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益訴訟的價值及立法意義

公益訴訟的價值及立法意義

發布時間: 2021-12-26 04:21:34

㈠ 公益訴訟的定義理解

「公地悲劇」是經濟學界熟知的一個現象,也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實。在外國,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取一塊草地,草地被劃分成幾塊分給牧羊人,但在中間留下了一塊作為公共用地,每一個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結果,社會學者們發現,一年下來,被劃分給個人的草地被有計劃和節制地使用,而作為公共用地的草地卻因為過度放牧而寸草不生。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由於每個人都有將自己的生存空間和資源向外拓展的天性,在公共利益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榨取公共資源為己所用。因此,處於無保護狀態下的公共利益是最易受到侵害的。 訴訟法理論認為,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正如如果另一個牧羊人的羊群吃了你的草地,你可以要求他賠償一樣,但是,公共的草地從理論上而言屬於所有的牧羊人,如果它的利益受到了損害,由誰來提起訴訟呢?隨著社會公共領域延伸及公共事務數量的增長,人們國家的法律正面臨著如是問題。公益訴訟是解決「公地悲劇」的一種訴訟手段,它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反映了公共利益保護的緊迫需要。

對於公益訴訟是什麼,現在實務界和理論界內部和相互之間尚未達成共識。實務部門推動公益訴訟的主要是檢察機關,它們大多主張的是民事公益公訴(或稱為民事公訴)。在理論界,訴訟法學者分別從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兩個方面進行著獨立的研究,分別給出了民事公益訴訟或行政公益訴訟的定義。不過也有論者對公益訴訟下了較為完整的定義,但是在具體的論述中往往只是針對公益訴訟的民事公益訴訟或者行政公益訴訟展開討論。

關於公益訴訟的定義,一種認為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這種觀點可以稱為「救濟對象廣義說」。「廣義說」中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所謂他人利益是指「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與廣義說相對應,有人認為公益訴訟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權向法院起訴,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這種觀點可以稱為「救濟對象狹義說」。梁慧星教授認為:公益訴訟針對的行為損害的是社會公共利益,而沒有直接損害原告的利益,因而與起訴人自己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訴訟。所謂「沒有直接損害」一語,在這里要作狹義的解釋,只是指沒有「直接損害。當然,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最終是要損害個人的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有天然的聯系。

公益訴訟

而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及發展,各類民事公益違法行為呈現出「潘多拉盒子」打開時的「壯觀」場面。具體表現在:(一)通過非法手段侵害、破壞、浪費公有資產,特別是國有資產的事件層出不窮,數額越來越大,可謂「舉國震驚」、「世界矚目」。(二)壟斷、限制競爭、不正當競爭、侵犯消費者權益,價格違法等公益違法行為充斥於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三)環境污染等各類公害事件此伏彼起。針對這些痛心疾首的各類民事公益違法行為,中國加大了行政執法的力度。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行政機關的權力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行使和發揮,「掛一漏萬」似乎成了行政執法的一大特色風景。針對行政機關「掛一漏萬」,作為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權和司法機關卻只能「隔岸觀火」,而俠義之士的「路人」又難以「拔刀相助」。大家只好一起聽任這種抽象的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小額多數」的「易腐權利」腐爛下去。本文即試從人公益訴訟的特徵及目前的中國的法律現狀論述中國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的可行性。

㈡ 檢察院公益訴訟的前景如何

全國人大通過立法授權檢察機關在食品葯品安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等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後來授權檢察機關通過單獨的法律在英雄保護領域開展公益訴訟。

對公共利益的理解可以從秩序的優先性兩個方面來把握。《民法典》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場合中存在著許多利益沖突或價值目標,公共利益在諸多利益和價值中處於優先地位。內容包容性。根據《民法典》中涉及的公共利益條款,公共利益可以概括為公共秩序的和平與安全;健康、安全和經濟秩序效率;合理保存和利用社會資源和機會;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維護公共道德;人類文明發展的條件。

㈢ 公益訴訟是什麼意思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訴訟法理論認為,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公益訴訟的主體主要包括人民檢察院、社會公益團體、個人等等。無論自然人、社會組織、檢察機關還是行政機關作為原告參與公益訴訟,都存在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因此,建立一種互補的多元制主體模式將更符合現實所需。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保護者,予公民公益訴訟起訴權是法律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1、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其作為國家公訴機關,代表公共利益提起訴訟,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其本身的職責所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代表國家對犯罪嫌疑人提起訴訟以追究其刑事責任,作為政府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推動、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共利益。
2、社會公益團體:社會公益團體是指非政府的、不把利潤最大化當作首要目標,且以社會公益事業為主要追求目標的社會組織與團體。市民社會需要通過在公共領域進行公共溝通才可能達成,不是任何一個人有權力說我代表、我限定、我就是就能實現的,因此,公益訴訟更多的應是一種動員、溝通、教育的方式,通過這些方式來實現公共利益。
3、個人:或者稱個體,一般指一個人或是一個群體中的特定的主體。個人在什麼樣的事件當中能夠聲稱自己代表公共利益,當然這種所謂的代表公共利益都是聲稱,都是自己認為的。

