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年齡
㈠ 老子究竟活了多少歲標准年齡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約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間,《史記》載「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史記》) 《道德經》又名《老子》,文約義豐,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十分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柔弱勝剛強」。這種觀點在一定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視矛盾雙方的斗爭,把轉化看成是無條件的循環往復。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闢的。《老子》的歷史觀是落後的,要求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後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後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後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
㈡ 什麼年齡的人適合看道德經
年齡只要過了14歲就可以看,只是說可能不同年齡段,或者不同人,對於人生體悟不同,看專到的奧妙也屬不同,總之一切都是有覺悟,有感悟的,看出來的就不同,所以越早越好。每次讀可能都會有不同體會,建議可以好好看看,對提升人生思維,格局都有所收獲。
為什麼說過14歲,因為這個年齡正是從懵懂無知的小孩向花季少年轉變的過程,世界觀正在初步養成的階段,道德經的思想正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可以慢慢的領悟,隨著閱歷知識的增長,這種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道德經》:《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㈢ 請問老子寫《道德經》時的年紀是多少他活到好多歲
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安徽渦陽)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有人說老子活了84歲,有人說活老160幾歲有人說活了200多歲,所以老子的年齡是個迷。因此,寫《道德經》時的年齡也無從記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縣東) 厲鄉曲仁里人,有人說又稱老聃。具體姓名史料中也頗為不全.「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㈣ 老子和鬼穀子年齡簡介
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1]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鬼穀子,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穀子村)。 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鬼穀子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一說是河南淇縣雲夢山「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弟子有孫臏 張儀。㈤ 年輕人適合讀道德經嗎
《道德經》實際上是一本哲學類書籍,書上記載了作者老子對天地和宇宙的思考,並且告知了眾人應該以何種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道德經》這本書很好地印證了大象無形這個成語,越是深刻的智慧,就越簡單。因此,盡管《道德經》闡述的是世間的大智慧,卻只用了短短的八千字。
全世界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是被翻譯最多的一本書,愛因斯坦的手裡便有一本德語版的《道德經》。然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對這本著名的古代典籍卻了解甚少,實在是慚愧。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談一談,年輕人到底該不該讀《道德經》?我認為,《道德經》雖然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古籍,也可以作為人生的必讀書目,但是人在年輕的時候是不應該讀《道德經》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年輕人的閱歷不夠,讀不懂《道德經》。讀書的真正意義在於幫助一個人從書中獲得成長,但是只有書籍對一個人來說合適的時候,它才能真正被吸收。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吃肉類可以幫助孩子長得更快,但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卻不適合吃這些東西,因為這些食物對他不適用。到最後不僅達不到長身體的目的,還會讓孩子有生命危險。
同理,《道德經》是老子畢生對天地思考的結晶,一個沒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人是很難體會到《道德經》中的意境的。年輕人和《道德經》,正如初生的嬰兒和肉類食物,如果兩者不匹配,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我見過很多年輕人嘗試閱讀《道德經》,但是往往都是翻了兩頁就放棄了,原因就是看不懂。並不是《道德經》本身晦澀難懂,而是年輕人因為缺乏閱歷,缺乏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自然就無法讀懂《道德經》。
第二個原因是年輕人所處的年齡段不適合。讀過《道德經》的人都知道,《道德經》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無為。無為不是毫無作為,而是以一種「不佔有」的心態去生活。用《道德經》中的話來講就是: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不要有功利心。
如果你告訴現在的年輕人不要有功利心,他一定會覺得你不正常。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拼了命的奮斗,讓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綻放。看淡一切是中老年人才應該有的心態,年輕人就是要有一定的功利心,才能從追逐功利的過程中感悟到智慧,才能通過吃虧發現自己的問題,也才能找到自己的改進的方向。
無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特殊的品質,而是一個人在經歷過世事滄桑之後得到的結果。如果沒有經歷過年輕時的沖動、憤怒和挫敗,是無法達到《道德經》中無為的境界的。
㈥ 老子的道德經多少年齡適合讀
個人看法:
對於「要知道現在是個信息化時代,講究的是以快打快」,先說明一點,道德經不是九陽真經,老子不是張三豐……
第一時間問題:您覺得古代的生員都像小說里描述的那樣,老得一把鬍子么,並不是,古代20歲參加科舉是很正常的,現在也是很正常的。科舉考什麼?四書五經。學生讀什麼?不盡於此。經史子集,可為涉獵。
第二不可自拔:中國傳統文化,精湛深邃,何必自拔。如果自己能夠把握,那麼最好,如果自己不能把握,需要有人引導一下,免得拘泥古法,畢竟現在是21世紀。
後五問如下答:
第一,14歲這個年齡讀合適嗎??
視情況而定,沒有一個定論,如果能讀懂,能悟透,就合適;如果淺嘗適意,感受傳統,那麼也合適。標准沒有,只要能促進身心發展,就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第二,讀道德經好處到底有多少???
無窮。我恐怕只能給出這個詞了。但是前提是適合。
第三,讀這個是不是提高文化底蘊?
這么說吧,讀經史子集的任何一本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當然也會提高一定的文化底蘊,與所悟程度成正比。
第四,讀這個年齡最好是多大?
很難回答。不能說「最好」,只能說「適合」。有的人6歲便可參研經史子集,有的人百歲尚未聞道。所以說很難回答,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五,大家讀後有什麼心得???
讀道德經者無數,我哪敢妄談心得,呵呵。
總之,傳統不是洪水猛獸,樹立2000餘年,推到才不過百年。只要不拘泥,一切無咎。
順祝萬事順利。
㈦ 老子活了幾歲
老子具體生卒日期不詳,只能大概推斷出生日期約為公元前571年,逝世日期約為公元前471年,即100歲。
《史記》載老子為孔子的前輩,為公元前五百年前後的人物。壽長一百六十歲或二百餘歲。《漢書》說孔子師於老聃。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初始態,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為化生萬物的根源;
道常無名,無為而無不為,它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以柔弱勝剛強,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
(7)道德經年齡擴展閱讀: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惡。表面看來,正相反對的兩個方面是相互對立的,而實際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動」。這就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所謂「物壯則老,「兵強則滅」。
在先秦諸子的筆下,老子是博學多識的學者,在道家典籍中,老子的形象開始得到誇飾;漢初以黃老哲學治國,方仙道興起,讖緯成為國學,在此背景下,老子的形象遂傳說化和神秘化。
㈧ 老子至今多少歲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㈨ 老子到底活了多少歲
【道家】老子,名李耳,今河南鹿邑太清宮人,約前571~前471年,哲學家。《道德經》
-------------------------------------------------------------------------------------------------------------
道家人士皆善於養生。長壽是沒什麼懷疑的。至少是一百歲,可信的是一百二十歲。
老子六十九歲高齡時仍然在東周任職「二線」崗位,曰「歷人」,掌文史。這可是必須思維清晰方可勝任啊!可謂是老當益壯。周王室里與他終生莫逆的很多貴族(如:宣王)等人相繼去世,而獨老聃健在。
老聃壯年時的本職工作其實是軍隊行伍之中的。經常被任命參加新的征戰,如伐西戎、伐荊蠻、伐淮夷、伐徐、伐魯、伐姜戎……等,長達四十餘年的南征北戰。中年之後才「軍轉干」的。這至少說明,老聃的體格是非常好的
其餘不盡詳述。補充:晚年老子去了關中秦地,可能是因為他一位後代在秦國任職。