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賴原則依法治國
A. 最高法發布「堅決防止誰鬧誰有理、誰橫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提出人民法院要居中裁判,不偏不倚,分清是非,定分止爭,有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給當事人一個「說法」,給社會公平正義一個交待。堅決防止誰鬧誰有理、誰橫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讓司法回歸本源、捍衛公平正義。有網友就補充,說這個不完整,還有誰是老外誰有理,誰窮誰有理,誰年紀大誰有理,誰未成年誰有理,誰弱勢誰有理,誰嗓門大誰有理,這些情況也都應該包含進去。
這在以前,有人問,是不是在自己快被打死的時候反擊才是正當防衛,其他情況下,不是防衛過當就是故意傷人。其實,在最高檢最高法出台正當防衛指導意見之前呢,什麼事前防衛,事後防衛,防衛過當甚至是故意傷害都有可能出現,唯獨當真正的防衛很難進行認證。
但是現在,指導意見出台之後,杜絕了誰死誰有理,誰鬧誰有理的相關規定,堅決的捍衛了法律不能向不法低頭的法治精神,對於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拉拽方向盤、毆打司機、校園霸凌等這些行為都可以實施正當防衛了,而且在正當防衛的時間點,也沒有那麼的苛刻了。這里大家的建議是,前期如果能避免則避免,如果對方,還是蹬鼻子上臉的情況下,那我們就要貫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中心思想了。
無論怎樣,這都是司法公正的一個進步,真正的理清責任,保護各方利益。公眾心中自有「邪不勝正」的朴實正義感,如果讓這些無理取鬧、胡攪蠻纏的行為占據了上風,不僅是對道德秩序的破壞,也是對法律威嚴的踐踏。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才能保護真正的受害者,體現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嚴謹法治精神。
B. 處決犯人都是秋後問斬,為何竇娥臨刑卻正當「三伏天道」
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的著名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講述的是弱小的寡婦竇娥,在遭受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最終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女主角竇娥,也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作品塑造的許許多多受盡欺凌和屈辱,最終被黑暗社會所吞噬的典型人物之一。
例如,至元20年(1283年)中央監察機關御史台向元世祖忽必烈奏報:「比年以來,外路官府,酷法虐人。有不招承者,跪於芒缽瓦之上,不勝痛楚,人不能堪。罪之有無,何求不得?」至元29年(1292年)肅政廉訪司又奏稱:地方官吏「因暴怒激用刑辟,將有罪之人褫去衣服,笞背拷訊,往往致傷人命」。
有的貴族甚至嗜血成癖,視殺人如同兒戲。據《元史》記載,有一貴族叫不只兒的,「一日殺二十八人。其一人盜馬者杖而釋之矣,偶有獻環刀者,遂追還所杖者,手試刀斬之。」其草菅人命,令人發指。
C.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5篇2022
《民法典》 觀後感 心得有哪些?《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 網路 全書,重在保護私權利,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密切關聯,一起來看看《民法典》觀後感心得5篇2022,歡迎查閱!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1
因為在《民法典》確定不設立債法總則的前提下,所以就有必要引入准合同的概念。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和其他之債的具體規則是非常復雜的,對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民法典》合同編第三分編對准合同作出了規定,其中規定了無因管理 不當得利制度,《民法典》合同編設立准合同分編,不再在債法中割裂各種債的發生原因,而使得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制度與合同制度有效聯系,並充分考慮法律適用中的不同情形,從而實現了對法定之債與意定之債的整合。因此,准合同的設立使得合同編更加符合國情,更能回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 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也更能把握中國的時代脈搏。《民法典》詳盡的立法內容 科學的立法體系對於我們檢察機關民事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也提供了更加完備的法律依據。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經公布,便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 熱點 。合同編在准合同分編對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進行了法律規范。這兩項長期被忽視的制度寫入了民法典,樹立了良好的價值導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無因管理是指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民法典合同編用法律制度形式規范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對於樹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2
民之所期,國之重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制定從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民法典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前後歷經數十年,曲折而漫長的制定過程,讓我們也感受到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上的堅守和執著。數十年法制建設中,我國民法領域一直沒有一部統一法典作為參照。本次民法典的制定和頒布,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推行具有里程碑意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巨大鼓舞和激勵作用,同時也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中國的法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和進步,開啟了中國法治新時代。
從2016年3月份民法典提上工作日程,歷時五年,完成龐大而復雜的編纂工作,凝聚了黨治國理政思想理念和法學領域專家學者的心血,反映著老百姓的心聲。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尊嚴,對國民來說是一種驕傲。與現行民法單行法相比,民法典的內容並不是推到重來,更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單行法基礎上的修正和完善,及對單行法進行的一次系統化整理。民法典共分七編,總則編 物權編 合同編 人格權編 婚姻家庭編 繼承編 侵權責任編 附則,共1260條。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關系民眾生活方方面面,大到太空梭 蛟龍入海 港珠澳大橋等,小到民眾生活柴米油鹽 雞毛蒜皮小事,相較刑法而言,其與民眾的生活關系更為緊密。
