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互動館

道德互動館

發布時間: 2021-12-25 00:04:36

⑴ 如何加強社會道德建設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以全國道德模範和各級道德模範為鮮活教材,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習宣傳活動,凡人善舉層出不窮,涌現出一大批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形成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生動局面,激勵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向上向善。
學習宣傳道德模範 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道德模範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著億萬群眾、涵養著社會道德源泉,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寶貴財富。各地各部門廣泛深入開展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活動,促進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全國婦聯通過選樹、表彰和宣傳先進婦女典型,組織開展了「優秀成功女性進高校」、現代女性大講堂等活動,引導年輕女性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時代精神,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共青團中央開展全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人民網、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3家網路平台的公眾投票總數達4200萬人次,最終評選出愛崗敬業、創業創優、誠實守信、崇義友善、孝老愛親等5類共100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以此為契機,各級各類媒體還積極運用新聞報道、言論評論、訪談節目等形式大力傳播道德模範事跡和精神;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通過微信、微博、微視、微電影和手機客戶端等方式拓展道德模範學習宣傳網上平台,推動全社會關注關心道德建設。
中央媒體權威發布,帶動形成熱播效應。6月24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同步公示327名候選人名單、照片和事跡介紹;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每天中午對候選人事跡進行展播。網路和都市類媒體呼應公示活動,發揮優勢開展特色宣傳。
一段時間以來,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對道德模範交口稱贊、高度認同。各級組委會收到大量來電來函、電子郵件和網上留言,人們紛紛表達對道德模範候選人的由衷敬意。
活動開展豐富多彩 見賢思齊蔚然成風
實踐證明,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是運用典型示範引路、不斷深化公民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模範活動,並運用活動展板、宣傳車等在廣場、公園、社區等公共場所,刊播展示道德模範公益廣告,擴大道德模範宣傳受眾面和影響力,鮮明人生價值取向:
——依託城市規劃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設置道德模範專題展覽,打造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如寶雞在烈士紀念館、民俗博物館舉辦道德模範展,10餘萬人次參觀學習;武漢開設吳天祥事跡陳列館,接待社會團體、單位226批次。
——在廣場、公園、街道、社區等人流密集場所展示道德模範風采。如河北公交車載電視和門店LED顯示屏、西安流動宣傳車、馬鞍山活動展板、新鄉街頭公益廣告等大批量刊載宣傳,讓廣大市民強烈感受道德的力量。
——開設網上展館,吸引青少年熱情參與。人民網、光明網等新聞網站和中國文明網聯盟206家網站統一開設「道德模範在身邊網上大看台」,開展「點贊道德模範」、「畫說道德模範」互動活動,點贊總數累計1.1億,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18萬人次……
此外,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和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結合「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大討論,邀請道德模範候選人與官兵面對面交流心路歷程和道德感悟;空軍和廣州、成都軍區開展「從道德模範身上學什麼、學習先進事跡做什麼」主題活動……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探索、拓展學習和宣傳活動,運用圖片、影像、實物等資料,生動展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跡,讓模範受到社會仰慕,營造了見賢思齊、擇善而從的濃厚氛圍。
運用多種文藝形式 頌揚模範崇高品德
道德模範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蘊含著真善美,承載著正能量。各地取材道德模範真人真事,運用民俗民間文化樣式創編精彩故事節目,到小區、廣場、校園、企業、鄉村巡演,讓人們在藝術欣賞中陶冶價值取向。
安徽、廣東、浙江、海南等地推出花鼓戲《丁香花開——官東》、粵曲《大愛的贊歌——徐克成》、大鼓《無悔的承諾——段新寬》、蓮花落《綁帶上的孝心——陳斌強》、黎族山歌劇《蘇金蘭》等一批曲藝節目,受到觀眾熱捧。
新疆、江西等地播出電視劇《有一個古麗——熱汗古麗·依米爾》、影片《真愛——阿尼帕·阿力馬洪》、MTV《老阿姨——龔全珍》等,運用熒屏銀幕弘揚道德風尚。
武漢「一城好人」大型交響詩晚會20餘場演出座無虛席,廈門道德模範故事巡演吸引近10萬市民爭相觀看。
河南省積極開展「道德模範在身邊」巡講巡演活動,推動道德模範崇高精神進基層進群眾,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感召人、影響人、帶動人。
美德令人感動,藝術浸潤人心。通過曲藝節目、文藝作品等講述道德模範故事,以文化人、寓教於樂,深受基層群眾歡迎,故事背後的真善美激發了人們的情感共鳴和道德意識。

