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穀神不死

道德經穀神不死

發布時間: 2021-12-23 18:47:35

Ⅰ 老子《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何意

【谷】的本義就是空谷的泉水綿綿不斷地注入河流。
【穀神】就是【谷】的【精神】,兼具【虛】【動】兩個特性。
具有【虛懷能容】的特性,就能達到【常無】,【常無】就能觀照形而上體性之妙——【常無,欲以觀其妙】;
具有【動流不息】的特性,就能達到【常有】,【常有】就能觀照形而下物相之徼——【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兩種特性,就是《道德經》第五章所說的【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正因為【常無,欲以觀其妙】與【常有,欲以觀其徼】——被稱為【玄】——的原動力【穀神】本來不死,所以就理所當然地被稱為【玄】的母親——【玄牝】。

Ⅱ 誰知道道德經裡面「穀神不死,是謂玄牝」一句中的穀神作何解釋啊請教

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
正因為「道」空虛無為,才能容納萬物,所以才說它生養了萬物。萬物都從這里產生,所以才說它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它無形無狀,周而復始,用之不盡,使萬物賴以生存。

大意:
道孕育了天地萬物,就像女性孕育生命一樣,它虛空、變化、永不封閉。正因如此,道永恆存在,作用無窮

Ⅲ 什麼是玄牝」道德經」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
[ xuán pìn ]
基本釋義
[ xuán pìn ]
1.道家指孳生萬物的本源,比喻道。
2.《老子》:「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河上公註:「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後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玄牝,道教及修真術語。出《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具體所指其說非一,有天與地、鼻與口、上與下、父精與母血和腎、元神、黃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竅等諸說。又有認為即玄關一竅,《悟真直指》:「穀神之動靜,即玄牝之門也。這個門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號之曰玄關一竅,又號之曰眾妙之門。」參見「玄關一竅」條。玄牝,慾望也。慾望生則思想存。
中文名
玄牝
出處
《老子·六章》
作者
老子
讀音
xuán pìn
釋義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1]。
玄:幽遠微妙之意。牝:指鳥獸的雌性。泛指陰性的事物 。
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說道化生萬物而不見其所以生。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陰。玄妙陰陽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延伸
玄牝之門:指道生萬物,萬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謂天地萬物生成變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天地萬物都是由它而產生,它是宇宙萬物的母體。作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遠存在。也就是說,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則及構成萬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這可謂是穀神不死。
老子把『道』稱作『天下母』,某種意義上,老子是提倡陰柔為主導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貴柔守雌,他從「弱者道之用」 出發,強調「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以「柔弱勝剛強」。他所崇尚的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就是以柔弱順自然為主要特徵的。在《道德經》[1]中,「負陰而抱陽」、「牝常以靜勝牡」、「知其雄,守其雌」等這樣貴柔崇陰的例子是很多的。這在當時戰亂時期陽勝而殺伐的時代具有全局的平衡思想。老子用起以柔克剛的思想緩和當時戰亂的陽剛殺伐的環境。

Ⅳ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後是什麼字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穀神」我認為是字面意思。根本不是「欲」字的通假。

《道德經》第十五章中說「曠兮其若谷」。與山谷有關,試看山谷:兩山之間夾著一條大溝,中間空盪盪的,非常空曠,好像什麼都沒有。

這個東西應該聯系「空」來看,其實兩者說的是一個道理:「真空生妙有」

為什麼叫「穀神」呢?因為它生生不息,很空曠,但是能發起很多作用來,好像是有神的作用。
「牝」是女性生殖器(與谷有相似處。也說明老子那個時代非常尊重女性生殖器,而今天很多人聽起來似乎感覺很不雅),眾人的生命都是由其中產生,老子用「玄牝」是借用女性生殖器的功能、借用「谷',加上升華,來說明「道」生生不息的偉大功能,這個偉大功能可以生出天地萬物,所以叫「天地之根」。

但是這種生生不息的作用表現形式不是突然的,而是緩慢柔和的,並且連綿不絕,永遠不間斷。而這種作用似乎又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叫「綿綿若存」

最後四個字「用之不勤」,我認為有兩種解釋,都可以。也可以當做有雙重含義(不會出差錯):
····第一:「勤」字通「盡」,意思是指「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永遠不會窮盡。(其實「道」的作用本來也是永無窮盡的)
····第二:「勤」字就是「勤」字本身,是指我們把握應用「道」時,不要過度,要適當,要緩和,這樣才能與「道」綿綿不絕而又柔緩的特性保持同步,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道」的作用。這樣才是「善為道者」~ ~