㈣ 如何看待行政訴訟中的公益訴訟

公益來訴訟制度是指對自違反法律、法規,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和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的行為,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都可以根據法律的授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違法者承擔法律責任的制度。
公益訴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有利於完善我國的司法體系,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另一方面,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我國公益訴訟制度發展仍面臨嚴峻考驗,也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㈤ 公益訴訟涉及哪些領域又有何意義

公益訴訟涉及的五大領域: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主要包括因侵權人實施的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等行為造成的生態遭到損害或者其他社會公共利益遭受損害或者有重大損害危險行為的案件。1、污染環境類。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類型。2、破壞資源類。主要指通過破壞士地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草原資源等致使生態遭受破壞的案件類型。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是指對生態環境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對污染環境的事實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主要包括因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環境案件類型。
食品葯品安全領域
食品葯品安全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主要是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食品葯品安全領域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主要是對食品葯品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對食品、葯品的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等進行監督管理過程中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
英烈權益保護領域
依法提起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更大的意義在於推動英烈權益依法保護力的形成,助力英烈權益保護「銅牆鐵壁」的構建,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依法捍衛英烈權益、傳承和弘揚英烈精神的良好風尚。英烈保護法規定:「檢察機關依法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國有財產領域
國有財產保護領域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主要指對國有財產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國有財產包括國家所有的各種財產、物資、債權和其他權益。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主要是指國有土地供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徵收、出讓土地使用監管等環節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履行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
公益訴訟的意義
公益訴訟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領域的體現,它為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提供了現實的途徑和司法保障。
實施公益訴訟制度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它能極大地促進實現法治。

㈥ 公益訴訟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

意義:維護受害者利益。

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6)公益訴訟的價值及立法意義擴展閱讀

對於公益訴訟是什麼,現在實務界和理論界內部和相互之間尚未達成共識。實務部門推動公益訴訟的主要是檢察機關,它們大多主張的是民事公益公訴(或稱為民事公訴)。

在理論界,訴訟法學者分別從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兩個方面進行著獨立的研究,分別給出了民事公益訴訟或行政公益訴訟的定義。

不過也有論者對公益訴訟下了較為完整的定義,但是在具體的論述中往往只是針對公益訴訟的民事公益訴訟或者行政公益訴訟展開討論。

㈦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有哪些優勢

公益訴訟是相對於私益訴訟而存在的特殊訴訟形式。當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後,誰能代表公益提起訴訟?從事公益的各類社會組織和團體當然可以,但是,作為法律監督部門的檢察機關同樣不能置身其外。因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比較容易發現侵害公共利益的問題,提起公益訴訟也更有專業性、權威性和便利性。所以,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動公益訴訟特別是檢察機關代表公益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於維護國家社會和公共利益,而且能夠有效監督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確保司法改革的順利進行。

㈧ 什麼是公益訴訟

目前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版根據權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

㈨ 建立行政公益訴訟的現實必要性

在我國建立行政公益訴訟,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緊迫的現實必要性。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保護環境公益的需要。
第二,保護資源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三,保護公共設施等公共財產利益的需要。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㈩ 共享單車公益訴訟首案判決具有什麼意義

因拖欠消費者押金、資金賬戶管理不規范等系列問題,小鳴單車的經營管理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法院當庭宣判,悅騎公司向消費者退還押金,並完整披露押金收支、使用、退還等相關信息,向公眾賠禮道歉。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去年因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引發的消費投訴位居全年消費者投訴九大熱點之首。而且由於問題難以解決、押金遲遲不退,直接導致2017年全國消費投訴解決率較上一年有所下降。足見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事實上,所謂押金,只是臨時放在單車平台這里質押擔保的,本質上還是消費者的錢。它並非「租賃使用費」,也非什麼「預付費」,按理說單車平台根本無權侵佔。然而,由於共享單車押金管理尚未規范,沒有實現專款專用、專戶專管,因此很容易被共享單車平台任意挪用甚至惡意侵吞,而一旦出現單車平台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乃至直接捲款跑路等嚴重問題,用戶押金退還權益就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也很難及時追討,甚至有可能打了水漂。


同時,作為共享單車押金爭議公益訴訟首案,它的發起和判決都有重要的樣本意義,也是為涉眾型消費維權工作開辟了一條新路。今後在類似維權活動中,消協等第三方組織在干預、調解無效後完全可以視情參照本案發起公益訴訟,藉助法律來捍衛消費者合法權益、打擊那些肆無忌憚的侵權者。

熱點內容
制度產權司法等對財富的生產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07 05:53:50 瀏覽:283
勞動法哪些員工不可以辭退 發布:2025-05-07 05:46:34 瀏覽:109
廣西村民自治法規 發布:2025-05-07 05:22:30 瀏覽:356
法官王賽 發布:2025-05-07 05:18:12 瀏覽:782
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16:18 瀏覽:940
法院拘傳票 發布:2025-05-07 05:12:03 瀏覽:804
長垣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07 05:03:23 瀏覽:157
煽動員工罷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01:57 瀏覽:85
模擬商務談判法律顧問對話稿 發布:2025-05-07 04:58:12 瀏覽:469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 發布:2025-05-07 04:42:53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