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案刑法
① 故意傷害未遂怎麼認定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造成被害人輕傷以上傷情的,就會構成故意傷害罪,可以追究刑事責任。而有些故意傷害可能是未遂的,那麼故意傷害未遂如何認定?我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故意傷害未遂怎麼認定
實施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因實施人願意以外的原因,造成傷害後果未發生的,可認定故意傷害未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成立犯罪未遂需要具備的條件
根據本條第一款,成立犯罪未遂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犯罪分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所謂著手,是指犯罪分子開始實行《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具體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故意殺人的開始舉刀、掏槍,投毒的開始放置毒物,盜竊的開始伸手竊取等,這些行為開始的一瞬間就是著手。
(2)犯罪沒有得逞。
所謂犯罪未得逞,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即沒有完成犯罪。如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是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如果沒有把人殺死,他就沒有完成這一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構成故意殺人的未遂。
(3)犯罪未得逞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即犯罪未得逞並不是犯罪分子自願的,而是由於不可克服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一是客觀原因,如遭到被害人強有力的反抗,遭到其他人的制止或自然力的阻礙,如縱火犯點燃房屋剛離去,恰逢天降大雨將火澆滅;二是犯罪人自身的原因,如能力不濟,或作案時突然發病的;三是犯罪人主觀上認識錯誤,如誤把牛馬當人殺,或投毒時誤把白糖當砒霜。
第二款是關於未遂犯刑事責任的規定。犯罪未遂所造成的實際危害一般較之犯罪既遂要輕,因此,本條規定: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通過上述分析知道,依據《刑法》的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以已經實施故意傷害行為,但因實施人意志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傷害後果沒有發生的,可認定未遂。
② 刑法的犯罪構成是三階層好還是四要素好
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構成,這些條件就是所謂的要件。過去刑法理論和法律條文都是持四要件說,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主體即行為的實施者,就是誰乾的,分一般主體,特殊主體等。客體即行為侵犯的對象,例如強奸罪的客體只能是女性。主觀方面指行為主體主觀上的動機。客觀方面是指具體的行為和造成的結果,有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某種行為就構成,如持有毒品)和結果犯(產生了一定的後果才構成,例如交通肇事)之分。其中主觀方面即犯罪的動機,是區分主觀惡性大小以及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據。例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過失殺人,意外事件,都可以造成致人死亡的結果,但罪名和處罰是大不相同的。很顯然,主體、客體;主觀、客觀的四要件說是符合辯證法的,或者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物。
因為三要件理論還比較新,所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謂三要件,大約是「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也有說是「犯罪主體、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二者結合起來,就是主體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結果的有責性。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四要件和三要件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很大,四要件理論認為構成犯罪的行為,按三要件理論則可能認為無罪。如果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三要件中沒有主觀方面,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白糖殺人案:某人(主體)錯把白糖當成毒葯下在(客觀方面)別人(客體)飲水中企圖謀殺(主觀方面),結果沒有得逞(客觀方面)。按照四要件論,這是故意殺人未遂。而根據三要件說,則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犯罪的結果。
四要件是一切行為的構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項卻是犯罪行為,或是行為的違法性。既然是行為,那麼必然就包括有主體、客體、主觀、客觀四個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項,必然要繞回到四要件上來,這不是很滑稽的事嗎?
③ 非吸罪量刑標準是怎麼樣的
《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客體是國家的金融信貸秩序。
(二)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出具憑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
(三)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也可以構成本罪。
(四)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只能是直接故意。但行為人不能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3)白糖案刑法擴展閱讀
案例:「麥點商城」以非吸罪立案!廣東一區域代理發展300多家加盟商被逮捕
經檢察機關批准,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公安局對「麥點商城」新豐縣區域代理蔣某雙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執行逮捕。
2016年初,蔣某雙來到惠州市某縣協助老鄉(該縣的區域代理)為「麥點商城」吸收、發展加盟商家及會員。2016年底,蔣某雙來到新豐縣「另立門戶」,在新豐吸收、發展了300多家加盟商家,並與「麥點商城」的總公司克珞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成為「麥點商城」的新豐縣區域代理。
據蔣某雙供述,在他的推廣下,新豐縣區域的加盟商家會員向克珞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麥點商城」平台充值金額達230多萬元,他本人從中得到返點提成20多萬元。
6月8日,新豐公安局對蔣某雙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進行立案偵查。經緝查布控,於8月29日在深圳市將蔣某雙抓獲。在此,公安機關提醒:要做公司的區域代理,必須弄清該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合法,否則將可能會和蔣某雙一樣,不經意中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 馬工程刑法是四要件還是三階層
四要件。
四要件理論認為構成犯罪的行為,按三要件理論則可能認為無罪。如果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三要件中沒有主觀方面,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白糖殺人案:某人(主體)錯把白糖當成毒葯下在(客觀方面)別人(客體)飲水中企圖謀殺(主觀方面),結果沒有得逞(客觀方面)。按照四要件論,這是故意殺人未遂。而根據三要件說,則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犯罪的結果。
四要件是一切行為的構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項卻是犯罪行為,或是行為的違法性。既然是行為,那麼必然就包括有主體、客體、主觀、客觀四個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項,必然要繞回到四要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