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勝慈善法治
A. 2009年 年度新聞人物 十個人的事跡簡介
1、馬化騰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
——他立志將騰訊公司打造成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為了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騰訊於2006年成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基金會的宗旨是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成長,倡導企業公民責任,推動社會和諧進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把搭建網路公益平台,締造公益2.0模式作為重要的努力方向,以凝集超過4億QQ活躍用戶的愛心力量,為公益組織、志願者(網民)、被捐助者提供了高效、便捷參與公益的平台,2009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開創歷史先河,投入5000萬元發起「騰訊新鄉村行動」,開啟教育扶貧新模式。
2、王行娟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創辦人
——她1992年開辦了國內第一條婦女熱線,隨後又開通了婦女專家熱線、老年熱線、反對家庭暴力熱線等等公益熱線,一手創辦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打造了「紅楓婦女熱線」和「方舟家庭中心」等許多著名的公益品牌,她20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為女性服務,成為廣大婦女最為親密的同行人和知心朋友。在漫長的公益行程中,她記住的沒有坎坷,只有成功。
3、鄧亞萍 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
——從乒壇「大滿貫」到劍橋博士生,從奧運村村長再到共青團幹部,她在十年裡完成了令人贊嘆的華麗轉身,她是獻血、防艾、節水等多項公益活動的宣傳大使,她發起「慈善光明行」救助貧困學子,她是北京奧運會最優秀的志願者之一,她常說:「因為我是老百姓培養出來的奧運冠軍,所以我必須回報社會。」作為一名體育人,鄧亞萍的輝煌成績讓人贊美,而作為一名社會人,她的感恩和博愛則讓人景仰。她曾有一句話最引人深思,「慈善對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不是一種給予,而是一種啟發。」
4、鄧國勝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他是一位潛心研究公益的學者,2009年他受中國扶貧基金會委託組織調查隊,耗時4個月,對地震捐贈款物管理使用方進行了走訪調查,發布了名為《救災捐款管理機制分析》的報告,指出5•12捐贈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民間NGO缺乏制度化參與渠道,官辦慈善組織會阻礙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得到業內積極響應,被譽為「一針見血」的公益專家。
5、李亞鵬、王菲夫婦 嫣然天使基金發起人
——他們是文藝圈的「神鵰俠侶」,也是公益界的「模範家庭」,2006年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支持和管理下,他們發起設立嫣然天使基金,他們不辭辛苦,不惜犧牲工作時間,積極為嫣然天使基金籌集醫療救助資金,讓更多唇齶裂患兒得到治療。2009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募得現金善款2956萬元,物資5000萬元,創明星籌款之最。
6、李連傑 壹基金創始人
——作為一位影視巨星,他在公開場合不談電影,只談慈善,他發起年成立「壹基金」,倡導「每人每天捐1塊錢、聯結成1個大家庭、幫助更多人」。他身體力行為抗震救災籌款,他致力於推動公益組織的持續發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期間,他以「聯合國大使」的身份倡導綠色出行的低碳生活方式。2009年壹基金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基金」,其無形資產價值超過10億元。
7、陳發樹 新華都實業集團董事長
——83億,讓他成為2009年慈善領域最大的亮點,也讓他成為獨到捐贈理念的踐行者。他致力於組建國內最大的個人慈善基金「新華都慈善基金」。他不崇尚一次性捐贈,而是投入巨資成立永久性慈善基金。新華都基金會的成立,驟然間加劇了非公募基金會在中國的影響力。陳發樹嘗試和國際慈善基金管理模式接軌,在中國開創新的非公慈善基金管理模式。
8、羅紅 北京好利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他有多重身份,企業家、攝影師和「全球氣候英雄」,他喜歡自然攝影、關愛兒童、熱心環保,設立中國第一個個人環保基金,作為中國最大的烘焙食品連鎖企業的總裁,他以其切身經歷告訴中國的富人們:一個人有錢了,可以怎樣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他先後十次進入非洲,從空中記錄了非洲大地的神秘與雄奇,他的作品被譽為「非洲大地的史詩」。2009年,他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氣候英雄」稱號,他以親身經歷影響更多的人關注環保、關愛地球。
9、黃如論 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
——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更是一個低調的慈善家,他被關注,是因為他對慈善事業付出的太多,他長期致力慈善捐助,近年來他一直是中國慈善排行榜個人捐贈的領軍人物,列2009年他因個人捐贈超過2.7億元位居「2009年中國慈善排行榜」首位,獲「中國首善」稱號。
10、曹德旺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
——作為企業家,他被譽為「玻璃大王」;作為慈善家,他是福建企業家的榜樣,他長期捐資辦學,近年來累計捐贈超過2億元。2009年,他將名下60%的股權(目前估算60億元)捐出成立慈善基金會,並計劃在全國范圍實施助學、救災、宗教等公益事業。在捐贈未獲批準的情況下,他不惜減持股票變現做慈善,履行自己的諾言。
