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廈門法學會

廈門法學會

發布時間: 2021-12-25 16:43:26

㈠ 廈門市司法局的職責概述

(1)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法制宣傳和普及法律常識規劃。
(2)負責全市仲裁機構的登記工作。
(3)指導和管理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4)指導、管理全市法律援助、「148」法律服務工作。
(5)指導、管理、監督全市律師、公證工作和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工作。
(6)指導、監督人民調解、基層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工作。組織、指導、協調全市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負責市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7)參與地方法規的起草、論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法學理論及台灣法規的研究工作;負責司法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
(8)負責全市司法行政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指導面向社會的法學教育、法律培訓工作;
(9)指導組織國家司法統一考試,並對取得法律執業資格者實施管理。
(10 )指導、管理市法學會、市律師協會、市公證員協會工作。
(11)指導、管理、監督全市司法行政系統的計劃財務及槍支、彈葯、服裝、車輛等物資裝備工作。
(12)指導全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工作,負責全市司法行政系統警察警銜的評定、晉級、取消等工作。協助管理區司法局領導幹部。指導全市司法行政外事工作。
(13)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㈡ 如何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應用

補充規定並未解決「婚姻法解釋24條」所存爭議
2017-03-02 10:46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2017-03-02 10:46:08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作者:責任編輯:賀梓秋
作者:蔣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最高人民法院於2月28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同時下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夫妻債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適用。這個消息瞬間被刷屏,也說明許多人關心人民法院如何裁判夫妻共同債務問題。《補充規定》專門為「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出生」,補充增加了兩款,分別規定對於虛假的債務、因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債權的,不予支持。
《通知》強調保障債務人及其配偶或原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生存權,指明交易安全保護不得損害涉及債務相關人員的生存權。這是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不過,新增的兩款規定,並無新意。在《補充規定》發布之前,只要能夠證明債務是虛假的,或者債務人把借款用於非法活動,對於這兩類債務或者債權,人民法院從來就是不給予保護的。出了新規,內容卻只是法律專業常識,最多隻能說是給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打了個「補丁」,沒有抓准第二十四條引起廣泛爭議的關鍵。
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夫妻一方借債時,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情形除外。其最大問題是僅關注了債務產生的時間,卻忽視了借款目的和借款用途,以致於只要債權人證明其債權發生在債務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幾乎都能被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十四條堵住了債務人夫妻串通逃債之路,卻產生了新的漏洞,債務人的配偶或原配偶可能被拖進巨額債務的深井。在有的基層法院,凡涉及夫妻一方名義借款的案件,90%以上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此《補充規定》對於引導公眾明了虛假債務、違法犯罪所負債務不受司法保護,也有作用。