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大學生不道德現象

大學生不道德現象

發布時間: 2021-12-23 06:25:33

⑴ 大學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

大學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主要有不講場合接吻、學院內垃圾亂丟、綠化帶晾曬被褥等不文明現象。

例如:

1、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濰坊職業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發現,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內垃圾亂丟,綠化帶晾曬被褥的現象依然存在;濰坊職業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內校園環境大有改善。

2、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校內的空地上散落著垃圾袋、衛生紙、煙頭等垃圾;宿舍樓樓後的地面上,布滿了一塊塊又黑又粘的印記,上面還粘連著一些鹹菜條、剩菜葉,周圍蒼蠅亂飛。

(1)大學生不道德現象擴展閱讀:

在大學里,不斷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學文化素質,當代大學生們才能以嶄新的形象和過硬的水平,找准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生坐標,也才能在改革和發展各項事業中更加自如地揮灑壯麗青春。

如果對這些不健康思想、不文明言行聽之任之,姑息遷就,就是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不負責任,就會走向良好願望的反面。大學校園是走向社會前的最後一站,如果大學生以不文明的方式告別校園,這意味他們不可能將文明的意識帶到工作中,帶到社會上。

⑵ 大學生校園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其社會公德

南大濱海的楊秀萍老師,快來寫出正確答案賺點分吧~

⑶ 大學生不道德行為定義

解釋指違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准則的行為,此種行為通常會受到輿論的譴責。廣義上所說的不道德行為是指直接或間接損害公眾利益(包括公眾設施財務等)的,其後果對民眾造成極大危害或影響的所有作為或不作為行為。不論是否利己或有無主觀故意,只要是涉及到損害公眾利益的所有作為或不作為行為都應當視為不道德行為

⑷ 大學生中是否存在不道德的行為以及如何消除

我個人認為,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明確什麼是道德。有了道德標准,才能說那些回行為是不道德的。今年來,答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人對自己的標准降低了,當自己的標准低於多數人的標准時,其行為往往說成是不道德的;反之,當自己的標准稍高於多數人的標准時,其行為往往說成是高尚的。時下,有許多,本是做好了本職工作,卻被人說成是高尚的。未能做好大眾所認為的本職工作,就認為是不道德的。
舉個簡單例子: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要麼不去上課,或是課堂睡覺,或是大聲喧鬧。都可認為是不道德的,但其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
老師把課講得不生動,是一個方面,但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教育體制原因,多數課程安排不合理。與實際生產聯系不緊密,學生普遍認為學這樣的課程沒什麼用,故產生了那「逃課」、「課堂睡覺」等「不道德行為」是不可避免了。

⑸ 我們大學生都有哪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

比如偷車,偷手機等偷盜行為。還有在深夜裡大聲吵鬧,還宣稱這就是大學生活……無視他人健康在公共場所吸煙。其實大學里酗酒也挺嚴重的,醉了以後就大發酒瘋,對自己和旁人影響很大。

⑹ 列舉校園十大不道德現象!!急用

1、在圖書館接聽電話、損壞圖書、圖書久借不還

2、在食堂里就餐不排隊隨意插隊

3、在校園里出口成臟、爆粗口

4、在食堂就餐後不清理桌面、吃完後餐具丟在桌上沒放在指定位置

5、在教室里用書包、課本、水杯佔座位、在樓上丟東西

6、在校園里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校園里大聲吵鬧、喧嘩

7、在水槽里倒剩飯、茶葉等堵塞排水孔

8、帶食物進教室吃並且味道刺鼻、將垃圾就在教室及實驗室、穿拖鞋進教室

9、損壞校園里的公共設施、踐踏花草樹木

10、在宿舍不注意個人衛生、熄燈後弄出較大的聲響打擾正在休息的同學

⑺ 大學校園有哪些不道德的行為

高校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 看看哪些行為「榜上有名」。

圖書館佔位子居榜首。很多大學生在采訪中表示,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在圖書館內用書本佔位子。重慶理工大學的楊同學告訴記者,本來學校的自習室是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使用的,但很多學生卻把自己的書放在座位上,甚至將書本打開放在桌子中間。「我認為這樣很自私,有些同學在上課,也把自習室的座位占著,完全是資源浪費。」在采訪中,近三分之二的學生都給高校用書佔位是不文明行為投了一票。學生們表示,特別是要考研、考公務員的學生,不僅把書本放在自習室里,甚至還有些人將熱水袋、小枕頭都搬進了自習室。

大聲打電話也不文明。「我特別不喜歡在公共場所聽見有人大聲打電話。」重慶工商大學的張倩告訴記者,特別是在自習室里,有些學生沒將手機切換成震動,還在教室里邊走邊打,完全不顧及其他自習的學生。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王同學表示,他認為的校園不文明行為就在晚上熄燈或午休時,室友或其他同學大聲地在過道上講電話。他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文明。同時,在寢室中當有人睡覺時,出去的室友關門聲很用力,也很討厭。記者在采訪的70位同學中,有46位同學對在校園中的公共場所大聲講話很反感。

除了用書佔位子、公共場所大聲打電話外,上廁所不沖、在樓內抽煙、插隊、亂扔垃圾、不顧他人等待長時間洗澡等,都榜上有名。高校這些「榜上有名」的不文明行為,是如今大學校園校風不正的縮影,更是當代大學生自私的體現。

校風日下令人堪憂,為了凈化校園環境,規范校風建設,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整改和修正:(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促進校風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幫助人們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精神文化修養;有利於提高抵禦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在日常校園建設中,應該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譬如,可以加強對校訓內涵的宣傳力度;加強對校園發展歷史的宣傳力度等等。(2)規范學校規章制度,積極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校風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規章制度在前的原則,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為校風建設保駕護航。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協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由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