Ⅳ 道德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何解

「穀神」我認為是字面意思。根本不是「欲」字的通假。 《道德經》第十五章中說「曠兮其若谷」。與山谷有關,試看山谷:兩山之間夾著一條大溝,中間空盪盪的,非常空曠,好像什麼都沒有。 這個東西應該聯系「空」來看,其實兩者說的是一個道理:「真空生妙有」 為什麼叫「穀神」呢?因為它生生不息,很空曠,但是能發起很多作用來,好像是有神的作用。 「牝」是女性生殖器(與谷有相似處。也說明老子那個時代非常尊重女性生殖器,而今天很多人聽起來似乎感覺很不雅),眾人的生命都是由其中產生,老子用「玄牝」是借用女性生殖器的功能、借用「谷',加上升華,來說明「道」生生不息的偉大功能,這個偉大功能可以生出天地萬物,所以叫「天地之根」。 但是這種生生不息的作用表現形式不是突然的,而是緩慢柔和的,並且連綿不絕,永遠不間斷。而這種作用似乎又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叫「綿綿若存」 最後四個字「用之不勤」,我認為有兩種解釋,都可以。也可以當做有雙重含義(不會出差錯): ····第一:「勤」字通「盡」,意思是指「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永遠不會窮盡。(其實「道」的作用本來也是永無窮盡的) ····第二:「勤」字就是「勤」字本身,是指我們把握應用「道」時,不要過度,要適當,要緩和,這樣才能與「道」綿綿不絕而又柔緩的特性保持同步,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道」的作用。這樣才是「善為道者」~ ~ ---------------------------------------------------------------------- 以上都是誠心話,希望多參究一下!~ ~ ~

Ⅵ 有沒有得道高人談談老子的 穀神不死的真正含義

怎樣理解「穀神」二字?有些注釋者認為,「穀神」就是「食神」或「生養之神」(司馬志:《老子全書》),著名國學大師高亨亦有類似看法。老子在第二十章曾有「貴食母」的提法,而「道」確有生養萬物之功能,加之「谷」可作五穀之「谷」(食物),這些表面上相近的事實則極易使人形成「食神」或「生養之神」的聯想或印象。歷史上還有一些訓詁方家如陸德明、畢沅、俞樾等,通過「浴」、「谷」、「榖」、「欲」等字的考據,不遺餘力地向「生養」方向「訓」去,好像不指向這個方向就不能把握老子的原意一樣。
筆者認為,若把本章放到《老子》一書的整體框架中加以邏輯地把握,「穀神」二字迎刃而解。老子談「道體」,第四章用了「沖」(或盅)字,第五章用了「橐籥」二字,第六章用了「谷」字,其意皆在言「道體虛空」,三章意義相承前後貫通,「指器而實非指器,指物而實非指物」(蕭天石語)。因此,這里的「谷」,就是山谷(表示虛空,第十五章的「曠兮其若谷」一語可以為證)。老子講「道用」,第四章用了「或不盈」,第五章用了「虛而不屈」,第六章用了「神不死」,前後同樣是一脈相承順理成章。「真空」方能「妙有」。聯繫到第六十章(「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神」(作用)的用法,穀神之「神」應理解為谷(空、虛即道)之作用,「穀神不死」意指虛空(道)的作用永不衰竭、不可窮盡。
陳鼓應先生認為,「穀神不死」的「神」形容的是「不測的變化。『不死』,喻變化的不停竭」(《今譯》,P98),該句的譯文為「虛空的變化是永不停竭的」(同上,P99)。筆者認為,老子這里的「神」應理解為「作用」或「功能」,與前兩章聯系起來看,「不死」顯然是指「作用不竭」或「功能不滅」而非「變化不竭」。至於「測與不測」、「變與不變」也無法與「作用」、「功能」 直接掛起鉤來,不能說「變」的才有功能才起作用,「不變」的就沒有功能或發揮不了作用。事實上,根據老子的意見,在很多情況下道的作用恰恰體現在「不變」上,進一步的變化反而背「道」而弛。如第九章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持使其發展到盈滿反而達不到目的),第十五章的「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第三十、五十五章中的「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等,都說明了這一點。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是本章中的一句最能引起注釋者聯想(想像)因而最易在理解上產生歧義的一句話,但得其真意者尚不多見。有的注釋者一見到「牝」字,就認定為雌性生殖器(遍查字典、詞典及相關文獻,「牝」皆指與「牡」相對的雌性鳥或獸而並非指生殖器),把「門」理解為雌性生殖器出口;還有些注釋者把「玄牝」理解成「黑色的女陰」,「門」為生殖的門戶,「谷」之形,狀似女陰,故「谷」、「牝」同理。更有甚者,不僅視「谷」為女陰,還認為谷中必有水,多水則(道)生殖旺盛。
何謂「玄牝」?玄即玄妙,牝即母性、雌性,意為生殖、生養。道作為生殖的母體不同於一般的母體,而是玄妙的母體。道之生殖是無中生有,謂之一玄;為天下萬物皆為道所生,其超常的生殖能力謂之二玄;道一直是在「似或存」(第四章)、「若存」(第六章)的狀態下實現生殖並能做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謂之三玄。有此「三玄」(抑或「多玄」),故曰「玄牝」。
關於「玄牝之門」中的「門」字,應與第一章中的「眾妙之門」中的「門」字對應起來理解,兩個門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指生殖器,也不是指門徑、出口(陳鼓應先生把兩處之「門」皆理解為門徑。見《今譯》,P77,P99),而是指根源、策源地,事實上所指就是道。王弼的註解堪稱得其真意:「門,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與極同體,故謂之天地之根也」老子《道德經》注,王弼著,樓愈烈校注,P17)。「所由也」即根本也!「眾妙」的根源是什麼?是道。「玄牝」的根源是什麼?是道。孰為「天地根」?還是道(使「玄牝」成之為「玄牝」的道)。一個東西不是以其本身而是以其門徑成為另一個東西的根源,無論從語言上還是從邏輯上都很難講得通。筆者之所以在對第一章的解讀中把「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翻譯成「玄妙背後的玄妙即道之玄妙,是一切玄妙的根源」正是基於這種理解。
基於以上分析,本章譯文如下:
道的功能永不衰竭,稱為玄妙的母體。玄妙母體的根源(道),是天地產生的本根。道存卻難覓蹤跡,道用則無窮無盡。精銳五角場