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一:借款目的和所借款用途的認定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只有為了或者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借款,才應當納入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清償。夫妻共同生活是丈夫和妻子分別或者共同滿足雙方共同的或者各自的合理需求的活動,兼及撫育和照顧子女的合理需要。然而,第二十四條直接推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不要求法院查明借款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這是第二十四條受到質疑、批評的原因之一。
《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生產、經營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是,沒有規定因投資、經營產生的債務由夫妻共同承擔。生產、經營活動類型多種多樣,這些商業活動的財務風險取決於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形式。唯有以自然人身份投資或經營,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才應由個人承擔。婚姻是生活共同體,按法律規定,夫妻之間平等,重大事務依法應當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未經協商或者協商不成時,夫妻一方單獨實施重大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如果夫妻一方向外借債,另一方卻不知情、不同意或者未共享利益,然而,裁判規則非要求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難免有不公平之嫌。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二:舉證責任的分配
適用第二十四條時,否認夫妻共同債務的配偶一方要承擔借款沒有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證明責任;證明不成功的,要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舉證責任分配欠合理。對借款不知情或不曾分享利益的配偶該方如何能獲得相應證據?合理的舉證責任方案,應是要求舉債方證明借款用途;必要時,可以要求配偶另一方分擔適當的舉證責任。
在婚姻中,夫妻依法都是獨立的個人,他們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獨立的個人利益。絕大多數人都遵循法律要求的和社會主流道德倡導的婚姻觀念,實施合理合法的婚姻行為,但是,定也有少數人的婚姻觀念不正確、不合理,其實施的某些婚姻行為超越法律和主流社會道德的底線。法律和裁判規則既不能讓夫妻串通逃債的行為得逞,又不能讓夫妻一方惡意舉債行為有可趁之機。若債務規則具有被人惡意利用而賺錢的可能,那麼,不能不說這規則值得商榷。
解決夫妻債務紛爭的基本路徑,是對夫妻一方單獨以個人名義舉債行為實行分類歸責。夫妻一方對另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只能限於日常家事范圍內或者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超出家庭日常生活必要的或者明顯過分的開支,不應發生配偶另一方的連帶責任。德國、瑞士、日本的民法典相關條款均如此規定的。
法國是另一種立法例,規定除了家庭日常開支和子女教育費用支出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外,在共同財產制實行期間產生的其他債務,視情況,也歸入共同債務或者應給予補償。實際上,「其他債務」,是指與配偶一方自有商業營業資產的運作有關的債務、從事非薪金職業而應繳納的職業稅、共同財產的財產稅、信貸租賃合同產生的租金、夫妻一方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產生的債務。特別要注意到,法國民法還明文規定,夫妻任何一方各自保證或者借貸所生債務,不構成夫妻共同債務,由保證人或借貸人用其自有財產與個人收入承擔義務;只有當保證或借貸是得到另一方配偶明示同意的,才形成夫妻共同債務,而且即便如此,明示同意的配偶也不以其個人自有財產對該債務承擔義務。
比較看來,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對債務人配偶及其家庭的責任要求是最高的,對借貸人最寬容,對債權人最善意。因此,平衡債權人利益與保護債務人利益特別是債務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利益,尚有待於全面地、更深入地、客觀研究。期待認定或者排除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則,能夠更加合理、公平。(蔣月)