眾所周知,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我國的家長可能是世界上最溺愛子女的家長。當下一些父母過於溺愛獨生子女,造成子女自我意識澎脹,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極點。由於平時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一旦過上集體生活,很難與人相處,發生摩擦是常有的事,在校園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文明現象在所難免。因此,家長不應該溺愛孩子,而大學生應該盡量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完善自我,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⑻ 大學生不道德現象

韓國日報

⑼ 校園中不道德現象調研報告800字

關於大學生不道德現象的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全校各年級部分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實踐時間: 調查主題: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時代。當代大學生應該修身立德,全面成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各種非道德現象,例如:曠課、損毀公物、打架斗毆、考試作弊、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正不壓邪等不時向高校襲來,這充分暴露出當前教育中嚴重的現實問題。 因此,通過分析、研究大學生非道德行為規范,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採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對預防大學生非道德現象的蔓延,糾正道德觀念上的不良傾向,加強人才品質的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調查內容: 在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個非道德現象指標,該指標主要包括了大學生有違於道德規范和正常價值觀、人生觀的異常行為。我們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異常行為、品行異常行為、學習異常行為、審美異常行為和體育異常行為,以及自我修養異常行為等六個方面對大學生非道德行為進行調查。
實踐過程: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00份。
調查結果: 其中,有72.5%的大學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經常」讓座位給老,弱,病,殘人士; 在大學里,「課桌文化」,「牆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學生對亂圖亂畫的現象表示否定等。 從一定程度上看,我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現狀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目光遠大、樂於助人,廉潔自愛。他們對思想道德建設有清楚的認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知榮辱、講道理的大學生。 但仍有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卻偏離了主流的發展方向,與主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要表現在: 第一,學習缺乏熱情,上課經常遲到早退,敷衍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出現隨便逃課現象。
第二,社會公德意識較差。在公共場所中行為舉止不得體,直接破壞了大學生的形象。 第三,勤儉節約意識淡化。 實踐總結: 一、道德意識個體化趨勢和道德判斷的多元化傾向; 二、新舊道德矛盾沖突帶來的困惑,主要體現在物質生活和做人處事方面; 三、生活和學習上的非道德傾向日益嚴重。 實踐對策(當代大學生非道德現象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 一、加強學風建設,建立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 二、加強校園道德建設,改善學生周圍道德氛圍 三、加大理想觀念教育力度,健全學生價值觀念 個人觀點: 近年來,大學普遍實行擴招,導致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的同時,大學教育的問題也開始凸現,根據資料顯示,有81.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數量上升的同時,大學生的總體道德素質並沒有隨之上升。那造成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有的大學生認為思想觀念不同,大學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還有的則認為大學擴招,林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了。關於這個主要原因,我是比較認同第一種觀點的,也就是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而大學雖盲目擴招,但飛進林子里的不一定以劣鳥居多啊! 在如今這個充滿激烈競爭、弱肉強食的社會里,部分大學生已經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性,一旦出現了有利於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辦妥事情,從而獲取相關利益。他們只顧著自己的感受與享樂,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自然也就變了。大學生是促使國家未來能夠繁榮發展的生力軍,面對著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現狀,我們應該採取措施去改善,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從而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以人為本,推崇「仁愛」原則。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做到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貴的。 第二,懷有感恩的心。感謝每一個曾經施恩於自己的人,學會知恩圖報。有了這顆善心的支撐,才能回報社會和他人,從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們的道德品質。當代大學生是不能缺少「感恩意識」的,否則,往往會使他們存在著人格缺陷,而馬加爵殘害殺死四名同學就是例證。
第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識。通過自身不斷地反省、批判與激勵,使榮辱觀逐漸轉化為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也是不容忽視的。法律素質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當前大學生法制現狀的需要。 在這次調查中,有很多的被調查者例如被問到「你買了某種商品但你後來發現被騙了,你會怎麼做?」「假設不幸遭劫或被盜,你會報案嗎?」等關乎自身切實利益的問題時,他們都會積極地運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但是當被問到「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偷正往路人口袋裡偷東西,你會怎麼做」等不與自己利益形成直接沖突的問題時,雖然有42.5%的被調查者會立刻告訴被偷者,但是卻有22.5%的人會選擇「明哲保身,視而不見」,選擇後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這就表明了當某些大學生遇到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那種維護別人權益的主動性不會太高,因此,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面對著這些問題,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們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四周發生的一切現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進自身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法制教育,積極宣傳法律知識。 三、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把已學的法律知識用於實踐中。 當代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期的大學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要抵制那些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就要求大學生能夠自覺地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做一個德才兼備、知法守法的稱職大學生。

⑽ 大學生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好吃懶做,貪慕虛榮,加上社會的壓力

熱點內容
勞動法如何規定員工離職補償 發布:2025-05-09 10:42:04 瀏覽:961
法學會怎麼樣 發布:2025-05-09 10:41:21 瀏覽:620
白糖案刑法 發布:2025-05-09 10:38:38 瀏覽:918
臍針療法學校 發布:2025-05-09 10:38:37 瀏覽:709
高校司法類 發布:2025-05-09 10:20:38 瀏覽:704
交通法規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09 10:20:37 瀏覽:316
國際經濟法上的匯票案例 發布:2025-05-09 10:13:07 瀏覽:919
新婚姻法讓已婚女人很糾結 發布:2025-05-09 10:10:13 瀏覽:106
國際金融法學 發布:2025-05-09 10:03:26 瀏覽:91
勞動合同法解除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9 09:54:34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