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平與法治的事例

公平與法治的事例

發布時間: 2021-12-26 04:56:28

A. 關於公平的名人事例30個字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揮官。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扎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於山頭。

他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為了堅守將士同等公平的原則,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2、達爾文公平競爭:

達爾文在完成物種起源的著作之後,聽聞有一年輕人也完成了類似學說欲發表。這是達爾文已有一定的名氣,但他沒有依靠自己的名聲而大肆宣傳或優先聯系相關組織,而是欲放棄發表,後來也是在眾多人的勸說下與那個年輕人共同發表,公平競爭。

3、劉國光的故事:

劉國光讀資本論後明確人生夢想--「經濟救國」 ,他以優異成績考取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進入經濟學系就讀。名師指導配以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劉國光成為最早論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學者之一,晚年把「公平」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並為此不斷呼籲。

4、曼德拉的故事: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最終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

5、賀龍為公平不要榮華富貴

賀龍當過鎮守使,當過國民黨軍隊的軍長。但他尋求真理,不要榮華富貴,投身革命。一個親戚對他說:「你脫下將軍服穿粗布衣,脫下皮鞋穿草鞋,你圖的是什麼?」另一個親戚說:「你在國民黨里大官當得好好的,國民黨勢力又強大,你為什麼要當『紅腦殼』呢?」

賀龍筆著說:「我賀龍找真理,找個好領導,找了半輩子,現在總算打到了。就是把我腦殼砍了,我也跟共產黨走到底。我要的不是個人前程,我要的是國家民族和勞動大眾前程。」

賀龍參加革命以後,忠於黨忠於人民,英勇善戰。是一位功勛卓著,無產隊級革命家、軍事家。

    B. 有關公平的事例

    有關公平的事例不要太多呀 比如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吧
    ②關系好的可以走 關系不好的必須留著
    公平吧
    ③內部人員有福利 外部人員走遠點
    不要太公平喔

    C.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D. 體現社會公平的事例

    中國的社會不公如不能得到解決,將會引發社會動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2010年10月8日下午,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部,來了兩位病因相同的患者:腎病綜合症。一位是貴州籍農民工男子,因為經濟原因簽字離院,後家人陪同回家治療。一位是因為涉嫌盜竊被刑事拘留的湖南籍農民工男子,後該男子警察陪護住院治療。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舉世矚目,但是社會的不公平,是每一個頭頂烏紗的人要思考,要解決的問題。

    E.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哪些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

    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F. 社會關於公平正義的事例三個

    宜黃拆遷自墳,株洲拆遷自墳,趙連海判刑

    G. 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且舉出例子

    富強 國家的強大是一種自信,一種驕傲,一種幸福感。
    民主 通過進一步加大版改革創新,讓權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關注和落實。
    文明 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必然促進社會的進步。
    和諧 和諧的社會關系,更容易讓人感覺到幸福與溫暖。
    自由 最大限度的彰顯個性,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是人們的一種期待。
    平等 沒有平等,就無法實現社會的進步。
    公正 沒有公正,自然而然就會有矛盾產生。
    法治 加強法制,增加對壞人威懾力,保證社會穩定。