㈢ 廈門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有哪些啊

陳安,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會長、中國政府根據《華盛頓公約》遴選向「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指派的首席國際仲裁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國際法學會顧問等。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法理、國際投資法、國際經濟合同法、國際仲裁法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撰寫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總論》、《美國對海外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典型案例分析》、《ICSID述評》及《MIGA與中國》等25種,合計約1.100餘萬字。

曾華群,法學博士,教授,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層次人馴。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理論、國際投資法、歐洲聯盟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教學和研究。

廖益新,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仲裁委員會委員兼仲裁員、廈門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等職。研究方向和領域為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和經濟法。

徐國棟,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羅馬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民法典基本理論、羅馬法的研究。

柳經緯,教授,法學院副院長兼法律系主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廈門市檢查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民商法及海峽兩岸民法的比較研究。

齊樹潔,教授,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及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的比較研究。

朱崇實,教授,廈門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理事,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金融法、投資法的研究。

陳立,教授,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刑法學會副總幹事,廈門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執業律師。主要從事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經濟刑法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徐崇利,男,1966年生,浙江平陽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經濟法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美國坦普爾大學法學院福布萊特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及國際私法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㈣ 楊誠的學術經歷

1984-1990年:在華東政法學院任教,曾主持創辦比較法學研究教學工作,講授中國刑法學總論、分論和英美刑法學、港澳台法等課程,並實際負責該校《世界法學》雙月刊的編輯部工作。
1986年至1987年及1990年:受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法學院及沃夫森學院和聖約翰學院等著名院校邀請,作為新中國首位法學界赴英訪問學者赴劍橋大學,並在該校和倫敦大學高級法學研究所、利茲大學法學院研究及舉辦講座。
1993至1994年:在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兼任加拿大《精神健康與法》雜志副主編,並應邀在西蒙菲沙大學和菲沙河谷大學學院講授警察學和中國商法等課程。
1995-2007年:任加拿大刑法改革與刑事政策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及中加刑事司法合作項目主任,負責由加拿大聯邦政府國際發展署根據中加兩國政府協議提供資助的中加刑事司法合作國家級大型系列項目,中方合作機構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中國監獄學會、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司法部及省市司法機關。2004-2007年兼任加拿大律師協會與中國司法部合作開展的中加法律援助和社區法律服務項目的加方高級項目執行顧問。此外,還先後接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美國福特基金會等國際機構以及加拿大外交和國際貿易部和駐華使館等聘請,作為其專家參與在華法制合作及中加政府間雙邊人權對話項目。
2002年:被聯合國秘書長任命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高專辦)高級項目官員,並作為高專辦專家協助聯合國人權高專羅賓遜夫人等國際要人參與對華人權法制合作項目。
2001至2002年:在澳門大學法學院任教,主講比較法、犯罪學和用英語講授的中國法概論等課程。
2002-2007年:在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講比較法、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刑法學、犯罪學、國際犯罪與跨國犯罪研究、刑事司法研究生指導閱讀等課程。指導8位博士生和數十位碩士生。2005年5月至2007年六月任法學院副院長。
1996年後:在中國先後接受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檢察官學院海外客座教授、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刑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學院兼職博導和講座教授、四川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深圳大學特約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等名譽性聘書,並在這些院校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學院、海南大學、北京警察學院、上海公安學院、廣東司法幹部管理學院等十多所院校為舉辦各類講座。
曾加入的學術團體有:國際反貪局聯合會、中國法學會、犯罪學會、英國公立法律教師協會、國際刑法改革協會、美國刑事司法學會、美國犯罪學會、英國犯罪學會及澳門律政學會等。
實務經歷:於1985年在上海獲律師執業證書,在上海市第四律師事務所兼任律師六年,從事訴訟和非訟業務,曾參與處理重大案件和有全國性影響的事件。1987-1990年兼任《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的社長助理和法律顧問,並任研究部主任和要案記者。1995年至1997年兼任美國甘那、何蒂斯律師事務所國際法律專家,參與重大投資談判。1991年以來多次作為加拿大移民及難民委員會確認的專家證人參與難民案件聽審。2001年受加拿大移民部指定作為專家證人參加加拿大對中國廈門遠華案件嫌疑人賴昌星難民案的審判。2005年後兼任澳門仲裁協會和珠海仲裁協會仲裁員、北京市共和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
媒體報道:接受鳳凰衛視、中國中央電視台、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二十一世紀經濟導報、新京報、星島日報、明報、亞洲周刊、以及加拿大中英文報刊和電台、電視台等媒體的專訪和報道。2006年,被加拿大英文主流報紙《溫哥華太陽報》評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具有影響力的百位加拿大華人」之一

㈤ 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導的資料

1、姓名: 蔡從燕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國際經濟法》,碩士生學位課
《國際公法》,本科生主幹課
《國際公法》,碩士生學位課

2、姓名: 劉志雲 職稱: 教授、博導
劉志雲,江西瑞金人,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師從盧炯星教授,獲碩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師從徐崇利教授,獲博士學位。
研究旨趣為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交叉研究、國際經濟法與涉外經濟法、投資法與金融法等領域。至今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公開發表法學論文110餘篇;已出版個人專著3部;參與專著或教材撰寫若干。從2009年起主持「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文庫」的出版。
2004年9月獲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同時為國際經濟法研究所與經濟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005年被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正式遴選為碩士生導師。
2006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副教授、任副教授期間被破格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7年入選「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8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教授。
2008年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入選「福建省法學會第二屆中青年優秀法學人才」;被評為「福建省第六屆青年優秀社會科學專家」。
2010年起擔任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編委。
2010年起擔任福州大學兼職教授。