這個是2009年 十大公益新聞人物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哈
B. 中國慈善排行榜的2012年榜單
介紹
2012年4月27日,第九屆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福耀玻璃集團董事曹德旺因在2011年股捐35億元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再次獲封中國「首善」稱號。盡管2011年有「郭美美」、「河南宋基會」等事件,但此次慈善排行榜的上榜人數和捐贈總額仍創歷年新高。
分析
上榜人數捐贈額創新高
27日共揭曉三張榜單,一個是針對個人捐贈的中國慈善家排行榜,另一個是針對企業捐贈的企業捐贈排行榜,第三份榜單是2012中國明星慈善榜,共100位明星上榜。
2012年慈善排行榜榜單合計入榜慈善家231位,合計捐贈79.99億元(不含物品捐贈);上榜慈善企業605家,合計捐贈104.47億元。在慈善家排行榜上,231位慈善家上榜、捐贈金額79.99億元,均創下歷年新高。
億元捐贈成為最大亮點
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介紹,過億元的大額捐贈成為2011年度捐贈的最大亮點。捐贈過億的慈善家和慈善企業達31個,合計捐贈總額超96億元。
其中,捐贈過億的慈善家有9位,捐贈總額超52億元。此外,22家企業捐贈額超億元,總額達44億元,比2010年度11家超億元企業捐贈總額多24億元,比2009年度捐贈超億元企業捐贈總額多32億元,均創歷年新高。
民企上榜捐贈數過半
在605家上榜的企業中,民營企業達到392家,佔比最大,捐贈總額為54.4778億元。上榜國有企業達到128家,捐贈總額32.2432億元。另有70家上榜的外資企業。
在22家捐贈超億元的企業中,民企佔比也最大,有15家,國企為6家,外企1家。「民營企業捐贈是社會捐贈的主要力量,未來更是。」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說。
C. 攻辯小結——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應該拿高薪
為了今天辯題的意義,我們有必要明確三個內容。 第一:一個前提,即目前我國慈善機構的發展現狀。首先,根據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中心主任鄧國勝所言,目前中國慈善從業人員的薪酬不僅是低於同職能在社會中其他部門的所得,而且是嚴重低於其他行業。即目前慈善機構工作人員的薪水普遍偏低甚至是嚴重偏低。其次,慈善行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已經嚴重阻礙了慈善事業的發展。那麼針對這兩個問題,我方認為,高薪也應當有兩層含義。即針對薪酬偏低的問題,我們應該提高慈善從業人員的薪酬以達到他們應該拿到的工資水平。以及針對人才流失問題,我們可以提高其薪酬,引導人才進而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實現慈善事業對於這個社會的價值。 第二:一個概念,即公益事業。那麼什麼是公益事業呢?公益事業有百家湖到珠江路地鐵站的公共交通,有市民公園的園林綠化和環境保護,有南京法律援助中心的社會援助和社區服務,也有慈善機構救貧扶弱的救助活動。這里的列舉,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慈善與公共交通、園林綠化、法律援助等一樣都是公益事業。只不過是各公益事業所服務的對象和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麼在公共交通、法律援助還有文化教育等機構工作人員都能拿到與其勞動付出相適應工資的情況下,為什麼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就不能呢?並自在目前慈善機構工作人員工資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是嚴重偏低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提高其薪酬以達到其應該得到的工資,甚至是提高其薪酬進而引導慈善事業的發展呢? 第三:明確本辯題的一個社會角度。一個有愛心的慈善機構工作人員選擇慈善可以是不計回報的,但是一個健康發展、良好有序的社會絕不能苛求付出服務和勞動的人員不能得到相應的工資。這是一個社會基本大價值導向。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應該拿高薪。
D. IPHONE 4 問題,高手來幫幫忙
別圖便宜
最好買港版的,目前水貨中最好的
美版4.21以後肯定會解鎖
但是時間會很長很長
你現在買就等於買了個touch
美版和港版配置是一樣的
但是解不了鎖你就根本用不了
分辨是否是全新機,看機子的序列號,然後上網查一下激活時間就知道了
E. 公益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通常有哪些
透明度可能在中國這種公益組織還處於比較萌芽的初級階段能成為核心競爭力,在國際上,透明度有問題直接pass掉了。
換句話說,透明度不是核心競爭力,而是NGO生存的必要條件。術業有專攻,NGO也是這樣,NGO是一個統稱,其中有不同的門道,在所在領域是否做的專業,是否與公眾有良好的溝通,這些才是核心競爭力。拿環境保護的NGO來說,綠色和平關注的是公眾熱心的話題,關注的是大企業,因為它主要依靠公眾捐款來生存,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是否話題足夠吸引公眾(不吸引公眾就沒捐款了),所提供的報告是否來自於專業的實驗室,所得出的結論是否reasonable。WWF的核心競爭力好像是大熊貓的logo,它的側重點我還沒搞懂,等搞懂了再說。TNC的核心競爭力是生態保護,就是買下一塊有價值的棲息地(在美國買了大片土地,是美國政府以外的第二大地主),然後進行科學的保護和監測。為什麼買一塊地方,TNC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利用地理信息和藍圖來做數據分析;保護這塊棲息地上的什麼物種,怎樣保護,TNC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叫CAP,利用這套系統來分析。
這些是六十年的發展所獲得的經驗和技術。除了為TNC長期專職工作的五百多名科學家,TNC還有很多合作的科學家。對待不同的物種的保護,由這些專職或者簽了合同的科學家來做。棲息地的生態系統保護得不錯,這就是核心競爭力。早期TNC的口號是,「保護美國活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