民法典的頒布對於法院來說,在民事案件審理中有了統一的法律依據,給法官審理案件一個明確的指引,有助於加強司法審判的統一性,可有效避免同案不同判情況發生。對於從事法律職業人來說,無異是最激動人心的一件大事,是作為法律人的驕傲。當然,法律頒布後是需要諸多法律解釋配合實施,目前還沒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民法典該如何適用 審判中該如何引用以及現行的法律解釋等置於何種法律地位等問題的解決辦法。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做好民法典的學習工作和為審判中正式適用民法典做好准備工作,把現有工作完成好,為民法典的正式適用打下堅實工作基礎。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3
6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 文章 《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通過民法典能深深感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民法典中看立法為民。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史記·商君列傳》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在封建王朝統治的兩千多年裡,這一直是句空話,並且這句話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層面上有「王子」和「庶民」兩個完全不平等的對象,這就是在立法層面上對人民群眾利益的極大侵害。故這句話的用途只能是掩飾封建統治者自身特權,以及安撫不斷被剝削的人民群眾,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古代封建統治者們的「法律遮羞布」。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則不一樣,它在基本規定第四條中提到: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這就能看出,它對於法人 非法人組織 自然人等民事主體,一視同仁地給予保護,同等保護,平等保護。
從民法典中看司法為民。群眾在司法方面最怕什麼?最怕法律規定不清不楚,導致司法裁定浮動巨大。有可能滋生出面對有錢 有地位的人「唯唯諾諾」,面對普通百姓卻「重拳出擊」的惡性案例。所以,一部法律規定得越細致,思考得越全面,對普通群眾就越有利。從民法典宣傳圖冊中「小明的一生」就不難看出,這部法律為了群眾真的是「操碎了心」,從出生到成長再到離去,從偶然事件到必然事件,對群眾的保護可謂事無巨細 面面俱到。這部法律就好比群眾的一道「長效護身符」,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無時無刻地庇護著我們。
從民法典中看執法為民。執法,是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一類,尤其是群眾之間發生小型沖突。在法律不是特別完善的時期,很多群眾之間的細微沖突都是通過執法人員的協調來解決。其中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碰瓷。碰瓷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催生了行車記錄儀這個產業,可見影響有多大。碰瓷的現象也反映出,現代社會確實存在少數「老賴」,他們以「耍賴皮」為生存的資本,或利用人們的善心,或利用法律盲區來訛詐人們。而民法典中有許多「除賴」的法律法規,比如對於確定為霸座的人就可以直接拒載。這些針對性的法律規定,讓執法人員在處理這些「無賴」時有法可依 依法處置。
筆者不是法律專業,對法律的解讀或許不是特別深刻,但就從我這樣一個「小白」的角度也能看出民法典滿滿的干貨,足以說明其「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多麼深刻。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4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同時也是黨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 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 結構嚴謹 規防合理 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龐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求,是增進人民福祉 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濟南一中隊黨支部全體黨員積極學習了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領悟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探討並了解《民法典》的主要內容,並針對性學習第三編《合同》 第七編《侵權責任》的相關內容。下一步,濟南一中隊黨支部將逐步結合實際工作,對民法典中涉及執勤業務的部分著重研討,並形成執勤規范,為未來工作扎實穩步推進築橋鋪路。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5
民法典作為我國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 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 婚姻家庭 生產經營 個人信息保護 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的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 人身自由 生命權 身體權 健康權 姓名權 肖像權 名譽權 隱私權 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 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 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我們要做好民營經濟界普法 教育 工作,通過工商聯平台進行宣傳,引導會員知法守法 學法用法;要領悟和踐行民法典的真諦,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企業經營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涉法矛盾和問題。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重在保護私權利,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密切關聯,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類糾紛和矛盾的解決均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和支撐。因此,我們工作生活需要民法典,離不開民法典,學習民法典勢在必行,學習民法典必須久久為功 長期堅持;學習民法典必須結合實際,在分析實際案例中學習,掌握實質要義和標准;同時還要做好向身邊人的宣傳工作,不斷擴大學習成效,為建設法治社會作貢獻。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5篇2022相關文章:
★ 學習民法典總結匯報5篇
★ 民法典宣傳月活動心得
★ 2022「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活動總結精選十篇
★ 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總結簡短範文2022【十篇】
★ 民法典的認識和感悟心得體會範文【5篇】
★ 2022「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系列主題活動總結十篇
★ 有關2022全面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5篇
★ 2022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總結簡短十篇
★ 知心法官觀後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