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
Ⅰ 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於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於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修訂後於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共10章154條。
1、立法宗旨: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立法目的: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是什麼
食品安全法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Ⅲ 《食品安全法》立法的宗旨是
可參考《食品安全法》全文。
Ⅳ 《食品安全法》頒布有哪些目的和意義
《食品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立法目的是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幾年來,蘇丹紅、孔雀石綠、「毛發醬油」、「皮革奶」、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充分說明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食品安全事件屢屢引發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良性發展造成巨大沖擊,對中國產品信譽產生連鎖性的惡劣影響。因此,在制定食品安全法的過程中,如何從各環節、各方面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為立法的中心主旨。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意義:
一是維護社會穩定。
《食品安全法》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監管制度,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整體水平,進一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維護社會穩定。
二是促進經濟發展。
《食品安全法》堅持預防為主,有針對性地確定食品的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有關制度,並打擊違法行為,雙管齊下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重塑市場信心,有利促進經濟發展。
三是提高國民身心健康水平。
食品安全是身心健康的基礎,《食品安全法》完整覆蓋食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創造條件。
總之,食品安全關繫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關繫到民眾的生命健康權利。
以上供參考。
Ⅳ 制定食品安全標准應當以什麼為宗旨
制定食品安全標准應當以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立法依據
立法依據?
你這問題問的牛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依據:1、立法法(直接依據)
立法法 第二章 法律
第一節 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2、根本依據:憲法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不知道你問這個干什麼?對這法律不滿意?
Ⅶ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經歷了從什麼到什麼都轉變
【新區別於從前的條例】從1995年施行的《食品衛生法》到今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由「衛生」到「安全」,兩個字的改變,折射的是我國食品安全從立法觀念到監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轉變。這部與每一個人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民生法律有哪些亮點,有關專家對這部法律進行了解讀。 消費者可索10倍賠償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專家解讀:各類食品問題層出不窮,關鍵就是食品企業的違法成本很低。新《食品安全法》將賠償標准大大提高,這種既有人身損害賠償,又有懲罰性賠償,加大了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對其起到震懾作用。 明星代言要擔責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專家解讀: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始作俑者是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但明星的虛假代言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明星對虛假廣告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於理公平,也有必要,對目前愈演愈烈的虛假廣告起到遏製作用。 統一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安全法》第三章共九條明確了統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等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專家解讀:目前我國食品標准散、亂、差,衛生標准、質量標准、國家標准等重復交叉、層次不清,部分標准老化,缺乏前瞻性。《食品安全法》從四個角度嚴格食品安全標准,即統一發布,動態調整,以人為本,鼓勵企業制定嚴於、高於國家、地方標準的企業標准。 「問題食品」要召回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 專家解讀:實行食品召回制度,不僅要靠企業自覺,還要強調政府的責任,在企業不主動召回的情況下,政府要責令企業召回不合格食品。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食品免檢成歷史名詞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不得實施免檢。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不收取檢驗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專家解讀:現在出現安全問題的食品不少都是免檢產品,「三鹿奶粉事件」表明免檢並不等於安全。為此,新法明確規定食品不得實施免檢,將此前國務院廢除免檢的措施法制化。 目錄以外的任何添加劑都不能用 《食品安全法》從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八條規范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應用,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許使用的范圍;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專家解讀:食品添加劑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於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營養成分,同時也可能帶來危害。新法規定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目錄以外的物質,哪怕是對人體無害,也是違法行為,這為「蒙牛」特侖蘇事件作了註解。 安全評價由「事後」提至「事前」 《食品安全法》第二章共七條規定了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要求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專家解讀: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是確保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性工程,意味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由外在表面現象為主,深入到食品內在的安全因素,由被動的、亡羊補牢、事後處理的舊思路轉變為主動的、源頭治理、預防為主的新思路。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大致內容是什麼
1.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2.食品安全標准
3.食品生產經營
4.食品檢驗
5.食品進出口
6.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7.監督管理
8.法律責任
具體就看看這個網址:http://ke..com/view/1885305.html?wtp=tt
Ⅸ 食品安全法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和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1、是維護社會穩定。
《食品安全法》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監管制度,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整體水平,進一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維護社會穩定。
2、是促進經濟發展。
《食品安全法》堅持預防為主,有針對性地確定食品的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有關制度,並打擊違法行為,雙管齊下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重塑市場信心,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
3、是提高國民身心健康水平。
食品安全是身心健康的基礎,《食品安全法》完整覆蓋食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創造條件。
(9)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擴展閱讀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
銷毀導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