⑵ 最新道德講堂的八個環節都做什麼

講一個故事、明確的主題。形式創新要通過多元化的敘事形式,做一個善良的人)、積極性和創造性: 來源。「道德講堂」進行的過程有統一的模式,在流程中體現「好人好報」導向、誦經典,推行「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變成了平等對話關系:按「唱歌曲。講堂是改變了以往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垂直關系、凈化思想的功效,又具儀式感。 第三是其教育形式的互動化,形成新的道德認知和認同,常州又增加了「背一句格言(做一個勤勞的人。提供一個專門的空間: 編輯。 作者。她從常州發起開始到後來在全國推廣都依然保留了這種方式、形象化,誦一段經典、送吉祥」五個環節、發善心,可以起到洗滌心靈,從而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主動性,作一番點評」的基本流程:「講堂」正前方簡潔的LOGO、先進事跡、模範畫像,就可促進公民道德的交流與融合、醒目的名稱「道德講堂」採用了統一的現場布置方式,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今年、學模範,這樣的布置就構建了一個供人們進行道德體驗和反思的特殊空間,才能強化原有的道德認知和認同,使道德內容具體化、送一份吉祥」的環節。這樣的模式既具新鮮感。 第二是其流程的規范化,再加上講堂四壁張貼的道德箴言

⑶ 家園互動中的道德行為規范有哪些

⑷ 請問哪裡可以買到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互動同步!

你可以去你學校周圍的書店看看有沒有
不然的話就可以去比較大的書店,比如說新華書店,一般來說都是有的,
再不行的話可以去某寶看看。

⑸ 社會道德實踐活動有哪些

比如在馬路上看到有什麼不好的事物時。上前教育(如有人隨地吐痰)。這應該夠新鮮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中的道德兩難問題與體諒模式中的人際互動情境問題有何異同

ageing of population;aged tendency of popu...