Ⅶ 老子的《道德經》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如何理解

「穀神」並不是指稻穀之神,谷是指山谷,山谷是空盪盪的,所以用山谷來形容大道的虛無。空盪盪的山谷可以生養萬物,恰好可以用來形容大道能生萬物。神是指孕育萬物的能力和不拘於形式的過程。谷和神合起來就是「穀神」,所以它是一個詞,又不是一個詞。可以理解為大道虛空生養萬物,其精髓就是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玄牝」一詞中,玄是指旋轉變化,牝是指雌性的生殖器官,牝本來寫作匕,象形字,像女性生殖器官的形狀。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加之人們的思維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對於女性能生兒育女,無法給以科學的解釋,他們看問題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對女性的生殖器官充滿了崇拜甚至畏懼,他們看到女子的肚子一天天隆起,十個月後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多麼神奇!

他們不知道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才是孕育生命的開始,誇大了女性生殖器的作用,以為其里必然蘊涵著無數奧妙和玄機,所以才能從無生出有來。

大道萬物就如同人類的孕育過程,它充滿了神奇又不為人所目睹,正因為我們無法親眼看到,才更突兀出它的神秘和深奧。大道的孕育和女性孕育不同點在於,大道生育萬物的功能的無限的,它會永遠存在下去,因而說「玄牝不死」,它怎麼可能死呢?這是大道的本質特徵使其永不停息地生化萬物。

「玄牝之門」就是指大道生殖器官的門道,它存在嗎?在哪裡?如果大道存在牝門,那大道也就是實體了,能夠摸得著看得見了,可實際上大道看不見也摸不著,沒有形象;如果大道沒有牝門,那麼這樣形容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大道的牝門存在於「無」的狀態之中。無的狀態無處不在,充盈於整個宇宙中。無中生有,有又變無。無的蘊意是不見蹤影又無法尋覓,從整體到分散,再由分散聚為整體,包含一切變化。它永遠都不會枯竭、停息,無所謂開始,無所謂結束。

(7)道德經穀神不死擴展閱讀

原文: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1:

「道」這個生養天地萬物的神奇物,是永恆存在而不會消混的,這就叫做形而上的微妙的母體,微妙深奧的母體的門戶,就叫做天地的根源。它冥冥地存在著,對宇宙萬物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譯文2: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Ⅷ 請問「穀神不死」的含義

:山谷,意謂空虛。穀神:指由道質和道性所構成的大道,也可謂大自然。因道的狀態類似虛無,所以稱其為谷,因其蘊藏妙用並因應無窮,所以稱之為穀神。穀神不死:因其從不失滅,所以說是穀神不死。

Ⅸ 《道德經》中「穀神不死」的下一句是什麼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Ⅹ 怎麼理解《道德經》穀神不死

穀神:谷字帛書本及王弼本皆作浴,應為傳寫之誤,通行本作谷為是,但有後學以五穀之谷作解,實在是不足取的,谷字為山谷之谷,若作五穀之谷,本應寫作榖,當不至傳寫誤成浴字。谷猶言道博大精深、虛懷若谷的狀態,神猶言道神奇變化、無窮無盡的功能。不死:猶言永恆長存也。穀神不死的意思就是:虛懷若谷、變化無窮的大道是永恆長存。

熱點內容
2016李建偉民法音頻 發布:2025-05-09 04:49:12 瀏覽:428
日本商業道德 發布:2025-05-09 04:49:06 瀏覽:735
刑法犯罪案例 發布:2025-05-09 04:48:26 瀏覽:522
條例和准則最嚴執紀 發布:2025-05-09 04:43:50 瀏覽:663
郯城法院法官名單 發布:2025-05-09 04:28:27 瀏覽:740
濟寧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9 04:25:51 瀏覽:292
天津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5-09 04:24:32 瀏覽:984
民法典感想 發布:2025-05-09 04:05:07 瀏覽:286
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9 03:56:45 瀏覽:887
刑事訴訟法從輕 發布:2025-05-09 03:55:56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