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兒童法治言講
㈠ 求一遍演講稿.法制在我心中 400字
我們大家都是成長在一個有法的社會里。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沒有了法,那你會想像這個社會還會有「秩序」一詞嗎?小孩子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師們有《教師法》。還有許多保護著每個公民的各種法規。這些法保護著我們現在安定、和諧的生活。
因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樂,現在就是爸爸、媽媽也不能隨意體罰我們的,要是傷害我們,我們就去告他們,他們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好讓自己的人生權利得到保護。
維護人格尊嚴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憲法》第38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條規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第8條規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兒童也是公民啊!假如我們兒童的人格尊嚴受到侵犯,那我們可以大聲說出「不!」在《中國少年報》曾經報道過一件教師侵害學生權利的事件。1999年的某一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塔里木鄉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張勇海,因為打掃時有一根掃帚秸稈沒有撿干凈,被檢查的人扣了一分,老師很生氣,讓全班同學打他3個耳光,輪到第三個同學時,他哭了。挨了90個耳光後,他被打得左臉腫起,右耳鼓膜內陷充血,耳中嗡嗡亂響。在醫院里休息了2個月,才重返學校。我希望這個老師以後不再打人,不要太凶了,如果是父母親或老師打我,那我就會大聲說:「不!」
任何游戲,任何賽事都離不開規矩和規則;在我們人類的共同生活中,更離不開規矩和規則。我國制定了許多法律和法規,用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只有任人遵紀守法,整個社會才會正常運行。
人只有遵紀守法,法律法規才會保護你。讓我們一起遵紀守法吧!
㈡ 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詩詞朗頌或快板
找到一首描寫兒童的名句,供參考:
無邪
文/李者也
春深風光異樣別,碧空如鏡白雲潔。
園內爺翁慢慢踱,稚子跚跚步履跌。
堤邊野鳧嘎嘎語,黃雛欲鳴牙牙學。
光陰總是幼時好,小兒小鴨兩無邪。
【注】開源森林公園,位於漯河市源匯區。面積1000畝,樹木16萬棵,分為運動健身區、生態密林區、島嶼觀光區、生態濕地區、古典園林區、兒童娛樂區等9個專類景區,52個專類景點。在平原小城,屬於不可多得的景點,兒童郊遊佳地。
㈢ 關於婦女兒童的法律法規
婚姻法主要是規范婚姻、家庭關系的
保護兒童有: 未成年人保護法
保護婦女有: 婦女權益保障法
當然了,各種法律法規都是有涉及各方面的,只不過注重點不同。
㈣ 法律婦女兒童保護法
第四章 勞動權益
第二十一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專
第二十二條 各單位在錄用職工屬時,除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禁止招收未滿十六周歲的女工。
第二十三條 實行男女同工同酬。
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
第二十四條 在晉職、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應當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得歧視婦女。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均應根據婦女的特點,依法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
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受特殊保護。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不得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或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七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為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婦女獲得物質資助創造條件。
㈤ 關於12月4日法制宣傳日的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叫《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同學們,想必你們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圓明園的事件吧!他們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運;是在運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壞。最可惡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們為了銷毀證據,竟放火燒了圓明園。這一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化成一片灰燼。現在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幾根孤零零的柱子和無盡的遺憾與憤怒。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也就是九·一八事變。讓全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難。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內,關東軍佔領遼寧、吉林兩省的30座城市,並完全控制了12條鐵路線。
日軍控制的鐵路除南滿、安奉兩路外,對北(平)寧(沈陽)、中東(由哈爾濱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長春)、沈(陽)海(龍)、四(平)洮(安)、吉(林)長(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遼)、洮(安)昂(昂溪)、吉(林)海(龍)、營(口)溝(幫子)各線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沈陽是我國的軍事基地,就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就佔領了。不是他們攻打佔領的,而是我們自己拱手相讓給他們的。在這里我們就看出了當時我們中華是多麼的懦弱呀,手無扶雞之力。
在1840年6月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1年1月英軍就侵佔了香港島。
看過《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和電影的同學,一定難以忘記日本人的兇殘。他們殺害了將近30多萬人,老人、婦女、兒童一個都不放過。日本人還舉行殺人比賽,看誰殺的多。在電影裡面說他們是禽獸,這些事是只有禽獸才能幹出來的。
外國侵略者給我們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裡。日本人到現在都沒有死心,一直都還想著侵略中國。原來的日本首相小泉,去參見敬過神社後,多個國家表示不滿。我感覺他根本看不起我們中國人,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讓他刮目相看。現在中國的科技是愈來愈發達,「神州五號」、「神州六號」等都相繼飛上了太空,我相信以後的中國肯定會更發達。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新的棟梁,祖國新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美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這句話記在我們的心裡,永不忘記,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我的演講完畢。
㈥ 以司法局的名義,參加婦聯組織的三八婦女節的演講稿。。給位大大,,謝謝了
你可以寫有關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和婦女法律援助方面的內容
㈦ 小學生法制教育班會主持人演講稿,快。。。五分鍾。。好人有好報!!!!