2001年:廈門大學第一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3年:「廈門大學嘉庚獎學金」;
2003年:廈門大學第二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6年:廈門大學工商銀行科研獎。
2006年:「廈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7年:「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7年:「廈門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年:聯合主講的《金融法研究》評為福建省優質碩士學位課程;
2009年:「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年:「廈門大學『中國銀行』科研獎」。
2010年: 中國國際法學會2004-2009年度「航天科技」國際法優秀科研成果獎;
2010年:福建省法學會第三屆優秀法學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3、 姓名: 張榕 職稱: 教授、博導
要講授課程 《民事訴訟法》
《證據法》
《法律診所》
司法部2001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的主要參加人。
廈門大學育題基金項目《中國證券市場的法律規制》項目負責人。
司法部2005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司法能動性與司法解釋的規制》主持人。
福建省2007年社科基金項目《事實認定過程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以民事訴訟為中心》主持人。
福建省2009年社科基金項目《通過有限判例制度實現正義》主持人

4、 姓名: 曾華群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投資法」、「香港法概論」、「WTO法專題」;
碩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香港經貿法專題」、「國際經貿條約專題」、「國際投資法專題」;
博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國際法專題研究」
主要學術觀點 國際經濟秩序的新舊更替和國際經濟法的破舊立新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中產生和發展的,是由發展中國家率先發動,發達國家消極應付的。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如同逆水行舟,每一個進步,都需要艱辛的斗爭和努力,稍有懈怠,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復失或名存實亡。對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國際經濟法新規范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發展中國家應有戰略的眼光和充分的准備。
中國屬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國際經濟法的研究服務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決定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界在吸收西方國家有關研究成果的同時,應有符合本國國情和目標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發展的經驗看,今後應繼續堅持和發展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立足本國實際的方法;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法;綜合研究的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法律與經濟相結合的方法。

研究理念和特點 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也不能缺少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參與和奉獻。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者應繼續借鑒和吸收外國的相關研究成果,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在國際學術論壇上,對國際經濟法學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中國學者的見解,表明中國的立場,為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應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出發,具有破舊立新的歷史責任感、決心和勇氣,既不能對西方法律觀念亦步亦趨,更不能對少數發達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踐踏民主的霸權行徑熟視無睹、束手無策,而應當擺脫阻礙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西方法律觀念的羈絆,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創建和發展新的法律概念、觀念和理論。

5、 姓名: 徐崇利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專科生:《關貿總協定法律制度》
本科生:《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私法》
碩士生:《國際經濟條約研究》《國際投資法研究》《國際私法研究》《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
博士生:《國際法理論研究》《國際法專題研究》

