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道德觀
Ⅰ 什麼是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
關於這三個思想領域的概念解釋如下:
1、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通俗地說,一個人平時經常玩游戲,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游戲,他的世界是一個小世界)。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每個人的人生觀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外因是日益瘋狂的世界,導致很多人的直覺和感受發生變化,產生人生觀錯位等,也許這是人類世界發展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自然界中,人生觀無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階級社會里和制度下,人生觀有進步和落後之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觀。
2、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任何一種思想在沒有被絕對的否認之前,那麼這種思想所形成的視角、背景、判斷以及它所述說的意義,都會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客觀價值所在,而這種思想的價值則在於它所被認可的程度跟意義,就是人對於這種思想的理解感知,這是人性思維里最簡單、也是最真實的評定所在,這也就評定出一種思想是否偉大,而這種思想又是否可以成為價值觀的由來。
3、金錢觀:
金錢觀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和人生觀緊密相連的。
Ⅱ 金錢觀和道德觀能否統一
道德是沒有價的,金錢是有價的,假若你買一輛自行車雖要200元,那就是金錢的價格,假若自行車被人盜了,那就只有說明這個盜竊者是沒有高尚的道德,就不能說這個盜竊者的道德就是200元。
Ⅲ 道德和金錢什麼更重要
金錢與復道德都很重要,但是制道德比金錢更加重要。原因如下:
1、金錢只是改變生活和提升自己的工具,不要把金錢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良好的道德才是追求的根本,一個有金錢漠視道德的人,就好比暴發戶一樣,沒有底氣和做人的基石。生活的富足精神的缺失,活著也是僅僅活著而已。
2、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3、道德,作為一種美德,它可以時刻調節著我們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道德作為現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夠教育人們造福於後世,加強自身對自我的認知,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的承擔。
4、道德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是一種無形之中的自我約束。它能夠時刻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走向良善,富有一顆感恩的心,並在生活中提升人的幸福感。
5、如果只有金錢,但是卻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便很難達到一個美好的生活與精神滿足。只有人擁有了良好的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進而才能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Ⅳ 金錢和道德的關系
有銅錢臭的人,基本失去道德啊!嘿嘿!
Ⅳ 求!金錢追求與道德追求不可以統一觀點
不可以統一現代社會就是金錢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追求著,那句話也說,有了錢就是萬能的而沒有錢就是萬萬不能的,而每個人追求金錢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那些惟利是圖的他們只能無顧於道德的許可權而去強烈的追求金錢,馬克思說道德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崇拜金錢,追求享受,法律觀念淡薄,道德觀念失范; ,而對物質利益過度追求會導致道德行為失范,出現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他們最終為道德所譴責 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遵守道德的前提下以理智和體力合理地獲取金錢,但是這種遵守和獲取並不等於我們今天談的追求,因為追求顯然是一種更專一、更投入的狀態。正是因為對金錢或道德的追求,意味著對另一種追求的放棄。所以大多數人都在遵循道德和獲取金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才沒有成為聖人或惡魔。世界上有許多擁有大量財富又樂善好施善助的人,那麼是不是他們就找到了金錢追求與道德追求的統一呢?並非如此。因為他們是大量獲取財富,就不是最多的奉獻,最少的獲取。既然他們樂施善助,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所以,他們也是在獲取金錢和道德之間找到一定的平衡。如果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處的話,那就在於他們用什麼手段以什麼樣的心態獲取金錢,也無從知道他們的善行義舉是否完全為了發揚道德,所以我們不宜枉加評論。現下也有好多乞丐,落魄的人,他們之所以落魄是因為他們過於追求金錢,把道德拋於腦後,而正是因為金錢和道德追求不能統一,才導致了他們向行人招手,而被鄙視。還有那些無視自己道德的犯罪分子,他們為了金錢甚至可以去搶劫殺戮,成為階下囚他們更是無視道德,這更充分證實了金錢追求和道德追求不可以統一。
Ⅵ 道德與金錢之間的區別
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金錢具有兩重性,它可以成事,也可以敗事;可以使專人輝煌,也屬可以使人墮落。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做到掙錢不失德,花錢不失度,筆者以為,關鍵在於做到有「德」。
古往今來,富貴不淫、貧賤不移、扶貧濟困、樂助好施之善舉,都充分體現了金錢在興世、扶弱、助人、正己等方面的道義和人格。惟利是圖、見錢眼開、巧取豪奪、醉生夢死的行為,也充分暴露了金錢在腐蝕、奢侈、敗落、亂世等方面的惡性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在道德與金錢方面,德比錢更重要。
有人說:「道德多少錢一斤?有錢就是老子,沒錢就是孫子。」這是短見,是庸人之見。不信,你看大大小小的貪官,為了錢,不僅丟掉了良心,喪失了靈魂,最後連命都搭上了。其實,如果他們早一點恪守道德規范、不超越法律底線,也不至於被金錢所害。
Ⅶ 金錢和道德的例子
金錢與道德
可以查看現代社會的
企業不遵循法律規范逃稅漏稅案例
Ⅷ 金錢觀與道德觀能否統一
這個要看個人的能力,不過大部分人在金錢和道德上都不能統一
Ⅸ 金錢觀和道德觀能否統一辯論賽辯題金錢觀可以和道德觀統一,我是一辯,怎樣立論,從哪些方面立論,,求求
可以。我國自古道今的一個理念就是中和,他要求萬事萬物都不能走極端的方式,沒有極壞的人,也同樣沒有極好的人。同樣,在金錢與道德的選擇中間,我們同樣要達到一個中和的理念。人與動物禽獸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講究禮的。管子曾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就是說,經濟金錢的目的是為了在人與人之間達到一種關系的和諧,只有當人們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時候,人們才不會彼此爭奪,彼此危害。所以,金錢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我壓迫或者奴役你,因為這樣你會反抗甚至推翻我。金錢的目的是讓所有的人都更富裕,直至你我彼此都生活得很幸福,很滿足,彼此禮讓和過有道德的生活。所以,金錢經濟只是一個基礎,而在金錢豐富的基礎上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就是道德的境界。
所以,為什麼古代的好多封建王朝在他們統一天下之後就衰落滅亡了呢?就是因為他們在得到更豐富的生活享受之後,就變得醉生夢死,變得更加腐化墮落而沒有一點道德的廉恥。古代還有一句話,孔子說過:富而好禮。這是一個很有道德並且精通人世的人才能具備的境界。因為沒有道德就會被人唾棄,傲慢和腐化就會被人絕棄。所以,無論這個世上變成什麼樣,我們自己都應該達到這樣一種觀念,就是在金錢與道德的中間達成一種平衡,金錢很重要,但他不是所有,也不是目的。有了錢是用來花的,是用來使這個社會更美好的。自己用過度了就會腐化。這是那些明智的企業家所以要過簡朴生活的最大理由。他們懂得要時刻保持警惕腐化對他們侵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