法制在我身邊
主持人 :國家法律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人人都在法律的保護下生活、學習和工作。
主持人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工廠、學校、商店要正常地進行工作,就要有各種規章制度,我們的國家要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使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就要制定法律。
主持人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看一看同學們是否知法、懂法,還要看看同學們會不會在實際情況中,運用法律保護自己,我們本次班會的主題是「法律在我身邊」。
進行下一模塊之前,我們一同看一段十分鍾的影片吧~
1、說出你所知道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的名稱。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請你舉例說說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曠課、夜不歸宿,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攜帶管制刀具等等。)
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別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規定,我們中小學生不應當違反這些規定。要自覺做到:不吸煙、酗酒、流浪、聚賭、吸毒,不棄學經商、從工,不進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看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書刊、錄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1、我們法律規定父母和兒童的監護人有哪些義務?
小 隊 :保護被監護人身體的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主持人 :其他同學有無補充?
小 隊 :還有對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的義務,父母對兒童有撫養的義務。
主持人 : 2、 法律知識知多少
判斷題
(1)保護在學校中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學生的合法權益只是學校的責任。(×)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表明我國用專門法律保護青少年的正當權益,約束青少年的行為。(√)
(3)社會保護歸根結底是要創造一種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學校和家庭環境。(×)
(4) 國家專門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全社會共同努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可見保護未成年人是社會的責任,與我們未成年學生無關。(×)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外,還需要社會保護。(√)
(6)有違法行為的我國未成年人,不屬於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
主持人 : 學校舉行升國旗儀式時,張濤給旁邊的同學講了個笑話,結果引起大笑,請問張濤的行為是否違法?為什麼?
小 隊 : 是違法,五星紅旗,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象徵,是神聖不可侵犯。
小 隊 : 是違法,向國旗致敬,既表達了我們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敬仰,又凝聚著我們對偉大祖國的深厚情感。
小 隊 : 是違法的,向國旗致敬,也是履行法律所賦予我們的光榮義務。
主持人 : 我國國旗法第13條中規定,舉行升旗儀式時,在國旗升起的過程中,參加者應當向國旗肅立致敬。
主持人 :父母班車養活兒女日夜操勞,辛勤勞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當兒女的應該敬愛自己的父母,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主持人 : 我國《刑法》第151條規定:盜竊、詐騙、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同學們打游戲是學校禁止的,要不應該為打游戲機去偷錢、偷盜,一旦養成習慣,會害了自己一輩子,也給家長帶來痛苦,給社會帶來危害,同學們,要當心啊?
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持人 :未成年人應該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
主持人 :案例一:小陳是一個農村姑娘,9歲時由父母做主,同一個21歲的男青年訂立了婚約。男方給了小陳的母親1960元禮金。小陳13歲時,提出要與男方解除婚約。男方不肯,堅持「要人不要錢」。
如果你是小陳,該這怎樣做?
(小陳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便到法院起訴,要求解約。法院經過調查,在做好疏導工作的基礎上,依法裁決由小陳的父母退還男方1960元禮金,小陳與男方解除非法婚約。就這樣,小陳依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持人乙、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農村,是六年級學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騎車回校途中,不慎將8歲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傷,雷家要求周家賠償,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雷家到鎮派出所報案,要求周家賠償損失。派出所召集雙方家長調解未成,於是派人到學校將小周帶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復,必須交納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窮被迫四處籌錢,但仍不夠錢,被迫寫下欠條,之後,派出所才放出小周。
小周就這樣算了嗎?他會怎樣做?
(小周回家後,越想越不服,聯想起在學校學的法律知識,決定討一個說法。於是小周向當地法院遞交起訴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派出所行為是違法行為,必須退還周家交納的錢。小周終於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我們的班會接近尾聲了,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㈧ 法制在我心中演講稿,跪求
清朝詩人鄭板橋曾有詩雲: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葉一枝總關情。這句反映封建時代官員愛民、為民的詩句流傳甚廣,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們引用,把這句話運用到我們司法行政工作中,就是「執法為民」。「執法為民」在不同的行業應有不同的註解,作為我們司法部門,公平和正義是永恆的主題,我們的工作,就是准確地詮釋法律的含義,使法律的規定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實現。眾所周知,公證是國家公證機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公證機構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單位,與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清朝詩人鄭板橋曾有詩雲: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葉一枝總關情。這句反映封建時代官員愛民、為民的詩句流傳甚廣,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們引用,把這句話運用到我們司法行政工作中,就是「執法為民」。「執法為民」在不同的行業應有不同的註解,作為我們司法部門,公平和正義是永恆的主題,我們的工作,就是准確地詮釋法律的含義,使法律的規定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實現。眾所周知,公證是國家公證機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公證機構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單位,與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