⑺ 個人的道德修養與人際交往的互動關系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將取得顯著的效果。
禮儀是禮節、儀式的統稱,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來表現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為。它由一系列具體的禮節所構成,是一個表現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形式美,是人心靈美的外在體現。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禮儀現於對交往禮節的認知和應用.
從道德的角度來看,禮儀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的標准做法,行為准則.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適中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方式.
從民俗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事必須遵守的律已敬人的習慣形式,也可以說是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簡言之,禮儀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慣例.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德國大詩人德說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自己肖像的鏡子。」古希臘哲人郝拉克利特也說過:「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可見,一個人講禮貌是何等的重要。
偉大的文學家、哲學家赫爾岑曾經說過:「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儀,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一個沒有素養,誠信,謙恭的人是不受歡迎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非誇張知識的無窮力量,更多的是說明求知過程可以學會更好地做人。人具有社會性,體現在公眾面前的,首先是高尚的文明,得體的禮儀,這是每個人融入別的圈子,被受眾接納的基本要求。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也是我們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水準,是現代人們工作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沒有了文明,社會將不再和諧;沒有了禮儀,生活將不再美好,那我們縱然擁有先進的科技,提高生活也將是句空話。所以,擁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是現在社會每個人所必須具備的。
樹立良好文明在於細節,塑造風尚依靠點滴積累。文明意味著遵守秩序和維護規則,意味著求真、為善、愛美的人性價值追求,意味著尊重他人、尊重勞動的道德要求。物質文明可以依靠科技發展去鍛造,而精神文明則要靠我們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去塑造。
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塑造我們的心理結構,支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這一點上已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傳統的傳承依靠的是什麼?如果說它在本質上是一種觀念、價值,那麼它可以融入現在、直達未來的那部分子集,亦存在於與之相適應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中。在繼承、更新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禮儀就是最具生命力的發展模式。
這是個多元化個追崇個性的社會,去年津津樂道「草根文化」,穿鼻孔,露股溝,美其名曰秀秀個性——我的生活我做主,也算是一介草根對塑造「草根文化」的一出貢獻吧!殊不知這是草根中的爛渣。今年來了個追捧「山寨文化」,山寨明星,山寨,山寨春晚,這其實活脫不是戴上盜版的替代光環呢?觀念無時在變化,生活方式在不斷轉變,錯綜的環境,迷離的人群,人性也在隨著其自身的環境,身份,角色等因素不斷地改變,並適時適景著落,並滋生出新的價值觀。我們,作為個體,能否不流離主流,不偏失傳統價值,不被陋習感染呢?現在我們反感別人,明天或許又會成為別人厭倦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些看似「不拘小節」的陋習行為或觀念或作風所致。不要小看自己所處的小環境,它往往是正常社會的縮影,細節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教養程度和品德素質。曾有人完整的列舉出與現代都形象極不協調的10種社會陋習:一是大搖大擺橫穿馬路,二是擁擠混亂無序乘車,三是隨地吐痰便溺,四是亂扔亂倒垃圾,五是婚喪嫁娶陋習難改,六是燒紙算卦迷信盛行,七是強強欺行霸,八是亂寫亂畫到處塗鴉,九是偷盜行騙之風屢禁不止,十是破壞公物現象時有發生。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充當過以上10種「生活情景劇」中的主人公呢?相信大多數人不知不覺中就扮演著這些角色。
中國人具有「臟、亂、吵」等特點,更有中國特色的「窩里斗」,不守規則等陋習。漠視「小事」的習慣,導致形象受損,尤其在國外,個人行為在外國人面前,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所以近年小部分國人在國外的不文明舉止,直接導致整體中國人的國際想像受損。另一方面,社會價值觀念的改變,一些人們開始掙脫傳統思想的禁錮,自私自利的慾望開始極度膨脹,為了個人目的而不惜去損害別人,相互算計,甚至破壞公平規則,正常生活秩序的行為也時有發生。長此以往,再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及時倡導文明禮儀之風氣,我們對得起老祖宗幾千年塑造的「禮儀之邦」的美稱嗎?
孔子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具有顯著的表徵意義,它體現出普遍的社會價值。所以古人以「禮」為立身之本。在古人看來,人有禮方能免於粗野,成為文明人。正如荀子所說:「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偽,庸眾而野。」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別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做一個文明人必須拋棄「成大業不拘小節」的自我放縱的觀念。小節不為,大業何成?「文明行為不僅具有利他的特徵,也關涉人格尊嚴,更具有為己的歸宿。」 「禮」的另一方面的內容是規范社會交往。古人雲:「有禮者敬人,而敬人者人恆敬之。」同樣,「有禮者讓人,而認人者人恆讓人。」人人皆相互禮讓,人際關系就能和諧、協調。只有遵循禮的規范,一個人才能提高道德修養,並且在社會交往中做到游刃有餘。

⑻ 天津西青道德文化館是什麼

楊柳青廣場那之前有一個 現在不知道還能看不。我總去萬達,在濱江道。

⑼ 博物館有哪些互動展示,互動體驗方式

北京有兩個,一個是北京科技館,一個是中國科技館。我想你說的應該是北京科技館,那裡適合帶兒童去,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5個主題展廳以及公共空間科普展示。許多展項配有液晶播放互動設備,方便參觀者進行互動體驗。而且門票也不是很貴。

熱點內容
民族理論政策法規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08 16:27:55 瀏覽:464
法院主體責任落實 發布:2025-05-08 16:22:50 瀏覽:43
段波民法百度雲 發布:2025-05-08 16:22:48 瀏覽:946
十四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發布:2025-05-08 16:21:05 瀏覽:149
民法和商法的性質 發布:2025-05-08 16:17:05 瀏覽:994
233法規 發布:2025-05-08 16:16:29 瀏覽:954
雲南省環境保護暫行條例 發布:2025-05-08 16:15:19 瀏覽:872
荔浦法院網 發布:2025-05-08 16:11:12 瀏覽:99
律師工作軟體 發布:2025-05-08 16:08:48 瀏覽:908
建設工程基本法律知識講義 發布:2025-05-08 16:08:09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