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黨的領導立法工作

黨的領導立法工作

發布時間: 2021-12-23 17:41:26

❶ 如何理解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

黨領導立法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領導立法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立法是否要堅持黨的領導,黨怎樣領導立法,通過什麼方式領導立法,都必須在制度和機制上落實。

1、黨的領導可以把握立法的政治方向

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不是以法律的形式而是以黨的主張的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決議中,再把這些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變為法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的主張、政策和這些法律本質上是一致的。



(1)黨的領導立法工作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的實質就是幫助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因此,黨的領導不是靠行政權力來實現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來實現的。

黨的領導只能依靠自己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依靠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和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領導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黨所處的客觀環境及其所面臨的直接任務的不同。

實現黨的領導作用的具體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黨的領導的含義曾經作出不同的表述。

❷ 為什麼堅持黨的領導,怎樣加強黨的領導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黨的執政能力的科學內涵需要深刻領會黨的執政能力定義所蘊含的五個關系:
一是執政能力與領導水平的關系。在我國現行的制度條件下,黨的領導是執政的政治前提,執政是黨的領導地位在國家政治活動中的必然體現。但是我們黨在執政過程中並不是以黨組織的名義號令社會成員,而是以國家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通過制定和執行全社會的共同規則——憲法與法律,來從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活動。
二是執政能力與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的關系。黨要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三是執政能力與領導制度、領導方式的關系。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但要著眼於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還要重視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領導體制和領導方式。這包括理順黨政關系,實現黨政關系規范化;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等等。
四是執政能力與黨制定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的關系。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善於把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善於用理論創新的成果指導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創新。
五是執政能力與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黨自身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關系。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呼喚我們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堅強保證。而通過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不斷提高我們黨運用和發展科學理論的能力,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的能力,調整各種利益關系、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能力,以及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一句話,就是提高有效治黨治國治軍的本領。
2.為什麼說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
首先,從黨執政以後的全部活動來看,黨的最根本的實踐活動都是圍繞著執政展開的,都是圍繞著提高執政水平、鞏固執政地位來進行的。無論是改革發展穩定也好,治黨治國治軍也好,內政外交國防也好,都要求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同時又檢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其次,從黨執政以後的自身建設來看,執政能力建設既是黨的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黨的各方面建設起牽頭管總作用的。執政使我們黨的歷史方位、中心任務、黨群關系、領導方式以及思想意識功能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來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也因此,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應當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上來。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這就是我們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所領導的偉大事業和自身建設偉大工程中要始終加以解決的最根本的問題。
第三,世界上一些執政黨喪失政權的沉痛教訓告誡我們,執政能力建設是決定執政黨生死存亡的一項根本建設。上個世紀末,蘇聯、東歐國家的共產黨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紛紛喪失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一是執政能力不強,沒有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執政理念的與時俱進,沒有根據執政條件的變化不斷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沒有取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執政成果。再一個是不能正確行使權力,執政黨黨內的腐敗因素不斷滋生和蔓延,導致黨嚴重脫離群眾,以至於人心向背發生根本變化,最後被群眾所拋棄。我們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就是要跳出「歷史興亡周期率」,就是要避免人亡政息,就是要讓無數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既永不變色又充滿活力,就是既要讓衛星上天又要讓紅旗高揚。

依法執政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堅持依法執政、提高依法執政水平,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正因為我們的憲法和法律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遵守憲法和法律與堅持黨的領導、服從人民利益是完全統一的。鄧小平同志曾明確要求:「……黨委領導的作用第一條就是應該保證法律生效、有效。沒有立法以前,只能按政策辦事,法立了以後,就要堅決按法律辦事。」
1982年黨的十二大將「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原則寫入黨章。這些要求都充分表明,任何削弱憲法和法律權威、損害憲法和法律尊嚴的行為是堅決不能容許的。
(3)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黨的依法執政能力,不僅表現在黨自身遵守憲法和法律上,還表現在黨所領導的國家機關的工作上。黨堅持依法執政,就是要使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各項工作都納入法治軌道,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4)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隊伍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近年來,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等問題,日益為人們所關注。能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特別是依法執政能力的一個嚴峻考驗。《決定》對此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理順黨與司法機關的關系;二是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司法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加強司法隊伍建設,保證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

為什麼必須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執政能力是我們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執政能力建設既是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黨的各方面建設起牽頭管總作用的。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點,黨的各方面建設的成效,最終都要體現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另一方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又必須貫穿於黨的各方面建設之中。要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一是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這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體現到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各個環節中去。特別是要從嚴抓好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
二是必須緊密聯系治國理政的實踐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在現階段,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加強黨的建設,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要善於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切實解決黨的執政能力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是必須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按照《決定》的要求,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要加強和改進黨的組織建設,關鍵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支善於治國理政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同時,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發展黨內民主,維護中央權威,增強黨的團結和活力。

❸ 為什麼說黨的領導為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

黨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 黨 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 共 產 黨 的領導地位。堅持 黨 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 黨 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 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 黨 的領導,黨 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 黨 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 黨 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 黨 依據 黨 內法規管 黨 治 黨。必須堅持 黨 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 黨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 黨 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 黨 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 黨 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 黨 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 黨 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 中 央 權威、維護全 黨 全國團結統一。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法治有中國特色。中國特色一個基本的東西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所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黨的領導是明確載入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的,我們要堅持依憲治國,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黨是憲法和法律制定修訂的領導力量,我們要實現科學立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黨是各級政府機關的領導力量,我們要實現嚴格執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對執法工作的領導;黨是各級司法機關的領導者,我們要實現公正司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我們要實現全民守法,最根本的就是要求黨員幹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等等。因此,黨的領導既決定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性質,又決定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❹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要著重把握和遵循哪些原則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要著重把握和遵循以下重要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賦予黨治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黨章作為黨內根本大法、管黨治黨的總章程,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它以執政黨的綱領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充分實現人民權利、充分保障人民權益,是法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新形勢下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
3.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要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相適應。根據內外環境、條件和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立改廢釋。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吸收人類法治文明成果,借鑒國外立法有益經驗,但絕不照抄照搬。
4.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要努力把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更好地結合起來,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5.堅持憲法的核心地位,通過完備的法律推動憲法實施。要在法治的實施、監督、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中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的觀念。

❺ 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關系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

❻ 為什麼我國在立法工作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不要忘記是執政黨,既然是執政,就要在各個部門,當然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僅供參考

❼ 在推進依法治國中,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只有加強立法,才能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治國的意義: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國道路,才能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❽ 運用所學知識,談談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是相互依託的關系。
是必然形成的關系。
是緊密相連的關系。

熱點內容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
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9 03:56:45 瀏覽:887
刑事訴訟法從輕 發布:2025-05-09 03:55:56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