中國不是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這規矩是什麼呢?這規矩就是規章制度,這規矩就是法律、法規。未來的社會必然是法制的社會,而法制社會就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正如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得多」。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教育、引導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理性的守法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對輔導員工作的基本要求。
增強法制觀念,是必要的。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曾經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並且強調「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同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嚴峻的課題。
《今日說法》有一期欄目題目是「冰凍的花季」,講的是因為一名體育老師的疏忽大意,將花季的少女介紹給一位自稱是某某知名中學挑選「體育特長生」的老師,讓這位冒牌老師帶走了多名女學生,案發後,這名體育老師才明白,冒牌老師是打著招生的旗號從事引誘介紹賣淫的違法犯罪活動,同樣的事情在當地三所中學發生,時間長達1年之久。這個案例中,犯罪人當然受到了法律的嚴懲,對於這名體育老師,從表面上看,她是疏忽大意,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她的法制觀念淡薄,心中無法,面對外校的招生人員,未核實對方身份,就將學生介紹出去,學生基於對老師的信任,陷入了罪惡的泥潭。而且從案例中看,三所中學都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情,可見,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育人者法制觀念淡薄,是可怕的,加強法制觀念,要從教育抓起。
楊柳隨春發新綠,法治春風遍神州。要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就要有法律的信仰。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受法律的保護,享受法律給予的權利。法律好比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在船上任何行動是自由的。但超過這個船的底線,就要落入水中——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慈祥的,他公平公正,使受害者恢復名譽,使我們受到關懷和愛護;法律是嚴厲的,超過他的范圍所作的事是不允許的,凡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他絲毫不留情的予以嚴厲的懲罰。法律無處不在,只有增強法制觀念,學法、守法,才能有效地預防違法犯罪,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育人者具備了這樣的信仰,才能將這種信仰貫穿在教育中,將「法」根植於廣大的青少年心中。
有規矩才成方圓,有法律的保障才會有和諧的校園。法律是無情的,但學校仍會以「教育為目的」,懲罰只是手段。如果在學校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內,僅僅以無情的法律生硬地對待誤入迷途的學生,也不能達到教育為主的目的。在增強法制觀念的同時,還要用育人者的愛去引導學生。有這樣一件事情,前不久,我的一個學生領取1200元的助學金後存入銀行卡,後銀行卡被盜、卡內1500多元分三次被取出,被盜學生與我聯系後,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偷盜的學生很可能會因一時的貪欲而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案情簡單,嫌疑人明顯,我立即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學生進行了相關法制教育,給出一定的時間,給予悔過自新的機會,錢很快就回到了被盜學生手裡。事後,又對與此事相關的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教育工作。這件事情也讓我對「法」的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校園里,還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可以說,法無處不在,要將法作為生活的准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把這樣的法制意識傳遞給學生。用「法」來約束行為,用愛來感染學生;「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 ,只要法在心中,行在法中,以愛為橋梁,用心溝通,讓法,與愛同行,我堅信:
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我們的師生一定會更加團結向上; 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法律在我心中」讓我們共同譜寫一曲和諧校園之歌!
㈨ 反對家庭冷暴力,保護婦女兒童別讓世界忘記你的美演講
冷暴力,是一種暴力,是指想通過這種暴力解決問題,表現為漠視、忽視、輕視、冷淡、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等等,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家庭冷暴力,也被稱為家庭冷戰,是指家庭成員(多指夫妻)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雖不訴諸武力,但卻通過暗示的威脅、無端挑剔、在經濟上和性方面進行控制、彼此有意或無意用精神折磨對方,使家庭關系處於一種長期的不正常狀態,影響對方正常生活。為了討論,我們認定暴力是指對人武力、謾罵的行為;冷暴力是指漠視、輕視、限制等行為。我個人認為冷暴力比暴力更嚴重。其一、社會文化中,對家庭暴力不能容忍,但是對家庭冷暴力卻採取寬容的態度,這表現在,暴力產生的情緒可以直接宣洩,冷暴力產生的情緒無處宣洩,一旦宣洩就會被認定是無理取鬧,是不好的。其二、暴力沖突有互動,當事人會認可對方的存在,情緒可以有指向性的宣洩,而冷暴力是沒有互動的,當事人會感覺到被視而不見,不被認可存在。對人存在的認可是人根本的需要,漠視、忽視就是否定對方的存在,是對人根本的否定。這里有個原則是:有認可總比沒有認可好。其三、暴力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可是冷暴力始終在激惹當事人的情緒,讓當事人始終處在情緒中,又無處宣洩,這如同走長路,但鞋裡有顆沙子,我們都知道這對自己意味著什麼。那麼如何應對家庭中的冷暴力呢?這里給出思考的方向,希望大家在此方向上進行思考,以得到自己有效的應對辦法。覺察。增加覺察力,如何發現自己是否處在冷暴力中?要知道暴力與冷暴力的概念,要學會觀察對方的行為方式,要敏感於自己的情緒波動和變化,要了解容易產生冷暴力的情境,如暴力過後,需求沒有滿足的情況等等。 平靜。處理矛盾沖突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去處理實際問題。在任何時候都千萬不要大吵大鬧,那樣會適得其反,你一定要保持冷靜,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心情來分析你們之間的矛盾所在。分析。我們太喜歡分析原因,也就是為什麼會產生冷暴力?目的是為了避免,如果你習慣這種方式,就用這種方式找出原因,並找出解決的方法。我建議直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找和睦相處的方法,去分析情境、關系、對方的特點,找出有效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