    H. 誰有關於名人的公平的事例

    可以舉諸葛亮的例子。

    諸葛亮主張法治,他和法正等五人制定了蜀科(法律)作為執法依據。
    他非常重視賞罰分明。他提出「嚴、明、信、平」的執法原則。嚴,嚴於執法;明,明於是非;信,賞罰必行;平,賞罰公正。他認為,賞罰不明,那麼忠臣會沒有犯罪而被冤殺,姦邪的人則會沒有功勞而得到重用;對於沒有功勞的人妄加賞賜,眾人就會離心離德;對於沒有罪責的人加以懲處,就會導致民怨沸騰。
    要做到賞罰分明,執法中要尺度統一。他給劉禪上表說:不管是(你)皇宮中還是(我)丞相府中,都應一視同仁。功過賞罰,不應該標准不一。對人不應該用個人的感情下判斷,從而使朝廷內外法治尺度不能統一。他對下文提到的李嚴治罪,其罪狀之一就是處理案件,自行其是,有法不依。
    我們對比舉例說明。馬謖和李嚴,同樣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前者在南征孟獲期間,獻上攻心為上的戰略,後者北伐時管理後方事務,督糧屢屢有功。但同樣在北伐期間導致蜀軍失利,馬謖是一出祁山時的先鋒,在街亭戰術失誤,導致蜀軍大敗,兵卒四散,諸葛亮沒有了前進的依憑力量,退回漢中。李嚴在五齣祁山時,因為督糧不力唯恐諸葛亮治罪,就哄騙諸葛亮,最終讓蜀軍退兵。諸葛亮對他們懲處的力度大大不同:對於馬謖逮捕處斬,而貶李嚴為平民。有人認為馬謖是荊州派系,而李嚴卻是本地派系,諸葛亮出於對後者勢力的忌憚而從寬發落。這個因素不能排除。但兩者的狀況的確不同。馬謖的問題是違背主帥指示,執意放棄水源和城壘,在山上扎營(小說和史實相仿),而且他的潰敗對蜀軍帶來的損失很大;李嚴則不然。他運糧遭遇到了連綿陰雨,道路阻隔的實際困難,而且同樣天氣下蜀軍進攻不會太順利,而撤退也未給自身帶來什麼損失。

    I. 關於公正的名人素材例子有哪些

    1、諸葛亮

    馬謖大意,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導致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為了堅守將士同等公平的原則,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

    J. 中國歷史上有關公平的事例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關於公平的事跡有很多,如包青天之鍘美案、徙木立信、文成公主進藏、個稅改革等等。

    1、包青天之鍘美案

    新科狀元陳世美文才人品均獲太後賞識將之招為駙馬,朝野同慶。村婦秦香蓮帶著一對兒女春哥、冬妹卻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尋夫,原來她竟是陳世美的妻小。陳世美當然不認,將母子三人逐出府去,秦香蓮得展昭之助來到包拯台前具狀申告。包拯心知駙馬棄妻再娶犯下了欺君之罪,又憐惜香蓮母子孤苦無依,有心規勸陳世美認妻安頓。

    陳世美為絕後患竟派出手下韓琪意圖殺妻滅子,展昭及時出手搭救,韓琪仗義自刎留下駙馬府鋼刀為憑盡訴駙馬惡行。包拯大怒設計駙馬來到開封問罪,陳世美自恃有太後公主撐腰,而太後公主也適時來到開封府要人。包拯兩難之際,秦香蓮悲嘆世間無青天,包拯汗顏羞憤之下,不惜自摘頂上烏紗硬將駙馬立斬龍頭鍘下。

    2、徙木立信

    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桿。(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桿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文成公主入藏加速了漢藏人們的交流與融合。

    4、個稅改革

    個稅改革是社會公平的實現而非仇富,個稅改革聽證會的舉行,既是政治民主化的體現,也是社會政治文明的進步。有利於傾聽社會各個階層的聲音,吸納民眾的意見,優化公共政策。畢竟中國的個稅徵收機制起征點太低,即有「劫貧濟富」之嫌,客觀上也有悖社會公平,使社會兩級分化繼續擴大,而聽證會的舉行,調高起征點,一定程度上是「按比例貢獻」原則的體現,促使社會稅賦朝向社會最不利者有利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

    (10)公平與法治的事例擴展閱讀

    在古代,為了能夠更好的、更公平的選拔人才,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考試制度。以便更公平的選拔人才,未果效力。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科舉考試為各朝選拔了大量人才,如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宋徽宗授武狀元),明代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等等。

    將選官的權力集中到了中央,有利於封建專制統治。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擴大了統治基礎,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在這一歷史時期,有利於思想的繁榮,文化的發展

    熱點內容
    制度產權司法等對財富的生產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07 05:53:50 瀏覽:283
    勞動法哪些員工不可以辭退 發布:2025-05-07 05:46:34 瀏覽:109
    廣西村民自治法規 發布:2025-05-07 05:22:30 瀏覽:356
    法官王賽 發布:2025-05-07 05:18:12 瀏覽:782
    行人在高速路上行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16:18 瀏覽:940
    法院拘傳票 發布:2025-05-07 05:12:03 瀏覽:804
    長垣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07 05:03:23 瀏覽:157
    煽動員工罷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7 05:01:57 瀏覽:85
    模擬商務談判法律顧問對話稿 發布:2025-05-07 04:58:12 瀏覽:469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 發布:2025-05-07 04:42:53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