6、姓名: 齊樹潔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民事訴訟法》、《民事司法改革》、《律師制度與實務》。
研究生:《民事訴訟法》、《證據法》、《外國民商法》、《程序法基本原理》、《訴訟法文獻選讀》。
主要學術觀點 1.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訴訟並不是最好的糾紛解決方式。司法改革的推進不應僅限於訴訟領域,還應包括相關的制度。為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除了改革和完善訴訟制度外,還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包括協商、調解、行政處理、仲裁等各種ADR方式,並且賦予當事人解決糾紛的程序選擇權。
2.司法改革不但應當是全局性的,而且應當是合法有序的。當務之急是由全國人大設立司法改革委員會,並取得法律的授權,統一領導、規劃、協調全國的司法改革。
3.司法改革應當立足於本土資源,在移植外國制度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進行充分的論證。司法改革還應當重視借鑒域外經驗,如果僅僅局限於對本國現行制度的考察,我國的司法改革將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承擔項目 1.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國兩制與廈門涉台立法》(1996),任課題組長。
2.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涉台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維護大陸居民在台灣的正當權益》(1998),任課題組長。
3.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德國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1999),獨立承擔。
4.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2001),任課題組長。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英國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1),任課題組長。
6.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公證制度研究與破產制度的完善》(2003),任課題組長。
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9.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和諧社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2005),任課題組長。
10.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公證制度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2006),任課題組長。
11.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法律與實務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2007),任課題組長。
13.福建省法學會法學研究重點課題:《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機制改革問題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4.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8),任課題組長。
15.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涉及公證的訴訟案例分析》(2008),任課題組長。
16.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司法保障》(2008),任課題組長。
1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優化法制環境,促進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司法統計分析》(2009),任課題組長。
1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香港民事訴訟制度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19.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繁簡分流與快速處理機制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主要著作 1.主編:《律師訴訟案例》,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副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譚兵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參編:《訴訟法大辭典》(錢國耀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副主編:《台灣民法研究》(胡大展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參編:《民事訴訟法新論》(章武生主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副主編:《中國民法》(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7.參編:《中國審判實務大辭典》(馬原等主編),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8.參編:《海峽兩岸法律制度比較·訴訟法》(薛景元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9.主編:《商法概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參編:《海峽兩岸交往中的法律問題研究》(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1.參編:《台灣法律大全》(陳安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12.主編:《民事程序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1-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4.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7-12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5.參編:《民事訴訟法》(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6.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7.副主編:《仲裁法新論》(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8.主編:《英國證據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9.總主編:《民事證據法專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0.總主編:《ADR原理與實務》,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參編:《比較民事訴訟法》(常怡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2.參編:《民事訴訟法》(田平安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3.參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修訂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主編:《破產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7.總主編:《強制執行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8.主編:《證據法案例精解》,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9.主編:《英國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0.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1.主編:《破產法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參編:《民事訴訟法·訴訟程序篇》(廖中洪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3.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4.主編:《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參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沈恆斌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主編:《英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6.總主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8.主編:《民事程序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9.專著:《民事上訴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1.主編:《美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2.主編:《民事程序法》(第5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6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4.主編:《英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5.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5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6.專著:《民事程序法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47.主編:《民事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8.主編:《破產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9.主編:《民事訴訟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0.參編:《外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湯維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1.參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2.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7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4.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3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6.主編:《民事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7.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7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8.參編:《民事訴訟法學》(常怡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9.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8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1.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3.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8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4.主編:《民事訴訟法備考與拓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5.主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6.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9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7.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8.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9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9.主編:《民事審前程序》,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70.主編:《民事訴訟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1.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10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2.主編:《台港澳民事訴訟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3.主編:《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4.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4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5.主編:《美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6.總主編:《法官視野中的司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7.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8.總主編:《德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9.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0.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10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更詳細信息請參照網站:http://law.xmu.e.cn/ 祝好運!

㈥ 廈門大學與武漢大學哪個法學好

武漢大學好。
什麼叫武漢大學沉溺於曾經的輝煌???你可以去看看武大的法學校友有多少在各個著名大學擔任校長或者院長,多少在最高法院或者地方法院擔任法官吧。

王鐵崖,1940年起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著名法學家,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名譽會長、瑞士國際法研究院院士、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
李浩培,1939年起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著名國際法學家、瑞士國際法研究院院士
梅汝傲,1945年起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系系主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著名法學家、二戰後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大法官
韓徳培,1946年起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特別研究生,中國當代著名
法學家、國際法學一代宗師、環境法學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的鎮山之石」。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中國法學會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
馬克昌,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
姚梅鎮,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著名法學家,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首任會長
李龍,195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著名法理學家,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黃進,198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修訂版國際私法分支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徐顯明,199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主席、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美法律教育聯合委員會中方主席、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山東大學校長
曾令良,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WTO法研究會副會長
肖永平,199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常務副會長
謝石松,199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屈廣清,199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世貿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中國仲裁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余勁松,198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
王傳麗,198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
劉劍文,199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財稅法學教育研究會會長、世界稅法協會主席
周葉中,199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蔡守秋,196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國土資源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西部開發法律研究會副會長
王曦,1997年畢業於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環境法年鑒中國報告人、亞太環境法雜志[澳]和麥凱爾國際與比較環境法評論[澳]編委
呂忠梅,2001年畢業於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王樹義,198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
黃解放,198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聯合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法律官員、加拿大國際法協會副會長、海牙國際法模擬法庭模擬法官、庭長、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院講座教授
鍾期榮,1944年畢業於國立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律系,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著名法學家、著名教育家,香港特別行政區推委會委員,香港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港事顧問,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創校校長

㈦ 有誰知道廈門大學法學院齊樹潔教授的生日

好象是1954年8月6號出生於福建同安
強烈建議你上校內網上找個廈門大學的研究生問一下,很可能就碰到他的學生了,估計一定知道的......

