,應予以撤銷。

2003年10月28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對此案重審後,判決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訴訟請求。該案主審法官楊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重申,要判斷被告不退還或不能退還44本教案本的行為是否構成對原告的侵權,關鍵在於該44本教案本是否應屬原告所有。而本案訟爭的教案本是由被告購買後發放給原告的,其發放的目的是為了讓原告將其教案再現於空白的教案本上,並無轉移教案本所有權的意思表示。所以,法院認定其在性質上系學校財物,應屬被告所有。同時法院認為「教案不屬『作品』范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教案應屬工作成果,學校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故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於法無據」。

高麗婭再次提起上訴。2004年3月2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的請求再度被駁回。

檢察機關提起抗訴教案官司再起波瀾

2004年5月,對終審判決仍然不服的高麗婭,向檢察機關遞交了民事申訴書。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在召集了二十多位知識產權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專家多次論證研討後,2004年11月25日,以下列理由提出抗訴:

第一,根據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所寫教案包含其個人的經驗及智慧,完全符合我國著作權法關於作品的定義,屬於普通職務作品,應該由她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其學校僅有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的權利。而一審判決認定教案不屬於作品,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二審判決又承認教案是職務作品,但未能明確屬於何種職務作品,誰擁有教案的著作權。這樣,原審對教案應否享有著作權的認定含混不清,從而杜絕了高麗婭就教案著作權歸屬問題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

第二,空白教案本與附載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有著質的不同,前者為一個低價物,後者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這個新物的創造者就是高麗婭。她對於載有自己所寫教案內容的教案本享有所有權。而一審、二審判決否定其有對附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權顯系錯誤。

第三,教師高麗婭請求返還的是附著了教案內容的教案本,而不是學校所發的空白教案本,原審判決混淆了特定物與種類物的關系,缺乏法律依據。

第四,原審判決作出原告不擁有教案著作權的認定,屬於超越職權的程序違法行為。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再審,並於2005年5月23日判決:維持本院二審民事判決。

改變訴訟請求獲教案著作權

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不屈的高麗婭該何去何從?2005年9月7日,高麗婭接受了檢察院改變訴訟請求的建議,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坐在記者面前的高麗婭坦言,其實,她還是渴望法律能認可教師對教案的所有權。之所以改變訴訟請求,是因為她實在渴望贏得官司。她說,全國有一千四百多萬教師,她的勝利就意味著教師的智力成果得到法律的保護。在高麗婭拿到勝訴判決書的那天晚上,來自全國各地祝賀?だ牡緇埃即蟣恕?

2005年12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校侵犯了教師高麗婭的著作權,判令四公里小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0元。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的48冊教案本,是高麗婭獨立創作完成,具有獨創性,符合作品的定義。又由於高麗婭是因工作需要完成了這些作品的撰寫,所以它們應當屬於職務作品。但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高麗婭的這些職務作品只能歸校方享有,同時雙方也沒有事先約定,所以它們又只能算是一般職務作品。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一般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應由作者享有。教案究竟該姓「公」還是姓「私」,法律暫時從著作權的角度給了全國的老師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民法添附理論解決權屬問題

對此案的爭論並沒有因法院的宣判而停止,讓高麗婭耿耿於懷的教案所有權歸屬也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記者為此采訪了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家、中國民法學會副會長趙萬一。

趙萬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該案一波三折的關鍵問題所在———作為教案存在有兩種權利:一是針對物質形態的教案本所產生的權利即財產權;另外則是以教案本這種紙質形態為載體的具體教案內容的權利即著作權。原一、二審和再審法院均認定教案本系學校購買後發給(而不是送給)老師作備課所用,並未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故判定教案屬於學校。法院之所以作此判定,其原因在於原告起訴的訴訟請求針對的是財產權,因而法院作出這樣的判決並沒有實質性的錯誤。

「但是,」趙萬一隨即強調,「實際上,教案本本身的價值非常小,而附著在其上的教案內容才是雙方爭執的焦點。教案內容作為教師對所教內容的理解,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的精神活動,無論該教案是否發表,均構成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

趙萬一說,由個人創造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主要有兩種形態:作者個人的作品和職務作品。職務作品是基於職務行為並主要利用單位所提供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這里的職務行為應理解為作品創作本身就屬於創作人職務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條件是指利用單位的實驗設備、器材等。在本案中,作為教師其主要職責是向學生授課,作為規范授課的依據是教師應當預先准備教案,但教師的教案既要涵蓋所講課內容的一般要求,同時也包含了教師個人對講課內容的理解和解釋,即具有相當的個體化特徵。職務作品大多數基於法定原因,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基於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本案中既沒有法定的屬於職務作品的情形,單位與教師之間也沒有就教案的歸屬作出約定,故應當推定為屬於個人作品。其教案的著作權當然應由該教師享有。

關於該案仍在爭執的教案(實際上是教案本)所有權歸屬問題,趙萬一認為,要明確教案所有權是否轉移,就要明確學校發放教案本行為的性質是贈與還是借用,如果是贈與,所有權當然就轉移給了教師,如果只是一種借用性質,那麼教案本的所有權就沒有轉移。

「那您個人認為這該是贈與還是借用呢?」問道。

「按照教育界長期以來的共識和習慣,我認為應是贈與。」趙萬一回答說,「即便是一種不轉移所有權的借用行為,也可以考慮適用民法上的添附理論,即教案財產權相對於教案著作權而言,在價值上明顯不對稱。教案本雖由學校提供,但教師在教案本上創造的作品其價值已遠遠大於教案本本身。在此種情況下根據添附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對原物所有人(學校)進行財產補償的方式獲得教案的所有權。但民法中的添附作為所有權的一種取得方式,能否將其擴及到物權與知識產權領域,屬於理論上尚有爭議的問題。但我還是主張可以適用這一理論。」

⑽ 這種情況可以判定罪免處嗎此權利在檢察院還是法院啊

賭博是犯法的 但是只是治安處罰 除非拿賭博當職業 或者開設賭場就是刑事犯罪了
你這種情況應該是變相的搶劫 你所說的就是脅從犯 犯罪結果輕微 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搶劫罪法定最低刑是五年 如果減輕或者免除就不是很重了 還有可能判緩刑
罪名肯定是法院定 檢察機關只是根據法律規定起訴

熱點內容
法律法規辨識 發布:2025-05-10 18:19:28 瀏覽:602
律師非訴收費 發布:2025-05-10 18:18:02 瀏覽:79
商法題出現在卷幾 發布:2025-05-10 18:14:38 瀏覽:732
勞動法公休新單位 發布:2025-05-10 18:12:53 瀏覽:709
2020會計考試初級經濟法基礎精講班 發布:2025-05-10 18:10:45 瀏覽:267
七月一號新法規 發布:2025-05-10 18:00:58 瀏覽:264
銀行轉賬和網銀轉賬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10 17:45:39 瀏覽:50
歷年司考刑法真題 發布:2025-05-10 17:45:00 瀏覽:486
2019勞動法懷孕產檢扣工資 發布:2025-05-10 17:44:58 瀏覽:303
蕪湖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10 17:40:57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