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事跡稅

法治事跡稅

發布時間: 2021-12-25 16:50:53

『壹』 依法納稅的事例

開頭:每當走過馬路,看到這美麗的校園,熱鬧的菜市,敬老院這些許許多多的公共設施。這一切,都是政府為了方便我們日子過得更舒。

『貳』 依法治國與依法治稅的關系

依法治稅:「新」在觀念 「常」在落實

「依法治稅」是隨著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而確立的,其標志是1998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依法治稅嚴格稅收管理許可權的通知》。客觀地說,這一方針雖然提出已久,但一些領域和部分機關仍然沒有對其形成准確認識,在實踐中未能全面有效貫徹,呈現稅收法律供給明顯不足、可操作性不強和執行狀況不佳的狀況,甚至局部產生按指標征稅而非依法征稅的現象。筆者認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格局下,應當著力打造依法治稅的新常態。
新常態之「新」在於觀念。過去,社會上有一種觀念認為,依法治稅就是征稅機關要按照法律來征稅,稅法是政府用來管理納稅人的法律。而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稅法變成用來授予、規范和監督政府征稅權的法律。作為一種公共財產,稅收來源於納稅人,最終服務於納稅人,也經由法律體現納稅人的意志。對此,全會公報專門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啟示我們,人民群眾不再是依法治稅的被動受體,而是權利主體和最終歸宿。申言之,依法治稅觀念之「新」,就在於從權力本位到權利本位,從管理到法治,從治民之法到治權之法。
新常態之「常」在於落實。有人認為,現在的核心任務是加快稅制改革,優化稅制結構,稅收法治是第二位的。對此應看到,依法治稅不能只停留於觀念和口號,而應當成為稅收活動實際奉行的日常准則。推進依法治稅和深化稅制改革並不矛盾,二者應當是協同推進、一體兩面的統一過程。一方面,依法治稅是改革要實現的目標。相比服務於經濟市場化的1994年稅制改革,本輪稅制改革的目標是治理現代化,因而完善法治自然是改革的題中之義。另一方面,改革要在依法治稅的框架下進行。全會公報明確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表明「改革突破法律」的做法將告終結,法治將成為稅收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常態。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語境下重提依法治稅,雖然語詞未變,但卻在立場、內涵、范圍和要求上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法諺有雲:「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全會公報也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依法治稅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稅收法治成為信仰,成為征納雙方共同的內心認同。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消解納稅人的對抗情緒與稅收焦慮,內在地提升其稅法遵從,營造合作、互動的稅收文化。

『叄』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的意義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的承上啟下關鍵時期十八大報告中首次要求幹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執政,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要嚴格執法。
一、要實現依法治國,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正司法。

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在當前的發展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所以「法治思維」的提出是對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而最優的解決之道、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用法治的標准來規范官員的執政行為、尊嚴、手段合法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目的的合法性,「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還是執行。

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化解矛盾,保證有法必依,用「法治思維」來統領改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權威、許可權合法性;
二、以權壓法,絕不允許以言代法,要加強對領導幹部諸如依法治國,權力制約等法治觀念的培訓、制度。
三、「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應更加註重科學立法,要把黨的方針政策轉變為可操作的法律、內容合法性、執政為民、化解矛盾。
四、讓權力受到約束、全民守法、執法必嚴,在幹部的考核考評中設立「依法執政」的指標,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應及時主動糾偏;
法治思維是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確實還有一些社會矛盾亟待化解,無論是決策、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成為治國理政方式意味著執政者要時刻用法律標尺來考量自己的行為
五、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頭模範遵守法律,以及程序合法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維護穩定、徇私枉法」、公平正義,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是執政者要懂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推動發展。

『肆』 開曼群島的法治稅是什麼

是開曼群島的主要稅源之一,用於規范和支持開曼群島當地金融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

『伍』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陸』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6)法治事跡稅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柒』 稅收法治和法治稅收概念一樣嗎

稅收法治和法治稅收概念一樣。
稅收法治是指依據稅收法定主義原則,通過稅收立法、稅收執法、稅收司法和稅收法律監督等一系列稅收法律制度的創建,使征稅主體與納稅主體的稅收行為納入現代法治軌道。從而實現依法征稅和依法納稅的良性社會秩序狀態,它是法治國家基本原則在稅收領域的表現與運用。

『捌』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哪些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

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玖』 關於稅收的故事

公元前271年,趙奢擔任當時趙國的最高稅務長官。趙奢在中國賦稅思想史上的主要貢獻,是他堅持以法治稅。他認為,以法治稅是以法治國的一項重要內容,破壞稅法會導致國家法制削弱,而國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壞,社會就會陷入混亂,國家就會衰弱,諸侯就會乘機進攻,政權就會滅亡。他指出:「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趙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認為,稅法不僅平民百姓必須遵守,貴族官僚也必須履行其納稅義務,這就是執行公平。做到了執行公平,國家就會強盛,政權就會鞏固。趙奢掌管趙國賦稅期間,「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也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極為難得的執法如山的稅官形象。

朱元璋為了嚴肅茶葉專賣制度,增加賦稅,執法如山,就是附馬犯法,也是嚴懲不貸。
洪武末年,附馬都尉歐陽倫(安慶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陝,眼見川茶私運出境銷售,可賺大錢,便利令智昏,自恃皇親國戚,不顧茶禁之嚴,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對歐陽倫這種明目張膽的犯法行徑,邊疆大吏不敢過問,陝西布政使(相當於省長),還趁機巴結,要下屬為其"開放綠燈",並提供運茶車輛等種種方便。某次周保販私茶至蘭縣渡河,河橋司巡檢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這位河橋小吏氣憤不過,便大著膽子向朱元璋告發了歐陽倫的不法行為。雖然歐陽倫是朱元璋的愛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無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廢公法,便將歐陽倫賜死,將周保等誅殺,茶貨沒收入官。

唐太宗是唐王朝的主要開創者,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位23年,實現了為後世稱道的「貞觀之治」。細讀史藉,就可看出他的文治武功,比秦皇漢武更加輝煌。唐朝的治國方略,典章制度,多是在他執政時制定的。唐朝享國290年之久,與他所奠定的基礎有著重要關系。他在治理賦稅力役方面值得稱道。
他看到隋煬帝在賦役法之外橫征暴斂,以致國亡身死的悲劇,非常注意堅持依法徵收,不準去外征斂。貞觀二年,他對朝集使說:「根據土地生產情況確定貢賦,已記載在從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產的物品來獻給朝廷。近來,聽說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聲,本地物產,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尋求,互相仿效,成了風氣,很是擾民。應當改掉這種弊病,不得再這樣做。」按照當時的規定,男丁16歲以上至21歲為中男,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

熱點內容
銅川律師網 發布:2025-05-07 19:19:40 瀏覽:449
揚州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5-07 19:19:00 瀏覽:351
做踐行准則條例 發布:2025-05-07 19:13:34 瀏覽:302
寫給法官的一封信 發布:2025-05-07 19:13:28 瀏覽:868
福建法院網拍賣信息 發布:2025-05-07 19:11:24 瀏覽:244
法官劊子手 發布:2025-05-07 19:08:50 瀏覽:689
潢川法官違法違紀 發布:2025-05-07 19:08:42 瀏覽:338
掛名法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19:03:06 瀏覽:282
北京司法局副局長 發布:2025-05-07 19:03:04 瀏覽:267
基因療法治hpv 發布:2025-05-07 19:00:13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