㈧ 李剛的個人小傳

2005年3月,進入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廖益新教授。
2004年11月起,任經濟法教研室主任。
2004年9月,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3年7月起,任教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
2000-2003年攻讀民商法專業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漆多俊教授,主攻民商法與經濟法(稅法)比較研究方向。
1997-2000年攻讀經濟法專業法學碩士學位,師從劉劍文教授,主攻財政稅收法方向。
1993-2003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法學院,200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經濟法、稅法、破產法
法學碩士研究生:比較稅法學
法律碩士研究生:財政稅收法
主要學術觀點:
稅法非僅為 「征稅之法」,更應是納稅人憑以對抗國家課稅權的「權利之法」。
研究理念和特點:
相信並奉行漆多俊教授所提出的 「鑽進去、跳出來」之「全局總攬法」的學術研究理念;遵從並堅持黃仁宇先生所主張的「長時間、遠距離、寬視界」的宏觀研究方法;認為應在多學科背景下,從稅法與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角度出發,全方位、綜合研究稅法。
承擔項目:
7.21世紀宏觀經濟法理論與宏觀調控法立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盧炯星教授主持),2004年10月,項目參加人,負責「稅收宏觀調控法理論及體系」部分的研究、撰寫工作。
6.國家稅務總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加入WTO 後中國稅收法制體系改革和完善研究」中由劉劍文教授主持的「中國稅收立法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研究」子課題的課題組成員,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
5.轉變中的法律——中國經濟法的時代特徵(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01JA820004;漆多俊教授主持),2002年至2004年9月,項目參加人,負責中國稅法在轉變中的時代特徵問題的研究。
4.財政稅收法研究綜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劉劍文教授主持),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項目參加人,負責稅法總論中部分問題綜述的撰寫工作。
3.中國對外雙邊稅收協定範本修訂(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項目,廖益新教授主持),項目參加人,負責協定範本第25-29條中英文文本的修訂及立法注釋工作。
2.《國際稅法學》(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劉劍文教授主持),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項目參加人,負責「中國涉外稅法」一編和「稅收饒讓抵免」一章的撰寫工作。
1.參加漆多俊教授主持的「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及其立法研究」課題組(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0-2001年,項目參加人,負責「計劃法」的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
5.參編《財稅法學研究述評》(劉劍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撰寫第四章第八-十二部分(約4.2萬字)。
4.參編《國際稅法學(第二版)》(劉劍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撰寫第10、19-21章(約10.7萬字)。
3.參編《經濟法學》(李國海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副主編,並撰寫第十四章《計劃法》(約4萬字)。
2.《宏觀調控法研究》(漆多俊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副主編,並完成第四章「計劃法」,約6.4萬字。
1.參編《國際稅法》(劉劍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並撰寫第七章《中國涉外稅法》(約4萬字)。
主要論文:
25.《對稅法學教學內容與方式改革的幾點嘗試》,載劉劍文主編:《潤物無聲 北京大學法學院百年院慶文存之財稅法治與財政法教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4.《中國稅法學的現代化:標志、體系和差距》,《法學家》2004年第6期。
23.《對中國涉外稅法的再認識》,《涉外稅務》2004年第11期。
22.《契約精神與中國稅法的現代化》,《法學評論》2004年第4期。
21.《對本科生稅法學教學的認識與實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教學論文專輯)。
20.《稅收法律行為初論》,《當代法學》2004年第3期。
19.《「國際調節」視角下稅法經濟調控功能的再認識》(第二作者),載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9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國家、稅收與財產所有權》,載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稅法經濟調控功能的國際化》(第一作者),《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6.《稅法與私法關系探源——對(私人)財產權的確認和保障》(李剛、叢中笑),《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6期。
15.《宏觀調控行為可訴性問題初探——由「納稅人訴訟」引發的思考》,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7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14.《從法律救濟到法律責任——計劃法對計劃的「第二次限制」》(李剛、趙紅光),載朱崇實主編:《經濟法理論與實務熱點問題探討——2001年全國經濟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稅法與私法關系探源——對(私人)財產權的確認和保障》,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載劉隆亨主編:《當代財稅法基礎理論及熱點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市場和計劃法:對計劃的兩次限制——試論計劃法若干基本問題》,載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6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1.《稅法公平價值論》,載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簡論中國稅法之現代化》,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9.《論稅收法定主義》(覃有土、劉乃忠、李剛),《現代法學》2000年第3期。
8.《稅收法律關系新論》(劉劍文、李剛),《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榮獲「武漢大學1998至1999學年度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和「中國法學會稅法學研究會」1999年年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7.《國際稅法特徵之探析》(劉劍文、李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6.《稅法基本價值論》,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1999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5.《二十世紀末期的中國稅法學》(劉劍文、李剛),《中外法學》1999年第2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4.《我國農業稅制立法改革之展望》(劉劍文、李剛),《法商研究》1998年第5期。
3.《試論行政機關立法權的若干基本問題》,《南昌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依法治稅及其觀念基礎——稅收法律意識之重構》,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1998年年會論文評選三等獎;獲「武漢大學1997至1998學年度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湖北國稅》1998年第9期。
1.《試論我國稅收立法體制之完善》(劉劍文、李剛),《稅務研究》1998年第6期。
主要社會兼職:
1.《財稅法論叢》(劉劍文主編,法律出版社系列出版物)「比較稅法與國際稅法」和「書評」專欄責任編輯。
2.「中國財稅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
3.廈門市國家稅務局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
4.廈門市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

㈨ 理科生讀法學會不會很麻煩,以及有那些比較好的大學可以選呢

理科生可以讀法學!但是有些學校的法學只招收文科生!
有的學校是文理兼收!你看招生簡章就知道了!
法學是和法律掛鉤,和理科有一點關聯!
比如是經濟法,財產法之類的學科!
學校這些好像好不錯(我上網查的)
1
中國人民大學
29
華中科技大學
2
北京大學
30
華南師范大學
3
中國政法大學
31
外交學院
4
武漢大學
32
重慶大學
5
清華大學
33
湖南師范大學
6
吉林大學
34
西北政法大學
7
復旦大學
35
上海大學
8
中山大學
36
湖南大學
9
廈門大學
37
煙台大學
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38
蘭州大學
11
西南政法大學
39
陝西師范大學
12
南京大學
40
廣西民族大學
13
南開大學
41
黑龍江大學
14
浙江大學
42
中南民族大學
15
華中師范大學
43
首都師范大學
16
華東政法大學
44
天津師范大學
17
山東大學
45
深圳大學
18
北京師范大學
46
西南財經大學
19
南京師范大學
47
廣西師范大學
20
華東師范大學
48
遼寧大學
21
湘潭大學
49
河北大學
22
蘇州大學
50
山西大學
23
雲南大學
5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4
暨南大學
52
湖北大學
25
中央民族大學
53
安徽大學
26
四川大學
54
揚州大學
27
東北師范大學
55
南京財經大學
28
上海交通大學
56
中國海洋大學

㈩ 陳海波的資料

陳海波,女,福建籍,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國際法專業在職博士生,《中國海洋法學評論》副主編。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研究人員、廈門大學海洋政策與法律中心研究人員。中國海商法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法學會會員、福建省法學會會員、福建廈門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

熱點內容
銅川律師網 發布:2025-05-07 19:19:40 瀏覽:449
揚州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5-07 19:19:00 瀏覽:351
做踐行准則條例 發布:2025-05-07 19:13:34 瀏覽:302
寫給法官的一封信 發布:2025-05-07 19:13:28 瀏覽:868
福建法院網拍賣信息 發布:2025-05-07 19:11:24 瀏覽:244
法官劊子手 發布:2025-05-07 19:08:50 瀏覽:689
潢川法官違法違紀 發布:2025-05-07 19:08:42 瀏覽:338
掛名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19:03:06 瀏覽:282
北京司法局副局長 發布:2025-05-07 19:03:04 瀏覽:267
基因療法治hpv 發布:2025-05-07 19:00:13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